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一台电脑,一根网线或是一部手机,把我们立新小学的全体教师连接在一起,我们学习在一个网络平台里,让更多老师感受到了网络的魅力。网络教研是随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系统的、崭新的教研模式,是传统教育方式或常规教育方式有益的补充。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的是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h3> <h3> 一、集体备课<br> 1.统一备课要求<br> 根据以往的教案书写模式进行备课,要体现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等。<br> 2.个人备课<br> 网络集体备课采用‘’一人主备、多人研讨、反复研磨、最终定稿‘’的方式,主备教师要在课前一周按要求完成个人备课。参与网上授课的教师备课内容包括预习作业的设计和课后检测题的设计,并将备好的内容上传给本学科的主管领导。<br> 3.网络交流<br> 在课前一周的时间内,主讲教师与本教研组其他成员进行网上研讨。(可借助微信、QQ、钉钉等软件进行网络研讨),主备教师要简述备课思路,教学主任和同学科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案,提出建议并提供修改资料,以便大家共同研究分析和改进。要注意网络交流过程中修改意见等资料的保留,备查。在大家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修改设计,形成特色教案。<br> 4.确定共享教案<br> 主备教师以自备教案为基础,吸纳其他教师意见和建议,修订成稿作为共案。</h3> <h3> 二、网络教研的开展<br> 1.强化网络技术学习与培训<br>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做到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能在网上收集、整合、发布各种教育信息和教学资源,不断提高网络教研的能力和实效。<br> 加强培训,提高技术水平,要加强对教师的网络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基本网络知识、电脑处理文字资料上传、学会在网上搜集各种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近期我们对所有教师进行了钉钉软件使用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如何签到、如何开视频会议、如何直播授课、如何在钉钉里给学生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所有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并且热情很高。</h3> <h3> 2.开展互动式网络教研<br> 从2月22日起,校中层以上领导和参与本次网络课程的教师(王敬荣、陈丹、张健、徐飞、张显萍、姚玉辉)在张欣欣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钉钉软件平台的培训。23日这六位教师每人上了一节模拟课,参与听课的两位校长及教导处全体成员分别对每位教师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形成动态交流。课后这六位教师根据模拟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力求为学生呈现出最好的教学效果。<br> 3月2日我们立新小学网络直播课堂将正式开启,在此希望每位教师都要按照学校要求深入班级听课并做好记录。课后以年级的形式开展网络互动,针对这一节课进行研讨。我相信在集体氛围中,大家能相互启迪,共同提升。通过网络直播课,每位教师要写份心得体会,保存好电子文稿,开学上交。</h3> <h3> 3.提高教师的参与热情<br> 网络教研的活动主体是一线教师,网络教研具有跨时空性、交互性的特征。它应该成为一线教师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度,不能只做个看客或当勉强参与者或随意复制粘贴他人成果。教师要认真分享教学资源,积极讨论与交流,不能把网络作为获得信息的途径,真正促进教师成长。</h3> <h3> 总之,网络教研活动是传统教研方式的一种创新,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教研工作的辐射面,调动了参与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我们要做到的就是更深入的探讨,以便更好的利用网络资源,顺应网络时代,以更好地实现我们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