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失眠好像是在为往事守夜。</p><p><br></p><p>想出了一个灵魂问题的答案,记一下。</p><p><br></p><p>你到底是喜欢写作带给你的东西还是写作本身?</p><p><br></p><p>如果做一个商人或白领,能获取到同样的智力快感,情感满足以及自由的生活状态?</p><p><br></p><p>我喜欢的是写作带给我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只能经由写作带给我。大部分时间我是个怎么着都行的人,但也正因如此,有些事就格外较真。</p><p><br></p><p>会想起《茫茫藻海》的作者,说的并不新鲜,大约是有的选,肯定不会写东西的,写东西的人是没得选的。</p><p><br></p><p>她那时七十多岁吧,说的时候忍着眼泪,忍到面部扭曲。</p><p><br></p><p>不是写作毁了她,但也并没能拯救她。</p><p><br></p><p>与其他行业一样,这行业里的人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成功的,有严厉的,有自我约束的,有放任的,有天才,有不是这块料的,有走狗屎运的,有苦心孤诣的。</p><p><br></p><p>但我只对美好与痛苦共情。</p><p><br></p><p>just do it。</p><p><br></p> <p><br></p><p>如果不是需要让你马上做出决定的事情,也就是说,当等待也是一个选项的时候,不妨等一等。</p><p><br></p><p>或者更准确地说,在小事儿上不要优柔寡断,哪怕掷骰子也要迅速做个决定。</p><p><br></p><p>但反而是在人生大事上,比如你的事业方向、你想成为怎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乃至与什么人共度一生.......要懂得等待与观察的意义。</p><p><br></p><p>因为人的成长其实也是一件不断超过旧日自己的事情,你总是面临新的处境,过去的经验不见得适用于新的状态,这个时候其实你要给自己留一个观察的时间,既观察周围的世界,也反观自己的内心,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越发清晰地意识到人的复杂性——人的话语、行为,断章取义地看,都是不作数的,你要等那个整饬的形状慢慢浮现出来。</p><p><br></p><p>选择等一等,是因为短时间内看到的只是现象,一个碎片接着一个碎片,是一盘没有串起的珠子。而你要给自己一点时间,慢慢看到现象下面的肌理和结构,把这些珠子用阅历、知识、思考的累积串起来。</p><p><br></p><p>这是我所理解的,“慢慢来,比较快”。</p><p><br></p><p>人生这一程,即使身边有好友亲朋,知己伴侣......但对于信仰或成功的追求,一路上却只有自己与自己为伴,熬过孤独寂寞的长夜,踩着自我怀疑、反复绝望的心情,一步步,才能走到云开月明的一天——所以,如果在这条漫漫长路上,能有一个过来人适时出现,告诉你“不要急,慢慢来”,相信每个人,都会红着眼眶,对他长揖到底。</p><p><br></p> <p><br></p><p>你爱谁,才会在谁面前手足无措、结结巴巴,暴露出温柔的傻气。就像贾蔷四处寻觅会唱戏的黄雀给龄官玩耍。</p><p><br></p><p>越是精明世故的人,那一刻的天真便越动人,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饮。</p><p><br></p><p>在不爱的人面前,谁不是伶牙俐齿分分钟可跳出去舌战狮城?再精明些也不值得夸耀,刺杀柔软的小动物,胜之不武。</p><p><br></p><p>爱情从来是劫,是障眼法,《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早就说过“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讲真,人生在世,最难得的,原本不过是能有个彼此知疼知热的人,在无坚不摧的责任心和深情厚爱铺垫下,互相搀扶,互相遮风挡雨,一路走来,平安健康随喜安乐得享天年……</p><p><br></p><p>爱情么,都是多巴胺在“逗你玩”罢了。从古至今,山谷和心间,寂寞挥舞着的镰刀,从没听说何曾收割下几颗经得起晾晒的灵魂......何必执念太深。</p><p><br></p><p>九重三殿谁为友,皓月清风作契交。可矣。</p><p><br></p> <p><br></p><p>一段爱情里的两个人,多少都会带着一些以爱为名的小心机,比如会乐于看到另一半为自己吃醋的样子,这是多蠢的优越感啊,这些小心机促成了在爱情里病得不轻。</p><p><br></p><p>我们都会有问题,但就是因为我们都有问题,这恋爱才要谈,谈恋爱本来就是帮助互相长大的一个过程。</p><p><br></p><p>成年人对待感情的理智有时候真的接近于冷血。</p><p><br></p><p>或许昨日还在你侬我侬说着情话谈着梦想,但是可能第二天就分道扬镳互不联系——伸出来的都是半只手,触碰也只是为了试探,试探合不合适,试探够不够格,试探那所谓的好感或者爱、能不能够支撑长久的生活,一旦发现彼此略有不同,便分道扬镳从此陌路。</p><p><br></p><p>谈恋爱就像开车——出了事情,新司机只会自己关起门来哭或打电话找人哭,老司机换上备胎就继续上路了。</p><p><br></p> <p><br></p><p>旁观了很多场分手,深感对结束情感的处理也真是体现性情。</p><p><br></p><p>有的人优柔寡断,思虑良多,从想分手到真分成了,中间能时隔数年,反反复复,不想伤害别人也舍不得伤害自己——分手很难无痛,没有爱情也有感情,没有感情也有惯性,改变总是艰难的,但是不改变又不甘心。