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i> 自从军委休干局移交北京卫戍区管理后,已经形成的一整套离休干部管理体系又要重新开始,管理体系是新的、干部是新的、工作人员是新的,连门岗都更换成了保安,等于这是脱离军队前的过渡期。因此,需要一个过程,若他们有悟性,这个过渡期会很短,若没有悟行过渡期可能会很长,故大家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i></b></h1> <h1><b><i> 2019年12月22日,我接到34所打来电话:“北18062你家漏水,楼下已经报警。”我们一家三口中午饭都没顾上吃,简单吃了个包子就匆忙开车从国际展览中心赶赴北极寺家中,到家后检查了暖气、下水管道、卫生间均无漏水,又查看了凉台的雨漏也无漏水迹象。于是下楼敲502的门,无人应答。我播打了物业救援电话,让他们来人查看详情,物业人员查验后说没有漏水,可能电话打错了。我打电话与34所值班员联系,问他报告到底怎么写的?请他联系5层邻居。我们在家中等候到下午16点,我再次电告34所工作人员,这边没有消息我们先回家了,若有问题请电告我们,随时听后调遣。事后一直没在接到34所的电话及5层邻居的电话,这种消息以后请核实清楚在召唤人。至今我不明白,这到底是真还是假?是游戏还是玩笑?</i></b></h1> <h1><b><i> 另外一件是20180930--6:20父亲在306医院去世,我们第一时间电话报告北极寺第四服务中心第34干休所(父亲的管理单位),因正赶上国庆节故我们就没有大操大办,选择了20181002--8:00在北京306医院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当时34所的领导来的是于文学所长,我心里有些不快,公公崔寿桐病逝,20131128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当时总装备部第一干休所全程服务,服务人员全部着军装、戴白花,把整个兰亭布置得庄严肃穆,他曾经工作战斗过的新疆马兰基地派来了政委和保卫处长出席,场面非常壮观。旁边那个厅也在举行告别仪式,忍不住都在问:“这葬礼办的真好,是哪家单位?”</i></b></h1> <h1><b><i> 老父将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革命,两袖清风,谦逊做人。毛泽东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请问:今天的军队这一制度不在执行了吗?一个戎马生涯一生的老兵,可算做你们的前辈,应该得到这样的对待吗?今天的行为是做给后人看的,我家第一代第二代的10人中有7位曾经是军人,他们一生都为曾经从军而骄傲和自豪,我们的第三代也以父母曾为军人而荣光。但姥爷的葬礼被这样对待,他们心里有杆秤是会做出评价的。你们也是军人,将来被别人这样对待心不寒吗?<br></i></b><b><i> 从1961年进京住进小西天大院至今天的北极寺大院,始终没离开过军队大院,我为自己是军队的女儿而骄傲和自豪。习主席提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希望我们的军队是这样一支无往不胜的铁军。<br></i></b><b><i>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负长江万古流。</i></b><b><i><br></i></b><b><i><br></i></b><b><i> 任友谊<br></i></b><b><i> 2020年2月28日</i></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