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三中“万众一心 共抗疫情”学生征文(八)

互助一中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h1><h5> 高一16班 严佐婷</h5><h3> 这个新年过得有点恍惚,有点无奈,有点不够真实。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永生难忘的记忆。</h3><h3>  这个冬天,梅花依然宁静地开放;这个冬天,蓝天依旧明净如洗;这个冬天的武汉却非常艰难,全国人民却非常艰难。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谨遵医嘱,静静地待在家中。我们为武汉忧心忡忡,我们为治愈病例的增多而感到高兴,为武汉的人们牵肠挂肚。</h3><h3>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身边一切都改变了模样,高速道口封闭、旅游景区关闭,大型活动取消、工厂推迟复工、学校推迟开学……这不是梦里的场景,这也不是科幻电影里的画面,这是2020年春节期间的真实生活。一个又一个消息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于疫情的认知,也刷新着大部分人有生以来的记忆。空荡荡的城市街头,灯光依旧璀璨,却弥漫着一股无法言说的压抑。</h3><h3>  有人说,疫情就是一面镜子,越是危急时刻,越是可以看到各色人等的本色出演,不服从管理的,想哄抬物价的,对疫情不屑一顾的,有点小自私、有点小贪婪、有点小盲目,不一而足。当然,在这逆境之中,我们看到更多的人性的另一面。在隔离点,城南社区干部手绘小贴士细心安慰隔离人员;在高速卡口,联合执勤人员在寒风中全天候坚守排查信息测量体温;在人民医院,年轻的ICU护士花蕊和她的同事主动出征支援疫区武汉。一幅幅看似寻常却又温情满满的场景,让人看了忍不住鼻翼微酸。</h3><h3>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回首中华文明的历史,可以发现,我们这个民族每当遇到大的劫难,每当遭遇看似不可逾越的困境,总有那么一群心有大爱的人,他们勇敢、无畏、睿智、果敢,凭着爱的怜悯,带领着众生趟过沼泽,越过高山,渡过苦难。</h3><h3>  如果说现阶段就有一种武器能够战胜病毒,那一定是我们心底里对家庭、对家乡、对这个伟大的国家,最深沉的那份爱。</h3><h3>  心中有爱,就能无所畏惧,心中有爱,就能战胜一切。</h3><h3>  如果你是普通群众,心中有爱,那就收住脚步,远离聚会,全力做好个人防护,用细心和等待换取家人的安康;</h3><h3>  如果你是隔离对象,心中有爱,那就收拾心情,静待时日,默默守望十四个安静的日子,再去迎接明媚的春天;</h3><h3>  如果你是经商人员,心中有爱,那就放下得失,着眼未来,共同承担起社会的责任,期盼下一个大展身手的商机;</h3><h3>  如果你是党员干部,心中有爱,那就整理行装,坚守岗位,用自己的热血与年华,投身这场守护希望的伟大战役。</h3><h3>  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有因为人们需要,才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h3><h3>  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明白他们是为了谁。他们也许并不富裕,甚至有些贫穷;他们也许并不高大,甚至有些瘦弱;他们也许并不光鲜,甚至有点卑微,他们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样模糊,但他们的精神在我心中却是那样鲜明;不计生死,不求回报,默默坚守的他们,守护着健康,保卫着生命</h3><h3> 忍耐是爱,克制是爱,承受是爱,坚守是爱,为了我们挚爱的亲人,为了我们美丽的家园。</h3><h3>  春暖花会开,否极泰将来。</h3><h3>  让我们共同期待,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摘掉口罩自由呼吸,就可以两三好友把酒言笑,就可以和家人一起尽情欣赏诗意小城的一路春光。</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祖国的成长如一场修行 </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高一(12)班张凤晶</h5><h3> </h3><h3> 垂下的头颅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题记</h3><h3> 98年的抗洪、03年的非典、08年的地震雪灾、13年的h7n9、……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初始,祖国母亲突患疫病,中国子民在兵荒马乱中紧抱一拳,共赴国难。这声音动听,这情怀感人。所以,我们不怕。陶潜先生曾著:“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我们的祖国是毫无悬念的一抹拂晓时的艳阳!</h3><h3> 疫情来袭,温暖从未缺席。“把钱捐给武汉!”六十八岁的他以收废品为生,生活拮据的他放下一沓钱,留下一个矮小背影便匆匆而去,张张褶皱的一万零七十一元仿佛是他五年来勤勤恳恳,风雨交加的缩影。