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战争——美国《韩战纪念碑》《越战纪念碑》观后

秋子

<h3><font color="#010101"><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里是清水依依的波托马克河,河面上阿灵顿纪念大桥引道与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国会等著名建筑连成一线,著名的《韩战纪念碑》和《越战纪念碑》就落坐落在林肯纪念堂前国家公园大草坪的南、北两瑞。</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当我从这里步入华盛顿国家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林肯纪念堂,它被视为美国永恒的塑像及华盛顿市标志,是为纪念美国第十六届总统林肯而建。纪念堂位于华盛顿的国家大草坪西端,静静的波托马克河东岸上,与东端的国会大厦遥遥相望,是一座用通体洁白的方花岗岩和大理石建造的古希腊神殿式纪念堂 。</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林肯,美国政治家、战略家,任总统期间颁布了著名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美国黑人奴隶制, 主张不分人种,人人平等的权利。其雕像放置在纪念馆正中央,他的手安放于椅子扶手两旁,神情肃穆。雕像上方是一句题词:“林肯将永垂不朽,永存人民心里”。面对这位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一种崇敬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这里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生乘车到此参观,纪念这位最受人民尊敬的已故总统林肯。</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从林肯纪念堂前东望,台阶下配套有约610米长的倒影池,倒映池正好倒映出华盛顿纪念碑,长长的碑身,看起来更加顶天立地。从华盛顿纪念碑下西望,同样可以发现洁白的林肯纪念塔倒映在水中,更加玉洁冰清、神圣庄严。面向华盛顿纪念碑,国家大草坪南瑞是《韩战纪念碑》,北瑞是《越战纪念碑》,分别纪念两次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美国军人。</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华盛顿纪念碑后面隐约可见的圆顶建筑就是美国国会</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nbsp;&nbsp;&nbsp;&nbsp; 从纪念堂拾级而下穿过这片树林,我来到了美国韩战纪念碑(1950~1953),试图从美国人的角度解读他们如何看待这场发生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战争。韩战纪念碑是呈三角型的一个纪念园区,里面由19个真人大小的美国军人雕塑群和一座黑色花岗岩纪念墙组成。还有一组置于地面的小方座,该处地方是89年根据国会批案,募集民间资金建成。这里已成了美国华盛顿国家公园的一个著名景点。</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每天,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悼念韩战中阵亡的亲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面色凝重在园区内缓缓而行、注视着花岗岩碑上2500多幅栩栩如生的肖像和园区里的士兵雕像,耳边仿佛又听见了韩战中双方士兵的呐喊和隆隆的炮声。他们为谁而战?为什么漂洋过海去保卫一个从来没见过的国家,去保卫素不相识的人民,人们对这场牺牲了几十万鲜活生命的战争陷入了沉思。</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nbsp;&nbsp;&nbsp;&nbsp; 这是19个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美国军人雕塑群,这些不锈钢雕塑是写实的,有14位来自于美国陆军,三位来自于美国的海军陆战队,一位来自海军的医护官,另一位是空军的观察员,这些士兵被拉成散兵线散开,在一片长满青草的开阔地上搜索前进,再现了朝鲜战争的战时情景。</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是一群普通的士兵,是朝鮮战争中无数美国大兵的缩影。他们的脚此刻就结结实实地踏在这片开阔的地上,可以想象当烈日炎炎,当狂风扫过,当暴雨倾注,当皑皑冬雪覆盖着这片开阔地和士兵们的身上,这时就好像设计者将整个气候和环境引入了这里,让其变成了这个雕塑群最真实的背景和注释。于是,战场上的残酷和士兵危在旦夕的生命作为一个战争的片段,整体地走进了纪念园区,传统的写实群雕就这样新被新颖的设计思路所突破,产生了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感受。让人感到强烈的震撼!</p></font></h3> <h3>  他们头戴钢盔,持枪驱前,表情复杂:无奈,紧张,恐怖,警惕,兼而有之,战地的残酷气氛弥漫在整个园区。从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有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非常紧张,有的伸长脖子专注着附近的一草一木的风吹草动,有的显得惊恐不安,浑身发抖像是对死亡充满极大的恐惧,做出了随时要掉头逃跑的准备。</h3> <h3><font color="#010101"><p>&nbsp;&nbsp;&nbsp;&nbsp; 这组雕像树立在这里也蕴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内幕,那是在1990年,美国军方决定在华盛顿博物馆旁建一组反映朝鲜战争的士兵雕塑,并将其定为“正义之师”,“无畏之师”。意求表现出美国兵的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光辉形象。</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nbsp;&nbsp;&nbsp;&nbsp; 接受这项工作的雕塑家丹弗尼令美国军方大失所望,雕塑家丹弗尼不仅没有按照军方的意思进行雕塑,而是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走访了47个曾经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国老兵,倾听他们讲述真实的战争情况。于是雕塑家在心中慢慢酝酿出了他的构思,将真实的美国士兵在朝鲜战争中的场景勾勒在他的设计图中,面对残酷的战争士兵脸上反映的却是紧张、惊恐和无耐,与军方要求的光辉形象大相径庭。