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特别的节日,我们取消了一切的拜年活动呆在家里,这场疫情改变了我们很多的人生计划和未来的轨迹,让我们总是能在困境中创造一些乐趣。帮助自己内心强大,抵御无法改变的难过。我们相信,这个特殊时期将会形成未来最核心最忠诚的教学和运营团队。我们在这段时间,磨炼的默契,配合以及学习中收获的种种,都将会是我们幼儿园最重要的资产。</p> <p> </p><p><br></p><p> </p><p> 在昨日赵盼盼老师的《儿童基本心理需求》微课中,中班组的老师对此次学习进行了激烈的探讨和分享交流。</p><p><br></p><p><br></p><p><br></p> <p> </p><p><br></p><p><br></p><p> 以上的聊天记录是昨天微课后下午16:13分开始研讨的,在整理过程当中小刘园长和杨老师非常细心地帮我们补充了七大规则里的第三条。</p><p><br></p><p><br></p><p><br></p> <p> </p><p><br></p><p><br></p><p> 为了更好的呈现中班组老师们的分享,为了避免大家有重复分享的内容在刘园长的建议下,每位老师都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发在群里一起探讨分享,最终在下午17:34老师们渐渐的把整理完的分享发在群里。我们亲爱的杨老师则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帮我们修改不足让我们分享的内容更富有灵魂。</p><p><br></p><p><br></p><p><br></p> <p> </p><p><br></p><p><br></p><p> 在中班老师共同努力下,现在是下午14:30我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听听他们的感悟吧。</p><p><br></p><p><br></p><p><br></p> <p><br></p><p><br></p><p>中一班刘星月分享:</p><p> 昨天赵老师为我们大家带来的微课《儿童基本心理需求》,使我真正走进了儿童心理世界,我们经常说,爱孩子,首先要懂孩子,那么昨天听完了赵老师的课程后呢,我明白了人类不可以没有爱,不管在座的每一个人,你有多么高的成就,你有多么想体现你的价值,人类有一个最根本的愿望,就是获得爱与被爱,关注与被关注认同与被认同,自我价值感,尊重以及安全感,这几样东西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p><p> 当然有了爱,怎样保证这个人能获得爱,能够在自由中成长呢,我们必须依靠规则,而不是依靠权威和管制。心理学里有一个说法就是不建立规则就等于暴力,因为不建立规则的话,权力就掌握在了大人的手里,你就会依据你的情绪你的看法来对待孩子。所以我们建立了七大规则,这七大规则充分体现了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和尊重环境。</p><p> 我深觉规则的重要性,不仅可以使孩子拥有心理的力量,使孩子拥有安全感,使孩子有序地和环境和其他人相处。我们能够通过规则发现一个秘密,规则不是桎梏孩子的,规则是保证每一个孩子在生存环境中都能够获得爱与自由,获得尊重。所以,我相信七大规则的力量,让“爱与自由、规则和平等”贯穿在我们整个的一日生活中,贯穿在每一个细节里。</p><p><br></p><p><br></p> <p><br></p><p><br></p><p>中一班杨晓梅分享:</p><p> 昨天又一次通过赵盼盼老师对《儿童基本心理需求》的学习分享,又一次帮我重温,又一次提醒我,提醒我们幼教人。如果说,这是一次分享交流,不如说是一次自我反思。作为一名从事了11年的幼教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8岁孩子的母亲。这些年在这条路上不断的摸索,学习。认识了新的教学理念和对幼教工作有了新的认识。</p><p>盼盼老师说“爱是尊重,爱是接纳。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尊重和接纳,从而实现自我价值。”</p><p> 说到自我价值,我想说:我是一名老师,我的价值感就在于我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我是一个妻子和母亲,那么我的价值感就来自于伴侣和孩子的肯定。换位想,我是个孩子,我的价值感就来父母、老师等等的肯定以及认可。而,父母和老师对待孩子的方式恰恰也决定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p><p> 如果我们的教育方式得当,不是无理的批评指责、打压,而是给予孩子方法和认可,鼓励孩子,让孩子在父母和老师的言行当中感受到了爱,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让孩子能够看到真实的自己,从而激发出他内在的潜能,即使在孩子不太胜任的事情上面,因为我们的爱和鼓励、指导,也能让孩子突破自己,拥有信心,乐观面对,从而凸显出自我价值。反之,如果父母和老师在孩子做不好的事情上面,总是采用责备的教育方式,长期以往,就会让孩子成为一个自我价值感低的人!</p><p> 作为一名母亲。孩子是生命的延续,是经由爱而生,经由爱而来。我们既然给予了她们生命,那我们就应该为这个生命负责。不是吃好喝好就行了,而是引领她去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能够很好的去做自己,能够坦然的去应对外界的一切。能够正确的去评估自己的价值,不卑不亢,不自欺欺人,不妄自菲薄。能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很豁达也很绅士。