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疫情防控中,为了减少外出感染的风险,家长和孩子的活动都囿于有限的家庭空间内。这段时间有不少家长在家办公,随之而来的亲子关系问题在与孩子“朝夕相见”中凸显了出来。父母与孩子“相看两相厌”,但都得呆在家庭这个较小的封闭单位里,这使得本来就不大的活动空间变得更小了。有些家长则将亲子问题归因于疫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李雪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应,“亲子之间沟通不良、关系不良,其实与疫情没有关系。亲子关系的好坏,是延续存在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家长与孩子相处有问题的话,应调整心态、冷静思考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亲子沟通方式。亲子沟通不仅会对家庭和谐关系产生影响,也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font></h3> <b>一、亲子沟通的重要作用</b><br><b>1.人际交往。</b>通过沟通,孩子懂得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享受和满足与他人之间的情感体验与需要。在做事情时,懂得替别人着想,受人欢迎。<br><b>2.性格养成。</b>亲子沟通对孩子个性的发展将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良好的亲子沟通方式往往能培养出好性格的孩子。<br><b>3.目标树立。</b>沟通教育实质上是生涯教育,如果孩子从小就接触人生目标和人生规划,就能较早地确立人生方向。 <b>二、亲子沟通的简单测试</b><br> 既然亲子沟通如此重要,那父母可能就会想,我怎么才能知道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亲子联结与亲子沟通状况呢?发展心理学专家刘建鸿提出了两个问题,促使家长知道自己对孩子的了解程度。<br><b>1.你知道孩子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人分别是谁吗?你如果给孩子送生日礼物的话,孩子想要的是什么礼物?</b><br><b>2.你知道最近让孩子难过、感到受伤的事情吗?</b><br> 第一个问题,考察家长是否熟悉孩子的生活。因为只有经常陪伴和沟通才可能非常熟悉。第二个问题相较于第一个问题更深入些。当我们遇到困惑、挫折、受伤的经历时,诉说的对象往往是你真正信赖的人。如果你听到孩子说起让他受伤的事,甚至让他有羞愧感的事,那就说明你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很亲近。<br>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大致判断家长与孩子之间亲子沟通的程度。每种家庭都有其特有的亲子沟通方式,萨提亚将其大致分为五种模式。 <b>三、亲子沟通的五种模式</b><br><b>1.表里一致型。</b>表里一致型沟通是建立在高自我价值的基础之上,是一种同时顾及自己、他人和所处情境的沟通方式。简而言之,表里一致型沟通意味着承认自己的情感,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顾及他人的感受,并且考虑到情境。比如:一位高三学生经常躺在床上看书,累了直接休息。父母此时对他说:“孩子,看到你这么辛苦地学习,我其实很心疼,希望你能好好休息,躺着看书不仅对视力有影响,而且你也不能好好休息,我认为这样你的学习效率很低,你觉得呢?”。<div><b>2.迁就讨好型。</b>讨好型的人忽略自己,内在价值感比较低。简而言之,讨好型沟通的特点是关注他人的情景,却丝毫不在意自己的状况,常常以一种令人愉快的形式呈现。言语中经常流露出“这都是我的错”、“我没关系”、“我想要让你高兴”等话语。比如,“妈妈不知道这个菜你不喜欢吃,将就着少吃点,你想吃什么?我明天去买。”爱孩子是要将孩子作为一个能承担自己责任的独立的人来爱,而不是迁就和讨好孩子。 讨好型沟通的家庭,表面一团和气,但缺乏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而且会养成孩子软弱而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点。</div><div><b>3.指责埋怨型。</b>指责型的人则常常忽略他人,习惯于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给别人。比如:“啊呀!你看你又把衣服弄脏了!成天跟在你后面洗衣服,我是你的佣人啦”。“你玩不够啊!作业又不做,我看你哪天才能成人噢!”“你看你桌子乱的,就不能收拾收拾!”…… 这些语句体现出一个共同特征——指责和埋怨。指责埋怨型沟通往往使家庭中形成“家庭相互指责黑三角”,每个人都有可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指责对象,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欢而散,问题最终并未真正解决,成为一个未了结的事件遗留下来。</div><div><h3><b>4.超理智型。</b>超理智型的人极端客观,只关心事情合不合规定,是否正确,总是逃避与个人或情绪相关的话题。