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范晓兰老师,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曾获陕西省第二批中小学教学名师、全国第三届百佳语文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西安市素质教育年度创新人物、碑林名师等称号。出版发行《点化“悟空”》教学专著,曾受邀在《华商报》主办的“爱上语文爱上数学”系列公益讲座“名师大讲堂”授课,主持省级课题《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外拓展阅读指导研究》结题并获一等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虽然让人们暂时忽略了春的到来,却阻挡不住一群最美“逆行者”迎难而上的坚定脚步。一位位“逆行者”用自己的生命、责任、承诺与坚守,为我们筑起一道战“疫”的钢铁长城。无数举手投足的“小善”,汇聚成温暖人心的“大爱”。作为战“疫”中的人民教师,我们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网上授课,在线辅导,“停课不停学,停教不停研”,承担起新时代教师的职责与担当。“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我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名师观点: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我们应引导青少年多读经典,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岩伟业垂青史 英烈精神励后人</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带学生读《红岩》</div> 《红岩》这本红色经典,可以说是缅怀先烈,培养学生意志力,树立理想信念最适合的教材。阅读《红岩》,也正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的精神。<br> 在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追忆革命先辈感人事迹”的同时,我和课题组教师带领年级学生一起踏上共读《红岩》小说的旅程。<br> <h3><font color="#010101"> 一、制定每日进度,使阅读更有计划</font></h3> <h3> 不要小看这张共读计划时间表,它为我们的共读旅程指明了方向,使大家明确了阅读目标,合理分配阅读时间。有了这一步前期准备,我们的阅读之旅才不会盲目而混乱。</h3> 二、运用多样方法,使阅读更有趣味<br> 1.思维导图梳理人物关系。<br> 《红岩》前三章,出现了很多人物,学生对他们复杂的身份,如果不能准确辨析,这将对后续阅读产生障碍。于是,我们设计了“画思维导图梳理人物关系”的阅读任务,学生思维的火花瞬间迸射,大家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对人物关系的梳理异常细致。<br> 2.画地形图、连环画等激发阅读兴趣。<br> 一成不变的阅读记录表必然会使孩子们失去阅读兴趣。要想促进学生真正阅读,阅读记录表就应如同娇媚可爱的卡通图像,经常变化一下“发型或服饰”,以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br> 在带领学生进行《红岩》一书阅读时,我们有时让学生画地形图,有时引导孩子们画连环画,用多样变换的形式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同时提升他们阅读理解的能力。<br> 在读到第八回后,我们引导学生为内容配连环画,学生兴趣高涨,每个人都认真阅读,根据内容发挥想象,画出了令人震撼的画面。<br> 3.疑问与猜想诱发阅读渴望。<br> 在共读时,我们经常引发学生质疑、猜想、验证,以此诱发学生继续阅读的欲望。从学生每次对问题的提出以及对后边情节的猜测,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阅读时思考的痕迹和他们渴望持续阅读的热情。<br> 三、融入思辨性练写,使阅读更具深度<br> 课外阅读的目的是链接生活,对接自己,使知识、智慧与思想一同成长。我们常对学生说:“书犹镜也,善读之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红岩》这本书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尤为鲜明,学生只有学会在阅读中品析、鉴赏、评价、思考,才会使英雄的形象真正印刻于心中,内化为行动。<br> 在本书阅读时,我们采用了“导读笔记引入,思辨性读写融入”的方式进行,引发学生思辨,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想,对接生活去写。<br> 比如:<br> “成岗看到妹妹成瑶回家时带来《挺进报》,严厉指责她:“这不是勇敢,而是冒险。”请结合前三章内容和当时背景,谈谈你的观点。 ”<br> “当许云峰考察书店时,却“敏锐地感到了危险”,让陈松林撤离,放弃此联络站,并严厉批评了甫志高,甫志高却认为这是许云峰心怀妒忌。联系本章内容,请谈谈你的观点。”<br> 看到江姐身受酷刑,假如此时,你也是狱中一员,你也要给江姐送去一封慰问信或诗篇,你会写些什么?<br> 这样的思辨性问题深深敲击着学生的心灵,他们在思考、辩论、分析、写作中感受着这些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忠诚的革命信念。大家从书中人物反观自我,反思成长,真切感受到革命先烈崇高的信仰,坚定的意志以及大无畏的牺牲精神。<br> 而这些形式多样、充满挑战性的开放性、思考性或者批判性的写作题目,则真正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水到渠成完成了对《红岩》这本经典名著导读的终极意义,即对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领。<br> 这样的导读,既促使学生逐步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促进其主动思考,还给学生提供了写作空间,激发着学生阅读、思考、写作的激情与灵感,他们的思维能力、写作水平与人生境界都在逐步提高,同时促使学生在阅读时学会以书中人物对照反思、自查自省,真正促进了孩子们的精神成长。<br> 四、开展各类活动,使阅读更富激情 <br> 在阅读《红岩》整本书过程中,有些孩子存在着读一半就不愿意继续读的现象,尤其是当读到中间时,部分学生出现懈怠情绪。我们便引入多样的“阅读活动”来推动学生持续阅读的激情。<br> 比如:利用“荔枝FM”新兴技术上传朗读录音,大家互听互评促进;让电影走进阅读,引导学生将电影内容与书本内容对照,寻找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分析、鉴赏;将书中内容编排成课本剧演出等。<br>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共读组老师编排的《红岩》课本剧——《我的“自白”书》和《红梅赞》,于清明节到来之际面向全校同学进行了汇报演出,产生极大影响。<br> 舞台上,孩子们通过惟妙惟肖的表演,声情并茂的朗诵以及优美自如的舞蹈,再现了陈然、江姐等一批共产党员在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黎明前,不屈不挠和敌人进行斗争的情景。<br> 舞台下,全场静默,孩子们鸦雀无声间蕴藏着惊叹与悲愤,大家都用心感受着这段穿越时空的历史再现,同时也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崇高的信仰,坚定的意志以及大无畏的牺牲精神。<br> 孩子们从最开始的背台词,到最后站在舞台上淋漓尽致诠释自己对于人物的理解,无疑是课外阅读的一种有效延伸。可以说,表演加深了他们对《红岩》相关内容的理解,升华了他们对于革命先烈的情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也使他们明白了生活在今天更要珍惜幸福生活,刻苦学习本领。<br> 这样丰富的阅读活动,多样的阅读形式,既活跃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又加深了学生对所读书本的印象,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理解文本的能力和合作沟通的能力,有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br> 五、融合相关课程,使阅读更为立体<br> 学科融合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又和美术、音乐、信息老师一起研究,将不同学科的元素融合于《红岩》阅读中,以此促进学生阅读。<br> 信息课上,我们网上祭奠《红岩》英雄;美术课上,我们设计红岩人物书签;音乐课上,我们学唱《红梅赞》《绣红旗》等革命歌曲。这样的学科融合,使得课外阅读变得更加立体、更为丰满,也更深入内心。<br>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br> 孩子们经历了20天的《红岩》经典共读之旅,知识、智慧与思想都在不断成长。这次共读活动,有效激发了同学们缅怀先烈事迹,继承革命精神,珍惜幸福生活,刻苦学习本领的愿望,也提升了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引导孩子们以多种方式阅读红色经典,感受革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树立远大理想,汲取奋发力量,开创美好未来!<br> “共读一本书”实施“四个要”:<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师必读是首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营造氛围很必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指导方法最重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活动跟进更需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