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来武汉市第四医院工作已经七年多,具体什么时候认识的宋雯婕我早已不记得了。但知道她的外号却是两年前的事。还记得当时全国的肾脏病年会会场,有个年长的主任突然从后面跟我打招呼,说听我口音是湖北人。相互介绍后,他马上惊喜的说“小白现在在你们科工作吧,非常优秀的护士哦!”我想了很久也没想出来哪个护士姓“白”。那个主任哈哈大笑,说:“就是宋雯婕啦,我们私下都叫她“小白””。我想了想她的确是长的白白净净的。😄</h3><h3> 日子就这样淡淡的过去了。这两年我大多在21楼的病房或有其它任务,宋雯婕在7楼血透室,我们的工作交集并不多。</h3> <h3> 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星期五。在经历了48小时的治疗320多名透析患者、同时血透室搬家的辛苦后,李华医生病倒了,我临时接替她工作。由于重新安装管路、水机、反复消毒检测导致当天原本三班次的透析患者难以全部顺利在新址完成透析。</h3><h3> 12点30分确认同济当天可以临时帮我们分担少部分患者的透析,但必须13点按时上机。我急得在办公室大喊“哪个对患者情况全部熟悉的护士可以马上挑人并带队去同济?”宋雯婕马上举手说:“我!我可以!”</h3><h3> 当天她顺利完成任务,回家已是深夜。</h3><h3> 2020年1月25日,星期六,又是血透室满负荷运转的一天。宋雯婕又开始了新的一天奋斗,患者家属感动的提笔在她背上写下了“加油!”二字。</h3><h3> </h3> <h3> 2020年1月26-27日,部分医院因为被紧急征用导致血透室关闭,几十个透析患者被分流到我们医院。科室开始超负荷运转。少部分医护人员很快就累的病倒了,剩下的只能全体放弃休息、死命坚守。</h3> <h3> 2020年1月28日,一纸命令,我们医院又被指定为了第一批新冠肺合并透析患者的定点治疗单位。必须马上新开一个血透室!血透护士哪里来?哪里来?</h3><h3> 科室仅有的两名男护士朱亮、程欣文首先挺身而出。“我上!”宋雯婕——一个白白净净的弱女子再次站了出来。</h3><h3> 军令如山!感染区血透室马上重新安装机器、准备物资、拟订工作流程、开始治疗患者!</h3> <h3> 开机、管路准备、穿刺上机、透析; 新冠肺合并透析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透析过程中总是状况百出,护士们来回奔跑,难以停歇;好不容易患者们顺利下机了,因为隔离区没有清洁工,护士们还要负责清理医用垃圾、环境消毒、准备下一班工作。</h3><h3> 一班次透析下来护士们最少需要在防护服里闷5-6小时,男同志尚且难以坚持,更何况瘦弱的女同志。</h3> <h3> </h3> <h3> 煎熬的日子里宋雯婕把她的愿望“喝啤酒、吃烤鸭”写在了背上、发在朋友圈,引来一群调侃、附和和欢笑,也化解了科室紧张的气氛。</h3><h3> 就这样笑着苦苦坚持到了2020年2月23日,血透援军终于快要到了。</h3><h3> 科室主任护士长第一时间安排宋雯婕进入医学观察修整。</h3> <h3> 2020年2月24日,星期一。宋文婕开始进入医学观察修整的第一天。血透室剩余的护士全体在岗,非感染区三班次满负荷运转(许多护士是A+P的连班);感染区两班次满负荷运转。</h3><h3> 17点30分病房通知抢救,一位84岁的老爷爷突然病情加重,需要马上插管行床边CRRT治疗。</h3><h3> 谁上?谁上?谁上?</h3><h3> 所有的护士都已经累一整天了,援军还在来的路上,谁上都是不合理的。</h3><h3> 护士长为难死了。我们医生和护士长短暂的讨论了一下后决定给宋雯婕打电话。护士长小心翼翼的拨通她电话的时候,我坐边上都担心她会拒绝但又觉得她拒绝其实是合理的,毕竟她已经苦苦坚持一个月了(本身已经是不合理的,只是科室血透护士严重不够,领导也是迫于无奈才这样安排)。</h3><h3> “好,我马上开车过来!”电话那头传来宋雯婕简洁有力的声音,我们大舒了一口气,转头又满心愧疚。</h3><h3> 2020年2月25日凌晨,科室工作群里弹出宋雯婕发来患者CRRT治疗具体经过的交班记录。我们都担心她的回家安全,她却反过来轻松的请我们放心。</h3><h3> 这个世界哪有什么“巾帼英雄”,不过是一群普通的母亲、女儿在危难时刻换了身衣服坚守岗位罢了。宋雯婕是这万千“英雄”中平凡的一个,也是代表的一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