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呼百应——记服务中心医务科宋晋华

简单生活

<h3>  晋城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br></h3><h3> 2020年1月26日一大早,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以范粉伟主任为组长的疫情防控小组。责任面前,疫不容辞。南街办事处下设8个社区,119个小区,仅水陆院和白云社区一片,外地来晋做生意的人就特别多,人员复杂。我们中心和办事处联合抗疫,联防联控。我们第一手监测数据就来自于办事处摸排,而我的任务是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核实、整理、汇总、上报;负责安排医务人员入户;组织人员培训;对中心院感工作方面进行培训和指导;对工作中存在的疑问及时与上级部门咨询并落实。截止2月25日,累计排查武汉及其他疫区返晋1649人,累计解除居家隔离人数(电话随访、监测体温2次/日)1240人;累计解除居家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7人;现居家隔离211人,累计安排入户49户(173人)。</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由于各级各类部门所要报表数据不同,让我对1+1=2的标准化答案产生了怀疑,彻底颠覆了我的5+6≠11的传统理念。</h3><h3>&nbsp;&nbsp;&nbsp;&nbsp;</h3> <h3>&nbsp; 正在整理数据,核实情况。</h3> <h3>  1月27日,我24小时值班,和另外俩个小姐妹收集核实整理完当日数据,安排好其他工作后,准备下午入户对武汉返晋人员及其家属进行体温监测。防护用品严重短缺,除可以戴口罩保护口鼻外,保护眼睛黏膜不发生暴露也是关键,考虑到入户监测对象是武汉刚返晋人员,在b超室袁慧青、席静的帮助下用一次性中单制作防护头罩,但由于粘贴不实,此自制式防护用品被瞬间流产。</h3><h3> 可爱的李晋强同志是黄华街服务站的站长,他今天跟我一班入户。在他眼里我是个身体单薄,一推即倒的人。临出发他还一再要求:“老宋,我打头阵量体温,你离远点笔记就行。”我毫不示弱:“放心吧,哥们儿一身除了骨头都是肉。”</h3><h3> 疫情面前,我们毫不退缩!</h3> <h3>  随着摸排人数的不断增加,需要入户监测的人员也在增加。防护用品仍然短缺。得益于抖音平台各种自制防护用品的启发,我找到了自己的雨衣,带帽风衣式的那种。在家试了试,反带帽反穿,在后脑勺部位剪洞粘贴透明塑料:护目镜、面屏一举两得。于是1月30日晚十点多在中心群提议收集雨衣,游泳镜自制防护用品。</h3><h3>&nbsp;</h3> <h3>  宋晋华带领大家制作防护用品。</h3> <h3>  1月31日一大早,同志们送来了自己的雨衣,万能胶水还有其他觉得能用的上的东西。基层群众如此积极的抗疫之热情,何惧其有不退的道理!</h3> <h3>  随着确诊病例的出现,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我们辖区有密切接触者。由于对疫情的恐惧,他们压力很大,我们电话核实情况时,不配合,闹情绪。中心主任范粉伟立即带领当班温林梅医生及其他人员上门为他们监测体温、送消杀用品新冠防护知识宣传资料,给予关心安慰!范主任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一面旗帜!疫情以来她是最忙的,最累的,也是走在最一线的!</h3> <h3>  图中左一温林梅医生,右一范粉伟主任。</h3><h3>&nbsp;</h3><h3>&nbsp;</h3><h3> 2月6日晚8点接到办事处电话要求我们到驿后社区入户。我需要先核实入户人员基本情况:可能是由于流调缘故,经过几个部门轮番问询吧,一个私人老板,电话里他很紧张,语无伦次。我让他稍作平静,采取我问他答的方式记录完核实情况,跟范主任汇报后立即安排值班人员入户。当晚,结冰的路面在路灯下尤如镜子,可见车的影子,但我们的王亮医生和司机闫青亮师傅毫无怨言,疫情面前彰显医者本色!穿戴好防护用品后直奔驿后。</h3> <h3>  2月24日是张利波医生当班,她随访的一个独居老人刚从外地回来,不会看体温计,张利波医生就加微信进行视频指导。认真工作我们毫不含糊!</h3><h3>&nbsp;&nbsp;&nbsp; 随着第一个14天、第二个14天的慢慢逝去,由武汉返晋人员的摸排逐渐转变成其他地区返晋人员的管理。接下来的每天依然是收集核实整理,电话监测,学习不断更新的诊疗方案,院感防控防护知识。依然不放松警惕!疫情面前无小事!</h3><h3>&nbsp;</h3><h3> 2月26日,绿上柳梢头!</h3> <h3>  全国多地新冠0新增!&nbsp;</h3> <h3>&nbsp; 新世界即将到来!它一定是美好的!也是我们向往的!</h3><h3>&nbsp;&nbsp;&nbsp; 我热爱我的祖国!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h3><h3>&nbsp;</h3>

防护用品

入户

返晋

核实

疫情

人员

监测

我们

摸排

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