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诗•蒲英花开

《逢春晖•雁归来》唐诗宋词

<p class="ql-block">春雨黄花田梗闹,青苗遍野满荒山。</p><p class="ql-block">随和大众津泽苦,质朴平凡液水甘。</p><p class="ql-block">蝶舞临空来返绕,蜂飞采蜜往回还。</p><p class="ql-block">秋风化絮飘云脚,落地生根百草间!</p><p class="ql-block">———2020年2月26日</p><p class="ql-block">《中华通韵》《中华新韵》通过</p> <h3><font color="#010101"><p>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其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p><p>一、篇幅固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p><p>二、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与五言律诗不同。</p><p>三、讲究平仄。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根据平仄律,七言律诗有四个标准句型:一、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二、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三、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四、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这四种句型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p><p>四、要求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七言律诗以首联、尾联都不对仗为常格。</p></font></h3> <p class="ql-block">由于古体诗词从唐朝中期以后原古典古体律诗又经历了向近体律诗的转变,也就是关于平仄格律实行了更加严格的格式标准。有时我们今人用我们新韵的标准去衡量平仄的话,可能有些字由于历史变化读音发生了改变,也就是随后所说的用平水韵、词林正韵和新韵区别的平声字和仄声字有时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字古时候读平声到现在用新韵时可能变成了仄声字!目前相关格律压韵标准尚未统一,为了区别有时需标注说明,但是《平水韵》(主要用于写诗)《词林正韵》(主要用于填词)主要是古人古时候的音律平仄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字音都发生了改变,已经不适合现代人使用,必将被新的韵书比如《中华通韵》《中华新韵》所取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