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align="left"><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30em;"><b> 今天是2月28日,新冠病毒“COVID-19”己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泛滥,为避瘟疫宅在家里己是一个多月了。</b></span></h3><h3>
</h3></div> <div align="left"><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30em;"><b> 闲来无事,将2020年1月初自驾滇西的图片翻了出来,制作成美篇以示留念。</b></span></h3><h3>
</h3></div> <h3> 路途中,薄雾、晨曦,好美好美。</h3><h3><font color="#ed2308"> (注. 所有图片为本人拍摄,均未经后期处理,文字资料参考相关网站。)</font></h3><h3><br></h3> <div align="left"><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 1.3em;"> 2020年1月2日,我们一行四人自驾滇西9天,主要游历了海峰湿地(曲靖)、洱海环海风情(大理)、和顺古镇(腾冲)、元谋土林(楚雄)、念湖(会泽)等景点,沿途风景如画</span><span style="font-size: 1.3em;">,使人留连忘返。</span></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 1.3em;"> ……</span></h3><h3>
</h3></div> <h3><b> 一、海峰湿地(曲靖市沾益县)</b></h3> <h3> 天边露出了粉红色的曙光,颜色渐渐变化着,由橘黄色变成了浅红色,浅红色又渐渐加深,一会儿红彤彤,一会儿金灿灿,一会儿半紫半黄,真是五彩缤纷。<br></h3> <h3> 金色的霞光,犹如一只神奇的巨手,徐徐拉开了柔软的雾帷,整个大地豁然开朗了。<br></h3> <p dir="ltr"> 这是我近十年来第5次到海峰湿地,十年前驴友们称它为“骨灰级别"风景区,至今还是那么原始,还没有被开发,仍还没有设置大门收门票。</h3><p dir="ltr"> 湿地风景依然如故啊,真是幸运。</h3><h3>
</h3> <p dir="ltr"> 海峰湿地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地处偏僻,这里有着肥美的水草、成群的候鸟。</h3><h3>
</h3> <p dir="ltr"> 景区内山势高峻、悬崖峭壁,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石峰、石林溶洞、天坑和大面积的沼泽地。</h3><h3>
</h3> <p dir="ltr"> 湿地结构完整,是目前云南省内海拨最低、纬度最低的湿地,它与周围相对隆起的山地、峰林、峰生、孤峰及森林环境共同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h3><h3>
</h3> <p dir="ltr"> 它具山、水、林、石、洞、潭及草地为一体,为典型的喀斯特湿地景观,有“九十九山,九十九峰”、“云南小桂林”之誉。</h3><h3>
</h3> <p dir="ltr"> 湿地总面积27846公顷,景区面积6.67平方千米。</h3><h3>
</h3> <p dir="ltr"> 湿地以兰石坡海子湿地为核心,由干海子、背海子、黑滩河四块湿地构成,它们像一块块蔚蓝的宝石,镶嵌在群山绿海之中。</h3><h3>
</h3> <p dir="ltr"> 整个景区环境优美、风景绮丽,仅沼泽地和水体面积就有1005公顷。<br></h3><h3>
</h3> <p dir="ltr"> 各种候鸟、留鸟49种栖息在湿地中,隶属10目15科,其中还栖息着包括黑颈鹤、黑鹳、白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h3><h3>
</h3> <p dir="ltr"> 海峰湿地,因为它的美,才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带着朋友来瞻仰它,但愿它的美不会被人类践踏。</h3><h3> ……</h3> <h3><b> 二、苍山洱海(大理)</b></h3> <h3> 苍山洱海位于云南大理州大理市,海拔2090米,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面积约1096平方公里,属亚热带高山气候。<br></h3> <h3> 洱海,古代文献中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于云南大理郊区,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br></h3> <h3> 洱海北起洱源县江尾乡,南止大理下关,海拔1972米,长约42.5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9.0公里,湖面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最大湖深达20米,因为湖的形状酷似人耳,故名洱海。<br></h3> <h3> 洱海到苍山之间是一片扇形的冲击平坝,这里田地肥沃、村落相连,素有“风景画廊”之称。