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5年8月5日带着家人与孙子前往东北内蒙旅游。旅游线路大致为;辽宁省(张氏帅府,沈阳故宫)。吉林省(红旗村,长白山风景区)。黑龙江省(镜泊湖,牡丹江滨江公园,哈尔滨斯大林公园,哈尔滨冰雕馆,太阳岛风景区,俄罗斯风情园,五大连池)。内蒙古(扎赉诺尔博物馆,猛犸公园,呼伦贝尔草原,巴尔虎蒙古部落)。旅游时间12天。</p><p class="ql-block">辽宁省,简称“辽”,旧称“奉天省”“盛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沈阳。辽宁省地处东北地区南部,南濒黄海、渤海二海,西南与河北接壤,西北与内蒙古毗连,东北与吉林为邻,东南以鸭绿江为界与朝鲜隔江相望,总面积14.86万平方公里。人口 4359.3万人(2018年)。 </p><p class="ql-block">辽宁省地势大致为自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山地丘陵分列东西两厢,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马蹄形向渤海倾斜,由山地、丘陵、平原构成;地跨辽河、浑河、大凌河、太子河、绕阳河、鸭绿江六大水系,属温带季风气候。</p><p class="ql-block">辽宁历史源远流长,是大清王朝的发祥地,努尔哈赤在此统一东北各族诸部,建立了后金政权,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国号为大清,建立了清王朝。新中国成立后,辽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新中国贡献“1000多个全国第一”,被誉为“共和国长子”,“辽老大”。</p><p class="ql-block">辽宁省共辖14个地级市,共有59个市辖区、16个县级市、17个县,8个自治县。2019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2490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p><p class="ql-block">辽宁省位于东北地区的南部。南濒黄、渤二海,辽东半岛斜插于两海之间,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遥相呼应;西南与河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毗连;东北与吉林省为邻;东南以鸭绿江为界与朝鲜隔江相望。</p><p class="ql-block">辽宁省地形概貌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势大致为自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山地丘陵分列东西两厢,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马蹄形向渤海倾斜。辽东、辽西两侧为平均海拔800米和500米的山地丘陵;中部为平均海拔200米的辽河平原;辽西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海滨平原,称“辽西走廊”。在辽宁省陆地总面积中,山地为8.8万平方千米,占59.5%;平地为4.8万平方千米,占32.4%;水域和其他为1.2万平方千米,占8.1%。</p><p class="ql-block">境内山脉分别列东西两侧。东部山脉是长白山支脉哈达岭和龙岗山的延续部分,由南北两列平行山地组成,海拔在500~800米左右,海拔1300米以上的山峰有老秃顶子山(1325米)和花脖子山(1336米,为省内最高点)。主要山脉有清原摩离红山,本溪摩天岭、龙岗山,桓仁老秃子山、花脖子山,宽甸四方顶子山、凤城凤凰山,鞍山千朵莲花山和旅顺老铁山等。西部山脉是由内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过渡构成的,海拔在300~1000米之间,主要有努鲁儿虎山、松岭、黑山和医巫闾山等。</p> <p class="ql-block">民族文化;二人转: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植根于民间文化,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p><p class="ql-block">京剧:颇具水平的有沈阳京剧院、锦州京剧院,前者是国家十大重点京剧院团之一。“南麒北马关外唐”,沈阳唐派(唐韵笙)是京剧的重要流派。</p><p class="ql-block">评剧:评剧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表演艺术家和众多的表演流派,其中有3大流派韩花筱,都出自辽宁沈阳,评剧表演艺术家韩少云创立了韩派、花淑兰创立了花派、筱俊亭创立了筱派,</p><p class="ql-block">辽剧:又称辽南戏,源于营口盖州农村祭祀娱人的一种主要演出形式。演出时照本宣唱,唱腔曲调吸收、借鉴了河北省皮影的成分,唱腔以板式变化体为主。现有营口盖州辽剧团、大连瓦房店市辽剧团。</p><p class="ql-block">相声:在中国相声地图上,沈阳的位置仅次于北京、天津。</p><p class="ql-block">评书:知名演员有袁阔成、刘兰芳、田连元、单田芳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2015年8月7日早上来到沈阳市的张氏帅府,小孙子高兴地举着导游旗走在队伍的前面。2014年带着他去了山西,2015年来到东北,让他改变一下生活环境。</span></p> <p class="ql-block">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 是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p><p class="ql-block">张氏帅府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9月,总占地3.6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为2.76万平方米。民国五年(1916年)张作霖正式入住,以后又不断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个部分组成的的建筑体系。各个建筑风格各异,有中国传统式、中西合璧式、罗马式、北欧式、日本式。主要有大青楼、小青楼、西院红楼群及赵四小姐楼等建筑。</p><p class="ql-block">20世纪后期,“张氏帅府”被国家列为全国优秀近代建筑群。1985年,沈阳市人民政府依法以“张氏帅府”称谓公布这一建筑群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辽宁省政府也以“张氏帅府”名称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务院以“张学良旧居”称谓公布其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辽宁省在此设立“张学良旧居陈列馆”。 2002年更名为张氏帅府博物馆暨辽宁近现代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张氏帅府是东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名人故居,2004年列为国家AAAA级景区。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p> <p class="ql-block">张作霖出生于光绪元年(1875年),正是清王朝的晚期,天下就是皇帝一族的天下,王朝政治“家天下”的观念始终占据着他的脑子里。军阀政治的表现形式就是集团政治,督军署也好,省长公署也好,都是政治的运行机构,而自己的家才是议事的核心场所。</p><p class="ql-block">张氏帅府既是张作霖官邸,也是张氏家族的私宅。“前政后寝”的建筑功能表现地非常鲜明。这样的建筑进府流程、布局方式,也是张作霖头脑中权贵思想的物化表现,将自己的府邸比作皇宫宝殿,以期通过建筑的表现形式达到张氏政权的至高无上。</p><p class="ql-block">张作霖于民国三年(1914年)秋天开始动工修建这座三进四合套院和西院北部的两组四合院。三进四合院是吸收奉天城清朝各王府建筑持点,遵循张作霖家乡辽南的生活习俗而建起的。民国四年(1915年)秋基本竣工后,又进行了室内外装修。</p><p class="ql-block">民国五年(1916年)秋,张作霖全家搬进四合院。三进四合院建成后,张作霖已升任奉天督军兼奉天省长。因这新三进四合院即是张作霖的办公官邸,也是家眷居住的私宅,故此,人们习惯称其为帅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在张氏帅府博物馆的广场上,有一尊张学良先生的雕像,于2005年落成。雕塑总高6.94米,上部是呈站姿的张学良雕像,高4米,下部是高2.94米的基座。人像的材质为铸铜,基座的材质为混凝土座及将军红火烧面花岗岩石贴面。</span></p> <p class="ql-block">1988年,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张氏帅府被定名张学良旧居陈列馆暨辽宁省近现代史博物馆对外开放。2002年,张氏帅府正式更名为张氏帅府博物馆暨辽宁近现代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多年来,张氏帅府博物馆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举办各类型展览百余次,出版了以《张氏帅府》为代表的多部学术专著,已发展成为集东北近现代史、名人纪念性质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如今,张氏帅府共累计接待海内外观众达200余万人次,已成为沈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著名的旅游景观之一。</p><p class="ql-block">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p> <p class="ql-block">张氏帅府是仿王府式建筑。从围墙内的建筑来看,整个帅府是以东、中、西三路南北纵向排列布局,营造“府”的氛围。为将府宅建得和沈阳故宫一样气派,张作霖将帅府前部营造成一个过渡空间——前庭院(序厅),由东西走向并排的东、中、西三座辕门和一座大型影壁构成的1500平方米的前庭院是进入帅府的导入区。 </p><p class="ql-block">张氏帅府的府院坐北朝南呈“目”字型,共有11栋57间,建筑面积1768平方米。 四合院正门南侧有一座起脊挑檐的影壁,刻有“鸿禧”大字的汉白玉板镶嵌在影壁正中,正问两侧各立着一对抱鼓石狮和上马石。民国时期,四合院朱漆大门彩绘着秦琼、敬德两位门神画像,内侧门楣上方悬挂着"护国治家"的大字牌匾。一进院东厢房为内账房,西厢房为承启处;东耳房是厨房,西耳房为库房;东西门房分别为电话室、传达室和卫兵室。通往二进院的大门是一座雕刻镂花的门楼,称垂花仪门。 </p><p class="ql-block">一进院正房中间为堂屋,三进院是内宅。二三进院间有侧门回廊相连,并有角门通往东院帅府花园和大小青楼。三进四合院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建筑,又有东北辽南民俗风格,门廊柱的油饰彩绘独具特色,窗下墙身的砚石浮雕堪称一绝,是研究民族建筑和民间习俗的珍贵艺术资料。东院由大、小青楼和帅府花园等组成。张氏帅府花园建有假山、花坛、雨路、亭台水檄、荷池和隧道。张氏帅府东北角建有关帝庙。西院的七座红楼建筑群,是民国十九年(1930年)由张学良规划并筑好地基,“九·一八”事变后建成的。此外,在张氏帅府院外的东部和南部,还有赵四小姐楼、边业银行和帅府办事处(俗称“帅府舞厅”)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老虎厅;此房间原为张作霖主政时期的第三会客厅,因曾摆放过老虎标本而得名,它是张氏父子接待重要客人的地方。1929年1月10日,张学良以“阻挠新政,破坏统一”的罪名,下令将奉系元老杨宇霆、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在此处决,这即是震惊全国的杨常事件。通过杨常事件张学良稳定了自己在东北的政治地位,老虎厅也因此名扬四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张学良办公室;此房间是张学良1928年-1931年间的办公室。1928年张学良主政东北后,励精图治、全身心地投入到东北政治、经济、军事建设之中。当年,办公室里贴着他为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为使人们了解他的办公时间和地点,以便随时接待来访人员,听取汇报和检查工作,张学良特意在《奉天公报》上长时间登载他的作息时间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张学良和于凤至起居室;此房间是张学良将军与夫人于凤至女士在1928年-1931年间的卧室,也是杨常事件中“一块银元故事”的发生地。张学良主政东北后,张作霖时代的重臣杨宇霆、常荫槐二人处处以“父执”自居,妨碍张学良政令的执行,在铲除杨、常前,张学良曾与于凤至在卧室里抛掷银元测杨、常生死,由此痛下决心,枪杀杨、常于老虎厅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东北政务委员会办公室;此房间原是张作霖主政时期的第一会客厅,1929年-1931年东北政务委员会办公室。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于1929年1月12日,成立初期的成员为13名,委员张作相、张景惠、万福麟、汤玉麟、方木仁、翟文选、王树翰、刘尚清、刘哲、莫德惠袁金铠、沈鸿烈。东北政务委员会是东北地区最高行政决策机关,下辖辽、吉、黑、热四省,它在张学良主政东北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二进院是张作霖在帅府早期生活及办公的重要场所,共有正方七间,东西厢房各5间。正面七间房是张作霖的居室及办公处所。东屋第一间为休息室,第二间和第三间合起来是张作霖的办公室。西屋东侧两间是张作霖的会客室,一般的小型会议和重要客人会谈都安排在此。西屋最里面一间是张作霖的书房。张作霖读书不多,但却极为推崇和重视传统文化,这一点可以从他留下的墨迹里得到证实。东厢房分别为秘书长室和机要秘书室,西厢房则为秘书室。</span></p> <p class="ql-block">大青楼是张氏帅府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到民国十一年(1922年),为仿罗马式建筑,因该楼采用青砖建造,故称大青楼。大青楼总建筑面积2460平方米,楼高37米,顶层有观光平台,是民国时期奉天城除凤凰楼外的最高点。整体建筑规模宏大,外部立体浮雕和内部主要房间的壁画装饰都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假山南面门上刻有张作霖手书的“天理人心”匾额,北面为“慎行”。山上有亭洞和石阶,四周长满梧桐、皂角树,假山门洞正对大青楼正门处,为张作霖亲自指挥建造,具有防御作用。</p><p class="ql-block">大青楼堪称民国时期东北建筑的经典之作。大青楼融办公与居住为一体,作为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主政东北时期的重要办公场所。 [20] 曾历经两次直奉大战、东北易帜、处决杨、常、武装调停中原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小青楼位于张氏帅府的东院,由于地处张氏帅府花园的中心,又有“园中花厅”的美誉,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层砖木结构小楼,建成于民国七年(1918年),因其采用青砖青瓦建筑而成,俗称小青楼。它是张作霖为他最宠爱的五夫人寿氏专门修建的。建筑面积450平方米,整座楼体呈凹字形,小青楼枭混线条的雕饰、窗口饰以镇石、楼后顶部砌有环形女儿墙等手法则是典型的西洋风格。小青楼采用了大量的木雕、砖雕等中国传统工艺来装饰。分布在小青楼的28幅雀替木雕,多以梅花、柳枝、兰花为主,风格各异。整组构图搭配和谐,布局严谨对称,具有较强的艺术观赏性。小青楼最为考究的是,它的每个门窗的上面均采用镇石砖雕装饰,这些镇石砖雕以花、鸟图案为主。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4日,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成重伤的张作霖就是在这里走完了一生。自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张氏帅府被日本人占领后,小青楼的使用屡经变迁。1990年小青楼正式划归张学良旧居陈列馆,经过重新修缮,于2001年对外开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三进四合院位于张氏帅府的中院,坐北朝南,呈“目”字形。放眼望去,青砖珑瓦,飞檐兽吻,挑脊宝顶,雕梁画栋,朱漆廊柱,狮头石鼓柱础,石条台阶,方砖方石铺地,是中国传统的仿王府式建筑。这里占地3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房屋共13栋,计57间。在张作霖主政期间,四合院的前两进院为办公官邸,三进院为眷属私宅,传承了古代前朝后寝的封建帝王宫殿建筑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关帝庙;依据辽南民俗,张作霖在张氏帅府的东北角建了一座三间屋的小庙,叫家庙。这座家庙的正殿供奉的是关公,因为张作霖行伍出身,崇信关羽,他把关公的仁义道德作为自己的终身信仰。并在四壁上彩绘了“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斩文丑’”等故事。在关公塑像两边是扛刀的周仓和捧印的关平。在家庙东殿供奉张家的祖宗灵位。这次我馆恢复祖宗灵位是以张学良为奠主,西殿中间供奉的是关羽的赤兔马,两侧存放的是张作霖两次结拜时的兰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张氏帅府中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四合院、水榭亭台的帅府花园,又有欧式风情的大青楼、边业银行、红楼群,以及中西合璧式的小青楼和赵四小姐楼。张氏帅府是研究中国建筑艺术与民间习俗的珍贵艺术资料。张氏帅府如今已成为东北近代历史的见证与缩影。</span></p> <p class="ql-block">帅府办事处亦称帅府舞厅,因张氏父子经常在这里举办舞会而得名。位于帅府大院的东南侧,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全院占地3291.2平方米(含空间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为2996平方米,是一座罗马式砖混结构带地下室的三层青砖楼房。