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怎么啦

蔡朝东

<h3><font color="#010101"><p>几天来,领导送行、警车开道,专机、专列、专车运送农民工返工返岗的新闻刷屏了。</p></font></h3> <p><br></p><p>云南包机送农民工到广东、浙江务工</p> <h3><font color="#010101"><p>农民工这个群体从被人看不起到今天破天荒地享受国家领导人出访的待遇。</p><p>我为此叫好,伸出大姆指点赞!</p></font></h3> <p><br></p><p>他们干最脏、最重、最苦、最累的活,挣钱养家糊口;</p><p>他们用智慧、心血和汗水换来了城市的美丽、繁荣和发展;</p><p>他们用诚实的劳动和崇高的精神赢得了社会对他们的尊重;</p><p>我要说:</p><p>他们也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p> <p><br></p><p>这次全民参战的抗疫斗争中,冲在第一线的专家学者、解放军官兵、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各级干部和志愿者让人们感动、敬佩。</p> <h3><font color="#010101"><p>相比之下,同样让我感动的还有奋战在火神山、雷神山建设工地上的农民工。</p></font></h3> <p><br></p><p>在疫情面前,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共同组成了阻击新冠肺炎战场上的新堡垒。</p><p>如此巨型的工程,从设计到建成仅用了十天时间,无不让世界惊叹“中国速度”。</p> <h3><font color="#010101"><p>其实,这场创造奇迹的“中国速度”,离不开7000名技术人员和工人的担当和奉献。(材料选自各地网站)</p></font></h3> <p><b style="font-size: 20px;">苗族阿标哥</b></p><p>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杨小标是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木朝村一位苗族大哥,1月16日与妻子到娘家湖北红安县过年。</p><p>  1月31日,在网上看到武汉雷神山医院急需电焊工的消息,他毅然报了名,赶赴工地当了一名焊工。</p> <p><br></p><p>记者问到杨小标为什么要参加雷神山医院的建设时,他说:“需要我们帮忙,需要我们的一份力量,我作为荔波人在武汉,我就想国家有难,我是一个小小的农民工,我只能尽力去帮助,不管以后会怎么样。”</p> <h3><font color="#010101"><p>杨小标说:“为了完成医务室的通风管道焊接工作,我主动放弃了休息,连续大干了四天四夜没有睡过觉,确实老火(小编按:老火,荔波方言意为“太难啦”)。”</p></font></h3> <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工作结束后,杨小标终于有机会给家人报平安,当面对记者的镜头,这名苗族硬汉流着热泪对家人说道:“爸,我现在在支援武汉,你在家里面不要担心,待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一定平安回来!”</p><p>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但在危难时刻一定会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杨小标只是几万支援武汉建设的人员之一,也许他从未想过被我们记住,但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阿标哥,你是好样的!</p> <p><b style="font-size: 20px;">夫妻双双上工地</b></p><p><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张玉星和文静是贵州省雷山县郎德镇老猫村村民,一直在武汉市当建筑工人。1月20日,快过年了,他们夫妻俩也开始收拾行囊,他们的父亲长期患病,都是哥哥嫂嫂在照顾,趁这次回家过年,哪怕回去只能给他们煮煮饭、洗洗衣服,也算尽点孝道。</p><p>刚要出发,武汉封城。大年初一,夫妻俩正吃着晚饭,突然接到一通紧急电话:去车程一个多小时外的工地,工期只有十天,必须不分白天黑夜,才能如期完工。</p><p>夫妻俩虽然没问清干什么工程,但知道是人命关天的大事。</p> <h3><font color="#010101"><p>时间辗转到2月5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具备病人入住条件,开始收治病人。医生们在医院里忙碌,戴着口罩的张玉星和文静在医院外忙碌,他们要用一天的时间,把医院外的建筑材料全部清理干净。从白天到黑夜,再从黑夜到白天,眼睛都没合过一下。</p></font></h3> <p><b style="font-size: 20px;">危氏三兄弟</b></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叫危凤,是90年生的,如今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老家在武汉江夏区粟庙村危陈湾。大年初一那天,我正躺在床上刷手机呢,看到我们工友群里说雷神山工地上招人,很多人都积极响应了。</p><p>我就想着我自己一定要上,我就是武汉人,能出一份力就要出一份力。当时招工宣传的日薪一两千啥的,各个岗位报酬不同,其实我们真的不在乎这个,我们群里也有朋友说,就算没有钱,我们也会来的。</p><p>我当时没跟我妻子和孩子商量,就直接联系了哥哥危龙和弟弟危超,他们也都很支持,大年初一当天,我们哥仨就开着挖掘机到了工地。</p><p><br></p><p><br></p> <h3><font color="#010101"><p>刚来时我们工地上很多人都是两天两夜没有合眼。武汉的冬天是很湿冷的,很多工人就在冰冷的工地上睡着了。我们几乎整天都在挖掘机驾驶室里,因为驾驶室里有空调比较暖和。等到其他工人埋管子打井的时候,我们挖掘机司机才能停一两个小时打个盹,也不敢睡太沉,一有任务就立刻让自己清醒。</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这次去了7台挖掘机组,一共有9个人,挖掘机班组实行的是24小时三班倒工作制,我跟我弟弟危超在一起,我开白班,他开夜班。说起来是三班倒,实际上并没什么休息时间,手机必须随时开机待命。</p><p>工地上给我们安排了住宿酒店,但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回酒店休息,就偶尔回去洗澡换一下内衣。我大年初一从家里过来就穿了这一身棉袄,到现在也没有换过。