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孩子的思维看世界

第一实验小学 王文斐

<h3>  这几天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不得不让我感到惊叹,这是位多么伟大的教育家。</h3> <h3>  苏霍姆林斯基出生在乌克兰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在几十年的教育工作中,从来没有脱离教学实践。</h3><h3> </h3> <h3>  他总是和孩子们在一起,提出了三个口号: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他身体力行,一直坚持既当校长又兼语文教师,既教书又当班主任。他亲手记录的教育、教学资料就有200多本。</h3> <h3>  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发现书中每谈一个问题,都会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苏霍姆林斯基热爱自己的学生,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了如指掌。他了解他们的欢乐与痛苦,关心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生活,都是他研究的对象。经他长期观察的学生达3700多人,他对每个学生都写了观察日记,多么惊人的数字,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去走近孩子,用他们的思维去思考,尊重学生的成长阶段,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h3><h3><br></h3> <h3>  特别是对一年级的学生,要多到大自然当中,多去接受直观的经验,才会有思维的基础,老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引领学生从声音、色彩、形式上去感受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h3> <h3>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学困生,对他们的成绩我总是一筹莫展,但读了一百条建议之后,我才发现,可能是我忽略了学困生的思维方式,他们原本就没有把自己脑中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的概念,而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每次我都有点不耐烦……</h3> <h3>  昨天听了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小青蛙》,执教老师逻辑清晰,节奏紧凑,上了一堂非常高效的语文课。但是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之后,我觉得,是不是把讲课的方式换成孩子的思维方式进行,更好呢?</h3> <h3>  文章是介绍小青蛙的,与其读完课文再讲生字,为什么不利用直观画面,把小青蛙画出来,然后再从画里认识生字呢?比如小青蛙是绿(青)色的,小青蛙有两个大大的眼睛。借助绘画形象,孩子会更容易理解和记住汉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