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袁文才、王佐原是井冈山的绿林好汉,经毛泽东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后,二人成了工农红军的高级将领,成了毛泽东麾下两员猛将。</h3><h3><br></h3><h3>在毛泽东离开井冈山,带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发展期间,袁、王二人被红军错杀。</h3><h3><br></h3><h3>在党的历史上,袁、王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与刘志丹、徐海东十分相似。刘、徐开辟了陕北苏区,为中央红军结束万里长征提供了落脚点;而袁、王领导的绿林武装则为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提供了栖身之所。他们都是为中国革命立下大功的人。</h3><h3><br></h3><h3>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大致可以看到:</h3><h3>袁、王被错杀,一是缘于中共六大的决议;二是缘于土客籍矛盾。</h3><h3><br></h3><h3>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5000多人的秋收起义遭挫折后,率领余部不足千人上了井冈山。收编了袁文才、王佐这两支农民自卫军。</h3><h3>袁文才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王佐在毛泽东上井冈山后,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h3><h3>袁、王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为团长,王佐为副团长,何长工为党代表。</h3><h3><br></h3><h3>毛泽东的确是天纵雄才,只用两招就消除了袁、王的疑心,使之心悦诚服,无怨无悔的投奔到毛委员麾下,至死不渝。</h3><h3><br></h3><h3>第一招就是赠送枪械,以示诚信。</h3><h3>(毛泽东上山之际,赠送袁文才100支枪,赠送王佐70支枪)</h3><h3><br></h3><h3>第二招就是同仇敌忾,生死相依。</h3><h3><br></h3><h3>中共前委对两支农民武装的改造,是井冈山斗争史上的一篇杰作。不仅使工农革命军在罗霄山脉中段站稳了脚跟,而且造成了军民团结、万众一心的融洽气氛。在改造的过程中,毛泽东树立了很高的威望。袁文才盛赞毛泽东是“中央之才”,愿意执鞭牵马,跟他打天下。王佐说:“毛委员是最有学问的人,跟他谈一次话,真是胜读十年书。”</h3><h3><br></h3><h3>1928年2月,袁、王部队正式升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下辖两个营,以袁部为第一营,袁为团长兼第一营营长;王佐部为第二营,王佐为副团长兼第二营营长。</h3><h3>昔日的井冈山绿林双雄正式成为毛泽东帐下的两员骁将。</h3><h3><br></h3><h3>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在宁冈砻市胜利会师,袁、王的第二团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32团,袁、王分别担任正、副团长。</h3><h3><br></h3><h3>32团在建设、保卫井冈山根据地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党的高度信任。袁、王还同时当选为红四军军委委员,进入了军队的最高领导层。在5月和10月份分别召开的两次中共湘赣边界党的代表大会上,袁、王又两次双双被推举为特委委员。</h3><h3><br></h3><h3>他们在井冈山的住址,也被视之为党中央取得联系的永久的可靠通讯处。毛泽东在永新县城向党中央写信告知:“我们的永久通讯处:宁冈袁文才,大小五井遂宁界金竹山王佐。”</h3><h3><br></h3><h3>1928年6、7月,中共六大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党的六大对中国革命特点、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的敌人、党的工作重心等问题认识不足。党的六大通过了《关于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在这个决议案里,对土匪武装的问题,作出了这样的规定:</h3><h3><br></h3><h3><font color="#ed2308">“与土匪武装类似的团体联盟(指与其结成统一战线的联盟)在武装起义以前可以利用,武装起义后宜解除其武装,并严厉镇压他们”,“他们的首领应当作反革命首领,即令他们帮助武装起义亦应如此,这类首领均应完全歼除。”</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928年冬,江西省委把中央六大决议案送到井冈山,曾为土匪首领的袁文才、王佐的命运岌岌可危。</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对中央决议如何贯彻执行?