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十 年 前 的 回 忆

文清

<h3> 那 年 我 们 到 过 广 元 文清</h3><h3><br></h3><h3> 文革初,我们曾到过川北重镇广元。</h3><h3> 1966年5月,文革爆发,8月18日毛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红卫兵开始四处串联,煽风点火,文革呈燎原之势。</h3> <h3>  9月,北京十中高一二班30余名懵懂少年,前往四川广元县山村,宣传毛泽东思想,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历时近一个月。</h3><h3> 我们先乘火车到西安,被接待站安排入住位于南郊文教区的西安社会主义学院。两名带队的同学先期前往四川广元县委联系,其余同学留在西安,感受到了浓浓的文革火药味。陕西省委大门两侧贴滿大字报,马路上的大标语每个字两米见方:“炮轰刘澜涛,火烧霍士廉″。</h3><h3> 在西安期间,除了看大字报,我们也参观了大雁塔、钟楼等古迹,游览了古城。</h3><h3><br></h3><h3> </h3><h3><br></h3><h3><br></h3><h3><br></h3> <h3>两天后,两位同学返回西安,帶大家乘火车前往广元。</h3><h3>车过宝鸡折向南,开始翻越秦岭,过秦岭车站后沿嘉陵江而下穿越大巴山。宝鸡到广元340余公里,铁路沿当年的陈仓道、金牛道逶迤穿行,这里崇山峻岭,徒壁悬崖,水流湍急,桥隧密集。我们见识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更感叹铁道兵筑路的艰难。</h3> <h3>到广元下车已是中午,县委热情接待,饭后入住县招待所。</h3><h3>招待所是一座四面由二层小楼封闭围合的四合院,座落在嘉陵江边。坐了一宿夜车,旅途劳顿,同学们都昏昏入睡。</h3><h3>矇眬中,耳边隐约传来一阵童音。睁开惺松的双眼,浑身困乏,不想动弹。窗外阴沉沉的,万籁俱寂,只有小女孩的歌声不断从窗户飘进:“天上布滿星,月牙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的血泪仇,干头万绪、千头万绪涌上了我的心……”歌声带点川音,略显沙哑,逶婉低迴,“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前赤壁赋》)。我不由想起白居易的竹枝词:“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不知白居易当年写竹枝词时是何情景,江边招待所的此情此景此腔此调深印心底,五十多年后忆起,恍如昨日。</h3><h3>广元县城不大,夹江而建,非常破旧。嘉陵江上有一座铁桥连通两岸。桥很窄,两侧行人,中间过车,宽度仅容一车,桥头有人举旗指挥。</h3> <h3>北京汽车禁用气喇叭,我不知有电喇叭气喇叭之分,以为解放卡车的喇叭声音都一样。在嘉陵江桥头,第一次听到气喇叭刺耳的声音,才知道汽车喇叭声还有如此区别。</h3> <h3>嘉陵江水量很大,水流湍急。木船逆水上行,需三四个纤夫拉纤。江水拍打着船身,打着旋窝,拍出浪花。纤夫背着纤绳,有的赤脚有的穿草鞋,踏着江边乱石后脚用力后登,低头俯身,双手攀着石头,一步一步艰难前进,个个汗流夹背。我从未见过这样艰辛的劳动场面,很是震撼。当时年少,不敢相信新中国竞还有人从事这样繁重的劳动。</h3><h3>我们过桥去广元当年最繁华的一条老街,青瓦屋顶,石板铺路,临街全是木板门,白天取下是铺面,晚上装上就是大门。街道弯曲狭窄,摆滿摊位,卖一些土特产和日用品,人来人往很是热闹。我们一人买了一把折叠小刀,两双草鞋,以备劳动时穿用。