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不期而遇

闪亮的文字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周末闲来无事,总是去姐姐那儿喝茶聊天,自然也结识许多她的闺蜜挚友。2019月12月,生活中出现一些小插曲,我的心情也降至谷底,姐姐的茶社便是我倾诉,寻求慰藉的心灵港湾。</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那天,再遇黄姐姐,早在2019年中秋“雅音吟诵晚会”就有一面之缘。她一直在做雅音吟诵公益讲学,对古典诗文,颇有研究。她认为吟诵是打开经典大门的一把钥匙,真正走进经典,便要还原古人读书的方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她知道我的境遇,攀谈良久,直抵心灵那段话,却挥之不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 先从‘育心’开始,让心灵有个栖息之所。即使外在千变万化,内心却岿然不动,这就是内在的力量。心灵足够强大,‘任尔东西南北风’……读古人经典智慧之书,可以治愈心灵,获取力量,更能提升认识。‘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店,是天天要吃的。道家像药店,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作为道家思想代表的《道德经》,不可不读!过程虽慢,却是点滴渗透,慢慢浸润……”</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大学期间,《道德经》是古典文学必修课,我与之接触过。印象最深的是它的高冷,难接地气,神秘莫测,让我望“道”兴叹啊。这样的经书怎能轻易领会其中智慧,达到治愈创伤的效果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 半信半疑中,我买了一本“雅吟”版的《道德经》。不仅有普通活的注解,同时书中也标注一些“吟诵”的符号。我的计划是先从普通话诵读开始。网购收到书的日期是2019年12月22,即为去年冬至,“数九”开始,九九八十一,诵读万经之源,每天一章,“待到山花烂漫时”,希望能遇见最好自己。。</span></p><p><br></p> <p>  写作此文是2020年2月28日,读经69天,69章,已过七分之六,四千余字,虽未真正体悟其中的智慧,但文字的美感,令人依依不舍,简洁精炼的语句如晶莹剔透的宝石,熠熠生辉;有些章节,运用气势磅礴的排比,读来荡气回肠。</p><p> 读经的过程,便能静谧心灵,自己仿佛暂时离开尘世的烦扰,辟一方净土。那些温暖的智慧,铺陈出一座心灵栖息的家园,让忙碌疲惫的内心有安歇之地。 如此修心养性,岂不乐哉!</p> <p>  都说读《道德经》都要经历一愣一惊一赞一叹的心理过程。我想我还在这起始阶段---“恍兮惚兮”,似有似无.....</p><p> 老子的《道德经》是给予了中国人以中国式的终极关怀。渺小,微不足道的人类,想要在广袤的宇宙中寻找时空的主宰,在西方,便是宗教信仰,而中国思想太灵活,过于功利化,对自己有利,方能想起“信”——求子想到观音,发财念到“财旺爷”。中国人对信仰缺少严肃的态度。但有一个例外,那便是《道德经》。老子想用万物之源——“道”,来拯救天下苍生吧!</p><p>&nbsp; 老子认为“道”是涵盖世界的一切,它是世界的本质,也是世界的归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附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本身无形无象、无名无物,是不可直接感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千世界难以形容--“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信。”</p><p> 老子是朴素辩证法大师,擅于揭示对立统一的规律。在老子看来“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一切都在运转之中,最终都会回到起点,由“有”到“无”,由“无”到“有”。老子从道法自然出发强调无为而治”--“为无为,无不为”。</p><p> 他还推崇柔弱的智慧,把柔弱看成素朴的表现和生命力的象征。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水,最具“道”的精神:生化、利生。</p><p> 一路读过,人生之道,莫过于此!</p><p> 任何事情顺“道”而行,无论是你不愿意看到,还是不想经历的,它都有存在的缘由。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要太多的渴求,欲望越大,失望越多,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与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其争”,人不能总是着眼于眼前,把视线投向以后,未来,不争,却有所获。</p><p> “骋至柔,克至坚;习水性,与人善”。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学习“水”的精神,可以随外在变化自己,而最终适应了一切。不是越刚越强,过强易断……</p> <h3>&nbsp; 与你的不期而遇,本以为只是匆匆一瞥,仅仅留下丝丝痕迹。未曾想心里却已经撒下一粒种子,往后岁月,还需用时间作光,深思为水,将它唤醒,真正读出自己,遇见最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