毛泽东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主张实事求是。</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929年初,毛泽东主持召开了柏露会议,除讨论紧急的军情外,毛泽东召集朱德、陈毅、彭德怀、谭震林、王怀、龙超清等人传达了中共六大决议。一向与袁、王不和的永新县委书记王怀和宁冈县委书记龙超清等人,以决议精神为由,坚决主张杀袁文才、王佐。</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而毛不主张杀袁、王,他语重心长地说:袁本来就是共产党员,虽然他有些错误,但不能杀;王佐原来虽不是党员,但过去是和地主豪绅作对的,现在又经过改造,入了党,性质起了变化,他们欢迎我们,拥护我们,帮助我们在井冈山安了家,使部队休养生息,他们都是有功劳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经过毛泽东反复做工作,会议决定:不杀袁、王,但将二人分开。袁改任红四军参谋长,随军出发赣南;王佐升为32团团长,坚守井冈山。</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在向赣南进军途中,红四军参谋长袁文才在东固这个地方偶然看到了中共六大决议案中关于处置红军中曾任土匪的文件,心里十分害怕,在东固私自离队,几经周折,于5月份返回井冈山宁冈王佐的部队。因私自离队,袁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并调回宁冈担任县赤卫大队的大队长。袁文才诚恳接受了处分,与王佐率部积极奋战,先后收复了边界部分失地。</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在井冈山,还有一个复杂问题:土客籍矛盾。</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写道:</font></h3><h3><font color="#ed2308">“土客籍问题:边界各县还有一件特别的事,就是土客籍的界限。土籍的本地人和数百年前从北方移来的客籍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界限。历史上的仇怨非常深,有时发生很激烈的斗争……客籍占领山地,为占领平地的土籍所压迫,素无权利……我们的区域内,宁冈、遂川、酃县、茶陵,都有土客籍问题,而以宁冈的问题为最严重。”</font></h3><h3><br></h3>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土籍的党,客籍的枪。</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土客籍矛盾曾令毛泽东产生只手撑柱回天乏力之感。</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改造袁、王部队和创建根据地过程中,毛时常陷入烦恼,为井冈山深刻的土客籍矛盾和中央对土匪部队的过“左”政策而为难。他不只一次叹息:“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真是难得很!”</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宁冈,土籍革命派的首领是龙超清、刘辉霄。客籍革命派的代表是袁文才、周桂春。他们在一系列问题上,发生群体之争、权势之争,甚至发生女色之争。</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27年底,宁冈县农民协会下令捉拿土豪劣绅,数目是8个,其中土籍6人,客籍2人。于是一些跟土豪有亲戚关系的土籍群众有意见,认为打土豪,土籍吃了亏,下次要多抓几个客籍劣绅,把吃的亏补回来。</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巽峰书院是新城土籍子弟读书的最大书院,因土豪劣绅经常在书院聚议进剿农民自卫军和审讯革命者,客籍好汉袁文才一怒之下,将巽峰书院放火焚毁。对此,土籍人大为不满。</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28年3月,宁冈县党、政、军主要负责人集中开会,会议由县委书记龙超清主持。龙佩带了一支在新城战斗中缴获的新枪,十分显眼。袁文才见了,很不舒服,他当众下了龙的手枪,并且振振有词:“你是县委书记,管全县的党务,又不上前线,要手枪干什么?”龙气得青筋直爆,但又无可奈何。</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28年春,成立宁冈县政府,推举文根宗为主席。文是土籍人,客籍人议论说:“现在是土籍人的党,客籍人的枪么!我们客籍人专门打天下,他们土籍人专门坐天下。”客籍人提出轮流坐庄,土客籍每三个月轮出一届主席。土籍人表示同意。文根宗坐满三个月,由客籍甘金堂出掌权柄。甘上台才一个月,土籍革命派即以甘“文化低、能力差”为由,将他撤换。</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袁文才与一个叫陈白英的女子有染,宁冈县委负责人谢希安慕陈姿色,也想插手,二人明和暗斗,时常彼此掣肘。</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对此,毛泽东深感痛惜,曾苦口婆心的排解:“土客籍的对立和地方主义,都是封建意识的反映,都不是无产阶级的思想……天下穷人是一家,工农是一家,土客籍工农贫民是一家。