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我们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可以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h3> <h3> 这次以“全员育人、一对一帮扶”为主题的家访活动,与千名教师访万家不一样。当下疫情,我们不能面对面交流,所以我们没有走进家庭,而是通过网络的形式,与家长们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交流活动。</h3><h3> 家访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微信语音,可以打电话,可以文字......家访的内容,主要是从孩子的运动、学习和生活方面展开。运动方面,孩子每天进行了哪些活动呢?学习方面,有没有每天按照计划表进行有计划地学习?生活方面,在家一定要做到“少出门、多通风、勤洗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h3><h3> 在这次家访活动中,我们二级部教师全员参与,认真尽责,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家访教师。</h3> <h3> 李艳梅老师,担任2.1班副班主任和数学教学工作,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学生有耐心。这些学生在一年级,她任教数学课,平时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就经常利用微信和电话与家长沟通。家长们也时常对李老师说自己家里的一些情况。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李老师多次参加班级家访工作,对学生和家长特别了解。</h3><h3>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当下,学校延期开学。2月16日,学校组织开展了线上家访活动,为消除学生和家长因长期居家产生的焦虑情绪,指导好学生的居家学习和生活,形成家校育人合力,提高家长的满意度,李老师主要利用微信询问学生现居住地,班级外地学生较多,李老师逐个询问,耐心记录,并向这些家长传达了学校要求,家长保证孩子在高新区居家隔离14天才能入校。家长们都比较配合,答应近几天回到高新区。</h3><h3> 2月20日,李老师又继续跟踪询问这些学生是否返回高新区的情况,将家访工作做到一丝不苟。同时,李老师还了解到个别学生的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学习知识不够扎实,成绩不理想,李老师给家长们提建议,并让家长督促孩子上好网课。</h3><h3> 本次家访,李老师还督促学生在家坚持锻炼身体、勤洗手、不出门等。家长们都非常配合,也非常支持学校工作。</h3> <h3> 牟丽萍老师,担任二年级三个班英语教学工作。本次家访,她重点访问的是待优生。这些孩子能成为待优生,与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h3><h3> 牟老师调查了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居住情况。发现个别孩子平时作业家长很少过问,放学后所有作业基本都在作业班完成。孩子自己的自制力较差。一些语音作业基本都不做。牟老师给父母建议是直接对接补习班老师,双向监督,一定要让孩子充分利用课后时间。</h3><h3> 有的学生跟老人一起生活,老人没有能力让孩子上网课,进行班级群内打卡。孩子作业状况家长不太了解。牟老师得知此事后,一直不间断与家长电话沟通,群内私聊,让家长一点点意识到,别的孩子都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我们原地踏步,那就是在飞速后退。同时孩子的学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督促和帮扶。老人照顾生活起居没有问题,但是家长必须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及学业情况。因为,只有家校联手,才能让孩子更加健康,更加自信。</h3> <h3> 袁翠霞老师,担任二年级三班语文教学工作。她平易近人,娴雅淑静,亲和力很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老教师的带头作用,尽职尽责,带着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h3><h3> 袁老师一直很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她经常利用微信、电话,告知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与家长交流,走入学生,真切地感受他们的生活。</h3><h3> 在家访中,架起了家长、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读懂每个学生的心,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为学生们寻找到了身边的榜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家长,学生和教师一起形成了合力,帮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h3><h3> 在这突如其来的疫情肆虐大江南北的非常时期,袁老师通过微信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线上家访,对学生家长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居家学习,生活关心和学业指导,进一步双向了解孩子的居家学习情况、学生情绪反应、亲子关系等情况,指导家长增进亲子关系,帮助家长和学生克服长时间居家的焦虑和烦躁情绪。</h3><h3> </h3> <h3> 此次家访活动,虽别开生面,但温情不减。家访,拉近了学校、教师、学生和家庭之间的距离,为抗疫情期间的学生和家长心里注入了一股暖流,家长们非常满意学校疫情期间的工作。</h3><h3> 当然,在此次家访活动中,也适时发现了孩子们的一些问题,我们也针对性地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分析了学生在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以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了解了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一些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这样我们可以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h3><h3> 仿佛之间,我们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家校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