【通报表扬】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抗击疫情专刊(第四期):战“疫”前线 最美党员家庭

💗布瓜

<h3>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他们在万家团圆时奋战一线,用最忠诚的党性和最执着的坚守,用最有力双手为千万户家庭撑起了“防护伞”。他们以“逆行者”的无畏姿态,在料峭寒风中传递着的属于春天的温暖。让人感动的是,很多党员家庭结伴上阵,“母女兵”“夫妻档”“父子帮”纷纷涌现。本期我们以人民的名义向奋战在社区防线上的最美党员家庭进行通报表扬! </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40天未见面的社区“母女兵”✨</b></h3> <h3>  妈,我给你包了点馄饨放门房了,你记得吃。”2月24日(农历二月二)中午,程宇正利用午休时间与妈妈赵利亚通话。疫情发生以来,这是她打给妈妈的唯一一个电话。此时,赵利亚正在参府社区走访排查,突然接到群众举报散居民区的围挡又被人撕开了口子,她匆匆挂了女儿的电话,立即赶了过去。<br></h3> <h3>  程宇是颐龙湾社区委员,她的妈妈赵利亚是参府社区党委书记,由于妈妈平常工作非常忙,年前就一直未与妈妈见面,本想着过年这几天能带着俩孩子去娘家团聚,结果疫情突然来临,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母女俩成了共同抗击疫情的“战友”,家离得还不到1000米,又同在一个街道工作,却40天见不着面。 从大年初一开始,赵利亚就和社区的所有同志们坚守在岗位上,开展宣传、摸排、走访、消杀、服务等工作。每天都要走遍参府社区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中午常常赶不上回家吃饭,晚上回到家累得连话都说不动。她说,作为社区党委书记,只有了解大家的真实状况和需求,才能让群众打心底里认可,才能将事情做好。<br></h3> <h3>  颐龙湾社区工作人员少,程宇承担了排查、报表等多项工作,信息报送很枯燥繁琐,工作量又大,容不得半点马虎,程宇一遍遍打电话核对信息,由于每天接打很多个电话,她的耳朵都开始疼,即使这样她仍然坚守岗位。 “妈,馄饨好吃吗?”2月27日晚,赵利亚收到女儿程宇的微信,她才想起来馄饨还在冰箱里没赶上吃。“心里酸酸的,不知道该怎么回复孩子”。<br></h3> <h3>  日复一日,繁重的工作和紧张的情绪没有压垮她们。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同在一个街道工作的赵利亚和程宇母女俩,践行着基层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程宇说“妈妈是我们的榜样,能与妈妈并肩作战,是我的荣幸”。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还有许多个这样的她和她们,为了“战疫”最后的胜利默默的坚守与付出着……<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舍小家为大家的“夫妻档”✨</b></h3> <h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战“疫”打响后,疫情时刻牵动着全国人的心。有许多的夫妻同时接到通知,连年夜饭都没有同家人一起吃就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西关社区主任李鑫和颐龙湾社区委员申慧芳夫妇便是这场战“疫”中的一对,平日里的夫妻,此刻的战友,为了防控疫情,他们放弃与家人团聚,并肩抗疫在一线。<br></h3> <h3></h3><h3>  大年三十,正在家中包饺子准备年夜饭的李鑫接到了街道党工委的通知,第一时间就从位于柏后的家中赶往街道开会。在得知疫情形势严峻后,李鑫立刻在辖区张贴禁止人员聚集的公告,忙碌到晚上八点多,年关时节正是辖区法主寺香火旺盛的时候,为了防止香客聚集带来疫情隐患,他没有选择回家吃年夜饭,而是守在了法主寺,此时万家灯火,合家团圆,谁又能想到此时这里有一个人正在默默坚守,平凡而伟大。 妻子申慧芳也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接到了疫情防控的命令,立即参与疫情防控的工作中,自此,就再没有离开工作岗位。<br></h3><h3></h3> <h3>  在这段时间,他和她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疫情防控以来,他们尽量减少接触,大部分时间都在岗位上默默工作。为此,他们把女儿送到了奶奶家,家里显得冷冷清清。奶奶年纪大了,女儿吃饭、上网课、写作业都是自己独立完成。面对着只能在微信视频里才能见面的女儿,她总哭着问:“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来看我呀?”李鑫夫妻不止一次告诉她,“你安心在家,爸爸妈妈工作结束了就来接你。” 疫情面前,为了更多的家庭平安和团圆,他们在战“疫”中携手“逆行”,坚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全力以赴防控疫情,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践行初心使命,上演最美“夫妻档”,他们有信心和决心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举家上阵、与子同袍的“父子帮” ✨</b></h3> <h3>  大雪纷飞的晚上,在瓦窑沟东巷的帐篷里见到了前来值班的赵忠孩。晚7点的班,他提前一个小时来了。帐篷的桌子上摆放着油、盐、酱油、醋,桌子旁边放着锅和水桶,显然他已经在这里“安家”了。老赵腿脚不便,但他一来就拿起扫帚扫起雪来,社区的工作人员说,他是个勤快人,又是个热心人,平常社区有什么活儿需要帮忙,一个电话,老赵就来了。<br></h3> <h3>  大年初三,瓦窑沟社区招募卡口志愿者,作为一名党员,63岁的老赵第一个报名。来到社区后,他发现男同志少,晚上的值班成了困难,他二话没说打电话给他的两个儿子——赵会明和赵建明。兄弟两个接到电话,深知父亲的脾气,受党教育多年,疫情当下,正是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候,父亲是绝对不会含糊的,兄弟俩不能拒绝也不敢拒绝父亲的要求,他们听从父亲的命令如同他们的父亲听从党的号令一样,坚决、果断、不讲条件。就这样,小小的帐篷成了父子仨战“疫”时刻的家。<br></h3> <h3>  按照街道党工委“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策略, 社区将散居民区进行“封闭管理”,赵忠孩父子自觉将铺盖搬到帐篷,24小时吃住在帐篷里。白天,他们在卡口登记、管控人员和车辆,晚上10点后卡口关闭了,就在帐篷里休息。常常是刚躺下,就有要临时出去的居民前来敲门。一天晚上刮大风,帐篷被刮着挪了半米,桌上的水杯、醋瓶子都“哐啷哐啷”掉下来,父子仨支着帐篷一晚上没有睡。第二天天亮加固了帐篷,又找了些社区不用的旧版面挡了挡风,加了床被子,继续坚守在卡口。“想想红军“二万五”,这点困难不算什么,我要坚持到最后的胜利”老赵坚定地说。<br></h3> <h3>  大灾面前亦是大考,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考量党性、锤炼品格,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赵和他的儿子们,以舍小我为大我、以弃小爱为大爱的无私奉献,践行着党旗下的庄严承诺。<br></h3> <h3><b> ✨文字:陈琳 王超</b></h3><h3><b> ✨审核:刘惠强</b></h3>

疫情

社区

防控

帐篷

程宇

战疫

利亚

卡口

李鑫

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