</p><p><br></p><p>而有的人呢,则可以做到坚决直接,毫不拖泥带水,哪怕还有感情,哪怕要面对直接提分手的心理压力和难堪瞬间,只要他们觉得当下这个情感和关系状态不是他们想要的,就能手起刀落斩断情丝,哪怕分手后一个人黯然神伤也绝不回头,因为清晰地知道不合适、不可能、going to no where.</p><p><br></p><p>如果只从感情本身去判断一段关系,实在是迷雾重重,人的感情太复杂,而情绪更是瞬息万变没个准数儿,有的人又太容易心软,为了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战线越拖越长,而那个不合适、不匹配、不遂心的关系内核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p><p><br></p><p>成年人需要补习的情感课真的好多啊,要学习怎么去恰当地表达爱,还要学习如何理性地从一段关系中离开。</p><p><br></p><p>其实分手从来都不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儿,也很难真正“和平”,更不会“分手快乐”,能努力得到坦然和释然,已经难能可贵。</p><p><br></p><p>少年时恋爱多么心高气盛,像与人拼酒,腹内如火烧也要拼到最后一刻,为的是将空杯亮给人看;而今老了,再缠绵悱恻,不过是吸过的半支烟,随时不高兴,便将烟蒂放一边。</p><p><br></p> <p><br></p><p>人在真的快乐和投入的时候是不计算的。</p><p><br></p><p>一旦开始想“值不值得”,那么……值不值得倒还另说,至少这是一个清晰的讯号——你眼下在做的事、眼下相处的人,你和Ta共度的这段时间,其实没有那么快乐。</p><p><br></p><p>爱是不问值不值得,问了,就是爱退潮的开始。</p><p><br></p><p>倒也没什么。精准计算出的幸福也是幸福,各取所需的爱情也是爱情。</p><p><br></p><p>但,是对于体会过“但行心事、莫问前程”的人来说,人生沦落至此,可真没劲啊。</p><p><br></p><p>真爱一个人怎会觉得不值?情浓处谁会顾得上做价值判断?</p><p><br></p><p>那个人的出现就是这个世界对你的厚爱,你的心变得柔软,而整个世界都变得温柔安静,含情脉脉。Ta在你的世界发着光,你只需要静静仰视,满心欢喜,你不奢望得到Ta,就像你不奢望从水中捞到月亮。</p><p><br></p><p>世界对我们从不仁慈。</p><p><br></p> <p><br></p><p>世间有些存在,于大多数人而言,仅供慨叹情深缘薄——美则美矣,却不是人生必需品,抑或庙小担不起大供享.....一般但凭闲来无事、或者思维抽疯意识痉挛时分,聊以瞻仰、缅怀、赏玩、遥想而已.....偶尔机缘凑巧天可怜见,或可一亲芳泽,已是三生有幸.....</p><p><br></p><p>人生诸多百转千回的念头,兜来转去,也不外就是——老子.....老子当年也曾阔气过呢.....也曾是某某人的心头肉掌中宝呢.....也曾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呢....也曾豪情万丈笑傲江湖呢....</p><p><br></p><p>哄自己开心一下得了,别想太多…….累.……也没必要……</p><p><br></p> <p><br></p><p>很多时候,要的东西越具体,得到的几率就越高。</p><p><br></p><p>比如,坚定地要婚姻的,就比坚定地要爱情的容易。努力获得世俗评价体系里的成功,比努力达成“自我实现”要方向更清晰。</p><p><br></p><p>设若追求的东西太虚幻,最后如果抵御不了内心的叩问,难免开始自我欺骗。</p><p><br></p><p>所以,有的时候真的很羡慕那些没有太多干扰情绪的人,人家的生活是一条直线,偶尔的绕远来自外部的挫折,而不是自己内心的困境。</p><p><br></p><p>而我们这种情绪太多太累赘的人,就把自己活得很迂回——有时候连目标都没有,追求的是“体验感”,难免越活越丧。有的人是不务正业,我们干脆连什么是正业都要质疑一番。</p><p><br></p> <p><br></p><p>我们见到了令我们同情的人而行布施之时,我们等于在同情自己,同情我们生在这苦痛的人间,同情一切不能离苦的众生。</p><p><br></p><p>倘若我们的布施使众生得一丝喜悦温暖之情,这布施不论多少,就有了动人的质地,因为众生之喜就是我们之喜,所以佛教里把布施、供养称为“随喜”。</p><p><br></p><p>我们若因乞求而布施来植福德,我们自己也只是个乞求的人。我们若看乞者也是菩萨,布施而怀恩,就更能使我们走出迷失的津渡。</p><p><br></p><p>我想,怀着同情、怀着悲悯,甚至怀着苦痛、怀着鄙夷来注视那些需要关爱的人,那不是随喜。唯有怀着感恩与菩提,使我们清和柔软,才是真随喜。</p><p><br></p> <p><br></p><p>本欲起身离红尘,奈何影子落人间。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p><p><br></p><p>少一个在乎的人,就少一根软肋。</p><p><br></p><p>的确这样。</p><p><br></p><p>毕竟人生里有一些诗意是需要靠“很喜欢很喜欢一个人”才能启动的。</p><p><br></p><p>寄托在他人身上的情感总归会让你失望的。</p><p><br></p><p>但是真的能就此不再对他人产生任何期待和依恋吗?也很难。</p><p><br></p><p>人活着谁不是捏着鼻子爱下去呢——毕竟泥沙俱下的爱也带来暖意。</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