帅府办事处坐南朝北,建筑考究,楼内有装饰十分豪华的大厅,一、二层回廊后面都有客房包间。主楼东西两侧建有拐角式中式青砖瓦房,每侧均为13间。</p><p class="ql-block">帅府办事处曾是张氏父子接待重要宾客的外交活动场所。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东北易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时期,许多重要历史人物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帅府办事处在张氏父子内政外交上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四年(1925年),张作霖筹办的边业银行在天津正式成立后,便开始在奉天张氏帅府的正东修建新址。民国十九年(1930年),“手枪”形的边业银行大楼落成,整座大楼占地4967平方米,建筑面积7440平方米。其前楼主体建筑为四层,后楼一次为三层、二层,呈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正门6根由花岗岩雕刻成的巨型罗马式门柱,直排到三楼,三楼以上为一座西式门楼,由6根柱顶饰花垂穗门柱作为装饰。门前11级石阶形成的高大平台两侧装有饰灯。</p><p class="ql-block">边业银行除办理存款放贷、贴现、汇兑等一般银行业务外,还拥有发行货币和代理国库之权,成为与东三省官银号并驾齐驱的东北最大银行之一,资本总额超过2000万元,而张家的股份占其95%以上,实际上边业银行就是张氏父子的私家银行。</p> <p class="ql-block">赵一荻故居,俗称“赵四小姐楼”,位于张氏帅府的大院的东墙外,为一座二层中西合璧式建筑,因民国十七年(1928年)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间,张学良将军的红粉知己赵一荻(人称赵四小姐)曾在此居住而得名。赵一荻故居占地547平方米,建筑面积428平方米,独立成院。整幢小楼装饰很好,这里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描金彩绘,又有雕刻廊柱等欧式建筑艺术的特色。其室内陈设以法式家具为主。</p><p class="ql-block">2001年10月,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将“赵四小姐楼”进行全面修缮后,正式对外开放。内设会客厅、舞厅、餐厅、琴房、起居室、书房、办公室等多个房间的复原陈列,真实再现了赵四小姐与张学良将军共同生活的真实场景。赵一荻故居不但是张学良将军和赵一荻“当代冰霜爱情”的历史见证,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学良旧居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主政后,鉴于张氏帅府已有建筑不敷使用,遂决定将其父所修的西院卫队营部、两套四合院及网球场拆除,在此基础上修建红楼群,即后人所说的“少帅府”。红楼群由国内著名设计师杨廷宝设计,并面向国际招标,最后选定正在给葫芦岛施工的荷兰建筑公司承建。</p><p class="ql-block">红楼群是张氏帅府规模最大、房屋最多的建筑。大楼均为3层,另有地下室,其中有厢楼2幢,正楼4幢。大楼以北欧古典主义风格为主要特点,属于英国都铎式和哥特式的设计风格。红砖外墙,局部以混凝土饰面,红白相间。屋面陡峭的坡顶上点缀着突起的老虎窗,形态动人,格调统一。四幢建筑沿南北向的中轴线由前向后排为一列,另两幢楼呈东西向分别列于第一幢楼的两厢,形成一个“U”字形的前院,建筑布局规整而活泼,设计手法成熟而高超。每一幢楼的平面、立面造型各具特色,但风格大致相同。它们均采用三角形的山花、红砖墙体、坚立比例的矩形方窗,壁柱、线脚、门窗框、檐部系采用白色石头,色彩明快。西院红楼群的建成,标志着张氏帅府园区这一庞大建筑群正式形成。</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中心,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沈阳故宫始建于清太祖天命十年(1625年),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 总占地面积63272平方米,建筑面积18968平方米。 它不仅是中国仅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关外唯一的一座皇家建筑群。</p><p class="ql-block">清朝迁都北京后,故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 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共经历努尔哈赤、皇太极、乾隆三个建造时期,历时158年。 建筑100余座、500余间。 入关以后,康熙、乾隆、嘉庆、道光诸帝,相继十次“东巡”时作为驻跸所在。</p><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中路和西路。东路包括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场所。西路则是清朝皇帝“东巡”盛京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1961年,国务院将沈阳故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7年,沈阳故宫博物院成功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天命十年(1625年)。天命十年(1625年),努尔哈赤出于战略考虑,定沈阳为都城,改名盛京。并在沈阳旧城的中心,修建了议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是为营建沈阳故宫之开端。</p><p class="ql-block">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城内按八旗划定居住区域。以大政殿所在的城中心为基准,东侧属正红、镶红旗,北侧属正黄、镶黄旗,南侧属正蓝、镶蓝旗,西侧属正白、镶白旗,而各旗的贝勒府邸只能在本旗的地界内盖造。 </p><p class="ql-block">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继承汗位。皇太极登上汗王宝座后,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并未搬到父王的“汗宫”去住,而是着手将自己的“四贝勒府”改建为新的皇宫。而他的旧府邸,就位于故宫中路大清门至清宁宫这一区域。 续建了由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麟趾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组成的大内宫阙。</p><p class="ql-block">经过几年的增饰扩建,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将国号改称为“大清”,并正式确定了宫殿之名。原来的王府升级为名副其实的帝王之家,成为沈阳故宫的核心区域。迄皇太极逝世止,盛京宫殿始终是清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顺治元年(1644年),清迁都入关后,盛京皇宫成为“陪都宫殿”,以开国先皇“龙兴重地”之宫阙圣迹的崇高地位,倍受清历代帝王特殊的重视。</p><p class="ql-block">在康熙十年(1671年)至道光九年(1829年)的150年间,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朝皇帝曾先后10次东巡,拜谒祖先陵墓,瞻仰先皇的旧宫圣迹和遗物,以抒发对祖先开国创业功德的仰慕之情。为供东巡盛京的皇帝和后妃居住之用。</p><p class="ql-block">乾隆帝在位时期,继承康熙皇帝开创的东巡谒陵的礼制,根据需要对皇宫加以增修扩建。乾隆十一年(1746年)开始,历经两年除对原有宫殿附属建筑重加改修,使之整齐之外,并在原有宫殿两侧增建供皇帝东巡时在宫内驻跸使用的行宫。 </p><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第三次东巡盛京,在沈阳故宫大东门东修建了盛京太庙。</p><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建造文溯阁用于收藏刚修成不久的《四库全书》,这次增建不仅包括一座藏书楼,还有戏台等十几座建筑,共计一百多间,组成了与大政殿、崇政殿并列的沈阳故宫西路建筑群。至此除了日常修缮和小规模的改建外,盛京皇宫的主要营建全部结束。不仅如此,乾隆帝还源源不断地从北京运送来洋洋大观的皇家珍宝于此贮藏,以示“不忘根本”,使沈阳故宫成为当时与北京宫苑和热河行宫避暑山庄齐名的清代皇家三大文物宝库之一。</p><p class="ql-block">道光九年(1829年),道光皇帝东巡后,清朝皇帝就再也没有来盛京。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沙俄军队大举进占东北,盘踞三年才撤出,盛京皇宫在俄军的控制下,成为俄军的操练场。不久日俄战争爆发,双方在此举行“奉天大决战”,获胜日军进入沈阳,日军随军记者进入皇宫,将一些清宫秘藏的书籍档案拍照带走。</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沈阳故宫仍作为“皇室产业”归“盛京内务府办事处”管理。民国三年(1914年),沈阳故宫的11万余件藏品被迁往北平古物陈列所。</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三年(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重新颁布的《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规定,一切皇产归国民政府,奉天省政府接管沈阳故宫。</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五年(1926年)11月16日,在奉天宫殿的遗址上,经奉天省议会决定,在沈阳故宫设立“东三省博物馆筹办处”。 沈阳故宫成为博物馆,它的职能从这时起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沈阳故宫成为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是中国早期建立的博物馆之一,而且是东北三省首家公立博物馆。此后,沈阳故宫又经历了奉天故宫博物馆、日伪占领时期的“皇产”、辽宁省立民众教育馆、国立沈阳博物院等不同的阶段。</p><p class="ql-block">民国十八年(1929年)4月,东三省博物馆经两年多筹办正式对公众开放。</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博物馆改称“奉天故宫博物馆”。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沈阳故宫部分藏品又随故宫文物南迁,辗转数地,后迁至南京。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该馆被关闭,故宫归属伪“奉天陵庙承办事宜处”管理。</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结束后,地方政府在故宫内设立“辽宁省民众教育馆”。</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底,部分文物精品从南京被迁往台湾。如今,原藏于沈阳故宫的文物分散在国内多家博物馆保存。</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正式改称“沈阳故宫博物馆”,确定为清代历史、艺术性质博物馆。</p><p class="ql-block">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正式定名沈阳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2014年9月11日,“沈阳清前史研究中心”、“清前史研究文化基地”在沈阳故宫博物院成立,这是沈阳故宫首次成立专门机构来研究清王朝入关前在东北地区的发展历史。</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p><p class="ql-block">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于天命十年(1625年)开始创建,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 在建筑布局上与十大王亭组成一组完整的建筑群,这是清朝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的具体反映。</p><p class="ql-block">中路: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于天聪元年(1627年)至天聪九年(1635年)建成,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地方。前朝后寝的规划布局,纵向前低后高,即殿低宫高,寝宫区建于正方形高台之上,四周设围墙与更道墙围绕,形成高台“城堡式”寝区。凤凰楼为寝宫区门户,建立在中路轴线上。中路五进院落的布局均有不同的功能。第一进院落即大清门之南,为宫前引导区;第二进院落崇政殿南侧至大清门里,为前朝区;第三进院落凤凰楼下至崇政殿北侧,为朝寝的空间过渡区;第四进院落即台上五宫,为寝宫区;第五进院落,寝宫区北侧高台下,为生活服务区。</p><p class="ql-block">西路:西路建筑始建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从南至北为扮戏房、戏台、嘉荫堂、宫门、文溯阁、仰熙斋、碑亭和九间殿等。宫门、文溯阁、仰熙斋、碑亭和九间殿等建筑,位于西路中轴线的北部,构成了三进四合院。整个建筑设计和布局,反映了皇帝的所谓“尊严”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p> <p class="ql-block">凤凰楼坐落于沈阳故宫中路建筑群的中轴线上,始建于清太宗天聪年间(1627-1635年),为黄琉璃瓦绿剪边、重檐三滴水、围廊、歇山式建筑。凤凰楼共三层,其建于3.875米人工堆砌的高台上,进深面阔均为5间,整个建筑平面近乎正方形。一层楼身为砖墙围护,两侧廊下有扶手明楼梯,南侧明间辟门,下设24级台阶,里通高台寝宫区域。二三层为木围护,二层东侧廊内有楼梯可登至三层。 </p><p class="ql-block">此楼为盛京最高建筑,故有《盛京八景》之一“凤楼晓日”、“凤楼观塔”等传称。凤凰楼上藏有乾隆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俗称八角殿。始建于天命十年(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初称大衙门。崇德元年(1636年)定名笃恭殿,后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其下为须弥座台基。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殿前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殿内为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大政殿用于举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顺治元年(1644年)顺治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span></p> <p class="ql-block">十王亭位于大政殿两侧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满族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的反映。其东侧五亭由北往南依次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侧五亭依次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p><p class="ql-block">十王亭是清初八旗各主旗贝勒、大臣议政及处理政务之处。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10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显示了满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p> <p class="ql-block">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俗称午门。大清门建于天聪六年(1632年)之前,为盛京皇宫中皇太极续修的早期建筑之一。原称大门、正门。崇德元年(1636年)定宫殿名时称大门为大清门。大清门的满文译音为“代青杜卡”(代青即大清,杜卡为门)。</p><p class="ql-block">它是一座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建筑,房顶满铺琉璃瓦,饰以绿剪边,尤其是大清门山墙的最上端,南北突出的四个墀头,三面皆用五彩琉璃镶嵌而成,纹饰为凸出的海水云龙及象征吉祥的各种动物。</p> <p class="ql-block">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称“金銮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整座大殿全是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出廊硬山式,辟有隔扇门,前后出廊,围以石雕的栏杆。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脊饰五彩琉璃龙纹及火焰珠。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前月台两角,东立日晷,西设嘉量;殿内“彻上明造”绘以彩饰。内陈宝座、屏风;两侧有熏炉、香亭、烛台一堂;殿柱是圆形的,两柱间用一条雕刻的整龙连接,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入殿中。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陛见臣下,宴请外国使臣以及处理大政的常朝之处。崇德元年(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举行。