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明智的益生菌消费者?看完这篇你就知道了!

热爱和平

<h3>要说营养界现在什么最火?“益生菌”肯定是流量ICON,一时风头无两。然而迷它的消费者们,也同时有很多疑问,例如对胃肠道友好有没有科学依据?功效受什么影响?国外品牌是否更可靠?以及到底该怎么选品牌?</h3></br>针对这些重点问题,我们来科学认知一下益生菌的有效性,并教大家一些小妙招让你慧眼识“菌”!<h3> <strong>益生菌对胃肠道友好</strong><strong></strong><strong>有没有科学依据?</strong><strong></strong>根据《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19年版)》显示,目前有上万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研究了不同益生菌菌株的各种功能,已被证实益生菌的核心功能是<strong>改善人体胃肠道健康</strong>,如平衡肠道菌群、缓解肠道炎症、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等。<br></br><h3>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在2011年指出益生菌在缓解腹泻、便秘等方面的功效有着“强有力的证据”,2017年再次指出益生菌可以<strong>有效防治消化道疾病。</strong><h3>益生菌在防治消化道类疾病方面(例如:抗生素相关的腹泻、儿童急性胃肠炎等)已有比较充足的科学证据。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国内外诸多学者和其他权威学术机构的认证,比如:欧洲基础治疗胃肠病学会(ESPCG)1、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2等。</h3></br>目前有关益生菌的其他功效相关研究也呈井喷式增长,可以看出益生菌有着较为突出的应用前景。<strong>益生菌的功效由什么决定?</strong><h3><strong>1. 菌株特异性影响功效发挥</strong></h3></br><h3>首先给大家科普一下菌属、菌种和菌株的知识点。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细菌界(原核生物界)就像是一所学校,菌属就是一个个的年级,菌种就是各个年级里的各个班级,菌株则是各个班级里的各个同学。</h3></br><h3> <h3>(菌属、菌种和菌株的关系解说图)</h3></br>目前研究表明,不同种的益生菌的基因组差别较大,但即便是<strong>同种益生菌的不同菌株之间也存在差异性</strong>。可以理解为,不同班风格差异很大,即使是同一个班不同的同学也有不同的个性。同种益生菌的不同菌株或含有表达不同的功能基因而发挥不同的益生功效,所以<strong>菌株特异性影响益生菌的功能发挥。</strong><h3><strong>2. 活菌量至关重要!</strong></h3></br><h3>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发布的《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19年版)》指出,益生菌的3个核心特征是<strong>足够数量、活菌状态和有益健康功能</strong>。</h3></br><h3>这三个核心特征已得到众多国内外权威机构的认可,包括国际益生菌与益生元科学联合会(ISAPP)、欧洲食品与饲料菌种协会(EFFCA)、加拿大卫生部(Health Canada)、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2018年我国修订的《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征求意见稿)》已采纳了这一概念。</h3></br><h3>因此益生菌的功效发挥应以<strong>活菌</strong>为先决条件,虽然不排除灭菌型产品的健康功效源于死菌及代谢产物,但仍有待进一步科学研究。</h3></br>看完这部分内容,我们应该很容易理解一个日常常有的困惑——益生菌固体饮料是否有效,其实主要是看其菌株和活菌量的情况。<strong>国外品牌是否更可靠?</strong>数据显示,2017年淘宝平台销量前三甲为澳洲Life-Space、美国 Swanson 和日本酵素Reperfe等国外品牌,占益生菌膳食营养补充剂整体规模的65%。海淘热的背景下,消费者出现了两种态度:有人认为外国品牌更可靠;也有人心存疑惑,国内外允许添加的菌株种类不一样,且监管体系有差异,海淘是否意味着较大隐形风险?据此我们来探讨一下。<h3><strong>1. 国内有明确允许添加菌种的清单</strong></h3></br><h3>国内食品中允许添加的菌种,具体可查看《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卫办监督发【2010】65号)(http://www.gov.cn/gzdt/2010-04/28/content_1594897.htm),此名单后续又陆续添加一些菌种,如《关于将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列入&lt;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gt;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8号)》(http://www.gov.cn/xxgk/content_2198002.htm)等,汇总清单方便大家查询。