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内科情结

无言

<p>“时光如白驹过隙,世事如白云苍狗”,翻开岁月的胶卷,每一道风景,都在滋养着花香,温暖,一点点在指尖蔓延……</p><p>距离我接到调岗的通知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虽说还归内科管理,但觉着自己还是茕然一身,只有每天早晨还能从内科穿着白大褂出门诊,每天下班之前回内科脱下工作服,跟值班人员瞎掰几句,才能让自己感到些许踏实。或许这就正应了某个领导说过“要感恩这个医院,给我们提供了劳动平台,因为是我们需要工作,而不是工作需要我们”的至理名言。</p><p>每当夜深人静或是闲暇之余,会不由自主回想起在内科的点点滴滴,总觉得不写点东西纪念一下,不足以证明我对内科的感情😂😂😂😂</p> <p>时光倒流到2012年6月。</p><p>原本喜欢外科却从没进过外科班、阴差阳错进修了麻醉却没上过一台麻醉、执业证书上的执业范围从内科增添了妇产科、外科的我,在那一年的那一天,不容争辩,不容挑选,我被定格成了内科人。</p> <p>从此,开始与这一帮姐妹凝成内科力量,开始了我的内科征程。刚开始,一支笔、一张纸都是从无到有,一张桌子、一条板凳如何摆放都是经过不断揣摩、不断调整才有了今天的样子。几年来内科人员几经更迭,原来的走了,后来来的也走了,我成了科室里最老的“老大”,不管年龄还是工龄,科室里的小娃娃们说我像一个管家婆,更像一个老妈妈,从唠叨着让他们打扫卫生到鼓动着他们自己开火做饭,时不时问着“脱单了没有?”,时不时问着“什么时候请我吃喜糖?”时不时……8年来近20多次的离别,每离开一个,对于特别念旧的我来说,无疑都是一次伤害,偶尔翻开这些旧照片,看到曾经一起共事的你们,回忆起在一起喝粥、吃酒、拌嘴的点点滴滴,仿佛一切就在昨天,虽然现在还是能经常见面,但那些过往已然属于昨天,清晰的是你们都已归在各个科室,不再属于内科,但不管是走了的,还是留下来的,我想,对内科的情感,或深或浅,或有或无,但至深者莫过于我了。</p> <p>照片中稚嫩的脸庞,是未经美颜处理的,如今看来,不禁感慨:我们都曾经年轻过!往事像落日映照的河面,我拣闪光的珍藏在心中,我拣有你的美好画面珍藏在心中最美丽的地方。你们,有怀念那些一起苦战的日子吗?</p> <p>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几张照片中,你们都已经是曾经的化身了。专注聆听的神情,什么角度看来都是最美的!不管曾经还是现在抑或将来……</p> <p>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就陆续有上级医院的专家来带教帮扶,所幸大部分时间,都有内科的岗位,云南省红会医院作为第一批带教帮扶的医院进驻,当时心血管内科的张老师、消化内科的杨老师(只可惜后来手机出故障,好多照片没导出来)给予了我们很多指导,在他们来之前,我们连血压超过180的都不敢收,就别说心衰、消化道出血了,两位老师结合我们综合大内科的实际情况,带着我们查房、给我们讲指南、手把手教技能操作并严格考核、开展疑难病例讨论……研究出了一系列适合我们科室的诊疗思路,这些宝贵的经验直到现如今都还受用不尽。</p> <p>当时,帮扶专家组麻醉科的邓老师也经常来我们科带教指导,给我们讲除颤仪、徒手心肺复苏</p> <p>昆医附二院神经内科的张老师,从病历书写上严格要求我们,在神经系统的查体上更是不遗余力手把手指导,对于从事大内科的我们来说,在张老师的带教下,我们才对神经内科的部分疾病有一定的认知,才发现我们与外面的差距到底在哪里?</p> <p>还有附二院核医学科的曾老师,甲状腺疾病的概述、初识核医学的精彩讲解,让我们对它们有了新的认知。</p> <p>那个时候,没有多媒体,但对知识的渴求从没让我们退缩。还记得附二院心功能科周老师甜甜的声音:P~Q~…室颤、房颤……,让我们初识心电图,为后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p> <p>同样来自昆医附二院心功能科的冯老师,虽然没在我们科帮扶,也随时被我们请来内科指导工作。就算是现在,遇到复杂的心电图,我也会随时叨扰她们。</p> <p>遇有危急重症抢救时,病区内人员合理分工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来自昆医附二院急诊科的韩老师,也经常被我们邀请到科室里指导,韩老师从徒手心肺复苏开始讲解,一招一式,凸显急诊医生的内涵,让我们受益匪浅。</p> <p>附二院心血管内科的罗老师,把高血压急症、心衰、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处理流程讲了一遍又一遍,带教查房、课件讲解……使得咱们对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在原来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台阶!</p> <p>来自珠海市香洲区第二人民医院的帮扶专家郑老师,平日里和我们以姐妹相处,工作上却一丝不苟。她的到来,一改我们平日里工作拖拉、不严谨、交班不规范等陋习。她的到来,让我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可以说是从零开始的,她带领我们学习指南、教我们根据测得的血糖值调整胰岛素、手把手教会我们处理糖尿病酮症、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就算是周末、节假日都会主动到科室查看病人,要知道在她来之前我们是从来没有做到过的,听了她问“你们自己不来查房,怎么了解病人的病情?