记得草鞋八九分钱一双,到了村里却从未穿过。</h3> <h3>广元地处米仓山南麓,县领导考虑周到,怕北区山高林密有野生动物不安全,安排我们到南区的太公公社。</h3><h3>当年太公公社全称是四川省绵阳专区广元县太公公社。</h3><h3>先来了解一下解放后太公公社的历史沿革:</h3><h3>1950年3月在广元县城区设立剑阁专署,1953年1月更名为广元专署,同年3月并入绵阳专署,昭化县太公乡属之。</h3><h3>1958年改太公乡为太公公社。</h3><h3>1959年太公公社随昭化县并入广元县。</h3><h3>1984年改太公公社为太公乡。</h3><h3>1985年撤消广元县,设立地级广元市。原广元县改为市中区。</h3><h3>1989年市中区析置元坝区、朝天区,太公乡属元坝区。</h3><h3>1992年撤消太公乡,建太公镇。</h3><h3>2007年市中区更名利州区。</h3><h3>2013年元坝区更名昭化区,太公镇属之。</h3><h3>真是有点绕,再绕一下,现在昭化区政府驻地不在昭化镇,还在元坝镇。</h3> <h3>在县城住了两天,县里安排一辆大客车,载着三十余名同学前往太公公社。</h3><h3>太公公社和附近的太公山,都得名山上的太公寺。这个地名在文革中沒有因破四旧而改掉,我很惊诧。</h3> <h3>广元县城距太公公社70余公里,客车沿212国道曲折南行。212国道当时还是砂石路,山高路险,坡陡谷深,道窄弯急,行约两个多小时,快到太公公社,公路右侧崖壁上陆续出现标语:“热烈欢迎首都红卫兵”、“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h3><h3>公社领导和四清工作队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安排我们到八一大队,五六个人一组被分配到各小队。太公公社同样地处大山深处,溪沟纵橫,山体切割强烈。一个小队即是一个自然村,一般都建在山腰,相邻两村房舍相望,招手可见,喊声相闻,但若想从此村到彼村,爬山越溪得近一个小时。</h3><h3>川北多山多雨,气侯湿润,山上到处是梯田。这里的梯田不知修建了多少年,在山顶筑水池,往下次第修梯田,山顶池水顺梯田一级级流下,梯田里种植水稻。远远望去,蔚为壮观。田梗边角处种树,多为桐树等阔叶树。秋天水稻收割后,社员将树枝叶埋于水下泥中,谓之打青。.</h3> <h3>多石的山坡则植树,多是松树,也有各种阔叶树。我们住的村旁种着毛竹,出村就是树林,郁郁葱葱,景色极美。</h3><h3>村中房舍多依山就势,木材及毛竹做骨架,竹篙笆抹泥为墙,顶复稻草。有的三层,中层住人,开门与村路平齐,便于出入。底层是牛栏猪圈,门朝另一方向,若想下到底层得从屋旁斜坡绕下。顶层是阁楼,一般较底,存放粮食和杂物。有的人家在二层门外路边贴墙处开一长方形地洞口,洞口下就是猪圈,也做便溺之所。</h3><h3>有的房舍是两层,一般中间是堂屋,两边侧间住人。有不少人家堂屋里摆放一付棺材,以备四五十岁的主人百年之后享用。</h3><h3>有的房舍四周挖一圈排水浅沟,沟里有很多小洞,常有螃蟹爬出,见人走过就飞快的钻进洞里,你若在沟边静侯,不一会就又会爬出张望。</h3><h3>川北山区多蛇,一次我们几人排成一行顺田埂小路行走,我在最后。突然一条大蛇从我前面女同学脚后跟处橫着穿过田埂,哧溜一下钻入对面水田中,转眼间游走不见,前面女同学絲毫沒有察觉。还有一次爬山,我手攀一块石头,不想石有裂缝,一用力掰下半块,石缝中藏有一条小蛇,浑身透明,身体扁平,对我们视而不见,扭动着身体慢慢钻入旁边石缝,我们大呼奇怪。</h3><h3>山村里很多母鸡鼻孔里横穿一根鸡毛,看着好奇,不知何意。后来得知母鸡抱窝后不下蛋,鼻孔插鸡毛为让母鸡“醒抱”早点下蛋。