“东巡”诸帝于此举行“展谒山陵礼成”等庆贺典礼。</p><p class="ql-block">崇政殿室内的宝座、屏风等陈设,并非清太宗时期的原貌,而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根据皇帝的旨意重新设计制做的,堂陛之内的屏风宝座,是乾隆特命仿北京故宫乾清宫所用加以缩小精心制作的,宝座、屏风各以九条龙做为主要装饰,全部罩以金漆。屏风上的四言十二句铭文,与乾清宫屏风上的完全相同 。陈设在龙椅前后的鹤式烛台、熏炉、塔式香亭、 端、“太平有象”等,都是乾隆年间宫中精制的珐琅礼器。</p> <p class="ql-block">清宁宫为五开间前后廊硬山式。是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居住的“中宫”。</p><p class="ql-block">室门开于东次间,屋内西侧形成“筒子房”格局,东梢间为帝后寝宫。宽大的支摘窗式样朴素,棂条皆以“码三箭”式相交,宫门亦不用隔扇式。正对宫门竖立祭天的“索伦竿”,此均为源自满族民间的传统风格。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缘剪边,前后皆方形檐柱,柱头饰兽面,檀枋施彩绘等,则是吸收汉、藏民族建筑艺术。</p> <p class="ql-block">关睢宫位于帝后寝宫区域清宁宫之东,是清太宗皇太极最宠爱的宸妃所居住的寝宫,始建于天聪年间,为五开间硬山式砖木结构。</p><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依据档案材料,将关睢宫辟为复原陈列展室,里间西炕设有暖阁,为宸妃居住之寝宫,并悬挂“悠车”以及各种陈设品。外间东侧也设有暖阁,为庶妃侍女居住之处,南墙设有神位,临门处设有锅灶,东西两炕放置各种炕桌、坐垫等各种器物,恢复了历史上的使用功能。</p> <p class="ql-block">永福宫坐落在沈阳故宫凤凰楼高台之上,为后金天聪初年始建,以清宁宫居中。它位于西庑之末,序列次西宫,是孝庄文皇后(庄妃)居住、辅政和养育皇子福临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永福宫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由一间壁墙分隔成内外两室,中间有门相通,内两间,外三间,沈阳故宫根据有有关资料将永福宫复原成庄妃的寝居场所,主要包括宴饮、迎见宾客、礼佛和宫女寝居等场所,并在室内复原了万字炕及具有浓郁东北特色的摇车等物,使陈列场景尽量接近真实,体现皇太极时期的面貌。</p> <p class="ql-block">麟趾宫位于沈阳故宫清宁宫西侧,亦称西宫,建于清太宗天聪年间(1627—1635),崇德元年(1636)定名麟趾,是清太宗皇太极贵妃娜木钟的寝宫,里间为起居、梳妆和日常休息之所,外间为飨客、用膳和礼佛之所。</p><p class="ql-block">衍庆宫又称为“次东宫”,是皇太极的淑妃巴特玛的寝宫。“衍庆”二字出自先秦,含义是福庆长久。</p><p class="ql-block">文溯阁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专为存放《文溯阁四库全书》而建。名称依乾隆皇帝《文溯阁记》所述有 “溯涧求本”之意。该建筑是仿照明代大藏书家范青在宁波所修建的天一阁而建造,外观两层,实为三层,每层六间,取《周易》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 另有《古今图书集成》亦存于阁内。是沈阳故宫西路的主体建筑。</p><p class="ql-block">建筑形式仿照浙江宁波的天一阁,面阔六间,二楼三层重檐硬山式,前后出廊,上边盖黑色琉璃瓦加绿剪边,前后廊檐柱都装饰有绿色的地仗。所有的门、窗、柱都漆成绿色,外檐彩画也以蓝、绿、白相间的冷色调为主,这与其它宫殿红金为主的外檐彩饰迥然不同。其彩绘画题材也不用宫殿中常见的行龙飞凤,而是以“白马献书”、“翰墨卷册”等与藏书楼功用相谐的图案。采用黑色琉璃瓦为顶,主要是为了使整座建筑外观风格相统一。 文溯阁后面,有抄手殿廊连接着仰熙斋,斋后为九间房,其中有芍药圃、梧桐院等。这是乾隆皇帝“东巡”时的读书之所。</p> <p class="ql-block">盛京太庙原位于盛京城抚近门外东五里,并供有肇、兴、景、显“四祖”神位。清迁都北京后,太庙内神位奉入北京太庙,其原址遂停止使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清高宗弘历为恢复盛京坛庙制度,遂命盛京工部移建太庙于现址。盛京太庙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建成,但只在太庙内供奉了历朝帝后玉宝玉册。 </p><p class="ql-block">为全面恢复太庙规制,沈阳故宫综合清初史料记载、北京太庙现存陈设和盛京陪都特殊历史地位等多方面因素,对盛京太庙进行了复原陈列。其中,太庙正殿设神龛宝座供奉清太祖努尔哈赤神位,配殿供奉历代帝王神位,使其太庙内陈设更加符合清代典制要求。</p> <p class="ql-block">吉林省,简称“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长春。吉林省地处中国东北地区中部,与辽宁、内蒙古、黑龙江相连,并与俄罗斯、朝鲜接壤,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截至2017年底,下辖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共有20个县级市,16个县,3个自治县,21个市辖区。截至2018年末,吉林省总人口2704.06万人。</p><p class="ql-block">吉林建置始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建吉林城,命名“吉林乌拉”,吉林由此得名。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式更名为“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将军”,简称“吉林将军”。吉林省是近代东北亚政治军事冲突完整历程的见证地,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p><p class="ql-block">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东部山地分为长白山中山低山区和低山丘陵区,中西部平原分为中部台地平原区和西部草甸、湖泊、湿地、沙地区;地跨图们江、鸭绿江、辽河、绥芬河、松花江五大水系。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p><p class="ql-block">吉林省位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几何中心地带。地跨东经121°38′~131°19′、北纬40°50′~46°19′之间。东西长769.62公里,南北宽606.57公里,土地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北接黑龙江省,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联邦接壤,东南部与朝鲜隔江相望。吉林省地处边境近海,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其中,中朝边境线1206公里,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最东端的珲春市最近处距日本海仅15公里,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公里。</p> <p class="ql-block">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地貌类型种类主要由火山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冲洪积地貌和冲积平原地貌构成。吉林省主要山脉有大黑山、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老岭、牡丹岭等。主要平原以松辽分水岭为界,以北为松嫩平原,以南为辽河平原。吉林省海拔最高点是长白山的白云峰(2691米)。吉林省地貌形成的外应力以冰川、流水、风和其他气候气象因素的作用为主。第四纪冰川在长白山的冰川剥蚀遗迹仍然可见。现代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很广泛,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盆地、谷地多受侵蚀、剥蚀、堆积、冲积等综合作用,形成了各种流水地貌,如河漫滩、冲积洪积平原、冲沟等。火山地貌占吉林省总面积的8.6%,流水地貌占83.5%,湖成地貌占2.6%,风沙地貌约占5.2%。</p><p class="ql-block">地方文化;流行在吉林的秧歌,是一种舞蹈、歌唱、戏剧三者综合,以舞为主的民间艺术。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地秧歌、高跷秧歌、寸子秧歌以及抬杆、背杆、橛杆等多种表现形式。通常还把耍龙灯、舞狮子、跑旱船、推车、打霸王鞭等民间舞蹈结合在一起。</p><p class="ql-block">地秧歌是几种秧歌中最为普及、最灵活的一种。关于吉林地秧歌的渊源,有几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元朝忽必烈称帝建立大元帝国之后,把百姓每五十户编成一队,派一个元兵看管。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元兵为了防止百姓们聚众谋反,就把各户男子集合起来,由他领队唱唱跳跳。后来这一活动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流传下来,演变成秧歌。这一说法的依据是,吉林传统地秧歌中有“老挞”(指元兵)这个人物,并且是秧歌队的领头和指挥。</p><p class="ql-block">踩高跷是中国各地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是春节、元宵节、庙会等传统节日里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吉林地区也很盛行。流行于吉林地区的高跷内容较为丰富,传统高跷扮演的人物有头跷(武扮公子)、二跷(武扮旦角)、渔、樵、耕、读、青蛇、白蛇、许仙及一般的上装(女角),下装(男角)等。</p> <p class="ql-block">红旗村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中腹之地,距县城72公里,距延吉市约140公里,距长白山约150公里。通往长白山的明东公路穿村而过。红旗村是安图至长白山旅游途中的纯朝鲜族居住村。</p><p class="ql-block">2019年12月25日,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有着“中国朝鲜族第一村”美誉的红旗村,坐落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万宝镇,是朝鲜族居民的聚居地。穿村而过的明长公路(明月镇至长白山),是红旗村民俗游得风气之先的关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从1988年开始,红旗村为了躲避古洞河的洪水,整村86户从古洞河边搬迁至千米之外的明长公路两侧。当年,明长公路是前往长白山旅游的唯一线路,而红旗村是必经之地。因为山路崎岖难行,处于延吉至长白山正中间位置的红旗村,常有往来大客车停车休息,慢慢地,打尖的客车多了,红旗村的饭店也多了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红旗村导游带领我们游览村貌,并且邀请我们到她家做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大家都在听导游的介绍,30年间,红旗村从普通驿站发展成朝鲜族民俗旅游的代表,乡村旅游的一面红旗,成为游客必游之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依托旅游公司规模经营管理,红旗村的民俗旅游再次焕发生机,建起了民俗演绎大厅,民俗体验馆,朝鲜族百年民居等参观体验场馆,建起了灵芝采摘大鹏,稻田观赏木栈道等观光项目。</span></p> <p class="ql-block">村子坐落在山间开阔地,依山傍水,一幢幢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房屋整齐地排列在小溪两旁,到此可以领略到朝鲜族传统的乡土情。</p><p class="ql-block">每当劳动之余,村里的男女老幼便集中在一起,跳起多彩多姿的朝鲜族舞蹈,不时有人出来高歌古老而优美的民谣,浓厚的欢乐气氛使人们在狂欢之中。红旗村多年来全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加强村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全村的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随着游客的增多以及更多的朝鲜族民俗村兴起,如何继续擦亮中国朝鲜族第一村的金字招牌,他们不断突破传统模式,向乡村旅游深度游推进。</span></p> <p class="ql-block">长白山景区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二道白河镇池北区东南部,东南与朝鲜毗邻,坐落于长白山北坡,距长白山34公里,距双目峰中朝边境65公里,区域面积52.42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长白山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主峰长白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景区是拥有“神山、圣水、奇林、仙果”等盛誉的旅游胜地,也是满族的发祥地,在清代有“圣地”之誉,皇帝须亲自或委派大臣到吉林乌拉(今吉林市)望祭长白山。1983年夏,邓小平登上长白山极顶,题写"长白山"、"天池"横幅,并发出赞叹:"人生不上长白山,实为一大憾事!” 。长白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是中华十大名山。长白山在《山海经》称不咸山,北魏称徒太山,唐称太白山,辽金已有长白山之名。</p> <p class="ql-block">长白山景区处于东亚大陆边缘,濒临太平洋的强烈褶皱带。在2亿年至7500万年的中生代以前,就曾经过多次地壳变迁活动,形成古老的岩层。中生代经历上亿年的风雨侵蚀,形成一系列山间盆地。到了新生代,变成了一片波状起伏的具有残丘散布的准平原。景区地貌为典型的火山地貌。随海拔自下而上主要由玄武岩台地、玄武岩高原和火山锥体三大部分构成。在广阔的玄武岩台地和玄武岩高原上是火山锥体——长白山主峰。玄武岩高原(又称山麓倾斜高原)介于玄武岩台地和火山锥体之间,是比较明显的倾斜地带,地面坡度一般在10度左右,海拔约在1000—1800米之间,是陡峻的火山锥体向玄武岩台地的过渡地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是一座火山口,经过漫长的年代积水成湖。长白山天池海拔2189.1米,天池略呈椭圆型,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3.37公里。总蓄水量20.4亿立方米。天池水温为0.7°C至11°C,年平均气温7.3°C。天池是中国最高最大的高山湖泊,是东北三条大江——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发源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长白山景区属于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除具有一般山地气候的特点外,还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变化。总的特点是冬季漫长凛冽,夏季短暂温凉,春季风大干燥,秋季多雾凉爽。年均气温在-7℃至3℃之间,7月份平均气温不超过10℃。年降水量在700至1400毫米之间,6至9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至70%。云雾多,风力大,气压低,是长白山主峰气候的主要特点。站在天池边,感觉冷风刺骨。</span></p> <h3><font color="#010101">长白山天池四周奇峰环绕,北侧天文峰与龙门峰之间有一缺口,池水由此缺口溢出,向北流经1250米处的断崖流下,形成落差68米高的瀑布群,这就是长白瀑布群,它是长白山的第一名胜,是中国东北最大的瀑布群。它上与天池相接,下通二道白河,是松花江的正源。</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聚龙泉是温泉群中水量最大、分布最广、水温最高的温泉,堪称长白山第一泉。它位于长白瀑布北约900米,在落笔峰北倒石堆下侧。分布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二道白河从温泉群中间穿过。在河流方向的右方,泉口比较集中,有数十处之多,较大泉眼有7处。无数条热流从地底涌出,似群龙喷水,故名聚龙泉,在聚龙泉下部建有“怡神浴”浴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沿北坡登山去天池,在岳桦林带与高山冻原的交界处,不老峰东侧尾端和观景台交汇处,天然形成一豁口,就是闻名长白山的黑风口。在风口可以饱览长白瀑布的全貌,在这里踞高临下,U形谷尽收眼底。从U型谷底仰视黑风口,黑风口成了城堡的大门,洞开在两座碉堡之间,人称“南天门”。黑风口上常有成群的白腰雨燕出没,断崖绝壁正好是雨燕的巢穴。</span></p> <p class="ql-block">长白温泉群区位于黑风口处,零零散散数十个温泉散落其中,有的大如碗口,小的有如指粗,绚丽的色彩把周围的岩石、沙砾染的金黄、碧蓝、殷红、翠绿散发着蒸腾热气,远看就好像是笔墨浓重的彩色油画一样。尤其是到了冬季,周围一片是银装素裹,冰天雪地,而这里却是热气腾腾,烟雾袅袅,别有一番的景致让人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长白山的温泉是出名的高热温泉,最低的温度也有40℃~50℃,多数的泉水温度都是在摄氏60度以上,最热的泉眼温度可达到82℃,素有“神水之称”。最让人难忘的还是长白山的温泉蛋,长白山温泉泉水温度最高达到了82℃,泡在水中20分钟左右煮出来的蛋嫩滑可口,剥开蛋壳,整个鸡蛋就是介乎于熟与不熟之间,仔细品尝发现原来蛋黄已经熟透,但蛋清却仍然是软黏适中,吃起来像果冻一样,让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金朝的女真族,一直把长白山作为他们的发祥地,经常要对长白山顶礼膜拜,以求保佑其国运昌隆,帝祚永延。