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突发的这场“新冠”疫情,让往日充满喧嚣的生活一下安静了下来。除了少数人由于工作岗位特殊依然坚持外,其他人都按照国家要求“少出门、不聚会”,处于躺在家里就是在为国家做贡献的状态。 每天平静的生活,让我们可以有大把的时间认真读几本书,汲取心灵上的营养;追几部都市电视剧,重温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浏览手机上关于抗疫的新闻和视频,感受抗疫的艰辛、感动于最美的逆行者…… 这段时间,各所学校都在组织学生开展“停课不停学、网上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尽可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和德育滋养的需求。作为一名教育者,深知事事皆教育,也有一点思考,想和大家分享。<div>孩子,是家之未来,社会之未来,国家之未来。我们期望“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自家的孩子成为那个“别人家的孩子”。美好愿望要想实现,需要我们思考:<b><font color="#ed2308">我们如何做父母,做“好”父母!</font></b><br></div> 最近,<b>我被<font color="#333333">一张“最萌鞠躬礼”照片圈粉</font></b>:浙江省一个两岁的小男孩,因出现发热症状,来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2月22日,小男孩病愈出院。护士长按惯例送患者出门,刚打算挥手告别,小男孩突然向她鞠了一躬,她立马也还了个礼。“最萌天使”和“最美天使”互相鞠躬的一瞬,凑巧被同事“定格”下来。护士长发朋友圈感叹:“从业21年,遇到了久违的美好。”有网友留言说:“小男孩好有教养,懂得感恩知礼,孩子的父母也一定是正直有礼的人!” 无独有偶。<b>6岁哥哥“霸气”开导4岁弟弟的视频也吸睛无数:</b>济南定点医院ICU工作的护士妈妈,因好多天不能回家,4岁的二宝哭着喊找妈妈,6岁哥哥“理直气壮”开导,<font color="#ff8a00">“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世上不是妈妈最辛苦,所有的人都辛苦”</font>……网友留言:这么小,就知道世界上所有人都辛苦,为家长的教育点赞!还有网友说:这样的宝贝,让我感觉我们国家对下一代的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div>孩子的言行折射父母的德行,因为他们在接触社会之前,父母就是孩子的全部世界。<font color="#ed2308"><b>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陪伴他们终身的老师!</b></font><br></div> “新冠”疫情再次将<b>钟南山院士</b>推到了全社会的抗疫最前沿,“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山齐聚克难关。”在疫情面前,钟南山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大家心中的“精神支柱”。随着报道的增多,我们对于钟院士的经历也有了更多方面的了解,<font color="#ff8a00">“钟家传统有两个,第一就是要永远有执着的追求;第二办事要严谨,要实在。”</font>这两个优良传统,从做事、做人的角度让我们了解到了他的成功与其良好的家风密不可分,他继承了父辈良好的家风,并传承下去,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力量。 <div>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重要!</div><div>或许有人要说,那要学校和老师做什么?</div> <b>著名教育家、北京十一校联盟总校校长李希贵</b>,是一位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前沿的先锋人物。他凭借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形成自己独特的育人理念。他指出:有好多家长在研究孩子教育的时候,不是帮孩子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只是帮孩子选一个学校。家长想的真的是教育问题吗?不是,是择校问题,家长们焦虑的都是把孩子送到一个什么好学校。我们过多地认为学校会改变孩子,学校会确保孩子成功。 <div>根据法国一个社会学研究成果,学校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当中只有15%的作用。它跟孩子的成长、成功,只有相关性。唯一和孩子成功成长有因果关系的是家庭。什么样的家庭会塑造什么样的孩子。学校是用来帮你的,因为父母语文挺强,但你不懂数学,所以学校就帮你。因为你要上班没有时间,所以学校就帮你。学校无非是起这么一个作用,它没有想象中的那些神奇的作用。</div><div>我们的学校教育其实是和家长、和社会共同合作,来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唤醒自我:<font color="#ed2308"><b>“找到孩子可以伟大的地方,帮助他们在通往伟大的道路上行走。”</b></font></div><div>成功者必然各有特点,但是有一个特点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离开父母和学校之后,始终愿意学习,然后不断自我成长,接受新的事物。</div><div>因为他们已经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过程当中,为自己装配了一个热爱学习的发动机。</div><div>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正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社会角色——为人父母,所以对共同的目标——把孩子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能达成一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遵循怎样的育人理念呢?</div> <div>鲁迅先生早在1919年发表的《我们怎样做父亲》给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希望我们能从中得到启迪:</div><div><font color="#ed2308"><b>开宗第一,便是理解。</b></font>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div><div><font color="#ed2308"><b>第二,便是指导。</b></font>时势既有改变,生活也必须进化;所以后起的人物,一定尤异于前,决不能用同一模型,无理嵌定。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末的力量。</div><div><b><font color="#ed2308">第三,便是解放。</font></b>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div><div>这三点,今天听来还是那么振聋发聩,历久而弥新。</div> <div>当好父母“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极艰苦困难的事”。因为教育出一个好孩子就能给社会、给家庭撑起一片蓝天。</div><div><b>排雷英雄杜富国兄妹,</b>个个都是好样的。妹妹作为护士请缨上了一线,两个弟弟,一个作为医生,坚守岗位,一个作为西藏边防军,顶风冒雪,为国巡逻!爸爸妈妈告诉他们:碰到危难不要退缩的!</div><div>在一线参战的广大医护工作者更是用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给孩子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无数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也用行动给孩子们诠释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尽职尽责、什么是知恩图报……</div><div><b>父母是孩子成长永远的老师!</b></div>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网友说,“新冠”病毒如此狡猾难缠,像学了《孙子兵法》自己进化了,那么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要想不被“敌人”打败,我们就一刻也不能停止学习,停止战斗!<br>在这场全民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被迫实践中,让每个人体验到做好自己承担的角色,就是最大的责任担当,而胜任各自的角色都需要终身学习,直面问题,才能应付各种危机!<br>英国著名的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上写着这样一句话:<b><font color="#ff8a00">“终生成长,从未长大”</font></b>。愿我们老师们、家长朋友们、孩子们,都能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