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父母是孩子的情绪管理老师,表达训练最好的场所是家庭</h3><h3>1.第一任情绪管理老师是父母。课堂上没有开授情绪管理的课程,孩子通过的父母行为举止来模仿。在他们还不够成熟的大脑中,认为父母是不会犯错,而且无所不能的人。父母除了“父母”这个身份之外,首要的角色是普通人。普通人拥有任何一种情绪,我们与孩子相比并无二异,只是因为成为了父母,才下意识地压抑和节制自己的情绪。孩子不会因为发现父母是个普通人而觉得我们不值得尊敬,也不会因为父母足够坚强而更加爱戴,反而当父母从神坛上走下来时,孩子与父母的距离会拉近,愿意像朋友一样分享他们的情感。</h3><h3>2.交流的重要性。美剧里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像朋友一样。他们会认真表达自己的情绪,苦恼的悲伤的情绪。在东方的教育体系里,父亲永远坚强高大,妈妈永远举重若轻。这种刻板印象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够真实,父母没有感情,不会脆弱,父母是超人。当父母开始向孩子表达情绪,孩子也会模仿着表达情绪,这是一个正向的反馈循环。</h3><h3>3.父母应当俯身倾听。在面对孩子的情绪时,不管手上在忙什么,停下来和孩子分享情绪。抛开自己对孩子的主观认知,和孩子有目光交流。注视孩子时,孩子也会感受到来自我们的关心,眼神交流是情感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父母要听孩子表达,哪怕他们表达得没有条理,也要听他们将内心的情绪表达完。</h3><h3>4.交流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一方面是父母要认真倾听,另一方面孩子也要努力学习表达情绪的能力。想让孩子学习表达,父母要先学会表达,经常向孩子提问,引导他们表达一天的感受。当孩子放学回家的时候,问一问今天的心情,给他一个拥抱,就是一个极好的情感训练。孩子看到了我们的行为,也会模仿我们去开心地欢迎别人。</h3> <h3>二、识别情绪是做好情绪管理的基础,而管理情绪需要父母与孩子平等交流</h3><h3>1.准确判断孩子的情绪。咸奎汀提出两种判断方法:一种是冷读术,靠表情来识别;另一种是用“情绪测验板法”,把孩子的情绪标准在图表里。</h3><h3>冷读术要求你用直觉来判断,情绪测验板则是将孩子的情绪用一张表来判断。在使用情绪测验板的时候,父母要和孩子一起,通过情绪测验板来分享情绪,并且聊一聊这种情绪背后的原因。当孩子情绪低落时,父母就可以有意识地做点让她觉得高兴的事。用熟练以后逐渐提高使用的频率,每天进行复盘。</h3><h3>2.使用情绪管理小册子。情绪管理小册子主要是让孩子把感受写下来,父母也在册子上进行回应。父母既能在这个册子里了解孩子的情绪,又能和孩子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当双方都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书面进行沟通可以避免出现语言伤害的情况。</h3><h3>3.情绪管理需要父母引导。情绪管理小册子由孩子来选择;父母要当发起人,在小册子上分享自己的心情,让孩子参与到父母的心情当中。小册子不是父母教训孩子的地方,而是父母俯下身去和孩子站在一起,进行平等的对话的地方。</h3> <h3>三、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当个聪明的情绪管理大师是父母的必修课</h3><h3>1.准确判断孩子的情绪根源,改变应对方式。孩子的情绪可以分为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发火耍性子、胡闹撒泼和反抗父母。</h3><h3>2.发火耍性子的孩子。父母可以分为几个类型:一种是情绪型父母,因为孩子发脾气而点燃怒火。硬碰硬只是暂时管用,并且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另一种是善良型父母,会答应孩子的所有请求。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会无忧无虑,但是在外界被孤立的概率很高。交易型父母采取的手段是和孩子谈判,孩子会发现可以和父母讲条件。最有效的是情绪大师型父母,当孩子生气时让他一个人平静一下,孩子就会明白,生气无法解决问题,也无法获利。</h3><h3>3.胡闹撒泼的孩子。当孩子大闹时,家长要当引导事态发展的人。将自己的嗓门压低冷静下来,将孩子的样子用手机拍下来事后给他看。父母在引导孩子疏导情绪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调控情绪的方法。当孩子发脾气时,要能忍得住不轻易许诺。观察他一会儿,再冷静地拒绝孩子,让孩子意识到发脾气也没有用。再用情绪测验板,和孩子聊一聊心情,让他意识到发脾气是个不好的行为。在想发火的时候用沙漏来控制情绪,等3~5分钟过去以后,再继续交流。</h3><h3>4.反抗父母的孩子。父母说得多,容易给孩子制造压迫感,孩子越可能充耳不闻或者起身反抗。孩子在控制情绪和控制行为的能力上会弱于成人,当父母发现孩子没有做该做的事时,提醒他们,并给他们机会主动完成,对孩子要学会忍耐和尊重。放下威严的形象,俯下身子去和孩子玩耍,放下工作去陪伴孩子,我们给予孩子的尊重和关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