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发,困守乡村,我的一日三餐

秋水鹤影

<h3>居家隔离.我的一日三餐</h3><h3>(2020.2.22于涪陵焦石镇.半边林)</h3><h3>(一)折耳根</h3><h3>荒草丛中尔藏身,</h3><h3>一朝上桌谓山珍。</h3><h3>我今无意网上晒,</h3><h3>不知羡煞几多人。</h3><h3> 折耳根,又名鱼腥草,生长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田坎、荒坡上。《本草纲目》上说,折耳根全株可入药,有清热、解毒、利水之效,治肠炎、痢疾、肾炎水肿及乳腺炎、中耳炎等。折耳根和野葱一起凉拌(当然,少不了醋,白糖,生抽,味精,盐和麻油),在重庆、四川的老百姓家里,在一些小饭馆、农家乐,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开胃菜,下饭菜。</h3><h3>(二)清明粑</h3><h3> 清明菜,各地均有分布。中医认为,其具有祛风解表,化痰止咳之功效。多用于咳嗽多痰,气喘,感冒,蚕豆病,筋骨疼,白带异常,臃肿等。</h3><h3> 清明粑,是一道纯粹的乡村美食。立春至清明节前后,采清明菜的地上部分,洗净,切碎,拌以面粉、汤圆粉和白糖,细火烙成金黄色的粑粑,非常好吃,正所谓儿时的味道,会勾起游子的几许乡愁。阿七最擅长的厨艺就是做清明粑,配料恰到好处,烙出来的清明粑,金黄色带一点锅巴,特别香软糯甜,是那种看到就想咬一口的美食。有朋友调侃说,阿七的粑粑没得烙糊了的。真的,只要你吃过阿七烙的清明粑,一定会有这样的评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