懂得去包容接纳、尊重别人,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当遇到挫折的时候能坦然的去接受,并且允许自己失败。</p><p> 我希望我的孩子,希望我们所有的孩子,都做个有价值的人。</p><p><br></p><p><br></p> <p><br></p><p><br></p><p>中一班段心怡分享:</p><p> 《儿童基本心理需求》学习分享——段心怡 </p><p>亲爱的半山观邸的家人们大家下午好,我是中一班的段老师,昨天赵老师的微课《儿童基本心理需求》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也让我想起了我那些不想提起的回忆。昨天赵老师说到了爱是尊重,爱是接纳,让孩子感受到重视和爱与被爱。</p><p>在爱与被爱中有两条:</p><p> “一.爱与被爱的模式是透过父母之间爱与被爱的能力学习得来的。一个家庭如果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那么孩子就会减少安全感,也得不到应有的关爱。他的心就会非常的不安定,行为也会发生异变。所以。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也影响着孩子的人际交往。家里面一团和气,大家都相亲相爱。孩子心里自然就踏实,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同时也容易形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能力,爱的能力。”</p><p> 说到这一点,这让我想到了我的父母,小时候我的父母天天吵架,一吵架妈妈就带着我去姥姥家或者把我丢下给爸爸自己走所以导致于我丢失了安全感。就连晚上睡觉都梦到了我和父母走丢的场景,让我找不到家,醒来眼角和枕头全都是湿的,再看看现在我们一家人,我们一家人相亲相爱,十分和睦,给家庭成员带来了足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这让我们感受到了爱与被爱。</p><p> “二.爱必须表达出来。现在的很多家庭很多的父母都会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条件。但是他们却不善于用言语表达出对孩子的爱。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一定是需要父母表达出自己内心对孩子真实的关心和担心。让孩子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你对他的爱。”</p><p> 所以父母可能说不出一些甜言蜜语的话只会做出爱你的实际行动,这让我看到了自己,我们是一个有爱的家庭,爱让我们变得强大变得完美,可是爱不能只用行动表示,所以我决定先把自己对父母的爱完完全全表达出来。带领着一家人把爱不仅仅用行动表达出来更要用言语表达出来。</p><p> 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p> <p><br></p><p><br></p><p>中一班李阿姨分享:</p><p> 通过昨天赵盼盼老师分享的儿童基本心理需求之后,感受很多,接下来我就说一说最让我受感触的一点。“人都是需要安全感的。这里的安全感指的是心理上和生理上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当说到安全,让我我想到了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包括世间的一切万物。都离不开安全。孩子需要安全感,成人也是一样。包括自然种的花花草草,牛羊生畜和所有的野生动物。它们也需要安全感。如果不是人类对野生动物带来危害,我想就没有这次疫情。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吸取教训,做好自己的同时不破坏环境,不破坏自然。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这样才能得到大自然的恩典。</p><p> 当赵老师说到,“什么对于孩子来说是有安全感的环境呢。”</p><p> 第一,就是父母之间关系和谐。</p><p> 第二,父母对孩子有丰满且持续的爱。</p><p> 第三,有规律的日常生活。</p><p> 第四,适当的精神生活。</p><p> 第五,归属感。</p><p> 结合这几点,我深深的反思了,一下。这些我做到了吗?</p><p> 通过这次学习,我决定和爱人一起多关注,肯定和认可孩子。即使再忙,每天也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这样,孩子会感到被重视和被爱。</p><p>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p><p><br></p><p><br></p> <p><br></p><p><br></p><p>中二班王蕾分享:</p><p> 昨天听了赵盼盼老师的《儿童基本心理需求》的分享,真的是收获满满。</p><p>我不仅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位母亲,所以听赵老师说到“五种爱的语言”时,感触是很深的,就像心灵被碰撞了一下:“付出自己的时间,给孩子关爱;为孩子做点事;肯定孩子所做的事情;拥抱、亲吻;送特别的礼物。”其实,这些也是我每天坚持做的一些事,多份觉察和感知才知道做这些背后的原因和力量--爱很有力量!</p><p> 我从小就是在爱的包围下长大的,爸爸妈妈虽然很忙很辛苦,但他们每天都会坚持陪我们学习、阅读,游戏、聊天……长大成家后老公和婆婆对我也是宠爱有加。所以我又把我的爱又以不同的方式回流给他们以及传递给我的孩子。