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玉长河

臨界點

<p>《穆斯林的葬礼》这部作品不知大家之前可否看过?我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是之前老师在讲到少数民族风俗时有提及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此后我就决定有时间一定要去读原著。从刚开始的出于好奇,到后来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以至于对此爱不释手。本书获第三届矛盾文学奖,被称作最有生命力的矛盾文学经典作品——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苦的命运。</p><p>我看此书时也曾多次泪目,特别是关于韩新月的悲惨命运以及与楚雁潮之间的故事叙述。</p><p><br></p> <h3>霍达,女,生于1945年11月26日,回族,北京人。国家一级作家,197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发表第一部小说《不要忘记她》,1987年创作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该作于1991年获得茅盾文学奖,2019年9月23日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h3> <h3>冰心先生特为《穆斯林的葬礼》外文版写序言,发表于1990年8月18日《文艺报》。</h3><h3>刘白羽先生为《穆斯林的葬礼》所写的评论,发表于1990年7月29日《光明日报》)。</h3> <h3>《穆斯林的葬礼》这部作品全书围绕“玉”和“月”两条线所展开故事,采用插叙的方式叙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命运的悲剧</h3><h3>蒋勋先生曾经说过“命运的悲剧其实就是性格的悲剧”,作品中最先出现的的她(梁冰玉)是“玉器梁”(梁亦清)的二女儿,与姐姐梁君碧相差八岁,在父母和姐姐的呵护下生活的比较好,自父母无常后一直有姐姐和姐夫(韩子奇)的照顾。长大后到高等学府燕京大学深造,受西式文化的熏陶,思想比较开放,现代化。她果敢决绝,追求独立人格,认为人的人格、尊严比财产、名誉、地位更重要。正因为这一性格作用下,后来战争在国内爆发,经历初恋的打击,当时的她可以说是于尘世中的一粒微尘,随风而去,所以在姐夫要到英国逃难时她不顾姐姐的反对,悄悄登上了与姐夫一同远渡重洋的列车。后来在英国受到亨特儿子奥利弗的追求,但她无法走出之前的悲痛拒绝了他。当奥利弗对说“我们都有权利生活,有权利爱”时,那一刻她是有感触的。后来奥利弗也在战火中死去,死时手里还握着送给她的玫瑰花,那一刻她才后悔不已。在英国的十年,经历种种,她和韩子奇两人走到了一起,并有了爱的结晶——韩新月。他们两人的结合是不被穆斯林认可的,也是有违伦理的,从这也就注定他们的悲剧和韩新月的悲剧。辗转回国后,二人面对他们的家庭,为了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梁冰玉选择了再次离开,以此来做抗争。而韩子奇去懦弱的屈从与现实,选择留下来,因为种种责任和名誉,他和梁君碧的婚姻早已经名存实亡,回归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中。其实从一开始韩子奇和梁君碧的结合也是梁子奇出于责任和复兴“玉器梁”的旗号,虽然这些他都做到了,赢得了“玉王”的称号但到头来还是一场空。</h3><h3>再如梁君碧,长期的心理压抑和创伤使倔强而暴躁的她由一个贤妻良母变成了一个蛮不讲理的悍妇,其实我还是比较同情她的境遇,试问哪一个人遭遇如她还能不改常态,更何况那个人是她的亲妹妹呢?但这毕竟是上一辈犯的错误于下一辈又有何过错,梁君碧对爱子韩天星事事关心,而对于韩新月却是冷漠的态度,使得新月一直得不到母亲般的爱护,以至于后来的意外才让大家发现新月的心脏病已经到了药石无医的地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私的奉献</h3><h3>姑妈,一位苦难中流落京城的回族女人,一直苦等着与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团聚,但最终也没有。在“博雅”宅度过平凡却不平静的半身,活着完全为了别人,为了韩家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她是这个家中除韩子奇和韩天星外最爱惜新月的人,面对新月的身世她一直信守与韩太太(梁君碧)的信诺,至死也没有说出来,最后也是突发心脏病而离世。</h3><h3>韩天星,是韩新月同父异母的哥哥,他完全明白这个家里人的不易,明白父母的沉默和新月的痛,对这个家总是默默付出。别看他平日话不多,但对新月可谓是百般呵护,寒风凛冽的冬夜背新月去医院的是他,守护在病床前的也是他,新月的离开是他最痛苦的事。他的婚姻也受母亲的阻挠,娶的人也不是他钟意的小容子,但他却比他的父亲更懂得这份责任的重要。</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真挚的爱与倾尽一生的守护</p><p>这就要说到韩新月与楚雁潮之间的凄美爱情,也许真有一眼万年,韩新月与楚雁潮两人初次见面是在新月考上燕京大学报道那天,一见面彼此就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两人用英文顺畅交流,起初新月以为他是同班同学,后来在交谈中才知道他是自己的班主任。新月是个勤奋努力的女孩,在慢慢的师生相处中,逐渐被各自身上的魅力所吸引,再加上对文学的热爱和热衷于翻译工作,楚雁潮对韩新月的关注和欣赏以及韩新月对楚雁潮的祟拜和亲近让两颗炽热的心都有所触动的。