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曾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中国的戏曲舞台,演绎着万千的中国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感受生活里的聚散离合、酸甜苦辣,也能体会中国人的品格和价值观</h3> <h3>今日高一(21)班与《一堂好课》带您探索戏曲课奥秘,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尚长荣先生在杭州西子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带领同学们走进氤氲着中华传统文化色彩的戏曲天地,去领略博大精深的含蓄之美、空灵之美、中和之美,以及蕴含其中的价值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h3><h3>作为中华文化品格的集大成者,中国戏曲无声不歌、无动不舞、无处不美。课堂上,尚长荣先生多次强调古典并非不时尚,只有在与时俱进、融会贯通中,才能不断增强戏曲艺术的本体生命力,“作为戏曲人,现在我们不要当观潮者,我们需要当赶潮人或者是弄潮儿。只要你投入,你就会融入时代,永远不会落伍!”</h3> <h3><b>在虚拟和写意中,缔造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美学成就</b></h3> <h3>戏曲艺术还有着虚实相间之美,尚长荣先生以《秋江》为例:“一个老艄翁渡着一位尼姑,舞台上没有水,一个竹竿、一个船桨就能代表两个人在波涛当中缓行,在激流当中闯滩。《打渔杀家》中,一个船桨就代表父女两人在淮河打鱼谋生,这都是我们中国戏曲虚拟写意夸张的高度美学的成就。”</h3> <h3><b>有血性、有灵魂、有品德、有本事,才能算一个合格的中国戏曲人</b></h3> <h3>“我们前辈有一颗戏曲人的赤胆忠心,他们的行为就是我们的楷模”,尚长荣先生借这些故事勉励所有演员,“有血性、有灵魂、有品德、有本事的演员,才能算一个合格的中国戏曲人。”</h3> <h3><b>京剧永远属于青年,融入时代才能永不落伍</b></h3> <h3>戴荃现场拜师尚长荣学唱《垓下歌》</h3><h3>在本堂课的“课间”,戴荃不仅将化身“西楚霸王”项羽,现场还学唱了京剧选段《垓下歌》,还将倾情献唱了自己的新歌《青山白云》,展现了自己在流行音乐创作中所集纳的一些传统元素。戴荃表示:“自己虽然没有学过戏曲,但是他觉得无论是做什么音乐的形式应该取百家之长,然后形成自己的风格。”</h3> <h3>课堂的最后,尚长荣先生为《一堂好课》送上一幅墨宝,内容源自京剧《廉吏于成龙》当中一个唱段的选录:“无病休嫌瘦,奉公莫怨贫,知足无烦恼,布衣乐终生,非我之有莫伸手,非分之财不进门。”中国戏曲唱念做打,浸透人生智慧,传承做人规矩,我们相信,在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当中,要继续讲好中国故事,戏曲仍将有其广阔的天地。</h3><h3><br></h3> <h3>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h3><h3>我们应该用心与心的交流,去感受戏曲的文化,将戏曲传承下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