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两首宋代茶词引发的疑问</h3><h3>林 欣</h3><h3>(2020年2月)</h3><h3> </h3><h3>两首内容几乎雷同的宋代茶词,分别署两位作者名,一是著名道家名人葛长庚(白玉蟾),一是著名文豪苏东坡。那么,谁先谁后?谁抄谁?有何个中奥秘?探究一下似乎还挺有趣。</h3><h3>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位的《水调歌头》——</h3><h3>“《水调歌头·咏茶》 白玉蟾</h3><h3>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h3><h3>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碾破香无限,飞起绿尘埃。 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h3><h3>“《水调歌头·尝问大冶乞桃花茶》 苏东坡</h3><h3>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h3><h3>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 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h3><h3>是不是几乎一模一样?</h3><h3>查了网络版《诗词名句网》《苏轼诗词全集》,共收集其诗词3459首,其中《水调歌头》仅《明月几时有》《安石在东海》《昵昵儿女语》和《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4首,不知这首《尝问大冶乞桃花茶》从何而来。从词题来看,确有文不对题的感觉。而在葛长庚名下之《水调歌头》竟有含这首《二月一番雨》在内21首之多。但是,还不能据此就说明这首词版权属白玉蟾,为什么?所查资料中有这么一句:“由于他'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在他死8年后,他的弟子才搜集他的作品付印,先后印6次。名为诗文'全集',其实仅是白玉蟾作品的一部分。台湾出版的《宋白真人全集》达11卷之多,约70万字。”</h3><h3>囿于条件,不可能查全部资料了,那么,就根据现有掌握情况作些探索思考,待今后有识者再得出权威鉴定吧。</h3><h3>先来理解一下词意。这是一首表现宋代建州(今福建建瓯)北苑茶的茶词。</h3><h3> 北苑是宋代御茶园,其制作的龙团凤饼开创了“龙凤盛世”,达到“金可得而茶不可得”的地位,可谓宋代第一茶。宋名臣丁渭、蔡襄、贾青先后在此监造御茶。北苑御焙遗址已经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 宋徽宗《大观茶论》曰:“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盛。”龙凤团茶一般的制作过程是采取早春的极嫩茶芽,洗净后置于定型的模具内,先用蒸汽蒸熟,然后压去一定水份,形成茶饼。再放在焙笼上用低温炭火慢慢烘焙,工艺相当复杂。 </h3><h3>用于冲泡龙凤团茶的茶具“建盏”,源于建州窑,亦称建窑、建安窑,为宋代八大官窑之一,设立在水吉(1956年划属建阳)、小松一带。其黑釉瓷茶器称作天目盏,以釉面有细如兔毛状结晶纹的兔毫盏为极品,其底部多刻有“供御”等字样,为皇室御用茶具。现藏于日本的4只建盏“曜变天目”,被视为日本国宝,也是饮誉世界的珍宝。</h3><h3>这首《水调歌头》详细描写了龙凤团茶从采摘、制作、烹煮、饮用到饮后感受全过程,非熟悉并亲身体验者难以描绘。</h3> <h3>苏子一生动荡坎坷,几次进京又多次被贬,到过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汝州、登州(蓬莱)、颍州、扬州、定州、惠阳(今广东惠州市)、儋州(今海南儋州),在常州(今属江苏)逝世,州到过很多,而福建这建州大约还没来过。当然,诗家写某方面内容不必实地体验,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并没去过洞庭湖,照样写得如临其境,写成千古名文,何况苏子大文豪,不必亲临建州北苑完全也能写出这样诗词,只是苏轼写类似这么具体细致的采茶制茶烹茶尝茶过程的词还难得一见。</h3><h3>白玉蟾在苏轼去世后23年出生于海南,7岁能赋诗,12岁应童子科落第,16岁时离家云游,23岁只身渡海到大陆各地求师。最后入住武夷山止止庵,师从道教南宗四世祖陈楠,尽得其道术。创立道教南宗宗派。70多岁时诏入太乙宫中,为皇帝讲道,被封为紫清明真人。据他的弟子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记载,他在武夷山时就写了《水调歌头》10多首。武夷山为建州所属,相距百公里左右,他在止止庵期间正是北苑茶由盛转衰之时,对北苑茶应非常熟悉,写出这样的茶词,不是难事。</h3><h3>再从苏轼所写茶诗词分析,其与这首词类似的诗句有:“一瓯花乳浮轻圆”“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石碾破轻绿”“清风击两腋,去欲凌鸿鹄”“拣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僧房战睡魔”“觉凉生,两腋清风”,均为烹茶及感受过程的描述。</h3><h3>而读读白玉蟾的《茶歌》:</h3><h3>“柳眼偷看梅花飞,百花头上东风吹。</h3><h3>壑源春到不知时,霹雳一声惊晓枝。</h3><h3>枝头未敢展鎗旗,吐玉缀金先献奇。</h3><h3>雀舌含春不解语,只有晓露晨烟知。</h3><h3>带露和烟摘归去,蒸来细捣几千杵。</h3><h3>捏作月团三百片,火候调匀文与武。</h3><h3>碾边飞絮捲玉尘,磨下落珠散金缕。</h3><h3>首山黄铜铸小铛,活火新泉自烹煮。</h3><h3>蟹眼已没鱼眼浮,飕飕松声送风雨。</h3><h3>定州红玉琢花瓷,瑞雪满瓯浮白乳。</h3><h3>绿云入口生香风,满口兰芷香无穷。</h3><h3>两腋飕飕毛窍通,洗尽枯肠万事空。</h3><h3>君不见孟谏议,送茶惊起卢仝睡。</h3><h3>又不见白居易,馈茶唤醒禹锡醉。”</h3><h3>是否发现,这首诗活脱脱就是《水调歌头·咏茶》的翻版!从构思表现内容层次诗句,均有极相似之处。</h3> <h3>由此是否能够得出结论:《水调歌头·咏茶》的版权归白玉蟾所有。但是,应该说,白玉蟾作为在苏东坡之后30多年的小近百岁的晚辈词人,无疑从苏轼诗词中汲取了相当丰富的营养,仅就这首茶词而言,苏子之影子处处可见。</h3><h3>那么白玉蟾的《水调歌头·咏茶》何以会变成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尝问大冶乞桃花茶》,出现一词两作者的有趣现象?期间发生了什么变故?但愿这不是古今难断之公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