<br></h3> <h3> 从空中往下看,洱海宛如一轮新月,静静地依卧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湖水清澈见底,透明度很高,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作“群山间的无瑕美玉”。<br></h3> <h3> 据《西洱海志》云:洱海“鱼族颇多,视他水所出较美,冬卿甲于诸郡。魏武帝四时食制曰:“滇池纫鱼,冬至极美”。<br></h3> <h3> 柔软时光里的风花雪月, 天龙八部 中的逍遥江湖。<br></h3> <h3> 清代诗人熊湄《寄远》:浮云目断苍山外,落月魂消洱海边。<br></h3> <h3> 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br></h3> <h3> 关于风、花、雪、月四景,当地白族人民有一首世世代代传诵的谜语诗,诗说:
虫入凤窝不见鸟(风),
七人头上长青草(花),
细雨下在横山上(雪),
半个朋友不见了(月)。<br></h3> <h3> 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泛舟洱海,那干净透明的海面宛如碧澄澄的蓝天,给人以宁静而悠远的感受。<br></h3> <h3> 洱海边的海印村,有一座“袖珍小岛”小普陀岛,小普陀岛周长只有200多米,全由石灰岩构成。小普陀岛的形状很像一颗圆形的印章,因此又叫海印;传说洱海里面蛟龙很多,常常掀起狂风恶浪,这块礁石就是观音菩萨用来镇住蛟龙的大印。</h3> <h3> 大概是在明朝崇祯年间,附近的渔民捐资在小普陀上修建了一座两层歇山顶的楼阁 ,在里面供奉了观音菩萨的塑像,因此老百姓就称它为观音阁。<br></h3> <h3> 双廊镇位于洱海东北岸,东与佛教名山—鸡足山相连,西临洱海,南与挖色镇相接,北与本市上关镇和鹤庆县黄坪镇接壤。素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的美誉。<br></h3> <h3> 曾经苍山洱海,如今沧海桑田。<br></h3> <h3> 近代诗人郭沫若:风花雪月古城开,洱海苍山次第排。<br></h3> <h3> 洱海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是一个有着迤逦风光的风景区。<br></h3><h3> ……</h3> <h3><b> 三、和顺古镇(腾冲)</b></h3> <h3> 和顺古镇古名“阳温墩”,位于腾冲西南4公里处,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取 “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名。<br></h3> <h3> 和顺四周火山环抱,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一座火山,中为马蹄形盆地,境内最高海拔2190米,最低海拔1580米。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降水量1425.4毫米,旱、雨两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气候类型。</h3> <h3> 封闭、传统、安定的环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明清文化的特色,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h3> <h3> 和顺有着传统的小镇建筑以及淳朴的居民,这里沉淀着600多年的历史文化,有着历经沧桑巨变的传统民居。</h3> <h3> 据了解,这里的传统民居多达1000多座,其中清代民居有100多幢,其建筑风格,有“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等。<br></h3> <h3> 沿着小河和荷塘,每隔一段会有一个古朴典雅的小亭子,在水边矗立,村妇在小亭子里洗衣,这是全国独有的洗衣亭,在和顺有六座。洗衣亭可以洗衣,纳凉,也可以遥望远方,寄托相思。</h3> <h3> 古民居之一。</h3> <h3> 小巷中的骑手。</h3> <h3> 历史的土围墙。</h3> <h3>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也可以寻觅到西方建筑的元素。尤其是那老宅的门窗木雕,各种雕刻造型栩栩如生。</h3> <h3> 年代悠久的古镇古街。</h3> <h3> 宅院中尤具地域特色的是以火山石堆砌的石阶,遇到雨水天气,能很好的起到了防滑作用。</h3> <h3> 深巷里的小棧。</h3> <h3> 老墙上钉满了食宿招牌,从另一方面揭示了古镇的繁华。</h3> <h3> 走进和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山清水秀,垂柳拂案,绿影婆娑,油菜花香。</h3> <h3> 今天的和顺生活依然恬静,仍未沾染现代气息。古镇内依然保有传统的文化和建筑,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古镇等遍布各处,宛若传说中的世外桃源。</h3><h3> ……</h3> <h3> <b>四、元谋土林(楚雄市)</b></h3> <h3> 元谋土林位于楚雄市元谋县境内,号称世界土林奇观之首,距今150万年历史。它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成群的柱状地形,因远望如林而得名。</h3> <h3> 土林一般出现在盆地或谷地内,它反映了古地理变迁和地貌发育过程。</h3> <h3> 按其成因和土柱的形态特征,元谋土林可分为四种类型,即:土芽型、古堡型、尖笋型、铁帽型。</h3><h3> 当然,各种形态的土柱是混杂分布的,这就使得土林形成了丰富多彩,变化层出不穷的姿态。<br></h3> <h3> <b>1.土芽型</b></h3><h3> 地表径流和雨水首先沿裂隙及软岩层进行侵蚀。形成一些高度与直径比小于1米,相对高度小于1米的土芽。这种类型,是发展形成其他类型土林的雏形。</h3> <h3> 土芽型土林。</h3> <h3> 土芽型土林</h3> <h3> <b>2.古堡型</b>
