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陕北黄土高原上的高家坬塬曾经孕育了一代伟人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成为千古绝唱,而一代伟人毛主席大气磅礴的《沁园春·雪》又使名不见经传的高家坬塬由此名扬四海。谈起北国风光,我就自然想起伟大领袖毛主席《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一豪情万丈的词句,瞬间把我带入一个北国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绿色世界;身为黄土高原子民,不到塬上观赏领略,大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的人生遗憾。登上高家坬塬,山高人为峰,远眺巍巍吕梁山,近观滔滔黄河水,沟壑纵横,雄风浩荡;纵横四野,凝思悠远灿烂的华夏文明,一种逼人的英气,一种诱人的神秘,沐浴心神,浸润河川;居高临下,注视跌宕起伏的身躯、奔腾咆哮的黄河,一种摄人的雄浑,一种撼人的气概,迎头袭来,令人震撼。跨越历史,流经岁月,赏千古绝唱领袖雪词,游北国风光绝色美景,心旷神怡,激情飞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 题 记</span></p> <p class="ql-block"> 北国风光景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城东45公里处高杰村镇的高家坬塬,占地面积35333㎡,建筑面积为16630㎡,绿化面积为21260㎡,景区新建有气势宏伟的藏雪楼、毛泽东诗词馆、“风流人物”文化长廊及今朝广场等建筑群。这是清涧县坚持“举红色旗、打文化牌、走生态路”原则,依托雄浑的秦晋峡谷、莽莽的黄土高原和滔滔的万里黄河自然景观,以黄河、无定河“两河”文化带与北国风光为重点,以毛泽东词《沁园春· 雪》为切入点,以“北国风光、领袖风采”为主题,近年打造的一处集红色革命传统教育、诗词研讨创作、自然风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3A级旅游风景区,也是榆林南部的龙头景区。</p> <p class="ql-block"> 己亥之年,仲春时节,慕名走近北国风光景区—高家坬塬。此行,我驱车从吕梁出发,经柳林,走青宁,跨黄河,行沿黄,赴清涧。沿着蜿蜒曲折的沿黄观景公路,走近高家坬塬,从车窗内远远望见矗立于黄土高山巅的藏雪楼,朦朦胧胧,美伦美央。走进北国风光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端大气的仿古石牌坊,“北国风光”“天下第一”前后门匾,格外醒目,“瑰丽词阙放眼中华三千年,壮阔高塬尽揽神州九万里”的楹联,引人入胜。一幅“景区导览图”即可预览全景。由于景区新建正配套完善中,只见门庭冷落,游人稀少,除公厕开放外,所有楼阁、农家乐店全部关闭,幸好此行观景揽胜在户外,我便穿过门户区,顺着观景线路,拾级而上,藏雪楼近在眼前,徒步前行,边观赏边品读,边感悟边领悟。</p> <p class="ql-block"> 北国风光景区,远景计划投资2亿元,规划用地121亩,规划布局分藏雪楼、诗词馆、主题广场建筑物、室外附属工程及门户区五大板块,目前已投资1.4亿余元,五大板块主体建筑全部建成。</p><p class="ql-block"> 藏雪楼,外廓造型为仿唐式塔楼形状,分为地下2层,地上4层,占地面积为2100㎡,建筑面积4450㎡,楼高43.2m,是整个景区的观景平台。楼内以毛泽东的生平及个人魅力为主题布展,通过大事要闻及不为人知的细节展现,全面展示红军东征的有关文件及地方民俗文化,全景式展示了党中央、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为了巩固、扩大陕甘根据地,推进民族抗战统一战线,强渡黄河、转战晋陕的英雄业绩,展示了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用生命和鲜血竖起的历史丰碑。登上藏雪楼观景台,不仅可以饱览秦晋峡谷气势恢弘、苍劲壮美的北国风光,更能体悟一代伟人毛主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领袖情怀。</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诗词馆,外廓造型呈长方形框架形状,占地面积2379㎡,建筑面积6297㎡,长60m,宽36m, 总高19.5m,分地下1层,地上2层。馆内以毛泽东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为线索,全面再现了伟大诗人毛主席100多首诗词及创作的时代背景。在此,不仅可体悟毛主席的革命英雄主义领袖风采,还可欣赏毛主席的浪漫主义诗人情怀。</p><p class="ql-block"> “风流人物”文化长廊,位于景区西侧,以长方形青石镌刻毛主席词《沁园春·雪》原文及北国风光画面,不仅增添了景区的历史文化厚重感,而且让游客在休闲中得到赏心悦目的红色文化熏陶。</p><p class="ql-block"> 门户区,包括景区大门、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农家乐及土特产商铺等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不仅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还可在此领略清涧红枣、石板、道情、秧歌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陕北风味小吃。</p> <p class="ql-block"> 高家洼塬,是陕北高原群山中少有的一块高塬平地,塬阔地百亩有余,四周群山相连,宛若一条巨龙盘旋蜿蜒在群山大崖之中。站在塬上,雄视千古,气壮山河,正是这北国风光成就了一代伟人毛主席的伟大诗篇《沁园春·雪》,也铸成了中华诗词史上一个永固的丰碑。此时,我的眼前仿佛浮现了毛主席当年作词吟诵的美好情景。</p><p class="ql-block"> 1936年2月5日,毛泽东率红军长征部队从子长县出发到达清涧县袁家沟一带,准备休整后挥师东征,开赴抗日前线。2月5日至20日,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毛泽东当时住在农民白治民家中,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翌日,毛泽东带随行人员从袁家沟出发,踏着积雪登上海拔千米的高家坬塬,观察东渡黄河地形,准备派遣刘志丹率部队东征。适逢晋陕大地千山万壑,白雪皑皑,主席脚踏高原积雪,居高临下,极目远眺,只见静卧脚下的中华母亲河被冰雪所覆盖,四周群山连绵起伏,一片苍茫,皑皑白雪如一件素服,紧紧地包裹着婀娜多姿的晋陕大地,作为人民领袖又是诗人的毛泽东,触景生情,激情澎湃,感慨万千,诗兴大发,当即赋词一首,并大声吟诵: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待回到袁家沟的土窑洞里,毛泽东欣然提笔写下了气壮山河,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被世人誉为“盖世之精品,千古之绝唱”。