“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疫情沦陷之际,仿佛是一个条件反射的动作就这样脱口而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向上级提出申请。在这片富饶美丽的东方土地上,温暖融化了万万爱国心。这声音颇为动听!</h3><h3> 疫情来袭,情怀铸就英雄。波澜不惊的海面下实则澎湃汹涌的暗流。中国人最讲究的便是一个年字,当我们团聚举杯大笑,当我们爆竹声声守岁,当我们伴着音乐看书,当我们细品家的味道,当我们……危机四伏的疫区早已水深火热,终南山一般的“逆行者”一心奔赴前线,哪怕这条路是如此的荆棘丛生,但陷于危险的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是生我养我的祖国母亲啊!我们怎能倒下,是谁给的勇气,可以借此时光玩物丧志;是谁给的权利,可以安然自得地置身事外。没有奇迹,有的只是一个个不畏艰辛的建筑工人,一个个舍生忘死的医务人员,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他们内溢出的情怀不就是我们日日备战高考的意义所在?我们的国家看似人才济济,但缺的就是每一个大胆追梦的你。也许许多年后的我们能竭尽余力保护祖国母亲,那才配得上英雄二字。</h3><h3> 疫情来袭,理性方保健康。鲁迅先生道“什么是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只要举国上下团结一心,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走不通的路。与此同时,事实在谣言中一倍两倍放大,使得人心惶惶;盲目跟风,双黄连抢爆市场,只因所谓专家的讲话。种种可谓荒唐至极。我们要做的是用科学知识辨伪去妄,否则如何对得起日复一日的披星戴月。我们,一直在的。</h3><h3> 祖国的成长如一场修行。得意时“一日看尽长安花”,失意时“潦倒新停浊酒杯”,但生命的跋涉不能回头,哪怕“畏途巉岩不可攀”,也要“会当凌绝顶”;哪怕“无人会登临意”,也要“猛志固常在”。从患难中汲取“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力量,历练“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然。祖国母亲,“待到重阳日”我们“还来就菊花”。</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它们还是我们的朋友</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二(1)班 常新德</h5><h3> 如果国家与国家不能够和平共处,人民就得不到安定的生活;如果人与人不能够和谐相处,就会造成社会发展不协调;如果人与大自然不能够和谐共存,那么受到伤害的不仅仅只是生物,人类也难逃厄运。现如今,人类乱吃滥杀野生动物,难道它们不是我们的朋友?</h3><h3> 人类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任性妄为,上嘴唇顶天,下嘴唇落地,真可谓是“顶天立地”,飞禽走兽,鱼虾鳖类,蜘蛛蝙蝠,蝎子蜈蚣,果子狸穿山甲,无一不食,一说到吃,荷尔蒙瞬间飙升。由于虚荣心作祟,吃越稀罕珍奇的野生动物就越能彰显人的身份和地位,从而就越能显示自己有权有势,腰缠万贯。可惜他却没有意识到自己不忌惮乱吃的后果将会是怎样,如今的疫情则是苍天为人类的乱吃滥杀所给予的警示,人类杀害动物使得它们家破人亡,现在人类因身患绝症而气息奄奄,让人类体验什么叫肉体的煎熬和心灵的痛苦,这就是上苍的惩罚!</h3><h3> 用尽各种残忍的方法将各种千奇百怪的动物置于餐桌之上,从而成为人类所谓的“美味佳肴”,以至于它们身上所寄生的各种病毒失去寄主之后寄生于人类的五脏六腑,导致新冠肺炎肆意妄为,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甚至夺去人类宝贵的生命。回首往昔,2003年的非典难道不是吃野生动物惹的祸吗?</h3><h3> 没有口欲就没有伤害。管住自己的嘴,迈开自己的腿,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做好可持续发展。这次封城宅家不要说无聊,这是上天给了国人一次忏悔和反省的机会,人们还不觉醒,那可就无药可救了,有再一再二可没有再三再四。人类是万物之灵,应负万物之灵之责!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应善待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生存。</h3><h3>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是地球上不可缺少的。动物给我们带来了科技的进步,就比如说人们利用蝙蝠的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没有蝙蝠,我们哪来的雷达,可是人们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与虚荣心去吃蝙蝠,导致引发新冠肺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不仅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文明昌盛的标志。