当年农村贫寒,家中油盐酱醋全靠母鸡下蛋换取,不得已打起鸡屁股主意。</h3> <h3>我们和社员一起出工劳动,记得拔过稻子,剝过玉米豆,打过青,起过猪圈,还干过一些杂活。太脏太累及需要技术的活儿不让我们干。</h3> <h3>村里妇女个个齐耳短发,我以为破四旧之风早早吹进山村。后来听社员说,北京红卫兵剪裤腿、剪辨子,男人沒有瘦裤腿不怕,女人侧无奈把辨子剪了。社员笑言:现在看你们也不凶呀。</h3><h3>川北山村女子性情泼辣,干活个个都是一把好手,眼见她们往地里背猪圈肥,一百多斤的背篓背起来上山爬坡健步如飞,我们自愧弗如。</h3><h3>山里人婚姻政策执行得不那么严格,好多人不领结婚证,住在一起办个仪式就算结婚,分开了就算离婚。</h3><h3>我们房东是小队长,高大魁伟,其妻姓胡,大我们两三岁。回北京后通过几次信,她在信封里放些邮票寄给我,托我在北京买些毛主席语录之类的印刷品寄去。高一二班好几个同学知道我和广元通书信,一天一女同学得知情况后说“广元通信的是个女的呀”,弄得我真不好意思。</h3><h3>我们不参与村里的运动,一天大队民兵找到我们,说有老两口脑筋顽固,家有四旧拒不上交。我们随民兵来到老人家里,方知老两口是五保户,民兵摧缴四旧未果,将通向阁楼的木梯贴上封条,阁楼里粮食取不下来,老两口已经断粮。见此我们非常愤怒,责令民兵立即扯掉封条,责备他们毫无阶级感情。看民兵撕了封条,老人不知是害怕红卫兵还是心存感激,颤巍巍爬到阁楼上,打开一旧木箱,取出一个包袱。打开包袱皮,在旧衣物里拿出一个小布包,小布包里有三个牛皮纸包,牛皮纸包里再打开一层层旧布,最后取出一尊小铜佛、一面小铜锣、一个小香炉,交给了大队民兵。我们自以为做了好事,即维护了老两口的利益,又解放了老人的思想,破了四旧。到后来忆起此事,回想起老人当年无助的眼神,心中却隐隐作痛。</h3><h3>四川人喜麻辣,川北山村口味却偏酸。我们在老乡家搭伙,老乡尽量让我们吃得好一些,多是半稠的南瓜米饭和腌豆角等酸菜。这里的酸莱即不酸又不咸,腌得绵软,入口即化,我有些吃不惯,当地人却一天也离不开。</h3><h3>有一次其他大队有一头水牛意外受伤死亡,村民伤心不已执意要埋掉,公社四清工作队做思想工作,把牛买下来,特意请我们到公社吃牛肉宴,改善生活。</h3><h3>当时公社用的电话还是干电池手摇电话。</h3><h3>公社四清工作队对我们这些北京娃娃非常重视,中央下发了文件,工作队马上给我们传达,让我们在第一时间听到北京的声音。</h3><h3>记得那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前后相差两天,国庆节那天,公社搭起戏台举办联欢会,请北京红卫兵和四乡百姓共贺佳节。公社预先准备了节目,也不时邀北京红卫兵登台表演。演出精釆,气氛热烈,其乐融融,皆大欢喜。</h3><h3>川北人勤劳、简朴、热情又有些执坳,在太公公社的日子里,我们和社员相处很融洽,尽管条件艰苦,但每一天都感觉新奇、快乐、充实。几十年过去,对这一段经历还是充滿怀念。</h3><h3>现在太公镇辖9个村,当年的八一大队不知是现在的哪个村。</h3><h3>回到北京不久,又加入到走遍半个中国的大串联之中。</h3><h3><br></h3><h3>为了写这篇笔记,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下载并釆用了一些网络图片。我深感广元文化底蕴的厚重。</h3><h3>一.古蜀道和栈道文化</h3><h3>古蜀道,包括由陕西关中翻越秦岭到汉中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从汉中越大巴山入蜀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从陇南文县越摩天岭到达江油关的阴平道及从陕西略阳通陇南天水的祁山道。