</p><p><br></p> <p>后来新月的生病住院,朝夕相处推动了二人的进展,一首《梁祝》楚雁潮终于向韩新月袒露心声,彼此成为了灵魂伴侣。</p><p>楚雁潮热切地凝视着她,炽烈的诗句脱口而出:</p><p>请让我叫你相信,</p><p>我只盼一件事情——</p><p>给你献上我的心灵,</p><p>和这心灵中蕴藏的全部感情!</p><p>新月惊呆了,粉红的嘴唇轻轻颤动:“老师,您说的是……”</p><p>“是卡尔·马克思赠给燕妮的诗,”楚雁潮说,“现在,让我转赠给你,连同我的……爱情!”</p><p>正是在楚雁潮的悉心陪伴下,给予了新月活下去的希望,让新月在病痛和失学的困境中慢慢走出来。但二人无比炽热又不得不含蓄隐晦的恋情最终在韩母的反对下出现了危机,楚雁潮为了新月的病一直向新月隐瞒韩母找他谈话的事,因为那是一场决定新月命运的谈话,他但愿她永远也不知道。即将翻译完《故事新编》内容后楚雁潮让新月把自己的名字也一同写在著作上,他说“我的名字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它们将印成铅字,传遍世界,每一个读者在认识我的同时也认识了你,我……多高兴啊,新月!”他的眼睛中闪烁着泪花,“书的生命比人要长久得多,几十年、一百年之后,我们都已经不存在了,可是这本书还在世界上流传,未来的人还会记着我们这两个并排的名字……”</p> <p>凡事就是这样越想要刻意隐瞒的,越是最容易曝光的,也是最难以让人接受的。新月最终还是知道了那场致命的谈话,因此再度入院,可悲的是,这一次她是永远的离开了。</p><p>韩新月的离开对楚雁潮的打击很大,他亲自送新月下葬,并为她试坑(当地的风俗),为她立碑但没有写立碑人的名字。文末写到多年后,一位看似四十多岁头发花白的人出现在韩新月的墓地旁,在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树影旁,响起了轻柔徐缓的小提琴声,如泣如诉,如梦如烟。琴弓亲吻着琴弦,述说着一个流传在世界的东方、家喻户晓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p> <p>雁归有时,潮来有讯,唯独明月不再升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固然是最美好的结局,但韩楚二人超越时空的爱也是值得我们敬畏的。</p> <h3>读完作品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敬仰,每一个名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民族文化,书中也多处涉及的穆斯林的一些风俗,其中的文化意义深邃,使我感触颇深,很有幸能阅读此书。</h3> <p>以下是我从中抄录的一些句子:</p><p>★世界上没有任何科学手段可以预测人的命运,人只有怀着希望往前走,哪怕那希望是渺茫的。如果没有希望在前面诱惑着人,人也许就没有前进的勇气了。</p><p>★爱就是火,火总是光明的,不管那熊熊燃烧的是煤块还是木材,是大树还是小草,只要是火,就闪耀着同样的光辉!爱就是爱,它是人类的天性,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我因为爱才爱你,此外没有任何目的!爱,不是猎取和占有对方,而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爱,是一生一世的承诺,就像信仰一样永不改变,永不背叛!不要用“自我牺牲”这样的辞藻来贬低我,我们双方都不是祭坛上的羔羊,我们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爱得深沉,爱得热烈,爱得长久,这就是一切!</p><p>★你不是一只鸟、一棵小草,你是一个人,人是大自然最光辉的杰作,地球上最顽强的生命?不要低估它,不要放弃它,要珍惜属于我们的只有一次的宝贵生命!</p><p><br></p><p><br></p><p><br></p> <p>★事业的追求,并不一定要什么头衔和称号来满足,你爱上了一种东西,愿意用全部心血去研究它,掌握它,从中得到了乐趣,并且永远也舍不得丢弃它,这就是事业心,是比什么都重要的……</p><p>★一个人了解了自己的真实情况不管是长处还是短处,都应该感到幸运,这使我们自知!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首先是自知的。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的弱点,然后才能克服它,战胜它,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不论前面将有什么样的打击和挫折,都不怕了。人生的道路,总是充满了打击和挫折,回避是不可能的!</p><p>★人需要语言的交流,为的是互相了解。真正了解的不交流也一样了解。不能交流的语言只能藏在心里。藏在心里的语言比说出来的更真诚。</p> <p>★人生在世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完成了并非人人都能完成的对自己的心灵的冶炼过程,他毕竟经历了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洁的意境。人应该是这样大写的“人”。人的心决不单单是解剖图上画的那颗有着什么左心房、右心房……的心脏。</p><p>★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它和生命同在,和灵魂同在。</p><p>★我们都有权利生活,有权利爱!</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