包括工作当中,把这些爱传递给更多的孩子。我就是用这样方式,把爱传递给更多的孩子,影响更多的家庭。</p><p> 我们因爱而生,为爱而存!如果没有爱,我们就无法感受阳光的温暖;如果没有爱,我们将会无法领会到人间的真情;如果没有爱,我们无法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爱,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的重要!只要我们每天付出一点爱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也将收获更多的关爱。爱是流淌,爱是回流!让我们用爱影响生命,让我们用爱温暖生命,让我们用爱照亮生命!</p><p><br></p><p><br></p> <p><br></p><p><br></p><p>中二班陈菓分享:</p><p> 大家好,我是中二班的陈老师,今天我要分享的内容是爱与被爱。 </p><p> 其中有一条是:爱需要乐意倾听,真心倾听在家庭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从小就非常喜欢和我的妈妈聊天,现在也一样。因为首先她很乐于告诉我一些事,比如在她小时候发生的趣事,或者她在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她是如何解决的。作为她的孩子,我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正是因为这样,长大后的我也很喜欢跟她聊一些我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同时在遇到问题时,也会寻求妈妈给我一些她的看法与建议。</p><p> 沟通是重要的桥梁,彼此间也能增加更多的信任。当父母可以停下手中的工作,注意力转移到孩子的身上,以此表达爱和接纳的一种方式。那么这种方式就是给了孩子无与伦比的支持和肯定。一个孩子如果在家里面对自己的父母都无话可说,那么她将来在社会中又能否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呢。</p><p> 我们是教育工作者,在面对班级的孩子最需要的也是倾听,虽然孩子的年纪小,但是老师愿意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心声,这也是一种接纳。她能感受到老师是爱他的,也是信任他的。每次在午饭后,部分先吃完饭的孩子都会坐在一起。我经常与他们一起聊天,问一问他们在家里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只要有一个孩子说了,后面很多孩子都会争着抢着告诉我。那么我也都会一个一个听,听完之后也告诉他们一些我生活中的事情。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的眼神里透漏着一种认真,因为他们也在倾听我说话。这种感觉特别好。当然在面对孩子的同时呢,家长工作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平日里,如果缺乏交流与沟通,也会对于工作产生不好的影响,让很多有意义的活动无法顺利开展,所以我们也要倾听家长们的一些意见与求助,给予他们一些正确的引导。这也是爱的一种表现!</p><p> 工作中,我们老师们也经常汇聚在一起,去分享班级中发生的一些问题,这时候也会体现出倾听的重要性,因为同样的问题也有可能会发生在自己的班级。如果真的发生了,我们也可以快速并且有效的去解决它。</p><p> 倾听是一种爱的表现,不管在哪种环境里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它都非常的重要,倾听也是一种尊重,不管别人的话是长还是短,是你觉得有意思的还是你不感兴趣的。都很需要认真的去倾听喔。因为倾听是相互的,尊重也是相互的。它们都属于爱里最基本的要素。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p><p><br></p><p><br></p> <p><br></p><p><br></p><p>中二班陈阿姨分享:</p><p> 大家好,应该说走进这个大家庭,通过多次学习,每次学习我都觉得有颇多收获。</p><p> 今天,我就以昨天赵老师《儿童基本心理需求》的学习进行分享,关于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的六句话讲一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p><p> 第一句,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会和你在一起,我爱你。这句话说的是安全感,孩子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的时间并不长,他们对家外面的世界是胆怯的,害怕的,需要我们作为他们坚强的后盾,给予他们最基本的安全感的需求。</p><p> 第二句,你是独一无二的,走你的路,做你自己。这句话说的是自信,在给予孩子基本的安全感之后,孩子的天性会促使他们去探索,要给他们足够的自信和自由,让他找到自我的价值感和存在感。</p><p> 第三句,也许你是对的,我只是建议,决定权在于你。这句话说的是尊重,即使只是孩子异想天开的想法,也是他们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来的,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可贵的,值得我们的尊重。</p><p> 第四句,相信你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如果需要,我和你一起面对,尽我的力量陪伴你。