</h3> <h3>四川境内的金牛道,北起广元棋盘关,南止成都,全长约450公里,在广元境内达270公里,亦称剑门蜀道,经三千年历史积淀,成蜀道文化精华。主要风景名胜区有朝天棋盘关、明月峡、千佛崖、皇泽寺、昭化古城、牛头山、天台山、剑昭古驿道、剑门关、翠云廊、剑州古城、觉苑寺。</h3> <h3>明月峡在广元北33公里处,集水道、纤夫道、栈道、驿道、民国老川陕公路、宝成铁路六道于一峡,峡谷长四公里,绝壁如削,地势险峻。</h3> <h3>昭化古城,与太公镇同属昭化区,位于白龙江、清江和嘉陵江三江交汇处。古城四面环山,三面环水,城墙城门保存完整,古城周边留存大量的三国古遗迹。相传三国演义中张飞挑灯夜战马超的葭萌关就在昭化西门外。古城历史悠久,历秦汉至今是中国行政建制的活化石。</h3> <h3>剑门关,入蜀咽喉,军事重镇,地势极为险要,诸葛亮五出祁山,姜维十一次北伐中原,都曾经此地。当年钟会十万大军被姜维三万人马阻于剑门关下,后邓艾裹毡而下偷渡阴平,直插江油,陷成都,后主刘禅昭令姜维投降,钟会才得以入关。</h3> <h3>翠云廊,大部位于广元剑阁县,剑门蜀道的一段,以剑阁为中心分为西、北、南三段,蜿蜒三百余里,路两旁遍植挺拔苍翠的古柏,又称张飞柏。</h3> <h3>二.三国文化</h3><h3>广元有三国遗址140余处,如剑门关、明月峡、昭化古城、牛头山、翠云廊等,都匀均分佈于金牛道、米仓道上,剑门关、昭化古城是三国遗址最集中最精华的所在。</h3> <h3>三.红色文化</h3><h3>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1933年一1935年在广元地区开展革命斗争,广元苏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第二大区域、后期中心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红色遗迹众多。如太公镇旁太公寺,掩映在太公山的翠柏中,是当年乡苏维埃和红四方面军</h3><h3>31军276团团部所在地,现太公山改名红军山,是广元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h3> <h3>四.女皇文代</h3><h3>广元是武则天出生地,与女皇相关的古迹甚多,广元有独特的“正月二十三,妇女游河湾”民俗,现定公历9月1日为女儿节。</h3> <h3><br></h3><h3>五十多年过去,广元城乡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当年从陕西到广元,只能乘火车经宝成铁路,或坐汽车走川陕公路,别无他途。而今,广元盘龙机场国内航班可通航北上广等十余个城市;G5京昆高速、G75兰海高速、G5012万广高速、G212国道等公路网四通八达;兰渝铁路、广达铁路、宝成铁路、西成高铁在广元交汇,广元四县三区县县通火车,广元成为四川省内第二大铁路枢纽。近年更是疏浚了嘉陵江航道,千吨级轮船可航行至上海。交通便利,畅通无阻,“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剑门天下险”已成为历史的记忆。</h3><h3>离别广元五十多年了,我想,何时或自驾、或直飞、或乘高铁再赴广元,携手嘉陵江,拥抱广元城,搂定太公山,拾回以往那难忘的记忆。</h3><h3><br></h3><h3>二月二,龙抬头,去邪恶,镇毒虫。全国人民正在全力防控新冠肺炎,愿老同学、广元老乡和全国人民一道,早日战胜疫情,健康快乐,平安吉祥。 </h3><h3><br></h3><h3> 2020年2月于大同 </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