</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雕塑家将他的设计拿给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兵审视,均获得了老兵的肯定和赞赏。但却引起军方高层的强烈不满,被要求立即按其原意修改,谁知雕塑家丹弗尼却丝毫不为其所动,并告诉军方“如果不能真实地反映历史,刻画出这场战争的本来面目,那么这些雕塑就如同一堆随处可见的废铁,要他们又有何用”。</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就这样僵持一段时间之后,雕塑家的这组作品得到了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默认和许可,1995年7月27日在朝鲜版门店签订停战协议42年周年的纪念日,这组另类的格外吸引人们眼球的表现美国大兵在朝鲜战场上的雕塑落成揭幕。</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雕塑群前方的说明,大意是:我们的国家以她的儿女为荣,他们响应召唤,去保卫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国家,去保卫他们素不相识的人民。</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与士兵雕像相对应的这块纪念碑建于园区右则三角形的内圈,墙长约50米,宽约20公分,由加州运来的超过100吨的黑色花岗岩打磨而成。</p></font></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黑色的花岗岩墙上有超过2500幅摄影或者档案照片,每一幅都是确有实人,他们以喷砂的方式呈现在墙上。</p> <h3><font color="#010101"><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纪念碑照片里的年轻士兵,他们响应国家的号召,漂洋过海最后全都灰飞烟灭战死在朝鲜战场上,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此烟消玉损,给无数的美国家庭留下巨大的创伤,这就是战争的残酷。 时至今日,人们仍在反思半个多世纪前的这场战争。</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这场战争美军死亡:54.246人</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联合国军死亡628.833人</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合计死亡:683.079人</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美军受伤:103.284人</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合计受伤:1.167.737人</p></font></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世界上没有一处战争纪念馆能如此真实、客观、不差毫厘的反映曾经发生过的一切,除了这里!”德国《世界报》曾这样评价雕塑家丹弗尼的这组雕塑。不美化、不掩饰、唯有真实,才能震撼和警醒后来者,才能减少战争和屠戮。</p> <h3><font color="#010101"><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参观完《韩战纪念碑》,我为战争的残酷感到震撼,为战争中双方牺牲的年轻士兵感到惋惜。不一会,我来到了大草坪北端不远处的《越战纪念碑》再次感受到战争的震撼!</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79年4月27日,一群参加过越南战争的老兵,组团在华盛顿请愿要在国家大草坪博物馆纪念碑地带建造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他们提出不管这座纪念碑最后建成什么样子,它必须满足4项基本要求,1.纪念碑本身应该具有鲜明的特点,2.要与周围的景观和建筑物相协调,3.碑身上镌刻所有阵亡和失踪者的姓名,4.对于越南战争,碑身上不要有一个字的评价和介绍。</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结果年仅21岁的华裔女大学生,耶鲁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学生所执笔的方案,在1441件应征作品中被选中,她设计的方案是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的花岗岩墙体,像打开的书向两面延伸。两墙相交处从下面到地平面,约有3米高,底线逐渐向两端升起,直到与地面相交,墙上刻满了阵亡者的名字,这位获胜者就是林璎是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的侄女。</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越战纪念碑》入口不远的树林中,放着一本记载着美国在越战时期战死的58,183名美军官兵的花名册,它详细的记录了每一位阵亡者信息及所在纪念碑的位置,方便人们查阅和祭奠。</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距花名册不远,矗立着三位美军越战士兵的铜质雕像,他们分别代表白人、黑人和拉丁裔,他们的目光正对着不远处的∨型《越战纪念碑》。</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越战纪念碑为什么它不是矗立在地面而是镶嵌在地下。设计者林璎解释:纪念碑好象是地球被战争砍了一刀,留下了这个不能愈合的伤痕。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的花岗岩墙体,两墙相交的中轴最深约有三米,逐渐向两端浮升,直到地面消失。V型的碑体向两个方向各伸出200英尺,分别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借此让人们时刻感受到纪念碑与这两座象征国家纪念建筑之间密切的联系,它是战争的真实写照。</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该纪念碑闪闪生辉的V字型黑色大理石墙上依每个人阵亡的年月为序,刻划着美军58,000多名1959年至1975年期间在越南战争中阵亡者的名字。</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是V型纪念碑的前端,最靠前的位置记录的是在越南战争中阵亡的第一位美军士兵的名字。以此类推只要知道阵亡的年月、时间,就可以在相对应的年份中找到他的名字,阵亡者的名字是按照阵亡年月和时间排序刻在碑上的。</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当你沿着斜坡而下,望着两面黑的发光的墙体,犹如在阅读一本叙述越南战争历史的书”。