这句话说的是支持,在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就要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去探索,我们的职责就是陪伴和支持。</p><p> 第五句,你无论做的怎样,表现如何,你是我亲爱的孩子,我依然爱你。这句话说的是包容,允许犯错,才能让孩子取得成功。</p><p> 第六句,我喜欢你这种行为,不喜欢你那种行为。但这不表示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但一切都必须你自己体验并承担。这句话说的是责任,当孩子自己思考并做出了选择,就要让他知道需要承担的相应的责任。</p><p>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感谢大家的聆听。</p><p><br></p><p><br></p> <p><br></p><p><br></p><p>白嘉明分享:</p><p> 昨天听了赵老师的课程,对儿童基本心理需求有了一个更为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那么我现在就对于课程中的,安全感的心理环境中的讲到的第二点"被接纳"这一部分。简谈我的感触。</p><p> 就像课程中说的,人都是需要被接纳的,生命和情绪也是需要被接纳的,但 错误的行为不允许的。作为孩子的引领者、陪伴者、监管者。我们在跟孩子相处的时候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不能对孩子过分的保护,还要要掌握两个尺度。</p><p> 1.爱的分寸 </p><p> 在爱孩子的问题上,既不能没有爱,又不能爱得过分,把爱变成溺爱。所以我们要找到爱的“度”。做到严爱结合,刚柔相济,游刃有余。</p><p> 2.管理的分寸 </p><p> 在管理的问题上,既不能管得过严,限制了孩子的自由,违反了她们身心发展的原则。又不能放任自由,任其自流,而是应找到给孩子自由的“度”。做到宽严适度,既给自由,科学,还要给到权威。</p><p> 另一方面,赵老师还说到了对孩子过分的希望,这也是不被接纳的。</p><p> 中国父母现有的通病---典型的中国式教育——父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强加到自己孩子身上。我认为这一点是不应该被接纳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意志,他有权力规划自己的人生。如果你的梦想需要孩子去完成,那么我想请问,你又在完成谁的梦想呢?我们可以赋予孩子生命。但是不可以主宰孩子的命运。这样的家长一般比较专制。并且打着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的旗号,去安排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但孩子是孩子,你是你。当孩子在他的生命被激活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位置。那是宇宙给他的位置,凡人不能更改,及时她的父母也没有这个权利。</p><p> 所以,我们最重要的是培养一个有健全人格能独立面对生活的人。然后遵循一切大自然的规律,尊重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让他们自由成!</p><p>我个人觉得最好的状态是家长和孩子可以除了基础的生活以外,有自己喜欢事情,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和孩子一起见证成长。</p><p> 以上是我的学习心得。</p><p><br></p><p><br></p> <p><br></p><p><br></p><p>卢阿姨分享:</p><p> 昨天通过赵盼盼老师的分享让我感触很多:</p><p>每个人都是需要安全感的,不管大人,小孩都需要安全感。</p><p> 我分享一下以下几点:</p><p> 1、“我们要用身体和语言去表达对孩子的爱,给孩子一个吻,一个拥抱”可能由于年龄的原因,很少跟自己的孩子和家人有这样的互动。所以从现在开始试着大胆表达爱。</p><p> 2、“有规律的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生活的好习惯,不仅是可以健康身体,还能健康心灵。从现在开始好好生活,珍惜所有的一切。</p><p> 3、“精神生活”,像这几天幼儿园组织的线上学习,我觉得就很好。学完之后,让我自己的精神都好了很多,生活上感觉充实了很多。</p><p> 4、有归属感。这几天和老师们一起学习,一起分享,一起总结。很有归属感,很感恩园长和老师对我们后厨的引领和接纳。和大家在一起很开心。</p><p> 我以前有些地方做的不够好,也没这么多的认知,自从这几天的学习让我有了很多新的认识。我会好好的反思,加以改正。我也相信我以后会和孩子好好相处,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做一个好妈妈。</p><p> 这是我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p><p><br></p><p><br></p> <p> </p><p><br></p><p> 首先感谢赵老师的微课分享,让我们学到了新的知识。以上就是我们中班组的老师对此次《儿童基本心理需求》的分享,后面会有什么新的课程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吧。</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