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第五中学开学第一课】 致敬英雄的逆行者

环县第五中学

<h5>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我们的国家遭遇困难之时,总会有人挺身而出。战争年代,为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视死如归。和平年代,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生死于度外。</h5><h3></h3><h5> </h5> <h5>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春节应有的祥和安乐,人们坐困家中,忧心忡忡。当人们不断被提醒“不要去武汉”时,他们却逆行而去,奔赴疫情前线,为我们静好的岁月撑起一道安全的防线,他们中有些人为人们所熟知,但更多的却不被人了解。</h5><h3></h3> <h5>国士无双<br>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别专家组组长。2003年,当非典疫情开始全国爆发的时候,他是全国人民心中的“定海神针”,十七年后的今天,当新冠状病毒横祸中华的时候,这位84岁的“定海神针”,又坚定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让我们相信这场疫情也一样会被伟大的中华儿女战胜。</h5><h3></h3> <h5>最美“逆行者”<br>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著名传染病学专家,73岁的李兰娟一直奋战在第一线。我们经常能看到她穿着白大褂,用一口吴侬软语,亲切地科普知识,在专业领域答疑解惑的视频。她的语速不快,但一字一句都非常坚定。</h5><h3></h3> <h5>铁人院长<br>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抗疫情最前线的30多天里,他每天几乎只睡2个小时,即便是休息,也不停地接打电话,翻看病历。而他的爱人,曾被病毒感染,在十几公里外的医院里隔离治疗。作为一名渐冻症患者,他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所以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h5><h3></h3> <h5>疫情“吹哨人”<br>  “对病情我还是比较乐观的。估计还要在床上躺半个月,才能让肺功能大部分恢复。” 因最早于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的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 甚至期待着,身体康复后还要上一线——“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 然而,2月6日夜里,关于他病情的坏消息却突然传来, “病危”“全力抢救中”“全力抢救无效”。2月7日凌晨,武汉市中心医院宣布了李文亮的死讯。喜欢看剧,喜欢打卡,喜欢美食,喜欢转发抽奖,满心期待着新生命降临的“吹哨人”走了,在他未满35岁的时候。作为疫情“吹哨人”,即使他的说辞一开始无人相信,但他的“哨声”悠远又宏亮!</h5><h3></h3> <h5>  这样感人的故事有太多,灾情面前,他们舍弃小家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坚守在抗战一线。他们告别自己的家人,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奉献自己的精力,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h5> <h5>  大年初二,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副护士长张敏,要奔赴区疫区。临行前,女儿抱住她,哭着不让妈妈走,她忍住眼泪告诉女儿,自己要去打怪兽,很快回来。<br></h5><h5>  陈军是武汉肺科医院检验科的医生,由于整天与病毒打交道,所以需要全副武装才能与病毒面对面。他每天要连续工作12个小时,手长期捂在橡胶手套里,手上长满了红斑,而他曾患有小儿麻痹症。他说:我虽然累,但是不能退缩,外面有那么多人在等检测的结果。<br>  1992年出生的宋英杰,是微山县一名医生,从大年初一加入高速路口排查团队,坚持值班,连续多天奋战在防控一线。2月3日凌晨,他值班结束后,交接完回到宿舍,因过度劳累引发心源性猝死。因公殉职。<br> 2月2日,山西医生王婷驰援湖北,临行前,父亲王卫国为她送行。17年前,70多岁的奶奶坐着轮椅,把身为医生的王伟国送上支援太原抗击非典的战场。17年后,父女接力出征。</h5><h3></h3> <h5>  没有人天生是英雄,只因为有人需要,他们便选择把危险挡在自己身后。世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br>  2月1日,济南机场一位特殊的旅客,只身携带了54箱共10万只口罩入境。他说,自己受韩国山东商会委托,在境外采购了口罩运往国内,把全部口罩捐赠给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br>  有个年轻的小伙子,他叫郝进。在外打工时,老板因为支付不了工资,用18000只口罩抵了2万块钱工资。看到因为疫情物资紧缺的消息,他毅然决然把所有口罩都捐了出去,没收一分钱。<br>  他叫王国辉,是河南沈丘的村支书。他只身一人载着5吨蔬菜,赶到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免费将蔬菜送给了工地的工人。曾经在武汉服役17年的他说:对武汉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回到老家之后,他开始自我隔离。<br>  他叫李博,是一名餐馆老板。为了创业他卖了车,贷了款。而他新开的餐馆却没赚到一分钱。当他看到医护人员连口热饭都吃不上时,他为医护人员送去免费的午餐。他的钱不多,只有亲力亲为,才能省下钱来继续采购食材。</h5><h3></h3> <h5>  这些普通人做的事,确实算不上经天纬地,他们的口中也从无豪言壮语,但这普通而又伟大的逆行,却带给我们最大的温暖与安全。这些负重前行撑起岁月静好的人们,是最值得敬佩与尊敬的。<br>  </h5><h3></h3> <h5>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一百年前,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当时,梁漱溟正在北京大学当哲学讲师,他认真想了想,回答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是的,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待到春草青翠,待到山花烂漫,必会国泰民安,山河无恙。<br>  </h5><h3></h3> <h5>  而经历了疫情的我们,在今后的岁月里,每当回想起2020年时留在心底的不应只是疫情带来的冷意,更应是那些英雄的逆行者带给我们的温暖,是他们的英勇伟大之举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向英雄的逆行者致敬!</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