</h3><h3> 动物是我们的朋友,请善它们!愿我们的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繁荣昌盛!黑夜过后,总能看见最美的太阳,冬日已去,期待春暖花开!</h3> <h3>  这注定是一场恶战。</h3><h3> 为了打赢这场攻坚战,“白衣天使”们义无反顾地奋战在抗疫的一线;为了打赢这场攻坚战,83岁的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第一时间赶到抗疫的一线;为了打赢这场攻坚战,各地涌现出来了无数的爱国热心人士,争先恐后的为国家贡献自己绵薄的一份力量,为武汉捐口罩,捐防护用品,捐款,捐生活必需品……形势愈发严峻,可人们的心肠却变得愈发热了起来。</h3><h3> 在这危难的时候,青海没有旁观,广东没有旁观, 东北没有旁观,新疆没有旁观……地不分南北,人不论远近,全国各个省份的医疗队毅然决然的踏上支援武汉之路;已经六十五岁的李克强总理心系人民,不顾病毒的危险,亲自去武汉慰问武汉人民及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在到武汉的几天中,一瓶矿泉水,一包榨菜,一个馒头,就是总理的一顿饭,一个临时搭起的帐篷,就是总理的住宿条件,与之成对比的则是每天夜以继日、不顾危险的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亲切问候和交谈。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总理和人民一起抗击病毒,携手共患难,我们更应该团结一心,跟随党和国家的领导,共同抗击疫情。</h3><h3> 《万众一心,共抗疫情》高一(2)班 吴承臻</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温度</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二(16)班李晓翠</h5><h3> 病毒在为城市抹黑云,而城里城外的人,想拼命为它洗刷。&nbsp;&nbsp;&nbsp; ——题记</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逆行者之气度</h3><h3> “双眉紧锁为谁忧,鬓角银丝为谁愁。”</h3><h3> 2003年,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肩负重任,以血肉之躯筑成了一道生命的屏障,驱瘟抗疫,勇战非典。</h3><h3> 再度17年,2020新年前夕,一股特殊疫情再次蔓延全国,来势汹汹。一时间,人心惶惶,众说纷纭。而其中,一位位老人果断发声,坦诚疫情之急迫,巍然坐镇给前线。他呼吁人们“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在耄耋之年毅然逆着人流,奔赴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坚守前线。</h3><h3>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h3><h3> 1月23日武汉分城唯一一辆赶往城市的高铁,载着的是上海援助武汉的医生护士们,此外四川派出135人组建医疗队,江苏数10名医护人员集结完毕,国家各地区的志愿者们赴武汉支援……同舟共济,迎难而上,驰援武汉。这些逆行者们喊出了“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铮铮誓言,迈出了舍我其谁的傲骨步伐,展现了大国气度,国事无双的本色气度。</h3><h3> 风雪逆途,这就是中国逆行者们的气度。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建设者的速度</h3><h3>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震山河铁臂摇。”</h3><h3> 在火神山,雷神山建设的工地上。数千名工人,数百台机器,正在一刻不停的工作着,他们在与时间赛跑,在于病魔赛跑,争分夺秒,不眠不休。在疫情面前这一帧帧挥洒汗水的画面,再度展现了中国的速度,“基建狂魔”美誉的背后,是战胜疫情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h3><h3> 众志成城,这就是中国建设者的速度。</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闻者的力度</h3><h3> 隔绝病毒,但并不隔离爱。</h3><h3> 1月31日,浙大一院急诊室,一小男孩急匆匆的走进来,“啪”的一声放下一个信封,并且转身敬礼道谢后转过身跑走了。信封里是一封手写信和1000元现金,信里面写着:“亲爱的医生护士们,看你们每天奔跑在疫情的前线上十分辛苦。这些钱是我的一份心意,希望你们能够收下……”</h3><h3> 幼稚歪曲的字体中,饱含了浓浓的谢意和温情。</h3><h3> 把钱捐给武汉一位68岁的拾荒老人放下一沓钱就转身离开。孰不知,这10071元钱是老人这五年来打工捡瓶的所有积蓄,连尾数的一块钱也不落下……</h3><h3> 孤独蹒跚的背影中饱含的满满的努力和善意。</h3><h3> 凛冬之中,我们的心弦,被这些雪中送炭的温情所波动。总有一些人,即使生活不易,却心存大义。