金世宗完颜雍刚刚登基不久,就于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册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并命当时著名文人翰林院修撰党怀英修撰《封长白山为灵应王册文》,文中极力把长白山神化起来。皇帝又于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在长白山北建立灵应王神庙,命大臣持节备礼并带着这份《册文》前去祭奠。</p><p class="ql-block">金世宗皇帝于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册封了源出于长白山之大江松花江(当时名为混同江),并命大臣写了《封混同江神为应圣公册文》,持节备礼前去祭奠。金世宗更加神化了长白山和松花江。</p><p class="ql-block">到了金章宗完颜璟时,于昌明四年(公元1193年)晋封长白山为“开天宏圣帝”,较之其父金世宗所封的王、公之爵位又高出一格,将其与天上的玉帝、地上的皇帝划为同一级别,位列于金朝开国弘治的圣帝的位置上。</p><p class="ql-block">明朝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率部起兵,终于公元1644年率领八旗兵入主中原,建立了大清王朝。因此清朝一直把长白山视为圣祖发祥之地,并将长白山尊为“长白山之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中国最高瀑布跳水第一人狄焕然今天在瀑布上的精彩表演。由于看的人多,没有拍摄到跳水时的精彩画面,这是他从水里面上来的画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位于长白山景区内,长白山天池北面有一个小缺口,湖水由此溢出,流经千米后一泻而下,形成了落差达68米的的长白瀑布,最终汇入二道白河,即松花江正源。站在瀑布前的观景台远观瀑布,只见水流似从天而降,落地声如雷贯耳。长白山瀑布位于天池北坡,乘槎河的尽头。由于山大坡陡,水势湍急,一眼望去,瀑布像一架斜立的天梯。瀑布口有一巨石叫“牛郎渡”,将瀑布分为两股。两条玉龙似的水柱勇猛的扑向突起的石滩,冲向深深的谷地,溅起几丈高的飞浪,犹如天女散花,水气弥漫如雾。我们去的时候是旱季,没有水,遗憾没有看到瀑布壮观场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狄焕然先生今年已56岁高龄,20多岁开始尝试高落差瀑布跳水,曾经征服过壶口瀑布。尽管没有看到他跳水时的镜头,但是我们还是与他一起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是中国最北端以及陆地最东端的省级行政区,北、东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西部与内蒙古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介于东经121°11′—135°05′,北纬43°26′—53°33′之间,总面积47.3万平方千米(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居全国第6位。边境线长2981.26千米。</p><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地貌特征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地势大致呈西北、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西南部低,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地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绥芬河四大水系,属寒温带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黑龙江省位于东北亚区域腹地,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中国沿边开放的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截至2019年8月,黑龙江省下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共有54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45个县、1个自治县 。2019年,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36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是中国位与中国最北,北部和东部与俄罗斯相邻,边境线长3045千米,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远东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西部与南部分别与内蒙古和吉林省相邻,东部近日本海。</p><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属于寒温带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省从南向北,依温度指标可分为中温带和寒温带。从东向西,依干燥度指标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全省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春季低温干旱,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易涝早霜,冬季寒冷漫长,无霜期短,气候地域性差异大。黑龙江省的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季风性特征。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充沛,冬季在干冷西北风控制下,干燥少雨。</p> <p class="ql-block">民族文化;冰雕是中国北方的民间艺术,它是以冰块作原料,用雕刻工具将基雕刻成立体形象,然后摆在户外,供人们观赏。冰雕艺术自20世纪60年代初在哈尔滨发展起来,产生了广泛影响。</p><p class="ql-block">哈尔滨的冬天,气温很低,江河结冰厚1米多,将冰开凿下来,就可雕成各种艺术品。</p><p class="ql-block">二人转已有200余年历史,它是在东北秧歌、民歌基础上,吸收借鉴了莲花落、评剧、皮影等艺术,逐渐发展起来的,流传于吉林、辽宁省,也流传于黑龙江省,并形成北路的特点:表演细腻,唱腔优美,以唱功取胜。</p><p class="ql-block">龙江剧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在二人转基础上形成的新剧种,乡土味浓郁。</p><p class="ql-block">黑龙江人在过去有关东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着个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p><p class="ql-block">黑龙江人在冬季,经常不戴帽子在室外工作,喜欢在冬天里吃冰点,喜欢冬泳。</p><p class="ql-block">黑龙江人性格较为豪爽、热情、幽默、说话直来直去。</p><p class="ql-block">春节是黑龙江人的重要节日,从腊八到正月十五,杀年猪、包饺子、贴对联、做干粮,全家围在炕桌上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孩子们则打爬犁、打雪仗、玩嘎啦哈、堆雪人,大人们则扭秧歌、踩高跷、看二人转。</p> <p class="ql-block">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佳休闲旅游胜地,与千岛湖相媲美,有沙石之雕,兔耳岭之风情。</p><p class="ql-block">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与老爷岭之间,宁安市西南60公里处,距牡丹江市区90公里,总体规划面积为1726平方公里,景区由百里长湖、火山口原始森林、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三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镜泊湖以湖光山色为主,兼有火山口地下原始森林、地下熔岩隧道等地质奇观,及唐代渤海国遗址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是可供科研、避暑、游览、观光、度假和文化交流活动的综合性景区。镜泊湖婉如一颗璀夺目的明珠镶嵌在祖国北疆上,以独特的朴素无华的自然美闻名于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人。</p><p class="ql-block">2017年2月25日,记者从国家旅游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国家旅游局局长办公会审议,全国旅资委决定给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镜泊湖景区严重警告,限期6个月整改。</p> <p class="ql-block">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镜泊湖景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市西南部的宁安市境内。处于哈尔滨—玉泉—亚布力—大海林中国雪乡—镜泊湖旅游线路的终点,是黑龙江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从更大范围看,牡丹江—镜泊湖处于东北亚旅游圈的中心位置,东南是俄罗斯海港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南部和西南是吉林省长白山天池旅游区和松花江源头—松花湖旅游区,向西一路则经过大海林中国雪乡、亚布力滑雪场、玉泉狩猎场、哈尔滨、五大连池等著名风景区及城市,这些构成了镜泊湖得天独厚的区位环境。镜泊湖在牡丹江干流上,北邻牡丹江市80多公里。东距绥芬河130多公里,南接吉林省敦化市,距长白山250公里。西靠海林市。镜泊湖南北长45公里,东西最宽处6公里,最窄处300米,水域面积80平方公里,库容量1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8%以上。</p><p class="ql-block">镜泊湖位于中纬度亚洲大陆的东岸,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类型。区内年平均气温为3.6度,最高温度为36.2度。因其群山环抱、森林密布、水域辽阔及华夏峡谷的地形结构对湖区的小气候产生了微妙影响,夏季早晚温差较大,凉爽宜人。</p> <p class="ql-block">镜泊湖山脉位于长白山张广才岭与老爷岭过度地区,属低山丘陵地貌。湖西山势起伏较大,湖东及湖南山势较平缓,湖北是熔岩台地,地势平坦。镜泊湖景区北部地貌复杂,分布着大小12个火山口。山脉最高海拔1260.7米(鹿苑岛西面的老黑山),最低海拔339.17米(最低水位标高)。镜泊湖地质构造结构主要为花岗岩、珍珠岩、玄武岩等。园区西北部的火山群自一百万年前不断喷发,形成了一条长达百余里的玄武岩台地,距今四千八百年前左右的最后一次火山爆发的熔岩堵塞了牡丹江河道,形成了世界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镜泊湖,还形成了小北湖、钻心湖、鸳鸯池等一系列大小湖泊。</p> <h3><font color="#010101">镜泊湖在《汉书·地理志》中,被称为湄沱河,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2年),称阿卜河(又名阿卜隆湖),后称呼尔海金,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称呼汗海,明志始称镜泊湖,清称毕尔腾湖,今仍称镜泊湖;公元755年,渤海国从吉林省境内,迁都至今天的渤海镇,建首府“上京龙泉府”。公元928年,渤海国被契丹所灭,都城被毁。历史上镜泊湖一带的居民主要是肃慎族及其后裔。据中国史书记载:“周武王十五年(公元前1666年)和周成王九年(公元前1654年),均有肃慎氏来朝纳贡”。西汉挹娄、北魏时的勿吉、隋唐的秣赫、宋元时女真、满族都是肃慎族的后代和支族;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曾在镜泊湖一带搞过多项调查,伐木、发掘文物古迹,建发电厂,抗联英雄也曾在这一带活动。解放后,这里的主要居民是汉族、朝鲜族和满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镜泊湖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山重水复、蜿蜒连绵,时而水平如镜,时而微波荡漾,秀美无比。在此,不妨摘引一些人们对镜泊湖的赞诗:“褶曲湖山几复湾,云落清波若镜天”(陈雷:《镜泊湖上》);“湖光山色绿黛敷,峰回流转湖连湖”(钱俊瑞:《调寄添字浣溪沙·镜泊湖》);“人在镜中行,云影天光上下明”(鲁歌:《游镜泊湖调寄南乡子》)。从这些描写镜泊湖的诗篇看,人们对“曲湖”、“平湖”、“明湖”发出了如此深情的感叹。湖中更有白石砬子、城墙砬子、老鸹砬子、珍珠门、毛公山、大孤山、小孤山、道士山等著名景点镶嵌其间,形成独特的天然美景,并有美丽的传说,将其人格化,赋予镜泊湖极高的美学价值。</font></h3> <p class="ql-block">牡丹江市江滨公园是1983年按照市总体规划要求,经市政府批准建立的,它位于牡丹江畔的市区段,东起老发电厂,西至牡丹江大桥,全长2500米,属带状开放性公园,规划中的江滨公园陆地面积26公顷,水域面积76公顷。</p><p class="ql-block">根据园中不同地段的不同功能,全园分成6大主要功能区:门前广场瞻仰区、水上活动游泳区、儿童游乐区、老年活动区、安静休息区以及花卉生产区等,年接待游客 410万人次,是一处集纪、游览、观光、娱乐等活动于一体的省甲级公园。</p> <h3><font color="#010101">公园广场正在排练节目。</font></h3>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p><p class="ql-block">她们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p><p class="ql-block">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1986年9月7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p><p class="ql-block">八女投江的英雄壮举,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史诗。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牡丹江市委、市政府于1984年决定在牡丹江市江滨公园建立八女投江英烈群雕。大型群雕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德华、司徒兆光设计,四川美术学院采用花岗岩石材料雕凿制作,于1988年8月1日正式落成,当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同志亲笔题写了“八女投江”四个大字。</p>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郑志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br>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br>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八名女战士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投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br>“八女投江”体现了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敢于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东北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得知“八女投江”后,当即题写了“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以“八女投江”为题材拍摄了一部电影《中华女儿》,女英雄们的高尚气节强烈地感染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1986年9月7日,为纪念八名女烈士,建立了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纪念碑”。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为其亲笔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br>八女永远值得中国人所尊敬!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斯大林公园是松花江畔避暑游览地之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与太阳岛隔江相望。建于1953年,原名"江畔公园",是为了纪念哈尔滨人民战胜两次特大洪水而建立的。全长1750米,是顺堤傍水建成的带状形开放式公园,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 公园以防洪纪念塔为中心,以仿造俄罗斯古典式建筑风格和遍布全园的“五色草花坛”,以及分布在绿地之间的“天鹅展翅”、“三少年”、“起步”、“跳水”、“舞剑”等十六组艺术雕塑而驰名海内外。</span></p> <p class="ql-block">夏季,园内绿草茵茵,一排排高大的乔木为游人送去片片荫凉,万紫千红的鲜花向游人竞相开放;宽阔清澈的松花江上,微风拂拂,小船轻悠荡漾;烈日炎炎的沙滩上,五彩缤纷的帐篷争奇斗妍;江水中,嬉水的人们欢声笑语,热闹异常。</p><p class="ql-block">冬季,公园银装素裹,玉树琼枝,冰雪奇丽,观赏树挂,乘冰帆、雪橇、令人心旷神怡,是开展冰帆、冰橇、滑冰和冬泳等活动的好场所。集观赏、购物、娱乐于一体。园内的各种艺术雕塑、大地艺术长廊、中外民贸商品大集、冰雪雕塑创作区、</p><p class="ql-block">东北风大型组雕区、雪地彩绘创作园地等气势宏大,与北岸的雪博会遥相呼应。</p><p class="ql-block">公园内还建有体育馆、青年宫、浴场、江上俱乐部等体育文化娱乐场。