<br></br></h3></br><h3> 允许添加的主要来自<strong>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strong>,其他也有来自芽孢杆菌属、肠球菌属、链球菌属、片球菌属、明串球菌属、酪酸梭菌属、放线菌属和酵母菌属等菌属的。<h3>此外,保健食品可添加的菌种目录可查看《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名单》(卫法监发【2001】84号)</h3></br>(http://www.gdda.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gddec/pbz1/200906/198479.htm)。<h3>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市场上益生菌产品中添加的菌种安全性,已得到中国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NHC)等众多权威机构的认可。</h3></br><strong>2. 国外允许添加菌种/菌株种类更丰富,有科学严格的评价体系</strong><h3>除了我国的益生菌评价体系之外,在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也分别有各自的科学严格的评价和准入体系,包括列入欧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EFSA)的安全资格认定QPS、澳大利亚治疗药物管理局 (TGA,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 可用于药品的原料清单,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GRAS, 以及加拿大卫生部(Health Canada)的安全性益生菌种名单等。所有的评价体系都对益生菌进行严格的审核,包括菌株来源、基因组学、营养代谢特性、安全性、耐药性、针对特定人群的功能性等全面评估。</h3></br><h3> <h3>可以看到,美国、欧洲、澳洲等海外益生菌市场起步更早,产品细分种类和类型比国内多,且经过多年的市场考验。同时,目前普遍认为,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的辅助药物法规在全球处于先进地位,其理论和及时性也是如此。</h3></br><h3>比如,在很多婴幼儿食品中添加的鼠李糖乳杆菌HN001,美国的杜邦公司在其缓解湿疹等过敏症状方面,展开了长达6年的大规模临床实验。临床结果表明:它在6年的时间里,可以将湿疹的患病率降低达44%以上,而且结果具有显著性3。</h3></br><h3> <h3>再比如,有利于肠道健康的酪酸梭菌,我们会在一些进口的日本药品中见到,也有很多盆友去日本会代购回来。这是因为这种菌是由日本人发现并且研究了很多年的,2014年酪酸梭菌(CBM 588)已被欧盟批准作为新型食品原料用于市场4。</h3></br><h3> <h3>以及部分国外品牌会添加在婴幼儿食品中的长双歧杆菌,比如澳洲知名品牌Life-Space的婴幼儿益生菌产品,在澳大利亚药监局TGA官方网(http://tga-search.clients.funnelback.com/s/search.html?query=&amp;collection=tga-artg)可以查到,长双歧杆菌菌种是在被允许添在婴幼儿产品中名单中,它对肠道健康有帮助。</h3></br>总而言之,正规途径的产品均会受到本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在安全性上都是经过广泛验证的。此外,一些大的品牌对于所添加的菌株在使用之前还会做大量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大家对国内、国外正规品牌的益生菌产品应该有信心!那么到底该怎么选呢?<strong>小白如何选择益生菌产品?</strong><h3><strong>一图搞定!</strong><strong>快收藏↓↓</strong></h3></br><h3> <strong>总结</strong><h3>总的来说,益生菌对肠胃道确实有效果,我们无论是选国货还是洋货,无论是选固体饮料还是选膳食营养补充剂,都请重点关注菌种/菌株及活菌量,那么我们都能成为理性而明智的益生菌产品消费者,祝你慧眼识“菌”!▲</h3><br><h3>参考文献:<br><br></h3><br><h3>[1] 《2018 ESPCG国际共识:益生菌在下消化道症状管理中的应用》</h3><br><h3>[2] 《中国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h3><br><h3>[3] Wickens K, Stanley T V, Mitchell E A, et al. Early supplementation with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HN 001 reduces eczema prevalence to 6 years: does it also reduce atopic sensitization?[J]. Clinical &amp; Experimental Allergy, 2013, 43(9): 1048-1057.</h3><br><h3>[4] 网址链接: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qid=1573746133227&amp;uri=CELEX:32014D0907</h3><br> <h3><font color="#010101">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