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援鄂日记(2月22日)多云

迷糊的雯小雯

<p>天气逐渐转暖,冰雪消融。嘉鱼县人民医院作为当地的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如今添了些神秘的色彩。封闭的医院大门拉着警戒线,专人把守,只有特定的车辆凭通行证才能进入。老百姓们对这里敬而远之,恨不得躲得越远越好。门诊大厅冷冷清清,偶尔可见全副防护装备的人员进出。我们每天就乘坐特定的交通车往来于医院和驻地,第一次进入还有些紧张忐忑,慢慢也就轻松平常了。</p> <p>2月16日进入医院,我正式开始了在湖北的临床工作,协助内二科陈敬星主任,负责一定数量患者的临床诊治,承担院内重症患者心内科相关情况的会诊任务。每天,我们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按照最新的诊疗方案来调整医嘱,规律进行咽拭子核酸检测(入院连续两次,间隔24小时),定期复查CT和血细胞分析(一般三天一次),还要完成相应的病程记录。病毒感染本身就是一个自限性过程,整个治疗并不复杂,内科医生很容易上手。绝大部分轻症患者经过治疗都可痊愈,少数可能留下机化灶最终导致肺纤维化。</p> <p>在这里,我这种心内科医生看的最多的不再是心电图,而是肺部CT。队友叶涛来自个旧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开朗积极,是个蛮优秀的小伙。</p> <p>为了减少防护物资的消耗(现在防护用品虽然已经不再短缺,但仍不富足),降低高风险环境中的暴露时间,一线医护人员一般4-6小时更换一组。</p> <p>患者虽然病情稳定,却仍然有很强的传染性,意味着诸多不可测。我不爱把自己看作天使,我们仍留恋人间烟火气,仍有爱恨喜怒;我也担不起英雄美誉,那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而我一样会害怕,会担忧,会牵挂父母孩子。面对疫情,白衣医者无法退避,这是一个普通人的职业担当,更是一名中国医生所应肩负的使命。这样的逆风前行,代表着令人生畏无孔不入的感染风险,代表着巨大的心理承受力,代表着恐惧之后仍能坚持的守护和执着。在医疗技术、科学知识的背后,这更像一场考试,考验我们的强大,磨砺我们的成熟,促进我们的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