隆冬时节,在这里,可以观赏色彩鲜明的大地艺术造型作品,可购买特色旅游商品和俄罗斯商品,可施展才华自由创作冰雕雪塑,可乘坐巨型冰滑梯由堤上直接滑进江上景区。</p><p class="ql-block">斯大林公园是个绝好的旅游圣地,热情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与哈尔滨人共享美好风光。</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的。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址由时任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确定。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是哈尔滨开埠以来最年轻的一类保护建筑。</p><p class="ql-block">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 洪水,于1958年建成的。纪念塔由立体塔身和附属的回廊组成 。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 ,塔基前的喷泉,象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民,正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塔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塔身中部浮雕雕刻着防洪筑堤大军,从宣誓上堤 、运土打夯、抢险斗争到胜利庆功等场面,集中描述了人们在防洪斗争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概。罗马式回廊高7米,由20根擎天柱 连成弧形相衬托。塔顶是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组成的圆雕;塔身下部是群像浮雕,描绘了哈尔滨人民战胜洪水的生动场面。</p><p class="ql-block">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p><p class="ql-block">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由基座塔身、喷泉、围廊和广场等四部分组成。塔的基座呈方形,上窄下宽,带有收分,由深绿色花岗碎石砌成,非常坚固耐久。基座上方采用了波浪式水泥杆,镶嵌着与真人大小一样的24位古铜色人物浮雕。塔高22.5米,塔身椭圆形,每周由20块反弧形凹槽的花岗岩组成。塔身的顶部雕塑着高为3.5米的工农兵知识分子的全身立像,也有俄罗斯人参加抗洪场面。</p><p class="ql-block">纪念塔在周围布局上,以塔后身为中心设有20根科林式圆柱,顶端用一条宽带将圆柱两端的画壁连结在一起,组成一个35米长的半圆形罗马式回廊。塔基的上下两层水池,分别标志着1957年和1932年两次特大洪水的水位。而在水池之上的塔基上,一根金黄的金属线,标示着“98年特大洪水”在8月22日出现的历史最高水位。</p><p class="ql-block">1990年,哈尔滨市建设部门在防洪纪念塔前的水池里安装了一组大型音乐声控彩色喷泉。</p><p class="ql-block">2003年,市政府又对沿江一线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造,防洪纪念塔广场周围进行了拆迁整治。如今,“一江、一塔、一街”三大景观已经融为一体,现已成为哈尔滨名副其实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铁路江上俱乐部建于1912年,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原名“游艇俱乐部”,隶属中东铁路局。新中国成立之后,东北铁路总工会用8亿元东北币从苏联领事馆手中收归铁路所有,易名“哈尔滨铁路江上俱乐部”。该建筑依山傍水的独特地理位置、古朴典雅的欧式建筑风格、精巧别致的楼台亭阁深受世人瞩目,特别是船体的主建筑,半卧江堤,半伸江面,就像一艘整装待发的巨轮靠于岸边,这是一处集多功能服务于一体的休闲俱乐部。</span></p> <p class="ql-block">园内的江畔餐厅建于解放前(伪满时期),位于防洪纪念塔西侧、游艇码头附近,是仿造俄罗斯古典木结构建筑建成的</p><p class="ql-block">。屋脊高低错落、棱角分明、五彩缤纷,外观呈积木形状,迎江通透式的外廊,室内欧洲的建筑格局,体现了古朴典雅的欧式建筑风格。20世纪50年代,长春电影制片厂曾采用它的造型结构拍摄过电影《徐秋影案件》中的几组镜头,其他影视机构也相继在斯大林公园拍过《黑三角》、《明姑娘》、《夜幕下的哈尔滨》、《教堂街的故事》、《年轮》等电影和电视剧的镜头,可见斯大林公园风景是多么吸引人。</p> <p class="ql-block">整个景区以“防洪纪念塔”为中心,因俄罗斯古典式建筑风格而闻名。同时也是哈尔滨的象征,是为了纪念哈尔滨人民战胜两次特大洪水而建立的。</p><p class="ql-block">以大地艺术、商服为主。由大地艺术长廊、中外民贸商品大集、冰雪雕塑创作区、东北风大型组雕区、雪地彩绘创作园地等组成。</p><p class="ql-block">园内的各种艺术雕塑,俄罗斯古典玩具式建筑,造型新颖别致。公园内还建有体育馆、青年宫、浴场、江上俱乐部等体育文化娱乐场。隆冬时节,公园银装索裹,玉树琼枝,一派北国风光,是观赏树桂,开展冰帆、冰橇、滑冰和冬泳等活动的好场所。集观赏、购物、娱乐于一体。在这里,可以观赏色彩鲜明的大地艺术造型作品,可购买特色旅游商品和俄罗斯商品,可施展才华自由创作冰雕雪塑,可乘坐巨型冰滑梯由堤上直接滑进江上景区。</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冰雪艺术馆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馆内净高7米,展出冰雪景观100多件,室内常年保持在零下5℃——零下10℃,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室内冰灯雪雕艺术展览馆。</p> <h3><font color="#010101">全馆共有两层,最高层是办公区,是接待各界领导及贵宾的场所,底层是游客主要的参观游玩场所,大厅中央悬挂着一些珍贵的书画,供游人参观欣赏,大厅里还设有服装换领处,考虑到观赏冰灯时气温比较低为了游客防寒保暖,这里准备了各种款式的防寒衣和防滑鞋,在旁边还设有数码设置的存衣箱,用来保存游客的衣物及物品;正对这里的是供游客参观也可留作纪念的一些东北特产和精致的纪念品,有茶叶、木耳、蘑菇、琥珀等,以及做工别致的小饰物,在这里还准备了一些为游客参观后驱寒饮品——如姜汤等,以解除您的后顾之忧;在大厅的四周还设有饮料柜台和数码照相处让游客在这里留下美好的回忆。环顾大厅最重要的当然是游客来参观的重点——神秘的冰灯。</font></h3> <p class="ql-block">观赏完这一件件巧夺天工的精致冰雕雪雕,迎来了第二大景区“儿童天地” 。虽然身处“冰天雪地”当中,但是一踏进这里就有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仿佛自己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冰雕《鹿拉爬犁》是东北民俗的再现,也让孩子们体验其中的乐趣。这里还雕有迪士尼的代表人物“米老鼠”、“唐老鸭”的景点,还有狗、兔等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个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还有在游乐园里经常玩的小车、电马车、小滑梯等让人充分体验冰上游乐的刺激和乐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弥勒佛冰雕像“佛”在很多中国人的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从唐朝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发展至今已经在很多炎黄子孙的心中根深蒂固。哈尔滨冰雪艺术馆的《百佛山》景区众佛云集让你再次领略那种神圣的感觉。首先您看到的是大型仿雪雕《弥勒佛》,形象逼真,神态可掬,栩栩如生,横卧于冰台之上,大佛右手拄头,左手自然的放在身上,精心雕刻的佛脐和胸前那串佛珠足见雕刻艺术之精湛细致。在弥勒佛雕塑像的后面沿着冰阶梯往上走,你会看到一座小山模样的冰建筑,在它的四周围坐着一尊尊精雕细琢的冰雪佛像,双手合十,双唇微启,站在旁边仿佛就能听到他们口中那一串串沁入心肺的佛经,而与这座宝山仅隔一条弯曲小径的是一座精巧别致的小凉亭,可能是那些上山拜佛之人的歇脚之处吧。在这一景区还有一些其他的冰雪雕作品,比如作为一种吉祥物的化身冰雕《象》就是其中之一,大象体格强壮,大脑聪明,它们彼此能够互相帮助,而且懂得尊重别人。这尊仿雪雕《象》四肢粗壮,象鼻朝天,仿佛在用它的语言在欢迎来自海内外的游客。</span></p> <h3><font color="#010101">冰雪艺术馆虽冷,但冷得有味道,冷的有情趣,冷得更让人流连忘返,它吸引着众多的四方游客,凡是到馆参观的人,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无论是中央及地方领导,还是海内外演艺明星,还是各国大使都无不交口赞誉这里的美景。以前只在电视里看到过冰灯,没有切身感受过冰灯的人们,一旦置身于冰景中,都会被那一雕一琢无不是艺术凝聚的景色所感染,这就是哈尔滨冰雪艺术馆给您创造的让您充满遐想的的空间。哈尔滨冰雪艺术馆是哈尔滨也是世界冰雪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弥补了冰城三个季节无冰雪景观的空白,使哈尔滨常年有了冰雪旅游产品,吸引着游人。</font></h3> 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名胜区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88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规划控制面积为88平方公里,坐落在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与繁华的市区隔水相望,是全国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是江漫滩湿地草原型风景名胜区。年接待游人约一百万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等曾先后视察过太阳岛。<div>太阳岛碧水环绕,景色迷人,具有质朴、粗犷、天然无饰的原野风光特色。这里的季象变化十分明显,春季山花烂漫,芳草萋萋,绿叶盈枝,鸟雀齐鸣,流水叮咚,清泉飞瀑,构成一幅万簌俱唱,繁花盈野的景象,具有满园春色关不住之感;夏日,柳绿花红,草木茂盛,花香四溢,白沙碧水,江涛万顷,游人如织;秋时,枫红柏绿,金叶复径,老圃黄花,层林尽染,乘兴登岛一游,则宛如漫步于色彩绚丽的人间仙境;冬季,飞雪轻舞,玉树银花,银装素裹,构成了一幅独具特色的北国风景画卷,素有“北国风光赛江南”之美誉。一年一度的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作为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重要内容早已驰名中外,“白雪、绿岛、红灯,零度下的沸腾”那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使您尽情体验玩冰弄雪的无穷乐趣。<br></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太阳岛风景区中有草原广阔、坡地,河流小溪,各 种北方林木一应俱全,是湿地草原型风景区。四季的季象变化明显。</span></p> <p class="ql-block">太阳岛的太阳湖是当时哈尔滨市民义务劳动挖出的人工湖,挖出的土方,一部分用于改造周围环境,一部分就堆积成了太阳山。</p><p class="ql-block">以太阳湖为中心,共修建相互贯通的5个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太阳岛从2003年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整治改造,一个“广漠、大气、壮观”的全新太阳岛即将呈现给中外游人:独具特色、细软金黄的阳光沙滩,给人以北国海滨的感受,是享受“野浴”和畅游的最佳去处;岛上郁郁葱葱的白桦林、木质的欧式别墅把你带入童话般的世界;俄罗斯风情小镇则彰显着历史、文化、风情、休闲的魅力,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昔日太阳岛醇厚的俄罗斯风情;赵朴初题写的“太阳岛”三个虬劲大字的太阳石已成为太阳岛标志性景观之一;音乐名人堤为素有“音乐之城”的哈尔滨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鹿苑、松鼠岛更为游人和孩子们提供亲近自然,关爱动物的理想场所;东北抗联纪念园是东北最大的抗日教育和纪念基地;由“悠悠牧羊曲”等6座雪雕精品仿真雕塑为主景的雪雕艺术园,再现了“都市雪乡”的迷人景色;还有荷花湖、水阁云天、避雨长廊、花卉园、丁香园、中日友谊园、湿地植物观赏区、自然生态保护观赏区、于志学美术馆、太阳岛艺术馆、俄罗斯民间艺术收藏馆、太阳岛冰雪艺术馆、网球俱乐部、卡丁赛车场等人文、自然景观和游乐项目,也都以其特有的原野自然风光、浓郁的欧陆风情、太阳文化、冰雪艺术、北方文化,向游人展示着独具的个性和魅力,使人流连忘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园中的山光湖色,是由人工湖和假山构成。称它为太阳湖和太阳山。以太阳湖为中心,共修建相互贯通的5个湖。湖上有姊妹桥、亭桥、白玉桥。湖边垂柳如丝、亭桥如画,倒影湖中,形成“亭桥映柳”的秀丽景观。请看,那边高高山顶之上的三角太阳亭,就是太阳山的最高建筑,在太阳山中,修有一处三叠瀑布,清白的水帘半山垂挂,鸣溅之声遥遥可闻,这一景观就是“清泉飞瀑”。</span></p> “春看花,夏玩水,秋观树,冬赏雪”。站在美丽的松花江边,人们会欣喜地看到,太阳岛风景区越来越亮丽耀眼。<br>太阳岛岛上有水,水上有阁,阁下有湖,湖边有山,山上有亭,山湖相映,云霞倒映,景观秀丽,野趣浓郁,是避暑度假的乐园,野游、野浴、野餐的天堂。 <p class="ql-block"> 俄罗斯风情小镇位于冰城哈尔滨著名的太阳岛风景区核心,紧邻沿江风景线,与中央大街和斯大林公园遥相呼应,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它所能提供的特色服务以及中外宾客在小镇内感受到的“出境享受”都是独一无二的。</p><p class="ql-block"> 整个小镇由27座彰显上世纪纯朴、浓郁的俄罗斯风情和建筑艺术保留的别墅、民宅构成。这些具有俄罗斯民间格调的别墅群体不仅在国出现是较早的,在俄罗斯也极为罕见,她们掩映在花卉、绿树丛中,错落有至,各具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建筑风貌。这些建筑群体形成的小镇构成了太阳岛独特的旅游新景观,它既有整体的统一性又独具特色,是哈尔滨乃至整个近代中国建筑中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中外游客提供了一个原汁原味、犹如时光倒流的游览空间。</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过去俄罗斯人在哈尔滨居住的一处聚集地 因为二战 日本人占领了东三省 许多人返回俄国 只有这一家族(瓦西里家族)仍然居住在这里 形成了一处风貌迥异的异国风情区 2004年 被特批成景点 不过里面还有家族后代 在居住 往返于哈尔滨和俄罗斯 携带物品 做些游客的生意。</p><p class="ql-block">没进去之前,很多人都对这个小镇有着无比的向往,进去之后仿佛真的到了俄罗斯一样,那种感觉扑面而来,真的就是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俄罗斯的风情。小镇里面就跟花园一样,到处都是小草鲜花,进去之后感觉自己的节奏都变得缓慢了。</p> <p class="ql-block">小镇的外形很温馨,很多人都被小镇的外表所吸引。而且小镇的内部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旅游商品、文化展览、民俗风情、俄式饮食、特色表演等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是很有特点的,无论是其中的哪个地方,都能让人们感受到俄罗斯的魅力,而且很多人就是想要看俄罗斯的生活就才来到这个小镇里面的。</p><p class="ql-block">从内到外,小镇里面都透着一种复古的味道,看着那些建筑物,无论是大件还是小物件,都做的非常的细致,没有一丝的缺陷,细节上面都是处理的很到位的,让人看不到一点的破绽,可以说是很完美了。而且俄罗斯人非常的喜欢喝酒,所以吧台上面放着的装饰品都是酒,看着就非常的豪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俄罗斯民族能歌善舞。每逢喜庆之日,或亲朋相聚之时,他们就拉起手风琴,唱起歌,跳起舞来,舞蹈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因此在中国距离俄国最近的省份,俄罗斯歌舞表演早已成一大特色。俄罗斯的女子美丽且身材好,男子相貌英俊棱角分明,这与亚洲人不相同的面孔也格外引人注目,白皮肤高鼻梁,深邃的眼眸中透出的神秘感已捕获千万少男少女的心。来欣赏异国的万种风情,感受异国歌舞的千姿百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喀秋莎》也是从上世纪50年代脍炙人口并得到大家深深喜爱的战争歌曲----“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哈尔滨是个很有历史性的城市,里面的很多建筑都是经过很多磨难才到今天,所以具有更高的历史性。而且哈尔滨的建筑里面有很多都是俄罗斯风情的,在这样风格的建筑中,俄罗斯风情小镇就是其中一个。这个小镇上面就是俄罗斯的风格,上面的很多建筑还有食物都很有特色,小镇里面有着27座俄罗斯风格的住宅。</span></p> <p class="ql-block">海拉尔区,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是中共呼伦贝尔市委员会、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呼伦贝尔市政治、经济、文化、医疗、教育、交通、信息、旅游中心。 海拉尔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中部偏西南,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9°28′~120°34′与北纬49°06′~49°28′之间 ,东西长77公里,南北宽40公里,面积1319.8平方公里,东部、南部与鄂温克族自治旗接壤,西部、北部同陈巴尔虎旗毗邻。