比如“妈妈,我要买球鞋”“为什么要买?”“原来那双坏了。”“刚刚买的怎么就坏了?你怎么这么不爱惜东西?”……“好了,下次可不准再搞坏了,要知道爱惜物品。”父母“教育”意识、“规范”意识过强、戴着过滤镜看孩子,孩子的一切成就、优点都被过滤掉,剩下的只有缺点,父母在任何时候都不忘了敲打、警示、规范孩子。</h3></div><div><b>5.打岔啰嗦型。</b>打岔型的人则永远抓不着重点,习惯于插嘴和干扰,不直接回答问题或根本文不对题。比如,孩子说:“妈妈,小区门口新开了一家书店,咱们去看看吧。”妈妈说:“怎么总花钱啊,从有了你,在你身上花了多少钱了。你看看现在,一个月生活费几百,你今天买这,明天买那,以后花钱的地方多着呢,省着点吧……” 一句话,引出许多话和事。表面上,双方都在说话,而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但信息根本没有交流。这种毫无效果的沟通,不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还会使孩子及早出现对亲子关系的逆反和抵触,容易在成人后出现自信心不足,安全感缺失等问题,以及对应的一些行为问题。</div><div><h3> 表里一致型沟通是萨提亚所倡导的目标,如果亲子模式是后四种的话,家长需要思考如何能够更好改善亲子沟通。要想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首先就要先了解孩子的内心,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能够打开孩子心扉的秘籍。</h3></div> <b>四、亲子沟通的心理需要</b><br><b>1.归属感:</b>孩子有被尊重、被需要、被接纳和被爱的感受。平时安排一些高质量的情感表达的时间,比如每天晚上睡觉前和家人表达爱与感恩。 另外,收到父母的礼物也是表达爱和关心的重要方式。<div><b>2.自主感:</b>孩子感到行为可以由自己决定。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通过设定指令(你必须在九点之前上床睡觉)、威胁(你要是……,我就……)、操控(如果你……,就……)、唠叨(你怎么又……、你不要……)……等等言语行为支配孩子,而孩子仅仅是被动的接受。毫无疑问,这种方式会挫伤孩子的自主感。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适当地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来提高孩子的自我决策能力,比如今天穿哪件衣服,使用哪些学习工具等。与此同时,要限制一些需求的满足,告诉孩子原则和原因,比如孩子要做一些危险的事情。</div><div><b>3.胜任感:</b>孩子觉得他能够做到(例如我会弹琴、我能滑轮滑等)。在实际场景中孩子也许会出现未能做好的情况,可能会产生愤怒情绪。当孩子生气的时候,事情的背后恰恰映射着孩子想做好的意愿。父母在这个时候要肯定他的意愿,并且表达自己看到了孩子在尝试过程中的努力。比如在孩子玩玩具受挫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表扬已经完成的部分,然后适当提供线索帮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孩子一起探讨后续待完成事项。</div> <b>五、亲子沟通的四个步骤——LSTE</b><br><b>1.倾听:</b>Listen,仔细聆听孩子所说的话。<br><b>2.共鸣:</b>Sympathize,与孩子产生共鸣,例如说:“原来是这样啊!”<br><b>3.思考:</b>Think,引导孩子思考,例如说:“你觉得要怎么做才好呢?”<br><b>4.鼓励:</b>Empower,鼓励孩子,例如说:“我会帮你加油的,要好好努力哦!”<br> 如果家长能够深入理解这四个步骤的话,亲子间可能会产生良好的对话与沟通,同时也会提高孩子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b>六、亲子沟通的“糖弹”游戏</b><br><b>游戏目的:</b>通过给予、接受赞美发现家人与自己的长处,取长补短;帮助孩子认识到赞美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通过游戏使孩子掌握赞美的技巧。<div><b>游戏规则:</b></div><div><b>1.</b>每位家庭成员领取做“糖弹”的漂亮纸,在5分钟时间内,对其他家庭成员尽可能多的赞美,把赞美的话写在纸上,做出“糖弹”;</div><div><b>2.</b>5分钟后把“糖弹”抛给想要赞美的人,直到把手中的“糖弹”全部送完后,才能打开自己收到的“糖弹”;</div><div><b>3.</b>家庭成员间交流自己收到的“糖弹”,并把它读出来;</div><div><b>4.</b>讨论:收到“糖弹”时与人目光接触时的感觉是什么?收到“糖弹”是甜的还是有伤害的?当你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赞美,感受如何?</div> <h3><font color="#010101"> 每个家庭都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家长和孩子在家庭成长的必经之路上,应该同步去调整和学习,进而增进亲子联结。</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