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暮春浅夏之际,相约皇城山。</p><p> 绿意盎然的五月初。</p><p> 这几乎是每年的必修课。缘于十八年前的一场病。二嫂在皇城山庙宇许愿:保佑小姑子康复,让她连三年烧香拜佛。自此,没特别情况,登皇城山几乎成了年例了 。</p><p> 不大的庙宇,在每年的三月三,定是人来人往。一般选择避开此日。 </p><p> 今适逢周六,明天母亲节。已很久未回娘家看望年迈的老父亲,总觉愧疚。多有时间爬山涉水,却无闲暇探望亲人 。</p><p> 每每临近家乡,看山丘处,田野际,心中泛起亲切之意。初夏,处处绿意融融。 </p><p> 踏上登山小径,悠然而行,惬意。山花多已谢,青果上枝头。蜿蜒曲折的小路两边,尚有金银花,野蔷薇,板栗花恣意。微风过处,幽香沁心。 </p><p> 登顶远眺,极目处,开阔。</p><p> 山之南,有许多曲曲折折的山路蜿蜒向茫茫的大山方向。山岚叠嶂处,有我生长的小村落,安静僻幽。青山含黛,炊烟袅袅。濛濛氤氲绕山际,又添几多相思意。</p><p> 山之西,整齐的山茶行行列列,常年青翠的山茶树,让不高的山,别添韵味。高速路如白色飘带般,绵延在绿色的远方。</p><p> 山之北,层层梯田,已被勤劳的农人整理,将要被绿色的稻秧覆盖的田野,不久会更加生机勃勃。在八月登顶远眺,稻穗金黄,会有另一番风姿。远处的一片片房屋楼宇,是双桥镇,那里有我少女的足迹,青山中学。三年的初中时光,青涩,难忘。</p><p> 山之东,零零落落的水库河塘,散落在山丘之间,如明镜镶入绿意盎然的初夏里。远处,一处高楼林立于山水之间,是岳山新村,我喜爱的小村庄将要消失,亲人们将会陆续搬迁至新村群住。</p><p> 这美丽的山山水水,是我久看不厌的家乡,虽无壮观之处,却是我心中的一片净土。</p><p> 大弟要开车送我回小山村,我执意骑小摩托独行。绕皇城山半腰处,路人极少,清幽的水泥小路,环顾山林间,心情极为舒畅。</p><p> 回到久未归的小山村,心里是满满的暖意。吃惊的老父亲,满眼的欣喜。看老父亲身体尚健,别提心情有多欣慰。九十岁的老人,能自己做饭自理,是我们做子女多幸运的事。每每二嫂向我数落父亲的小毛病,我都笑乎乎劝说她,别和糊涂的老人一般见识。很理解二嫂,常年在家关照父亲,多多少少有点不耐烦。也很感激嫂子弟媳们,没有她们的照顾,父亲不可能过的这么安稳,这么无忧无虑。</p><p> 父亲其实是一位很幸运的老人,四个儿媳,都很贤淑善良,对老人孝顺,在我所处的岳山村,也是数得着的好媳妇。大弟媳漂亮能干,凡事能忍,多包容心。在乡政府开食堂,她一人每天做乡政府工作人员的饭菜,几十人,有时候还会有别处来的客人。即使有人包十桌,她一个人炖炒,拿下,我们只是打打下手。和我虽是姑嫂关系,但我们相处融洽,犹如好友,在一起,总是有许多言语,也爱相互吐槽心中的郁闷或快乐。二嫂干活利落,言语较犀利,家里家外一把手。大嫂远在郑州,过年过节回来也多有问候贴补。小弟媳已改嫁,带着张家的一儿一女,多有不易。我们能帮衬尽力多帮衬。</p><p> 原来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落,现在只剩下三两家在此不愿离开。都搬迁到新村了。二哥不爱出门闯荡,也不愿离开这里,和二嫂两人,每天忙忙碌碌。在这小山村养鸡鸭,打板栗,摘茶叶,种植木耳,养鱼,再种一些田地,农闲时打打散工,一年也可有七八万的辛苦收入,供养两个孩子上学的花费。二哥很享受这种想干就干,不愿就休息的不受人管束的农家生活。父亲也得以过着悠闲自在的农园日子。</p><p> 陪伴父亲两日,老人心情不错。离开时,父亲多有不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