距中俄边界最近距离110公里,距中蒙边界最近距离160公里。有滨洲铁路、301国道和G10绥满高速公路等主要道路经过。</p><p class="ql-block">海拉尔地处中国东北地区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中部偏西南,大兴安岭西麓的低山丘陵与呼伦贝尔高平原东部边缘的接合地带。</p><p class="ql-block">海拉尔区境内东高西低,属于“海拉尔内陆断陷盆地”,海拔高度在603.0—776.6米之间,相对高差170多米。形成三个地质单元,谢尔塔拉东山二个构造台地,以及海拉尔盆地。前者以高平地为主,后者以低平地和河滩地为主,地貌类型可分为低山丘陵、高平地、低平地和河滩地。</p><p class="ql-block">海拉尔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草原气候。由于纬度偏高,远离海洋,加之大兴安岭的屏障作用,使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团的影响减弱,大部分时间在西伯利亚高压的控制之下,形成了如下区域气候特点:春季多大风而少雨,蒸发量大;夏季温凉而短促,降水集中;秋季降温快,霜冻早;冬季严寒漫长,地面积雪时间长。年平均气温为-1℃至-2℃,1月(最冷月)平均低温为- 30.83℃,7月(最热月)平均高温为25.84℃。年平均降水量为350-370mm,1月平均降水量为3.79mm,7月平均降水量为99.38mm。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800小时。无霜期平均130天,5-9月月均低温大于0℃。</p> <p class="ql-block">民族文化;“太平鼓舞”系用铜圈驴皮制成,呈圆形或椭圆形,鼓皮涂绘山、水、花哉或人物,饰以绒球、花穗,柄部小圈处系有小铁环。</p><p class="ql-block">“灯舞、盅碗舞”系节庆欢宴、亲朋相聚时所跳的一种女子独舞,主要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p><p class="ql-block">“达力根巴雅尔”是鄂尔多斯草原,自古留传着一种“招福致祥”的民间祭祀仪式。多于丰年或战争凯旋时举行,以示感恩,祈求康乐太平。</p><p class="ql-block">“查玛”(俗称“跳神”或“打鬼”)系蒙藏宗教文化交流的产物。于十六世纪后半叶随同噶鲁派(黄教)喇嘛教传入,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安代舞”是蒙古族传统民间舞蹈,表现思想感情和生活的集体舞。</p><p class="ql-block">“筷子舞”流传于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和乌审召旗,多于喜庆欢宴的场合由男子单人表演。</p><p class="ql-block">“育呼尔”流传在呼伦贝尔盟布利亚特蒙古族聚居地区,于传统节日或喜庆的场合以群舞的形式表演。</p>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高原上,因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 整体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650~700米之间,东西宽约350千米,南北长约300千米,总面积1126.67万公顷(一亿四千九百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833.33万公顷。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是全国旅游二十胜景之一。<br>呼伦贝尔草原是众多古代文明重要的发源地,是北方众多游牧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回纥、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于此,被史学界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摇篮”,在世界史上占据较高地位。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是全国旅游二十胜景之一。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是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旗和海拉尔区、满洲里市及额尔古纳市南部、牙克石市西部草原的总称,东西宽约350千米,南北长约300千米,总面积1126.67万公顷。3000多条河流纵横交错,500多个湖泊星罗棋布,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650~700米之间,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三个地带。除东部地区约占本区面积的10.5%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外,其余多为天然草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态性特征,草原植物资源约1000余种,隶属100个科450属。</span></p> <p class="ql-block">扎赉诺尔博物馆位于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新区,南临301国道,是一座以展示地域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为主题的休闲娱乐中心,呼伦贝尔境内最大的博物馆,也是呼伦贝尔蒙元文化的又一集中展示之地。</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占地面积2480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320.5平方米,分为3个系列展厅,分别为扎赉诺尔历史文化厅、呼伦湖生态湿地厅、扎赉诺尔煤炭厅。展出展品430余件,标本230余件,照片100余张。</p><p class="ql-block">2010年7月,扎赉诺尔博物馆建设工程在新城区启动。2012年12月24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p><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与该区党政机关办公大楼、飞马广场、猛犸公园处于同一中轴线上,成为这个区的新城区标志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扎赉诺尔博物馆整体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石核。该博物馆分为地上建筑两层,地下一层(部分为两层),高17.8米。</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分为扎赉诺尔历史文化厅、呼伦湖生态湿地厅、扎赉诺尔煤炭厅三个展厅,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临时展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扎赉诺尔历史文化厅以呼伦湖流域自然环境的演变、人类的发展史与自然的关系为背景,以远古文明的曙光、拓跋鲜卑的历史足迹、北方羌族的历史后院为主题。以点带面全面展示了扎赉诺尔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展厅内部主要展品有猛犸象装架骨骼标本、东北野牛头骨化石、鲜卑墓群出土马形金饰、双禽交颈纹铜饰牌等。展厅面积为1017平方米。</span></p> <h3><font color="#010101">博物馆内收藏有仿古猛犸象的化石等。</font></h3> <p class="ql-block">呼伦湖生态湿地厅重点展示了呼伦湖之形成、呼伦湖之美、呼伦湖之生命、呼伦湖与文化、呼伦湖之功效及呼伦湖之可持续利用。利用1012平方米的布展空间,展出大量的图片及本地区采集的动、植物、鱼类标本等实物。向观众介绍了呼伦湖自然生态知识,呼伦湖与古代草原民族的关系,呼伦湖与我们现实生活的关系等。让观众认识、关注、重视呼伦湖,激发观众对呼伦湖的珍爱之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扎赉诺尔煤炭厅分三层全面展现扎赉诺尔煤炭事业近百年的兴盛沧桑和艰苦历程。地上两层展现了煤炭科普、扎赉诺尔煤田地质变迁、煤炭开采历史、开采工艺等;地下一层将建成全国最大的模拟矿井。展厅内部主要展品包括各个时期的采煤工具及采煤机械,矿工生活用品等。展厅总面积为 1549平方米。煤炭展厅填补了呼伦贝尔地区主题博物馆的空白,同时也成为了呼伦贝尔地区煤炭行业历史文物、标本、文献资料的收藏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扎赉诺尔区, 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由满洲里市代管。扎赉诺尔区西北靠满洲里市区,辖5个街道、1个镇,总面积312平方公里, 总人口90614人(2013年)。区人民政府驻第三街道新政街1号。 </p><p class="ql-block">扎赉诺尔区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北部,地势西高东低,草原广阔,山峦起伏。呼伦湖位于辖区南部,“扎赉诺尔”(蒙古语“达赉诺尔”之同音异译)是呼伦湖的习惯称谓,意为“海一样的湖”。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p><p class="ql-block">扎赉诺尔煤炭地质储量104亿吨,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工矿城市, 煤炭、电力、化工、加工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是扎区的支柱产业。 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6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0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9400元。</p><p class="ql-block">扎赉诺尔区荣获“中国扎赉诺尔文化之乡”、“中国猛犸文化研究基地”两个国家级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扎赉诺尔西北部的达赉诺尔低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一般海拔600—800米,相对高度100—400米。山体由中生代的中酸性火山岩组成。丘陵区在辖区西部,海拔高度624—700米,地面坡度一般为2‰—3‰;丘陵顶部经长期风化、剥蚀成浑圆状;基岩埋藏较浅,有的直接裸露为侏罗纪凝灰岩,风化较严重已成碎石状。</p><p class="ql-block">扎赉诺尔境内的湖滨平原和冲积平原与沼泽湿地、沙地、沙岗等地貌类型互相交错(呼伦沟与达兰鄂罗木河通湖口之间分布有若干沙丘,扎赉诺尔东南面有高出湖滨平原21米的孤立的平顶沙岗沙子山)。滨洲铁路两侧大河沿一线有海拉尔河冲积形成的平原。灵泉一带可见到一些坡积物,颗粒较粗有棱角。海拉尔河、达兰鄂罗木河、额尔古纳河、新开河交汇处为河滩阶地;达兰鄂罗木河附近由于在20世纪修筑铁路和煤矿截断河道,使路北形成了河滩沼泽断续阶地,水深0.3—1米;河滩阶地北段河流堆积作用旺盛,断续阶地较平坦。</p> <h3><font color="#010101">扎赉诺尔工业园区位于扎区南部,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设立于2003年。2004年规划面积10.98平方公里。2005年更名为重化工业基地,后又改为工业园区。园区成立以来,陆续招引了热电、风电、光电、煤化工、冶金、建材、进出口加工等类型的企业。截至2013年,园区有企业33家。2014年工业园区规划用地面积为51平方公里,规划能源、化工、冶炼、新型建材等综合利用、装备制造、服务6个产业板块,以化工和冶炼为主导产业,形成“一园区两基地”的跨区域空间发展格局。</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猛犸旅游区位于内蒙古满洲里市扎赉诺尔新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总投资4.4亿元,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扎赉诺尔猛犸旅游区是集文化展示、游乐体验、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公益休闲场所和文化旅游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旅游区以猛犸象文化为主题、人工湖景观观赏为特点,主要有林地康乐类、草原生态类、休闲娱乐类三种空间类型,内建8300平方米的扎赉诺尔博物馆、16万平方米的金龙湖、4000平方米的观光塔、3000平方米的儿童科技馆及7.9万平方米的猛犸象群雕区。综合游乐场内设有儿童嬉戏娱乐区、中老年健身休闲区、汽车越野运动区和摩天轮、旋转木马、碰碰车、卡丁车赛场等大型现代游乐设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猛犸公园以扎赉诺尔“猛犸故乡”文化为主题,2013年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会员会,授予国家AAAA级景区,2013年荣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规模最大的猛犸雕塑群”,2014年列入内蒙古“重点公园”,是集观光休闲、运动娱乐、民俗文化展示、环境保护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整个景区突出展示扎赉诺尔地域、民族和历史文化特征,彰显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文化特色,使享誉中外的“扎赉诺尔文化”再现与弘扬。景区与扎赉诺尔新区融为一体,城在景中,景在城中,互为依托,互为映衬,城市动感更加强烈,城市品位愈加浓烈,人居环境和谐美好。猛犸公园正以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秩序、优质的服务和优秀的文化迎接着国内外宾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公园内共有古生物雕塑93座,猛犸象群雕塑87只、3座犀牛、1座猛犸旅游区 大角鹿、2座剑齿虎。其中最大的猛犸象王高度15.77米,长15.9米,宽4.4米。金龙湖面积16万平方米,湖面宽广、优美的环境是夏日休闲、垂钓,冬日滑雪、滑冰的好去处;摩天轮、旋转木马、无天网碰碰车、及自旋滑车等既是公园的集中游乐设施,也是全区地标性建筑;观光塔内设有景观餐厅、5D影院、老年健身设施等休闲娱乐设施;儿童科技馆主体两层,一层为科技展区,二层为儿童体验馆;春园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园是集室内栽培、户外展示、农业生产、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观光生产区域。</span></p> <h3><font color="#010101">扎赉诺尔猛犸故乡的由来:1980年4月扎赉诺尔露天矿工人在达兰鄂罗木古河道上进行剥离作业时发现猛犸象古生物化石,扎赉诺尔煤矿宣传部与呼伦贝尔盟文物站通电,邀请到程猛犸旅游区 道宏和陈凤山两位同志前来调查。工作人员将这具猛犸象化石命名为1号化石。同年5月15日凌晨,在露天矿又发现了2号化石,2号象挖掘工作于5月18日开始进行。1980年7月,2号猛犸象化石正式出土,完整程度高达70%,它身高4.75米,长9米,门齿长度3.1米,门齿根部直径1.1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古象化石标本中最大到的一具,先后到美国、英国、日本、荷兰等国巡展。1984年春天,扎赉诺尔矿务局露天矿又发现了3号猛犸象化石,扎赉诺尔也因此获得“猛犸故乡“之称。</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巴尔虎”是一个以游牧地区名称而得名的部族名称。巴尔虎蒙古部落是蒙古族中最古老的一支,他们最早在贝加尔湖东北部的巴尔虎真河(今俄罗斯境内巴尔古津河)一带从事游牧和渔猎生产。后来,巴尔虎蒙古人随着不断迁徙,分散到贝加尔湖东部和南部。清康熙年间,有一部分巴尔虎蒙古人被编入八旗,驻牧在大兴安岭以东布特哈广大地区,还有一部分成为喀尔喀蒙古(今蒙古)诸部的属部。</span></p> <p class="ql-block">巴尔虎蒙古部落民俗旅游度假景区位于满洲里以东36公里。位于301国道于满洲里至额尔古纳公路交界处,其是呼伦贝尔唯一家以展现原生态巴尔虎民族、民风、民俗为特点的民族风情旅游景点。全方位、多角度向游客展示蒙古民族博大精湛的文化。它位于巴尔虎草原腹地,这里夏秋两季,绿草如茵,牛羊肥壮,气候凉爽,幽静宜人。</p><p class="ql-block">游客在这里可以身着蒙古袍,脚蹬蒙古靴,跨上追风的俊马,乘上稳健的骆驼在草原上漫游;可以在篝火的映衬下,欣赏蒙古民族歌舞;可以在热情的敬酒歌声中,品偿醇厚清香的马奶酒,清香扑鼻的手把肉;烤全羊使你在大饱口福之时大开眼界;传统的奶食品会使您遐想游牧民族的生活历程;夜宿蒙古包,侧耳倾听阵阵牧歌,抬头试数点点繁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那城市的暄嚣已在九霄云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景区是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点,全方位、多角度向您展示蒙古民族博大精湛的文化。您在景区可以身着蒙古袍,脚蹬蒙古靴,跨上追风的俊马,乘上稳健的骆驼在草原上漫游;可以在篝火的映衬下,欣赏蒙古民族歌舞;可以在热情的敬酒歌声中,品偿醇厚清香的马奶酒,清香扑鼻的手把肉;烤全羊使你在大饱口福之时大开眼界;立足敖包,不仅使您想起《敖包相会》的恋情,更叫人视野开阔,心旷神怡;牧民家自己亲手挤牛奶熬煮醇香的奶茶、传统的奶食品会使您遐想游牧民族的生活历程。</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里感受了蒙古族最隆重的欢迎仪式——喝下马酒。身穿蒙古服装的蒙古族男女在寨门前手端美酒迎接客人,游人每人端上一杯酒用右手在酒杯中醮上一点酒,洒上天空和地上,以示敬天敬地,再在自已额上点酒以示神灵保佑,最后喝下这杯吉祥之酒。进入寨门,是弧形建筑的几排蒙古包,中间一间最大,为象征成吉思汗的大帐。我们穿过蒙古包来到祭祀成吉思汗的敖包,观看了祭师祭祀敖包的仪式。</p><p class="ql-block">敖包是蒙古语,意即" 堆子" ,也有译成“脑包”、“鄂博”的,意为木、石、土堆。