共产党是不分国界省界的,国民党也不分土客籍,他们抓人杀人,什么时候分过土客籍?抓住革命者一律杀头。共产党员要有敏锐的警觉性,千万不要互相拆台,拿你们宁冈的话说,就是“不能拆开墙来让狗进呀!””</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毛也曾找来龙超清、袁文才,进行批评:“你们这是乱弹琴!中国历史上只有封建世袭制,而没有轮流坐庄制嘛!你们都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以天下人民利益为己任,怎么可以随意附和土客籍之间的不正确要求呢?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呀!”</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29年冬,原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巡视员宛希先,到永新调和,斡旋党内土客籍矛盾。永新县委书记王怀等人听信坏人造谣,派人围捕宛希先。宛得知消息后,连夜逃往宁冈,准备到袁文才处暂避一下,待毛泽东回山后再与永新县委负责人理论。谁知在逃跑途中被抓获。王怀等人用铁丝锥穿其脚胫骨,对他百般折磨,使其痛楚而死。</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宛希先坚决执行和拥护毛泽东关于教育、帮助和改造旧式农民武装的政策,对袁、王等绿林出身的同志不排挤、不鄙视,被袁、王视为知心朋友。</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宛被杀害后,袁愤怒至极,号啕大哭三天三夜。他痛骂永新县委那些土籍文墨秀才是秦桧,是奸臣,是注定没有好下场的小人。公开指责永新县委秀才大人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袁对永新县委、边界特委部分领导人的切齿愤怒和极端不满,引起王怀、朱昌偕的积恨和注意,迫不急待的想预先下手,以防不测。又想祭起六大决议的“尚方宝剑”,置袁、王于死地。</span></p><p>但慑于袁、王的威信、实力和战功,以及他们服从党组织调遣的忠实表现,不敢妄动,只能等待发难时机。</p><p><br></p><p>机会终于来了。</p><p>这就是“罗克绍事件”。</p><p><br></p><p>罗克绍是茶陵县江口人,是边界地区反动民团的头目,拥有数百人枪,他还有一个小型兵工厂,能制造步枪和子弹。这点,令袁、王艳羡不已。</p><p><br></p><p>1930年2月10日深夜,茶陵县游击队长吴文涛报告:国民党茶陵、酃县、宁冈三县联防总指挥罗克绍,春节期间离开茶陵老巢,只带少数护兵前往蕉坪姘头家,袁闻讯大喜。</p><p><br></p><p>11日清晨,袁、王集合部队,踏着晨霜寒雪赶往蕉坪。傍晚,在虎爪晚歺。袁向战土们说明任务:“罗克绍有个30多人的兵工厂,每天能造一条七九漏壳枪,我们要把它全部缴过来。大家注意,对工人不要开枪,要向他们做宣传,要动员他们过来,给我们造枪。”</p><p><br></p><p>袁、王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活捉了罗克绍,连人带工厂设备全部押往新城。</p><p>几天后,袁把罗带往井冈山茅坪,软禁在茅坪山上的竹棚里,希望逼他帮红军购置材料造枪。</p><p><br></p><p>要知道,井冈山时期,枪支极其匮乏。陈毅的红20师,5000人,50人才有一支枪,其他人用梭镖,人称梭镖师。</p><p>1928年的黄洋界保卫战,红军布置了五道防线:第一道是竹钉阵;第二道竹篱障碍;第三道滾木擂石;第四道是壕沟。这四道防线比千年前的水泊梁山高不到哪里去。</p><p><br></p><p>第五道防线,红军才布置枪械。但是每个战士只有3一5发子弹,所以火力严重不足。逼得红军没办法,用假枪关枪震慑敌人,那就是在铁桶面放鞭炮,可见红军武器有多差。</p><p><br></p><p>敌人层层封锁,想买也困难重重:多亏了黑社会渠道,但是价高,坐地起价,“汉阳造”步枪一支,25块现大洋。驳壳枪一支飊到120块大洋。</p><p>虽然打土豪可以获得现大洋,但是土豪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越打越少,还得省着用。最后偶然发现,从国民党逃兵手里可以买到枪,八成新的步枪只要20块大洋。</p><p><br></p><p>所以,袁、王太想逼迫罗克绍替红军造枪了。</p><p><br></p><p>但这件事袁没有向宁冈县委汇报清楚,国民党乘机散布谣言,声称袁文才与罗克绍交好密谋,企图反水。</p><p><br></p><p>此事成为武力解决袁、王的直接导火线。</p><p><br></p><p>谢希安、龙超清在提议公审处决罗克绍遭到袁拒绝后,连夜赶往永新,向边界特委报告事态的发展,他们言之凿凿地说:“如此下去,恐怕他们要造反了。”刚刚到达永新的中央巡视员彭清泉(即潘星源,秋收起义时为浏阳县委书记)信以为真,决定武力解决袁、王。</p><p>(顺便说一句,口含“天宪”的中央巡视员,以“钦差大臣”自居,前有刘安恭,后有彭清泉,都出现了重大失误)</p><p><br></p><p>他们知道袁、王最听毛泽东的话,遂盜用毛泽东的名义,给袁、王修书一封,约袁、王率部于2月22日在永新县城合编,升编为红六军第三纵队,配合红五军攻打吉安。</p><p><br></p><p>22日晚,彭清泉和边界特委给红五军去信,并派边界特委书记朱昌偕、永新县委书记王怀、前往彭德怀红五军军部驻地安福洲湖,朱对彭说:“袁文才、王佐要叛变!