</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从大年初一到现在,我都没有见过家人,每天就趁中午吃午饭的时间抓紧跟他们视频,家里人还是很担心我的身体。</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我现在才深深觉得,最好的事情就是家人平安,希望我们的武汉尽快好起来,等项目结束后,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好好睡一觉,然后跟家人团聚。</p></font></h3> <p><b style="font-size: 20px;">荆门十杰战雷山</b></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月27日,“雷神山”急缺电焊工的消息传到了荆门。</p><p>“去武汉‘雷神山’焊钢结构,愿意去的我们一起出发!”李琳电话一一联系了熟识的工友。</p><p>“我们是去建医院,跟死神抢人!也是去创造‘中国速度’的,是个蛮光荣的事情!”在李琳的带动之下,陈涛、杜海桥、周新春、宁飞、赵建国、王海军、彭木美琪、冉术龙、冉术凤等9人,有的瞒着家人先斩后奏,有的没有向家人细说,相继报了名。</p> <h3><font color="#010101"><p>高强度的作业,一开始让10人中最年长的周新春(51岁)有些吃不消,但看到整个工地的工友都憋着一股子劲加班加点,他也坚持了下来。</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10人中年纪最小的是“90后”冉术凤,他是和亲哥哥冉术龙一起来的。冉术凤说:“大道理我说不好,但在工地上的时候,大家都想着早一点干完,让病人能早一点住进去,我们也能早点回家。”</p></font></h3> <p><br></p><p>"不仅要抢速度,我们还要保质量。”李琳告诉记者:“每天最难熬的时候是下半夜,气温很低、又冷又饿又困!我们互相鼓劲加油,根本停不下来,也不敢停下来,生怕一停下来就冻感冒了!”</p> <p><b style="font-size: 20px;">家门口的隔离</b></p><p><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1月20日,在北京打工2O年的明红胜驾驶面包车,风尘仆仆从北京回到河北新洲区农村老家,准备和家人一起过春节。</p><p>1月31日上午,正在家休息的明红胜,看到小学同学的微信群里的信息称,雷神山医院工地紧急开工,需要大量人手。</p><p>没有过多思考,很快,明红胜和其他6名小学同学,决定前往工地支援。</p><p>得知明红胜决定去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家里没有一个人同意。年龄超过70岁的父母尤其反对,他爱人高琼满脸担忧,上初中的儿子也不停劝阻。</p><p>“我已经答应同学去建设工地支援,我不能失信。再说,这也是为武汉人做贡献。”</p><p><br></p><p><br></p><p><br></p><p><br></p> <p><br></p><p>带着简单的行李,他和六个儿时的小伙伴离开家乡,一头扎进了雷神山建设工地。</p> <p><br></p><p>2月8日下午,完成施工任务坐车回家的明红胜,在路上给哥哥明建新发信息,主动提出回家不进家门,自己住在面包车上隔离,以防万一。</p><p>明建新说,家里人都劝说明红胜直接回家里住,但是倔强的弟弟称,万一携带病毒会连累全家。</p><p>2月8日下午,回到家的明红胜,一个人住进了面包车,开始家门口的自我隔离。</p><p><br></p> <h3><font color="#010101"><p>每天早上一起床,家人会送洗脸水到隔离带,明红胜取到车附近洗漱。每顿做好饭,家人用一次性餐具装好,先送到隔离带附近的石头上,让明红胜先吃。白天,总有家人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陪明红胜聊天。</p></font></h3> <p><br></p><p>记者:不顾家人反对去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不担忧被感染吗?</p><p>明红胜:说一点儿不担忧,那是假话。但是仔细一想,不管什么事情,不管是否危险,都需要人去做。</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现在感觉很好,因为天天可以看见家人。我每天一睁眼,就可以看见自己的家,可以和全家人说话,还可以吃到老娘烧的菜……也许这就是幸福。</p> <h3><font color="#010101"><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现在感觉很好,因为天天可以看见家人。我每天一睁眼,就可以看见自己的家,可以和全家人说话,还可以吃到老娘烧的菜……也许这就是幸福。</p></font></h3> <p>他们普通而平凡,也许就在你的身边!他们敬业且不凡,向着“瘟疫”逆行而上!哪有什么“基建狂魔”,不过是一群人不舍昼夜地拼命奉献罢了。</p><p><br></p><p><br></p><p><br></p><p><br></p> <h3><font color="#010101"><p>也许,离开了“火神山”、"雷神山“;或者疫情结束,他们就会渐渐被淡忘,请再看他们一眼,记住他们的模样。</p></font></h3> <p>让人更没有想到的是,参加火神山医院建设的工人要结算工资了,有一批自愿者坚决不领工资,他们说,武汉现在这么难,我们也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提供吃喝已经很好了,工钱就不要了。</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p> <p><br></p><p>但是三局领导不同意,要他们收下,因为他们大多是农民工,家庭都不宽裕,这次工资一般都是每人每天1500元,应该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但这批工人坚持不收,并离开工地去山东打工了。</p> <p>听到这件事情很感慨,中国有这么多善良的农民工,真的要好好善待他们!</p><p><br></p> <h3><font color="#010101"><p>但愿我们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p><p>不要到了急需他们时才想到他们,</p><p>也不要在享受着他们辛勤劳作的成果却看不起他们,</p><p>更不要再出现他们辛苦了一年拿不到工钱走在讨薪的路上……</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板扎,纯朴善良的农民工兄弟!</p><p>致敬,可亲可爱的英雄人民!</p></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