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p> <p class="ql-block"> 旧时遍布蒙古各地,多用石头或沙土堆成,也有用树枝垒成的,今数量已大减。原来是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敖包是蒙古族的重要祭祀载体。在古代,蒙古人把一切万物都看作神灵来崇拜,从而也崇拜山川及大地的其他各部分或掌管这些部分的神灵。</p><p class="ql-block">这种圣地可以分成共同的和个别的两类。个别的圣地就是敖包。这种敖包圣地也是各家族在自己的领地建起来的假山,蒙古族祭祀敖包并崇拜有加,大概缘于古代的祭圣山。祭圣山又与成吉思汗时代不无关系。</p><p class="ql-block"> 元代,忽必烈曾制典,封建皇帝与蒙古诸王,每年必须致祭名山大川。由于有的地方没有山或离山较远,群众就“垒石像山,视之为神”(见《蒙古风记》)。这种山只是“像山”,不是自然的山,是人用石头或土堆起来,所以蒙古语称“敖包”。</p><p class="ql-block">在敖包每年农历五月,绿草遍野,燕子北归,本旗蒙古族开始祭敖包活动。牧民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敖包下,用松柏、红柳、五彩花卉将敖包装饰起来,在敖包前摆设奶食品、“阿木苏”、糕点等供品,正面桌上摆放全羊。</p><p class="ql-block">祭奠仪式由深孚众望的长者主持,主持人亲自向敖包焚香,敬酒,献哈达,唱祭歌,并请喇嘛念太平经。</p><p class="ql-block">此时,漫山遍野前来祭祀的人们跪伏于地,三拜九叩,默祷“山神保佑风调雨顺,五畜兴旺,无灾无病,万事吉利”。 祭奠仪式完毕,主持人将供品分送大家享用。同时开始游戏,主要项目为“男子三技”。</p><p class="ql-block">祭祀很讲究,不许大声喧哗嬉戏,要脱帽,以示尊敬,气氛颇为肃穆。</p><p class="ql-block">祭祀开始后,参加者双手合十,围着敖包顺时针的绕三圈,心中默念着自己想祈祷的事情。比如,保佑家人亲人平安等。</p><p class="ql-block">对于游客,祭祀一般都简化,不必跪伏于地“三拜九叩”,只需施鞠躬礼就可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景区建有巴尔虎民俗展包、成吉思汗祭祀展包。民俗展包设置精美民族服饰和民族工艺品展,巴尔虎牧民生活场景亦将再现,流露着纯真质朴之美的展包宛如一个小型的巴尔虎民俗博物馆,会使游客获得难忘的审美感受;成吉思汗祭祀是蒙古族对先祖最高规格的缅怀,祭祀包即是祭祀的缩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整个景区分为中心区、民族竞技表演区、民族娱乐活动区、民族歌舞表演区、牧民生活体验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景区跑马场,自费一人80元,由于草原上的气候不正常,骑马时正好下雨,大家也没有参加这个项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732年,清政府为了加强呼伦贝尔地区的防守,将包括索伦(今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族和巴尔虎蒙古族士兵及家属3796人迁驻呼伦贝尔牧区,以防俄国人侵扰。其中275名巴尔虎蒙古人便驻牧在今陈巴尔虎旗境内。1734年,清政府又将在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志愿加入八旗的2400多名巴尔虎蒙古人迁驻克鲁伦河下游和呼伦湖周边,即今新巴尔虎左、右两旗境内。为区别这两部分巴尔虎蒙古人,便称1732年从布特哈地区迁来的为“陈巴尔虎”,即“先来的巴尔虎蒙古人”之意;1734年从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迁来的则相对被称为“新巴尔虎”,即“新来的巴尔虎蒙古人”之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里夏秋季节,绿草如茵,牛羊肥壮,气候凉爽,幽静宜人。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中国当今保存完好的草原,水草丰美,有碱草、针茅、苜蓿、冰草等120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有牧草王国之称。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是一片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净土,出产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连牧草也大量出口日本等国家。它是成吉思汗的出生地,同时这里也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span></p>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是个风光优美、景色宜人的地方,那里有一望无际的绿色,有延绵起伏的大兴安岭,还有美丽富饶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这里被人们盛赞为北国碧玉,人间天堂。<br>春天,冰雪融化了。小草飘动着细细的嫩芽,花儿在风中散发着无限的幽香,草原的野草野花开始盛开了,五颜六色的,就像一块漂亮的地毯,披在呼伦贝尔的大地上。树木也穿上了绿色的纱衣,春燕欢笑着归来,整个大草原春意盎然。春天的呼伦贝尔变得万紫千红,美不胜收。<br>夏天这里空气清新,气温凉爽,是避暑度假的胜地。 一场细雨过后,一览草原风光。美丽的大草原一眼望不到边,蓝天白云、碧草绿浪、湖水涟漪、牛羊成群、点点毡房、袅袅炊烟,整个草原清新宁静。茫茫无际的牧场,传来悠扬的牧歌,一条弯弯的小河,静静地流向远方。白色的羊群在山坡上吃草。远远望去,好像是白云飘浮在山间,又好似粒粒珍珠撒落在草原上。 微风吹过,草浪滚滚,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牧羊的姑娘,唱着动听的情歌,挥动着羊鞭,游走在美丽的草原上。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候,在霞光的辉映下,草原与天连成一片。蒙古包里响起了委婉动听的马头琴声,这动与静相结合的草原美景,怎不叫人心旷神怡。 <p class="ql-block">秋天,这里是一片金黄的世界。成熟的野果挂满枝头,微风吹来,草原翻卷起层层波浪,草香扑鼻,秋风佛过,散发开一阵阵沁人心扉的清香。牧人们忙着放牧,剪羊毛。人们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整个草原好似一幅美丽的金色油画。</p><p class="ql-block">冬天,这里经常的大雪纷飞,整个大地都变成了琼雕的草、玉琢的树。漫天雪花飞舞,给草原穿上了洁白的盛装。小河也覆盖了厚厚的雪白棉被,树枝挂满了沉甸甸、蓬松松的雪球。呼伦贝尔变成了白色的世界,变成了银装素裹,白雪皑皑。</p><p class="ql-block">呼伦贝尔是世界少有的绿色净土和人间的乐园.四季风光无限。拥有太多让人流连忘返的美丽景致。但最让人难忘的还是草原的夜色,月光下草原虽然没有了五彩缤纷,却多了一片宁静和神秘,一直延伸在一望无际草原上的路似乎没有了尽头。</p><p class="ql-block">弯弯的月亮悬挂在那高远的天空中,云彩随着月光的柔曼光影变幻着她轻柔而缠绵的舞姿,夜空中缀满了繁星,没有污染的大气清晰度极高,星星显得非常明亮。徐徐清风拂面,月色下的河水静静流淌,在月光下依稀闪烁出点点波光。环顾四周,蒙古包闪着点点光亮,草原在夜色中舒展开她宽大的胸怀,以特有的幽静欢迎远方的客人。</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夜色最美丽,这里的夜色最迷人。微风拂人,草香袭人,月光诱人,水波撩人,鸟声动人。</p><p class="ql-block">好一个语言无法形容的草原夜色!置身于她的怀抱,整个人就融入朦胧的梦境之中。</p><p class="ql-block">此时,远处传来悠扬的马头琴声,近处燃起一堆篝火,几个姑娘和小伙尽情地欢跳蒙古舞,酣畅淋漓地放声歌唱,此情此景,真是人生最美好的故事,浅写着游子的思念和眷恋。摘自《草原风光秀美 夜色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传说故事;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风妖和沙魔横行,地上寸草不生,滴水如金,牧畜濒于绝迹,牧民尸骨遍地。草原上一个勇敢的蒙古族部落里有一对情侣,女孩能歌善舞,才貌双全,叫呼伦;男孩力大无比,能骑善射,叫贝尔。他们为了拯救草原,追求爱情,与草原上的妖魔奋勇搏杀,他们降风妖、除沙魔、施甘露、布生灵,把草原打扮得格外美丽。草原人民为感谢和纪念他们,就把自己的家乡取名呼伦贝尔。这就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呼伦贝尔大草原,行政区划为呼伦贝尔盟(简称呼盟)。</p><p class="ql-block">史料记载;从历史学家翦伯赞著的《内蒙访古》一书知道了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摇篮,中国历史上的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等,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又都在这里度过了他们历史上的青春时代,都是从这里向西攻打长城的大门,杀进黄河流域,走上中国历史舞台的。呼伦贝尔是中国游牧民族历史舞台的后台。</p> <p class="ql-block">五大连池风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国际绿色名录、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遗产、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著名火山之乡、圣水节(药泉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五大连池风景区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距五大连池市区18公里,地处小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总面积为106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32.1万亩、草原5.73万亩,湿地15万亩。1719年-1721年间,火山喷发,熔岩阻塞白河河道,形成五个相互连接的湖泊,因而得名五大连池。</p><p class="ql-block">五大连池风景区由五大连池湖区:莲花湖、燕山湖、白龙湖、鹤鸣湖、如意湖组成串珠状的湖群,以及周边火山群地质景观、相关人文景观、植被、水景等组成。植物618种,野生动物397种,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成为生态演变过程的主要见证,展示了大自然顽强的生命力,是世界上研究物种适应和生物群落演化的最佳地区。</p> <p class="ql-block">1719年至1721年间,火山喷发,熔岩阻塞白河河道,形成五个相互连接的湖泊,因而得名五大连池。1974年以前,五大连池风景区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当时的风景区为德都县双泉公社所辖,是双泉公社清泉大队所在地。为了保护和利用好五大连池地区的自然资源,德都县将双泉公社青泉大队从公社分离出来,建立了“五大连池管理区”。随着五大连池旅游、疗养事业的发展,为了解决主副食和交通等诸多问题,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于1976年3月10日建立了五大连池镇。建镇后仅3年时间,各地来此建立的疗养院就发展到29家 。</p><p class="ql-block">1979年2月黑龙江省革委会批准成立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资源保护利用和疗养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下设省革委会五大连池处(处级)。</p><p class="ql-block">1980年3月,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将五大连池划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同年6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资源保护利用和疗养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改为管理委员会;将“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五大连池管理处”改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五大连池管理局”,管理局的人员编制由原来的7人增至15人。管理局成立后,建立了火山管理站和矿泉管理站等相应的机构。对饮泉、洗泉进行了防污染改造工程。由饮水用勺子舀,改为半自动化机井供水,进而又发展到自动化电器化供水。</p> <p class="ql-block">为解决管理局和五大连池镇统一领导问题,1981年省政府决定局镇合属办公。合并后的省政府五大连池管理局共有49个编制,人、财、物三权隶属省政府办公厅。</p><p class="ql-block">管理局成立了党委(县团级),隶属黑河地委领导。镇内有关企事业单位隶属管理局领导,主要岗位有火山管理站、矿泉管理站、风景保护站、公安分局和林业管理站。</p><p class="ql-block">1982年11月8日国务院下发国发【1982】136号文件批准五大连池为全国44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p><p class="ql-block">1991年12月经国家旅游局组织评选,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p><p class="ql-block">1996年4月21日,黑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管理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决定在原五大连池市设立“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处级)由新五大连池市代管。</p><p class="ql-block">2000年,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会议纪要,黑政办综字《2000》89号文件,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撤销,并从五大连池市代管划出,成立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隶属黑河市,编制105人,下设9个部办局和1个五大连池镇</p><p class="ql-block">2001年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之一。</p> 2003年7月17日,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br>2004年2月3日,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br>2007年1月1日,为加强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的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障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颁布实施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保护条例》。<br>2014年2月,五大连池国家公园与美国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缔结友好公园。 <p class="ql-block">五大连池,是景区的核心景点。由莲花湖(一池)、燕山湖(二池)、白龙湖(三池)、鹤鸣湖(四池)、如意湖(五池)组成串珠状的湖群。</p><p class="ql-block">莲花湖是五大连池的第一个湖泊,也叫头池,是五大连池唯一有睡莲的天然湖泊,在五湖中面积最小,面积0.117-0.187平方公里,水深1.3或2-4米,熔岩底。平均水深2至4米。它的景致别具特色:一是夏季的湖中睡莲;二是冬季波涛汹涌的溢出口,在高寒地区的北国也是一大奇观。这里水转石绕,火山熔岩礁石与秀水相融。正是:“婉曲玲珑画中游,龙岩秀水两相投,堰湖溢口涛澎湃,睡莲香沁梦幽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燕山湖(二池),面积2.544-7.500平方公里,水深4.2或7-10米,熔岩底。二池是远近闻名的天然养殖场,由于紧紧环抱着燕山期古岛,所以被称为“燕山湖”。它的特点有三:一是五池中看朝霞最理想的水面;二是夏秋两季早晨雾气缭绕像温泉一样,水温平均可达30摄氏度;三是大胖头鱼最集中的水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白龙湖(三池),丰水期面积在21.5平方公里,最深处可达36米以上。池底是熔岩和砂底各占一半。开阔的水面倒映着14座火山,景色十分优美。三池子的传说多,景观也最多,夏季“群山倒影”,冬天“三池冰断”。湖泊两岸,一面是壮观的新期火山熔岩台地,一面是古火山绿色田园风光。 白龙湖是重要的“地质界湖”,湖区西岸是新期火山熔岩地貌,东岸是远古泥沙岩地貌,两岸穿越亿万年时光隧道,风光各异,可谓是“一湖二景”。白龙湖是民间的“传奇湖泊”:有湖怪之迷、暗河之迷、冰断之迷、湖底金沙之迷,有黑龙白龙的传说、蛤蜊城的故事、连池仙子的神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鹤鸣湖(四池) 鹤鸣湖坐落在苇塘中间,背靠世界奇观喷气锥碟,面对古老石塘的湖泊,水深3-5米。它的水面以苇塘观鹤和环境幽静闻名,有二条宽50米的水生植物带,香蒲、芦苇、菱角等挺水植物十分茂密。水底是火山砂,池中鱼类丰富,盛产鲫鱼,有兴趣的游客可以在船上垂钓。四池湖岸水草丛生,野生水鸟白鹤、丹顶鹤常常双栖双飞筑巢产卵,是不可多得的夏季野营区。当游人静静的坐在对面湖畔古石塘之上,闻着浓浓的草香,听着远近仙鹤的鸣叫,一定会深深爱上这个火山世外桃源、美丽的鹤家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如意湖(五池)水域面积为15平方公里,水深4-6米,面积居五池第二,站在黑龙山上远看像一支“玉如意”。