水流不断在土芽型的基础上侵蚀切割,沿着地层的垂直裂隙、水平裂隙以及其他形态的裂隙以及软硬岩层的层面侵蚀、剥蚀,形成了拱硐、平硐、竖井等形状,人游于其间恍若到了古城堡一般。这种类型的土柱一般是柱体的基座相连,顶部粗大浑圆,或呈锯齿状,面积较大,相对高度2-5米,但其柱体以下的平铜、拱洞在流水与重力作用下往往容易塌陷,使柱体分离,发展为其他类型的土柱。</h3> <h3> 古堡型土林。</h3> <h3> 古堡型土林</h3> <h3> <b>3.尖笋型</b>
这种类型的土林,其组成物质主要是沙和粘土,胶结较松散,顶部也没有胶结坚硬的遮挡层。因此,受雨水的冲刷淋蚀和地表水流的侵蚀切割,形成圆锥状的土柱,这种土林顶部尖锐,形态像硕大的雨后春笋,又像宝塔的尖顶,其高度一般为5-10米。</h3> <h3> 尖笋型土林。</h3> <h3> 尖笋型土林。</h3> <h3> <b>4.铁帽型</b>
作为一种典型的土林类别,分布最广。由于地层中的铁质、硅质、钙质经地表水的洗刷作用,逐渐溶解析出、渗透、淋滤至不透水层的界面上沉淀,富集胶结于其上部地层,形成氧化铁帽或硅质、钙质铁帽,在水流的侵蚀、冲刷作用下,渐渐暴露于柱顶,成为土柱的天然"保护伞",使得流水和强烈的日照不能对其顶部直接地进行侵蚀、冲蚀。上头的"铁帽"和下面的土柱,相融而一,有的像垂钓的老翁,有的像出征的战士,有的像冗立的仙鹤,有的像奔驰的野马,形成了土林的又一番奇景。</h3> <h3> 铁帽型土林。</h3> <h3> 土林柱体高大挺拔,每棵"林柱"均有独特的造型,形成了风姿各异的土林奇观。<br></h3> <h3> 有的像古城堡;<br></h3> <h3> 有的像宝塔;</h3> <h3> 有的像殿宇;</h3> <h3> 有的像巨剑冲天;</h3> <h3> 有的像刀脊横地;<br></h3> <h3> 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br></h3> <h3> 在阳光的照射下,土林更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吸引了众多的摄影家地质学家前往。</h3> <h3> 有的土柱如锥似剑,直指蓝天;</h3> <h3> 有的如亭亭少女,凝视远方;</h3> <h3> 有的像威严武士,整装待发;</h3> <h3> 有的土柱顶上杂草丛生,间或长有野花;</h3> <h3> 有的砂石垒垒,裸露身躯;</h3> <h3> 那千姿百态的造型,就仿佛使人进入另一个新奇的天地。</h3> <h3>莫是华丽转身,承蒙岁月年轮。</h3><h3>风刀雨剑雕琢,奇骇嶙峋传神。</h3> <h3> 鬼斧神工。</h3> <h3> 泥土和时光的牵绊,</h3><h3> 云和风的两厢情愿,</h3><h3> 哦,闭上眼,</h3><h3> 总会湧起一片黄色的思念。</h3><h3> ……</h3> <h3><b> 五、念湖(曲靖市会泽县)</b></h3> <h3> 念湖,位于曲靖市会泽县大桥乡和昭通交界处的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原叫“跃进水库”,又名“念湖”。</h3> <h3> 念湖晨曦之一</h3> <h3> 念湖晨曦之二</h3> <h3> 念湖晨曦之三</h3> <h3> 念湖晨曦之四</h3> <h3> 念湖晨曦之五。</h3> <h3> 念湖的由来
2008年年初,一份让人充满遐思的驴行招集帖出现在《驴友空间》的网站上:“在海拔2500米的云南高原湖泊中,有人无意间发现了一个醉人心灵的地方。这是一片水做的家园”,发贴的作者没说是什么地方,只为了思念一个人,把那里叫作“念湖”。</h3> <h3> 近年来,黑颈鹤逐年增加,据鸟类专家提供的资料,世界上仅有的4000多只黑颈鹤,每年有一半多和大量大雁、黄鸭在这里越冬。</h3>
<h3> 闲聊</h3> <h3> 勤劳的湖畔农夫。</h3> <h3> 星散的羊群</h3> <h3><b>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h3>
<h3> 安静的农家小院</h3> <h3> 湖中兀立的小岛</h3><h3> 身披银装,素雅端庄</h3><p dir="ltr"> 任残雪洗礼和净化<br> 留一片纯洁的圣地<br> 让黑颈鹤的优雅和高贵<br> 在念湖的画卷里翩翩起舞</h3>
<h3> 晒太阳的农妇。</h3> <h3> 美丽的念湖,我们还会来的。</h3><h3> ……</h3><h3><br></h3> <h3> 七彩云南,我魂绕梦牵的地方。</h3><h3> 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到这片神奇的红土地,</h3><h3> 每一次的到来,都会让我欣喜若狂,</h3><h3> 每一次的离去,都会使我怅然若失,</h3><h3> 蓝蓝的天上,那朵朵飘来飘去的白云,</h3><h3> 总是萦绕在我的心头,</h3><h3> 别了,云南,七彩的云南……</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