请求派兵,立即解决袁、王。”</p><p><br></p><p>彭信以为真,遂派张纯清率红五军第四纵队两个连300多人随朱昌偕连夜赶往永新县城,去解决袁、王。</p><p><br></p><p>袁、王接到假借名义的毛委员来信,欣然听命,带领部队按时到达永新。</p><p>特委将他二人分开,袁住尹家巷22号,王住尹家祠。晚上,边界特委召开会议,指责袁文才有五条罪不容赦的错误,即反对特委领导,勾结土豪恶霸,破坏分田,受编不受调等。袁依据事实,逐一于以反驳,说得彭清泉、龙超清、朱昌偕等人哑口无言。</p><p>尽管争论激烈,但表面上一切如常。</p><p><br></p><p>24日拂晓,彭德怀的300多人到达永新县城,包围了袁、王部队。同时,特委将宁冈、茶陵、遂川等五县赤卫队调来永新县城,包围了袁、王的住处。朱昌偕将袁文才击毙在床上,王佐听到枪声,赶忙跳墙骑马逃走,当通过县城东禾水河时,河上原有的桥板被事先拆走,王佐连人带马跌入河里,淹死在禾水河的东关潭里。</p><p><br></p><p>就这样,叱咤风云的井冈双雄蒙冤被害,双双时年32岁。苍天无语,青山垂首。</p><p><br></p><p>袁、王部队的县一级干部陈梦平,大队长周桂春,中队长谢华光、朱游庭等40余名骨干随即被杀,剩下的部队,一部分编入红五军,一部分被解散。</p><p>威震边界的红32团就这样消失了……</p><p><br></p><p>袁、王被害后,袁的部属谢角铭和王佐胞兄王云龙被这一背信弃义的行为所震惊,遂率领部分士兵反抗突围,在死伤多人后逃出永新县城。</p><p><br></p><p>他们没有其他的选择,全部投向正在与红军作战的蒋介石部队。这支几天前还在同国民党部队浴血作战的红军,立即调转枪口,带着大批国民党正规军扑向井冈山根据地。由于他们熟悉地情民情,我军开始处处被动挨打,而且从此让共产党背上了背信弃义、“过河拆桥”的名声。这真是莫大的悲哀!</p><p><br></p><p>1930年3月初,袁、王部属共16人,写了一封信请“德怀同志转赣西南特委和军委、各路行委各党部”,但此信有没有发出,以及发出后有无反应,据现有资料已无法得知。最终上级党组织也未派人前来作解释和抚慰。</p><p><br></p><p>早在1929年春季,毛泽东就讲过:“井冈山是不能丢的,那是革命最早的根基之地,是革命的母胎。”</p><p>袁、王遇害后,红军曾六次发起进攻,想夺回井冈山根据地,均未如愿。</p><p><br></p><p>袁、王被害的消息传出后,转战赣南的毛泽东闻悉后惋惜不已,顿足长叹:“这两个人杀错了!”</p><p>这句话毛泽东一直念叨了几十年。</p><p><br></p><p>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袁、王遇害二年后,在苏区肃反扩大化中,朱昌偕、王怀、龙超清、谢希安、文根宗等,亦被错杀。</p><p><br></p><p>1936年,毛泽东在保安与埃德加•斯诺谈及袁、王时又说:“这两个人虽然过去当过土匪,可是率领军队投身于革命,准备向反动派作战。我在井冈山期间,他们是忠实的共产党人,是执行党的命令的。”</p><p><br></p><p>1950年,新中国的江西省人民政府追认袁文才、王佐为革命烈士,多年的历史冤案,终于有了应有的定论。</p><p><br></p><p>1965年5月22日,毛泽东在时隔三十八年后重游故地井冈山。风物依旧,斯人永诀。毛泽东没有忘记当年出生入死、如今长眠地下的战友。在井冈山宾馆,毛特地会见了袁妻谢梅香和王妻蓝喜莲。一见面,毛泽东便紧紧握住两位老人的手,亲切地称呼她们“袁嫂子”、“王嫂子”,并深情地对她俩说:“你们的亲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是有功劳的,他们对中国革命是做了贡献的。”</p><p><br></p><p>袁、王被害后,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那就是使党和红军在井冈山很长一段时间失去了民心,使井冈山沦入敌手达19年之久。</p><p>直到1949年9月才由前身为朱毛红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8军的部队收复,不能不令人感慨唏嘘。</p><p><br></p><p>1959年的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有人把袁、王遇害当成彭德怀的一大罪状。</p><p>多年后,宋任穷说:这不公平,实际上决策杀害袁、王的,是井冈山边区特委书记朱昌偕等人,彭德怀是偏听偏信。后来彭德怀在《自述》中也说清楚了这个问题。</p><p><br></p><p>王佐、袁文才早期情况:</p><p><br></p><p><br></p><p>王佐 (1898一一1930.2),原名王云辉,江西遂川县下庄村客籍人,裁缝出身。协助毛泽东领导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后方机关和五大哨口。1930年被错杀。</p><p><br></p><p><br></p><p>袁文才 (1898一一1930.2),原名袁选三,江西宁冈县马源坑村客籍人,贫苦农民。1923年,袁文才参加了井冈山杀富济贫的“马刀队”。1925年9月,在共产党员龙超清的动员下,袁文才率部下山接受改编。袁任团长的宁冈县保卫团成为一支受共产党影响和控制的武装。1930年被错杀。</p><p> </p> <p><br></p><p> 2020、2、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