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武汉金银潭医院作为最早一批收治患者的医院,全院上下一心,吹响战“疫”的号角。手术室也积极响应医院的号召,当接到护理部人员紧缺调配通知,便迅速行动起来。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相亲相爱的手术室团队</h3> 60后的资深主管护士曹杏园是我院手术室年龄最长的老师。她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报名参加隔离病房支援行动。在病区,她执行着艰巨而又重大的任务——病房督导。平时刀、剪、镊、针是我们手术室护士战斗的武器,如今正确穿脱隔离服、护目镜成了新战场的基本功。这不仅关乎大家业务素养,更是医护人员自身的最后防线。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她利用休息时间,对着《防护服穿戴流程》教学视频一遍遍练习,娴熟地记下每一个步骤,并在临床中认真督促每位医护人员正确穿戴,帮大家把好“安全关”。为应对一线人员紧缺的难题,她还主动承担起医用物资管理工作。面对来之不易的防护用品,她每天合理规划医疗物资的发放,杜绝浪费。所需的每款防护用品,她都会牢记它们的种类、型号、规格等,注重每一个细节,完善每一个环节,确保万无一失,才放心给“战友”使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曹老师正在帮“战友”穿戴防护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耐心细致地清点防护物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卸下防护服的曹老师</h3> 70后的优秀带教陈凤玲老师,她是手术室第一个报名去隔离病房的勇士。“护士长,我的女儿过年不回来,我没有牵挂,可以支援隔离病区,你优先安排我去……”<div> 当她初入隔离病房,面对和手术室完全不一样的工作环境时,她临危不惧,以过硬的心理素质快速调整好自己。第一次进隔离病房,第一次身着防护服,第一次用无声的手势代替有声的话语,这对身经百战的她来说,也是职业生涯中一次新的挑战。因为隔离服密不透风,长时间的工作使她总是汗流浃背,防护口罩和眼镜将皮肤勒出深深的印痕更是家常便饭。即使如此,面对每日剧增的病患,身担繁杂而艰巨的任务,她也未曾有过丝毫抱怨与退缩。她坦然地笑着说:“没想到再过几年退休的我,又收获了一项新技能。”</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老师正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工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学生演示操作的陈老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天下来已被勒得红肿的脸</h3> 80后的手术室骨干护士方珂面对疫情也毫不迟疑加入进来,争当抗“疫”的中流砥柱。“护士长,我在ICU、外科和儿科病房都轮转过,我想为隔离病区出一份力。”方珂用坚定的语气提出请战申请,她成为第二批进入隔离病区支援的护理成员。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手术室护士,方珂的内心既有满腔乐于奉献的勇气,但也不乏对高风险环境的担心。可她能够按耐住内心的忐忑,严谨做好每一步工作。在隔离病房,她熟练为患者量体温、测血压,详细记录每一位患者的基本信息。在为患者采血时,她全身心专注于找准血管、有效穿刺、妥善保存血样标本等每一个步骤。她遵照医嘱,认真做好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善于观察与思考的她总能在患者情绪低落的时候说一句轻松温暖的话语,帮助他们驱走焦虑,重新打起精神战胜疾病的信心。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方老师正在准备手术用物</h3> 同为80后的手术室护士长江小华,自抗“疫”战打响以来,兢兢业业坚守岗位。她以科室为家,与两个孩子分别已30多日。作为一名科室管理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除了负责手术室的管理工作,还主动承担起省内外援鄂医疗队的接待任务。常常是刚忙完手术室的工作,就要立马奔赴列车站台、酒店前台,做好各项对接安置工作。最忙碌的一天手机计步器竟提示她已行走超过3万步,同事称她为“飞人护士长”。尽管成日奔波,但每次接待援助医疗队员的时候,她依然能用最饱满的热情为大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还记得大年初三那天她都来不及吃晚饭,接待完从上海、安徽来的首批医疗队后,已是次日的凌晨一点,安顿好大家后在武汉的瑟瑟寒风中踽踽独行。身为熟悉环境的本地人,为了给支援医疗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她主动加入后勤服务保障小组,搭建起援助人员衣食住行全方面服务沟通的桥梁。细心的她留意到许多医护工作者特殊时期不方便理发,于是便积极联系志愿者上门为大家服务;凌晨得知有外省队员突发肾结石,来不及顾虑太多,她自己开车送队员去就医、做B超,第二天接着准时上班;偶然知晓有外省队员过生日,她联系保障队为她们庆生,送去蛋糕和“长寿面”,送上温暖祝福的同时也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div> 在手术室的微信群和援鄂医疗保障群里,大家有任何困难和问题都习惯“@江小华”。这份信任让她觉得肩上的使命与责任更多了一份动力。</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护士长江小华为武汉加油打气</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因长时间佩戴口罩,面部脱皮及久久未能抚平的勒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凌晨还在忙碌于为外省援助医疗队安排住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大家送去温暖的生日祝福,共同许下胜利战“疫”的愿望</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又一次不小心占领封面</h3> 手术室还有许多老师仍坚守在科室,时刻备“疫”,随时作好战“疫”手术的准备。她们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每天反复熟悉穿脱防护服、隔离衣的流程,每天组织学习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防控措施并制定新冠肺炎患者实施手术的应急预案。大家还成立了应急储备小组,制定相关流程及应急物资储备方案等,从细节着手,以确保患者及医务人员自身的安全。此外,每天还会有计划、合理高效地消杀每个角落,避免交叉感染。针对医疗物质不足的困境,手术室采取专人领取,专人发放,“一人一天一个”定人定量使用的精细化管理,从而大大降低口罩的遗失率,为医院有效地节约了大批的口罩资源。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坚守阵地,并肩作战的“战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向琼老师即将进入手术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负压手术间消毒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消毒手术胶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仔细消杀,一丝不苟</h3> 面对疫情,无影灯下的“月亮天使”仍在行动,有冲在疫情一线的战士,有坚守阵地时刻准备着的“绿衣人”。大家上下一心共同抗疫。相信被按上暂停键的生活,即将重新启航。手术室加油!金银潭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