如今,一座宏伟的藏雪楼巍然伫立塬上,一块《沁园春·雪》词碑在苍翠古柏的掩映下,显得那样庄严肃穆,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当年那段辉煌的历史。伫立此塬,亦或登斯楼也,你既可尽情观赏晋陕大峡谷之险峻、黄土高原之雄浑,又可尽情领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之美景,乐而无穷亦!</p><p class="ql-block"> 《沁园春·雪》全词融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充分展示了主席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由毛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与胸怀。作为领袖毛主席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这首词,后来在重庆谈判时,被柳亚子先生知晓后。欣喜若狂,视为千古名诗(词)。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引起当时文化界的轰动,文人墨客争相传颂。</p> <p class="ql-block"> 在观赏北国风光景区后,我又驱车走进被誉为“天下第一沟”的神奇的袁家沟。位于清涧县城东60多公里的高杰村北10多公里处,山大沟深,它的东面10多公里是黄河,西面5公里多是无定河,地处黄河西岸,与山西隔河相望。全村群山环抱、沟壑纵横,一道南北走向的山梁横卧村中,把村子分成南北走向的两条沟,据说这是一条龙山。在两沟离沟口不远的相对应位置,各流出一股清泉,有人说这是龙的两个眼睛,全村人祖祖辈辈都饮用这两股泉水,两条小溪一年四季从不枯竭,村民叫它“常流水”,南下汇入无定河。当地村民流传的一句顺口溜这样描述:“袁家沟,沟对沟,两条小溪当沟流,四百人口住两头。”白家祖辈居住在袁家沟的前沟和后沟。据说,有位风水先生在袁家沟山头转了几圈后神秘地说:“袁家沟要出三斗三升菜籽官!”传说,明朝初年,有一名宰相看到袁家沟的风水富有灵气,断言要出九个皇帝,便向皇帝进言,在距袁家沟20公里的高家洼修建了一座玉皇大帝庙,破了袁家沟的风水。尽管袁家沟最终没出过现一个皇帝,但这小山村袁家沟,后来却走出了4位省委书记、8位副省级干部、28位地师级干部和100多位县处级干部。袁家沟因当年毛主席在此居住并欣然提笔写下了气壮山河、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2018年,毛泽东旧居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关于毛主席创作《沁园春·雪》词究竟诞生于何地问题,截至目前,莫衷一是。这主要反映在清涧和石楼两县之间。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9.8.5)转《陕西日报》题为“袁家沟:《沁园春·雪》的诞生地”。而就清涧而言,也持有有两种说法:一说高家坬塬,另一说袁家沟;据《新浪新闻》题为“山西行全国网媒记者夜抵石楼县留村,探访毛主席《沁园春·雪》创作地”(2018.9.13)。此报道原文有这样一段话:“据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向毛泽东学习》一书记载,1936年2月,毛泽东等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防线后,踏雪沿官道山行进,顺利到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驻地,并在此写下了著名诗篇《沁园春·雪》。”如是,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去考证。诚然,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一条奔腾不息的晋陕大峡谷黄河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秦晋儿女,几千年来秦晋儿女隔河相望,睦邻友好。所谓“秦晋之好”,是指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出自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我自认为,当下最为重要的是:如何举红色旗、打文化牌、走生态路,如何依托雄浑的秦晋峡谷、莽莽的黄土高原和滔滔的万里黄河自然景观,进而以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为切入点,以“北国风光、领袖风采”为主题,精心打造各县的红色旅游景点、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让走进新时代的秦晋儿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参阅资料】《榆林府志》《清涧县志》《石楼县志》以及散见于网络中有关清涧、石楼及毛主席《沁园春·雪》诞生问题的一些图文资料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5px;">【作者简介】</b><span style="font-size: 15px;">解德辉,1962年生,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人。网名“宁静致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理事、汾州文化研究会会员、《萧乡文学社》作家、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秉承“在题材选择上挖掘历史厚度,在红色文化中寻找精神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探求艺术鲜活度”之“三个度”;坚持在行走大美吕梁中,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中央)《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文化晋中》《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出版了《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被收藏于《吕梁市图书馆》《晋绥兵民博物馆》;《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表340余篇文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