怎么调整药物?”我们被她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的同时也深感惭愧至极,在她的带领下,我们从晨交班到疾病的治疗逐渐转向“正规军”。只可惜,那一段时间,我在创建办,错过了太多太多学习的机会(此处省略一万字),但郑老师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技术永远留在了内科,我们受用不尽。</p> <p>糖尿病饮食健康宣教是内分泌人必须懂的基本知识,郑老师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我们当地的一整套饮食健康宣教方法,她通过实地讲解、授课等通俗易懂的方式,不仅教医护人员,还耐心细致地教给病人及其家属,她一直倡导糖尿病患者要学会自我管理,减轻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她对患者的耐心及糖尿病知识的专业化,让很多去了外地就医无果后又来找她调血糖的患者,在她走后还问“她会不会回来?”</p> <p>很多病人以为得了糖尿病就只能吃苦瓜、芹菜、苦荞面等带苦味的东西,不能吃苹果等水果,在郑老师通俗易懂的讲解下,好多人都恍然大悟,看他们认真听讲,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p> <p>随着郑老师到来的还有咱们内科期盼已久的轮椅,轮椅的到来为行动不便的患者外出检查、小范围活动提供了便利,但她始终不让做宣传。但在内科,所有人都知道,这轮椅代表的不是郑老师个人,而是珠海市香洲区第二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及全体医护人员的一片深情厚谊!这份情我们铭记于心!</p> <p>来自昆医二附院消化科的郑老师,温柔如水。在她来之前,急性胰腺炎、肝硬化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于我们而言都是难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很高,在郑老师的指导下,让我们对收这些病人不再心惊胆战。这就是内科力量!</p> <p>每次授课结束后,郑老师都会结合我们科的实际情况,给我们分析每个疾病的特殊性,包括病程记录的具体措辞,让我们觉得后背有人撑着,踏踏实实。</p> <p>附二院ICU的尹老师给我们培训呼吸机的操作步骤。</p> <p>同样来自昆医附二院呼吸科的韦老师,从来医院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有停止过对她的叨扰。她是所有帮扶专家里唯一一位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师,她的到来于我们科而言就是“瞌睡遇到枕头”。在我们科,呼吸系统疾病占比是最高的,曾经我奶奶患的就是慢阻肺,每年都要发病好几次,为了能减轻奶奶的痛苦,我专门在这个疾病上投入了很多精力,但终归能力、经验不足,还是没能留住奶奶。也因为这个,我们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着来一位呼吸科的老师,终于把你盼来了(此处省去一万字)。在韦老师手把手、举一反三、带教查房等竭尽全力的帮扶下,我们终于学会了肺功能检查的操作,为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病的办理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当然,支气管哮喘、慢阻肺、肺部感染的抗生素使用等疾病在我们科总算有了一套切合我们实际应用的系统化方案,让我们面对这些疾病时不再手忙脚乱,我们谢谢您!我们也感叹跟您在一起学习的时间太短太短,不然我们还可以做很多很多。</p><p>也正是因为在内科,才终于在这里学到了想学的东西,长了见识!</p> <p>还有来自珠海香洲区第二人民医院的李老师,虽然不在我们科,但我们科只要遇到抢救、危急重症,我们都会请到他,而他,无论何时都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无论治疗方案还是医疗文书的书写抑或医患沟通等方面都给予我们最恰当的指导,这份师生情,我们内科人永远铭记于心!</p> <p>曾经有位老师严厉地指出我们的弱点:太依赖别人!</p><p>这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真实存在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我们太懒,平时就只想着请老师给我们讲课,我们自己却从来不看书,不学指南,不关注新动向。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科制定了每周二、四为固定学习时间,没有老师讲课的时间里,我们就安排科室人员自己讲课,互相学习,从指南到一般政策解读,我们内科人一直坚持着,拟打造学习型科室一直努力着。我们不能让老师的心血白费,也不能让好不容易巩固起来的知识付之东流,更不能辜负老百姓对我们的信任,因为我们是内科人!</p> <p>讲课~我们也是认真的!</p> <p>不光医生队伍积极向上,我们的护理团队也不甘落后,事实证明,内科的护理工作一直都做得风生水起,“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内科,护理人员确实做到了,虽然没有最好,但她们一直追求更好!</p><p>在内科,我们一直强调只有和谐的医护关系才会有和谐的内科环境,也才会有利于内科的和谐发展。