——林璎自叙</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一次,纪念碑甩开政治性,躺到了地上,让逝者安息,让悼念者亲近。对于这场战争,纪念碑身上没有一个字的评价和介绍,随时间的流逝让历史定论。</p></font></h3> <p> &nbsp;&nbsp;&nbsp;&nbsp;随着战争的进程和时间的推移,伤亡逐渐增加,闪闪生辉的黑色大理石墙上密密麻麻的刻划着58000多名在越南战争中阵亡者的名字。可以想象当年的越战是何等的残酷,犹如一台绞肉机使无数的青年命丧疆场。</p> <h3><font color="#010101"><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至今,每天都有许多越战罹难者家属和老兵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寻找亲人和阵亡战友的名字,伤心的抚摸着黑黝黝的纪念碑,尽管明知墙下并没有他们的尸骨,但仍然把黑墙看成是与死者联接的唯一纽带,他们用各种方式哭祭自己的亲人、阵亡战友,每天在墙下遗留下大量的信件和一支支血红玫瑰,遥祭对他们的哀思。一场战争让多少人痛不欲生、妻离子散、家破人亡。</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I</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今天,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越战是一场噩梦,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为此付出了代价,这段黑色的墙揭示了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页,诉说着过往沉重的苦难,但是它所体现出来的超越于政治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敢于直面历史的勇气,却让参观者对美国人民肃然起敬,这座看似简单的纪念碑无言的促使美国人民正视越南战争的结局,开始了治疗战争创伤的漫长历程,特别是在那些越战老兵的心中,这座纪念碑引发了他们无穷的思考,促使他们来到这里怀念战死的人们,思索生活的意义。</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越战纪念碑》的设计曾引起了广泛争议,各种反对声排山倒海而来 ,部分华盛顿退伍军人对林璎这个设计极为不满,并对其进行恶意中伤。而且她还是一个华裔,怎么能让一个亚裔人来设计美国的越战纪碑。</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幸运的是美国建筑界与艺术界是厚道的主张学术公正,为了平息争论,决定再度审阅一次全部1441件大赛作品。全体评委再一次表决,大家仍然一致认为林璎的作品的确是最好的。1982年秋,美国国家艺术委员会对设计进行最后的决议,经过激烈争论,国家艺术委员会终于通过林璎的设计。</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82年,纪念碑建成揭幕,这样一个天才的、杰出的作品终于得以问世。</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林璎刻意不去研究越南史和越战史,也不从自身亚裔的观点去思考,同时不把越战当成一场悲剧,而是从死亡也是一种荣耀的角度出发,又以不贸然破坏华府广场的自然环境为原则,纪念碑向地下延伸,黑色大理石碑上刻上阵亡人员名字,几乎所有的建筑与艺术评论家,都同意林璎创造了前无古人的纪念碑设计风格,为纪念碑的设计立下了他人难以企及的商标,她的《越战纪念碑》已成为艺术史上不朽的标志。</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因为她亚裔身份的敏感问题,揭幕日甚至无人提起她的名字,越战纪念碑成为了林璎得意的代表作,同时也使她的内心遭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之后她很少再去华府看她的作品。</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如今由林璎设计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有纽约的非洲艺术博物馆,纽约大学的亚太美国人中心和为洛克菲勒基金设计的艺术品等众多作品,其中最出名的要数她的成名作《越南战争纪念碑》的设计,那一年她才21岁。</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10年,美国《生活》杂志,评她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100位美国人”与“五十位美国未来的领袖”,她荣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表彰她作为建筑师、艺术家、环保人士的卓越成就,2010年2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亲自为她颁奖,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而林璎是此次获奖者中唯一的亚裔。</p></font></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后记: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已过了半个多世纪,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至今仍无法抚平的创伤。华盛顿国家公园 矗立的《韩战 纪念碑》和《越战纪念碑》就是要警醒人们勿忘历史,放弃杀戮,远离战争,珍爱和平。但近三十年美国政府似乎已经忘掉了这两场战争的惨痛教训,借着巨大的战争资源在欧洲、亚洲、及非洲以反恐和莫须有的罪名又发动了多场战争,肢解了南斯拉夫,推翻了伊拉克、利比亚合法政府,使叙利亚、阿富汗陷入长期内战,造成数十万人伤亡、上百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沦为难民,这些战争也让美国付出了数千人伤亡的代价,让美国人的心旧伤未愈,又添新的伤口。</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华府要吸取韩战、越战的惨痛教训,停止策动新的战争,停止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让子孙后代远离杀戮,铸剑为犁!让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各国人民和睦相处,这也是爱好和平的美国人民的愿景。没有了战争四海之内皆兄弟携手共筑和平梦,这个世界才能变得便加和谐、幸福、美好!</p> <p><br></p><p>全文完:谢谢欣赏</p><p>摄 影&nbsp;&nbsp;&nbsp;&nbsp;撰文 秋子</p><p>部分资料摘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