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记,勿“亲亲相害”!

<h3>四,6。一定要避免父母子女之间出现 “亲亲相害”的现象。 </h3><h3><br></h3><h3>在极个别的不良家庭人际关系中,主要想提一下父母子女之间出现的“亲亲相害”的现象。看到或听到了许多,让人感到非常的痛心。这种现象似乎在我国的家庭子女关系传统观念下更容易出现,在我所接触的西方家庭和客户中,这种感觉并不是很强烈。出发点都是对对方的关心爱护,出于爱,为了对方的好,但结果却是引起了一方或双方的不良情绪感受,造成了一方或双方的健康出现问题。这里不作详细地分析了。</h3><h3><br></h3><h3>一方面是父母出于对子女的关爱,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期望,出于传统形成的父道尊严, 或母道尊严 ,个别的父母,可能会因为不自觉的自以为是,自以为尊,采取高压强势的方式教育子女,没有顾及到子女的感受和自尊的需要,从而引起子女的不良情绪感受,在个别的孩童,可能造成一些情绪因素导致的疾病(反复的感冒;消化不良,面黄肌瘦;儿童抽动症等)。</h3><h3>在青少年阶段的子女,由于其身体器官和体质明显的强壮了,一般短时间内, 也不会造成对子女身体健康明显的伤害。极个别的不良情绪造成的损伤,会在其中年以后表现出来。</h3><h3>也有父母对于子女的言行不认可,不接受,不满,引起父母自已不良的情绪感受。但是,由于父母和子女的血亲关系,父母一般是不会因子女的原因产生严重的不良情绪感受,也多会很快宽容和原谅自己的子女。一般这种不良的情绪感受不会持续的太久,只有在年老体弱或有潜在疾病问题的父母,突然剧烈的情绪过激反应可能引起突发的意外。但是,现实生活中极其少见,可能在文学和影视作品里比现实生活中见的更多一些。</h3> <h3>父母子女关系中,还有一类常见的是,已经人到中年的子女,出于传统的孝道和孝心,对父母的孝敬和关心,或过度的关心照顾父母,希望孝敬父母,希望父母享受如今美好的生活,而父母不接受,引起子女心情的不痛快,不舒畅,压抑和郁闷;或子女虽然已经人到中年,下有儿孙,独立了,在自己的家庭和工作中的也已独当一面,肩挑重担,独立性很强了,一些父母由于还没有自我意识到,家庭成员间责任关系的转变,而适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出于习惯性的对子女的过度的关心与关爱,而引起子女的不接受,厌烦,甚或反感等不良情绪感受;或父母出于习惯性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子女已经独立,没有意识到子女已经有足够的能力照顾他们自己和他们自己的小家庭,没有意识到自己习惯性的对子女小时候的不放心和不信任,依然惯性的存在,极个别父母的无意识的高高在上,强势,武断地干涉子女的决定等,引起子女的不接受,对立,拒绝的不良情绪感受。同时也因未遂其志,引起父母的心情郁闷,生气和不满等不良情绪感受。</h3> <h3>子女是想要赡养父母的,父母也是想要关爱子女的,这个家庭是持续存在的。如果有了不良的情绪感受,双方又都没有做到做好调整自我的认识和自我的言行方式,子女都是出于传统的“孝道”“孝顺”的教育和自己的“孝心”,可能就承受,忍受下来了,并认为这是应该的,这样做是好的。有时候感觉到子女是被一些传统的说教束缚了。特别是在家里与父母共同生活,主要承担父母的养老和照顾义务的子女,如果长期处于这种压抑的不良情绪感受状态下,他们可能就逐渐地适应了和耐受了。但是,不良的情绪感受还在,身体的器官还要承受其重,许多中年人的身体体质也渐下降了,对不良情绪的承受力也下降了,就容易在这些子女的健康上造成隐患。这是需要意识到的,及时做好调整,既要赡养照顾好父母,也更要保重自己的健康长久。</h3><h3>切记,勿“亲亲相害”。</h3><h3><br></h3><h3>净因寺医师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