总有一些人,面临疫情来袭,却从不缺席。总有一些人,需要一起共渡,就从不减少丝毫力度……</h3><h3>众志成城,这就是中国无闻者的力度。</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之温度</h3><h3> “雾霾将逝,霁云降至。”</h3><h3>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等战胜病毒之时,我们一定相约武汉,去吃一口街边的热干面,去诵一曲鹦鹉七七鹦鹉洲,去登一次黄鹤楼,去上一轮靓丽雄伟的长江大桥……</h3><h3>这就是中国之温度,它终会用其火热,融化寒冬的雪。</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佑中华 </h1><h5> 高一(11)班 康丽 </h5><h3> </h3><h3> 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十几年,可是直到今年一月份,目睹了这场灾难,我才爱上它——中国。</h3><h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月二十四日,本来应该是个团圆、喜庆的日子。可不速之客却悄然而至,新型冠状病毒席卷了整个华夏大地,也许北方的人家可能吃过年夜饭,可南方的同胞却连年夜饭都未曾平静的下咽。</h3><h3>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来势汹汹,病毒它肆无忌惮的传播,蔓延,企图侵占大地,可中国人怎能示弱!</h3><h3> 1月25日,是农历大年初一,朋友圈里满满的都是拜年的信息,而天山中医院医生陈政博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婚纱照,他和妻子身穿中式喜服,妻子笑靥如花。不过配文是:“宣布原定婚礼取消,对国家负责,对家人负责,也对自己负责,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疫情来袭时,他们第一时间投入工作中,陈政博是名医生,妻子辛奇遥是名护士主管,他留在江头,观察医院的疑似患者,并做好随时奋战的准备,而他的另一半辛奇遥却在江尾,跟随第一批去武汉前线的医疗队,连夜奔赴武汉,整日来奋战在金银潭医院重症病区,她的第一个班是夜班,凌晨一点接班,一上就是十个小时,每个护士要负责三四个病人,许多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她就和其他同事一起为他们执行医嘱,观察病情,还要喂水喂饭,清理大小便。这是他们结婚以来最特殊的一次分离,作为一个父亲,儿子即将中考,他要操持儿子的生活,学习,作为一个医生,他又必须奋战在最前线,对于他和妻子来说,最奢侈的就是双方都休息的时间,他们就可以视频,只有在休息时,他才能回归丈夫角色,他总是叮嘱妻子,要注意身体。衷心希望她们平安去,平安归!</h3><h3> 还有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奋战在前线的“士兵”,护士姐姐们舍小家,守护“大家”,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冲上前线,,留下“最美逆行者”的身影,他们昼夜无休,救死扶伤,迎难而上,他们的医者阵地固若金汤,这是他们职业精神的呼唤,是医者仁心最好的诠释!所有同胞心里都怀着无限敬意和感激,武汉,不要怕,你只是生了一场病,我们都会陪着你的,那么多医护人员为了你冲锋陷阵,你一定会好起来的,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你一定要平平安安,等我们若干年以后相遇哦。待“战火”平息之时,武汉的樱花一定开得格外烂漫!</h3><h3>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 从死神的手里抢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他们为我们负重前行!</h3><h3> 总是在最危险的时候,我们才会对生命的感悟有所改变,原来生命如此脆弱,希望我们可以珍惜生命。现在整个世界好像被按下了暂停键,不吵不闹不堵车,人与人都离得很远,等这个世界重新按下播放键的时候,我想很多人会真正的长大,真正的懂事,会改变自己的活法,勇敢的去奋斗,去拼搏,去珍惜,去尝试,去拥有…</h3><h3> “黎明的那道光,会越过黑暗,打破一切恐惧,……”人生总不能因为害怕汹涌的浪头而停止前行,总不能因为害怕风雨而自甘沉沦,只要相信光明终会燃尽黑暗,温暖总能驱逐严寒,不屈的斗志就是我们心中那盏永远不灭的灯。所以,请坚信,武汉一定会好起来,一定会更加热闹蜂拥,樱花的香气一定会代替消毒水的刺鼻。 我们共有一个China!</h3><h3>中国能行!“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次疫情战役不过是上天在考验我们中国的实力,是否有能力战胜它,结果显而易见,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祖国大地一定会回归昔日的繁华生机! </h3><h3> 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天佑中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