它是五大连池整个水系的源头汇集地,然而,这里既没有河道流入,又没有明溪巨泉,这也是它的奇妙之处。另一件怪事就是突然无风起浪,惊涛拍岸哗哗作响。起来的浪头使你无法驾船。这个池子盛产“三花五罗”,湖畔和底部是火山砂,湖岸长滩是最理想的天然浴场。诗人赞曰:“仙岩锁镇白龙头,欲不罢休也罢休。任你无风三尺浪,不计旱涝保丰收。”</span></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寨位于五大连池风景区内。喷发于28-34万年前的龙</p><p class="ql-block">门山首期喷发的盾火山滚滚岩浆浩浩荡荡顺坡而下,上部凝固后,下部的岩流推进破裂成块,后经多次龙门山喷发运动和大地震筛抖推移,喷涌起许多石块、石柱。大小石寨相距千米,总面积可达近50㎞²。</p> <p class="ql-block">格拉球山天池位于西列火山群的南格拉球火山口内。格球山爆发于203万年前,南北山体相距只有150米。南格拉球山海拔高度为596.9米,是十四座火山中的截锥体盾状山形,这里火山体完整,无缺口,顶端火山口呈圆盆状,曾经盛满过200多万年积累成的湖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火烧山与黑龙山同期喷发,整个火山锥体都由黑色、褐色、紫色浮石和玄武岩堆积而成。海拔392.6米,相对高度73米。底座直径800米,火山口内径450米,深63米。火山锥体南坡较陡,北坡徐缓。火山口垣高低不平,西北部有一缺口,为熔岩溢出的通道。火山锥四周较为平坦,大面积火山熔岩裸露地表。</span></p> <p class="ql-block">黑龙山是一座年轻的火山,于1719年和1720年两次喷发后形成。</p><p class="ql-block">景观带总面积50平方公里,老黑山、火烧山地质形成年代距今280多年。主要景点有黑龙山(老黑山)、山巅火口、石海、仙女宫、火烧山、喷气锥碟。还有盆景园、石龙青苔园、五彩沙滩、火海遗迹、奇松园、火山弹、火口森林、揽胜峰、腾龙谷、火山天堑、岩浆溢出口、水帘洞、副火山、冬青园、桦林幽静、熔岩石龙、石海生灵、石花园、八卦湖、火烧山大峡谷、神秘潭、刀劈峡、火烧城堡、石猿、石熊、桦林沸泉等共59处。</p> <h3><font color="#010101">黑龙山是一座年轻的火山,于1719年和1720年两次喷发后形成,喷发之时,景象十分壮观。据西清所著《黑龙江外记》载:"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越数日火熄,其地遂成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至今传以为异。"第二次喷发,威力更强,时间更久,吴振臣的《宁古塔记略》详述其实云:"康熙五十九年六七月间,忽然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黑石、硫磺之类,经年不断,竟成一山。"于是,黑龙山和它的近邻--火烧山,在烟与火的孕育中诞生了,并给人们留下了清晰如昨、完整全面的火山地貌,供后人观瞻赏玩。</font></h3> <p class="ql-block">黑龙山的北坡却别有洞天,那里有一道宽阔的山谷,是当年灼热的熔岩流经之地,人称腾龙谷。沿着山谷生长着茂密的松柏和桦树,浓荫匝地,鸟鸣啁啾。一条小径蜿蜒曲折,脚下虽然还是棕红或紫红的火山砾和火山灰,但岩壁却长满了苔藓和地衣,藤蔓缠绕着大小树木,空气湿润清新,举目四望,但见翠绿中隐隐透出勃然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几致流连忘返。驱车而归,晚风习习,回首黑龙山,遥见青黛一抹,忽浓忽淡,山衔红日,水映苍溟。笔者情不能已,因口占二绝,以记此游: "烟波浩渺五湖清,谁遣龙山做画屏。安得天公施造化,无尽沧桑碧水中。" "水绕山环复几重,晨昏无意晚霞红。黑龙抛下珠一串,却话当年无限情。</p> <p class="ql-block">由于独特的理化作用,长期饮用五大连池矿泉水可以有效地改善机体生物酶的活性,促进病理组织的恢复,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科学研究证实五大连池重碳酸矿泉水,对人体的胃肠、神经、血液循环和内分泌系统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特别是对慢性胃炎、缺铁性贫血等具有神奇的功效。游客们到哪里都要喝上一口清纯的矿泉水,有的带桶灌满了带回与家人们一起分享。</p> <p class="ql-block">2015年8月16日早上9点钟在哈尔滨火车站坐火车回家。圆满结束了这次的旅程。</p><p class="ql-block">这次旅游走了东北三省,还有内蒙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来去匆匆,走马观花,收获不论大小,旅游过程有多累,我认为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的方式,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文化。在旅行中,可以到不同的地方感受当地的以前自己没接触过的文化,还能感受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他们各不相同的生活方式,同时还能尝试到对自己来说是新的东西,当每次旅行回来我会发现自己有很多收获。</p><p class="ql-block">旅游中遇到的人和事,看到的风景,听到的传说,见到的物件,都会丰富自己的世界观,提高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力,甚至改变我的性格,让我的心变得越来越平和,越来越包容,对社会,对人际关系更融洽的相处,会让我越来越和善,格局越来越大。</p><p class="ql-block">许多对世界的认识都是从书中得来的,都是别人的看法,但,只要有空,就出去走走,会发现世界并不完全是书中所描绘的样子,而旅行所得到的,未必会比书里的少,所见所闻不是看书可以相比的,有些事自己经历了才懂,有些风景,自己看过才知道有多美。有许多你没见过的风景,许多不同的生活清醒状态,所以我总是想,要时不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抛开忙碌的生活,给自己的身心一点放松。与繁华的大都市带给我们的急促感和焦虑感不同,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大多是静谧与安适。</p><p class="ql-block">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以最简单最真实的形式存在,置身在大自然里,我们更像是接近生命的最初起源,回归最初的模样,抛开喧哗与浮躁,展现最真实的自己。无论你是面临着工作的压力还是生活的琐碎,亲近自然都会让你暂时放下一切,享受一段安逸,平时的高压生活,我们每个人都背负了太多的压力,偶尔能出去走走对我们来说就像重获新生。</p><p class="ql-block">张氏帅府的建筑群为全国优秀的近代建筑群之一。它不仅有仿清朝王府、日本、罗马和西洋式的建筑特点,而且有着在全国罕见的用于建筑装饰的石、木、砖雕刻和壁画精品,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艺术水平之高在东北地区是绝无仅有的。尤其是它所具有的建筑和艺术风格,突出地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民间风俗,并且呈现了东北,特别是辽南的风土民情,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帅府的木雕有两个重要特色:一是与石雕密切配合;二是反映了张作霖的喜好。张氏帅府的木雕作品共有158件,不含大青楼木雕枋。其中,四合院正门上有39件,垂花门楼上有64件,二进院门楼上有25件,小青楼有30件。这些木雕多用于帅府建筑装饰,尤以正门门楣上合仪门上的木雕最有特点。</p><p class="ql-block">沈阳大都市,历史文化名城,经济繁荣福地。光复前受小日本侵略掠夺,解放前遭国民党反动政府统治压迫,沈城百孔千疮,百姓饥寒交迫。共产党推翻三座大山,人民翻身当家做主。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尤其改革开放,振兴东北,沈阳日新月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七千年前沈民开发新乐,今有遗址;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乡。一宫两陵,世界遗产;四塔巍巍护沈州各踞东南西北,东关周公恩来读书立下为中华崛起之志,北市刘氏少奇满洲省委历险蒙尘,大帅皇姑屯罹难,少帅易帜,西安事变,汉卿功高。南市场八卦街圈楼,北市场黄寺钟声。南湖林荫下滨河路,西湖沈城塞北明珠。天柱苍苍,棋盘幽幽,世园博大览天下美景,浑河水清舟游岸景秀,奥体中心云集体育精英。老龙口龙吐佳酿,八王寺御井名饮。五爱市场、太原街、中街市民购物天堂,赵本山小品领军,大舞台“二人转”绝活笑开怀。 美丽的沈阳,共和国长子,工业基地再现雄风,面貌日新月异。天蓝了、水清了、空气新鲜、绿化林木、桃红柳绿、环境优雅,沈城美丽如画。摩天大楼拔地比肩,安居乐业奔小康。《中华》《金杯》驰五洲;《雪花》《红梅》闻名遐迩。装备制造业蒸蒸日上,数控机床国际领先,风动工具五朵金花榜上...。</p><p class="ql-block">在连绵起伏,错落有致的群山中,有一颗晶莹剔透的宝石,它仿佛是从天而降,坠落于这挺拔,坚硬的山洞中的一面明亮的镜子,正如它的名字叫天池,与天相接。</p><p class="ql-block">站在山脚下,一阵寒风吹过,天空中,乌云如同坚硬的盾牌,让阳光无法撒下,山顶上大雾弥漫,一层薄薄的轻纱将天池盖住,云有些厚重,厚厚地压在了头顶上方,为那初见面的天池增添了一缕神秘色彩。</p><p class="ql-block">渐渐地,太阳挣扎着走出云层,慢慢的化开了大雾,天池也从轻纱中露出了面容,仿佛一层水幕静静躺在环山中,天池清澈无暇。群山中到达颗颗树木舒展枝条,随风摆动,投下一片片翠绿柔和的光芒。云层飘在空中,一点点变得洁白,抬手仿佛撕下一缕,一团软的像棉花般的云片丝丝缕缕,即刻消逝在晴空中,环绕于池水上空,映着那漂浮不定的纯白;池水清澈,透明,蓝得好像连天空无地自容,炫耀着纯净的色彩,翠绿,洁白,湛蓝融为一体,却又不互相干涉,色彩好像渗入池水中,永不退却。微风吹过,池水微微荡漾,一波又一波绿白蓝翻腾着,唱着一首首高昂低沉的歌,歌颂着这美好的生活,我仿佛闻到了池水的味道,纯洁,新鲜,也有一些亲切,光彩泛出了水面,将山染成了那和谐的色彩。</p><p class="ql-block">天池有着纯净的色彩,阿娜多姿的体态与动静交织中那柔和的光彩,在心情烦闷时,想到天池,总能使我平静下来,心中流淌着那清澈,柔和的天池水。</p><p class="ql-block">中国的版图上;黑龙江省犹如一只展翅翱翔的天鹅,哈尔滨市就是在这只天鹅的项,人们赞美她是天鹅项下的珍珠,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是东北北部最大的中心城市哈尔滨这个名字,是由女真语“阿勒锦”转化而来的,包含名誉,荣誉的意思,她的历史纪元始于公元1097年。</p><p class="ql-block">哈尔滨作为一个现代地市,是随着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建而崛起的,其后几十年里,哈尔滨成为以沙俄为首,日法,美,意,英等列强盘踞的充满殖民地色彩的国际城市特别是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哈尔滨沦为日本统治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1946年4月28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民主联军解放了哈尔滨,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从此哈尔滨翻开了历史新篇章。</p><p class="ql-block">哈尔滨的夏天气候宜人,绚丽多姿,别具迷人的魅力是消夏避暑的理想之地,美丽的松花江宛如一条彩带,给城市增了无限风光:江南岸在十里长堤上,船坞公园,斯大林公园,九站公园彼此襟连,岸边柳暗花明,游人如织。江北水环抱的疗养胜地太阳岛,幽雅静溢一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引得中外著名歌唱家,音乐家纷来献艺,使哈尔滨赢得了“北方音乐城”的美誉。</p><p class="ql-block">哈尔滨的冬季,处处琼搂玉字,白雪皑皑,富有诗情画意,被人们称为“冰城”,这里举办的冰灯游园会,菩革冰雪艺术之精华,每年都以新的风姿迎接海内外大批游客,闻名中外的“哈尔滨冰雪节”从每年的1 月5日起持续一个多月,各种有趣的冰上活动,如乘冰帆,打冰撬,冬泳,滑冰比赛等丰富多彩。观赏冰灯,参加冰雪文艺晚会或冰上婚礼,参加经济贸易交流会,这些活动极大地吸引了国内外旅游者,共度冰雪盛会。</p><p class="ql-block">在世界众多的大城市中,哈尔滨以她特有的风貌蜚声中外,成为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p><p class="ql-block">东北人豪爽,热情能喝酒。乐于助人。这些都是东北特有的一种生活习惯。去过东北的都知道。到北东饭店吃饭那叫一个实惠。东北菜量大,盘子又大,南方人到东北吃饭点菜,往往会被服务员叫停。她们可能会问你几个人吃饭。会告诉你有几个菜足够吃好。</p><p class="ql-block">其实这些都是来自于东北的一种习俗。在东北,家里来了客人。吃饭时所有饭菜都会多余很多。绝不会让客人看见菜盘见底。主人热情的让菜敬酒。所以一般人来到东北。就这一喝酒就是一大关。</p><p class="ql-block">这些习俗都是来源于地区习惯和代有满族特性。满族在少数民族里也算比较大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在东北地区有很深的底蕴与民族文化。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东北地区的汉族。满族历史悠久,有两千多年历史。满族有自己的民族信仰和民族文化。满族人孝敬长辈,注重礼节。如果不熟悉的人在路上遇见长辈一般都要侧身微躬垂手致礼。现在就连汉族的很多礼仪也都是从满族人那流传过来。满族人有很多生活禁忌。一般不要冒犯。满族人首先不吃狗肉。传说当年满族汗王遇难。是狗救了他。为报狗的救驾之恩。直到今天满族也不吃狗肉。不穿戴狗皮服装。</p><p class="ql-block">满族人住的房屋也有很大讲究。他们一般住房分为三间,有东西和中间。大门和房门朝南。东西两房以住人为主。长辈一般住东屋。以东屋为大。中间叫外屋或少数也有叫堂室。而西屋一般有三補火坑。坑分南坑北坑和西坑。而西坑一般不得坐人。满族一般都是一户或一家住一房的。南坑住长辈北坑辈分低。一家男之主。睡坑头次之夫人。如赶新婚晚辈。结婚前都先必备缦帐,顶端用一缦帐杆将缦帐掛起,白天折叠晚上放下。此习惯直到70年代末才渐渐消失。也许是因住房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所以现在已经完全消失。只能在东北民俗文化馆里可见。</p><p class="ql-block">满族和东北人一样大方好客重感情讲信誉。到东北人家里做客,主人会相当热情的备酒菜招待。而且主人还会觉得是一个很有面子的事。和北东人喝酒,一定量力而行。不要像东北人一样舍命信君子。那是东北人作为东道主而言,而我们只是客人。所以要时刻注意不可喝多。</p><p class="ql-block">而东北的大嫂也是很火辣的。一般家里来了客人吃饭女人是不上桌的。除非特别熟悉或关系相当她们也会拿起酒杯和爷们一样。但一定要注意,东北女如果敢端酒杯的,一般都有酒量,很能喝,如果自己酒量不行,尽量别比划。免得出笑话不好出屋。这么多年来。相信东北的生活也一定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会在改变。但他们骨子里的那种豪爽应该不会改变,直到今天。</p><p class="ql-block">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上部,有一块狭长的横跨东北华北西北的区域,看似一只矫健的雄鹰,振羽展翅,雄踞在祖国的北方,这就是辽阔 美丽富饶的内蒙古自治区。</p><p class="ql-block"> 当太阳从它的东端升起,它的西端还沉睡在甜蜜的梦乡中;当南端已是春风送暖芳草萋萋的阳春季节时,北端还是一片白雪皑皑的世界。那雄伟的大青山,魏峨的贺兰山,莽莽苍苍的林海,浩翰无边的草原,就让你感叹不已,流连忘返。流动的牧群,动听的情歌,苍翠欲滴的绿野,大自然展现在眼前是她那魅力四射的美丽。放眼远眺,天空是那么蔚蓝高远,阳光是那么的 灿烂明媚,河流是那么的宁静清纯,大地是那么的碧绿壮阔,置身其境,怎么能不让人陶醉,心旷神怡呢!</p><p class="ql-block"> 狼烟逢火使内蒙古遍体疮痍,干戈玉帛让内蒙古四分五裂。内蒙古在骤雨般的马蹄声中走过,内蒙古在辚辚的战车铁踢下踏过。万里关山隔月,鼓角争鸣里,知音断琴;千年风雨峥嵘,天地沧桑中,憔悴酡颜。血红的残阳涂满伤痛的记忆。</p><p class="ql-block">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被人们称为天堂草原。每年暑假,广袤的草原碧草连天,鲜花遍野,河水清澈,百鸟欢唱。这个时候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置身在这天上人间般的仙境里,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惠,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生活的繁杂,可以让身体和心灵在纯净的草原。</p><p class="ql-block">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的浪潮,冲击着古老而年轻的内蒙古。</p><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来,对于历史长河来说,只是短暂的一瞬。五十多年来,内蒙古大地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的内蒙古是镶嵌在祖国北疆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p><p class="ql-block"> 辽阔富饶的土地,勤劳勇敢的人民,创造了内蒙古昨天灿烂的艺术文化。内蒙古,馈赠给儿女们的是犷悍的性格,把草原的草都变成笔,把草原的水都变成垦,把草原的人都变成诗人,也表达不完对共产党的爱,对新中国的情。内蒙古各族人民携手并肩,同心同德,以主人翁的崭新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内蒙古各族人民永不会忘记,是伟大的共产党给这片土地带来了阳光和幸福,是社会主义制度使他们摆脱了愚昧和贫穷。</p><p class="ql-block"> 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内蒙古各族儿女团结奋斗,振奋精神,在兴区富民奔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