虽然和护士长之间也有过矛盾,也有过误会,但那一个通宵达旦的夜班,我们聊了很多,聊开了、释怀了,也是因为内科,我们达成共识:一切都可以放下,也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p> <p>与上级医院达成诊疗联盟也是提高我们内科医疗质量、提升内科医护人员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内科再也不怕收到心血管方面的病人。</p> <p>虽然我们医院还没有建设胸痛中心,但我们收到的胸痛病人已经在按胸痛诊疗流程得到了最及时的诊疗,感恩遇到这么专业、敬业的团队,感谢老师们无私的帮助!</p><p><br></p> <p>达成联盟协议的还有州医院的神经内科,当和主任带领的团队把卒中相关知识的课件一一跟我们分享以后,我们才对卒中有所了解,正在建设中的卒中中心内科部分更少不了和老师的指导。感恩有您、有您们!</p> <p>这五年来,还有很多很多老师的指导、帮扶,比如红会医院消化科的杨老师、皮肤科的戴老师、附二院肿瘤科的雷老师、急诊科的黄老师、风湿免疫科的谢老师等等,因为手机故障,很多照片流失,都没能收集到你们现场带教指导的照片,但我以及内科人永远会记得您们的指导、帮助!</p><p>所有的褒奖都不如老百姓口中的“谢谢、他们服务态度好、妮玛阿克吉(良心好)”来得真实。还记得我们收过那位93岁的半身不遂的老奶奶,来的时候面色苍白,基本不能进食,住院7天稍稍好转可以出院疗养了,她却说什么都不愿走,一直说“我麻ei给(我不回去)”,说是还要住一个月,这里的医生太好了,为此还连着找了“肚子还痛、牙痛,甚至说肛门痛”的借口。还有的老病号拿着还带着余温的鸡蛋颤颤巍巍交到你手里的时候,你会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p><p>虽然我现在已不在内科,李大叔、老幺叔、东奶奶、李阿孃、波阿婶……在路上遇到都依然亲切地招呼我“医生妈,你哪里去了?我们在三楼找不到你了”,那一刻,我竟觉得眼睛里有东西在流动,我想说我一直在,一直都在,只要你们需要我!愿你们一切安好!</p> <p>特别提一位特殊的患者:革命烈士家属,在下乡途中偶遇,硬拉着我的手要我去她家坐坐,说我们马上就要走了,老人家不舍地拉着我的手,留下一个热吻后非要和我拍张照片,灿烂笑容如实,我心温暖如是!感恩有您!</p> <p>我也深信:于内科人,不管曾经、现在还是将来,都会记得在内科的点点滴滴,无论现在你身居何处、人在何岗,回首在内科的日子,我想都应该是温暖的。</p><p>看,最初的内科队伍~医生版,如今只剩一个了。</p><p><br></p> <p>新生的内科力量,你们年轻、充满活力,你们积极、努力向上,相信内科在你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好!</p> <p>最初的护理团队:护士版,可叹现如今没有一个能留下来。</p> <p>新欣的护理团队,保留着前辈们的光荣传统,不断创新,积极向上。为新技术献身的你们最美!</p> <p>你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p> <p>还记得第一例多耐的李大叔,住院27天后才出院,住院期间他各种纠结:担心自己得了传染病、担心自己活不了、担心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平日里嘻嘻哈哈、自称是我们的“李院长”的他,那段时间他满脸愁容,我们的医护人员(特别是护理妹妹们)每天都要去安慰他好几次,跟他拉家常,说闲话,好不容易出院了,他强烈要求要照一张照片纪念一下,就这么一张挂在我们科宣传栏里的照片,成了后来他“炫耀”的“资本”,逢人便说“那次我差不多死了,是他们把我救活的,这些医生妈阿克达(老实厉害)”。感谢您的信任!李大叔!</p> <p>“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内科人何尝不是流水?但不管流向何方,我相信内科精神不倒,也坚信你们永远都是最棒的!</p><p>在这一张合影里还少了几个人,最值得一提的是为内科的护理工作立下汗马功劳的和姐姐,准备在内科退休的她终因敌不过岁月蹉跎,不得不调岗,“叶子的离去,是因树的不挽留,但仍是风的寻求”!所有内科人都记得你~和姐!</p> <p>无论一袭白衣还是便装的你们都让我内心充满感动~因为有你们,因为内科!</p> <p>笑颜如花的你们,永远在我的心底深处!如影随形!</p> <p>曾经,有你们陪伴的路上开心无限、活力无边。</p><p>未来,看着你们奋力拼搏,欣欣向荣,我引以为豪!</p><p>因为我曾经是内科人!</p> <p>人最软弱的地方,是舍不得。舍不得一段不再精采的感情,舍不得一份虚荣,舍不得掌声。我们永远以为最好的日子是会很长很长的,不必那么快离开。就在我们心软和缺乏勇气的时候,最好的日子毫不留情地逝去了。</p><p>不得不承认,那些最好的日子是和你们一起度过的,我定当铭记于心!今后,我将踏上另外一条路,性格使然,即使这条路充满艰辛,我都不会选择后退!亲爱的战友们,祝福我吧!</p> <p>光阴无尽人有时,有限的旅途中,一程如花岁月,足以让生命如歌,灿烂如花。</p><p>蓝天白云下,我畅想着未来;文字感怀里,感谢你用心解读我的每一字心语。</p> <p>我们的生命如白驹过隙,不要消遣作践,不要无端感叹,不要斤斤计较。好好活着,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简简单单过好今后的每一天!</p><p>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