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家乡路,寻觅当年足迹

老兵

<h3>  我是南阳人,我爱南阳。</h3><h3><br></h3><h3> 记2019.5-13日骑行家乡</h3><h3> 少年活动轨迹纪</h3><h3> 作者:王锡久</h3><h3> 202O年2日25日</h3> <h3>  禹王店是我家乡,周边10公里范围是我当兵前生活劳动活动的地方。</h3> <h3>  当年走的最远路是进城。进城必看地方是王府山。南阳有个王府山,把把差差挨着天!形容它高大。攀上山顶,可俯视全城。现在看也就三层楼高,但很美!</h3> <h3>  2019年5月13日早晨,我从南阳出发,踏上家乡路,骑车访问少年曾经去过的地方,寻觅当年的足迹。</h3> <h3>  第一站去三十里屯,58年大炼钢铁,我班学生给小高炉送过废铁。过小黄台干渠到三十里屯,万亩良田不知为何变成了茫茫杨树林?这可都是良田呵!都种树人们吃什么?</h3> <h3>  三十里屯是个大村,当年南新公路穿街而过,加上白河水路码头,集市街面热闹非凡。</h3> <h3>  现三十里屯改名范蠡村,为了找回当年的名望,把村口门楼和村委会办公小楼盖的非常好,比当年公社都漂亮。</h3> <h3>  春秋时名人范蠡是三十里屯人,现存范蠡墓。村里为纪念范蠡,修建起富丽煌堂的范蠡祠堂,不日即将完工。</h3> <h3>  从三十里屯4公里到黄台岗镇政府。六十年代公社搬到干渠东,现已建成十几条街道的工贸商居齐全的黄台岗镇,半个世纪平地兴起一座新城!</h3> <h3>  黄台岗新城南200米,是黄台岗一中,我在这里59一62中学三年。当时是国家最困难时期,吃尽苦头。現是一座标准的现代化中学。</h3> <h3>  很有幸遇见现职校长,他陪同我参观全校。</h3> <h3>  校长说:現在国家重视教育,每年下拨经费花不完,教学设施是近年来逐步建设起来的。</h3> <h3>  这是男丶女生宿舍楼,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我们当年想都不敢想。</h3> <h3>  全校己认不出当年位置,唯一知道的方位就是原大厨房旁边那口上边架着水车的水井。我为母校的发展而自豪!</h3> <h3>  出校向南500米是刘宋营村,原二区公所大院是学生宿舍,晚自习后排队来此睡觉。稻草地铺,被子铺半盖半,砖头当枕头,冬冷夏热,不知如何度过三年?现是红色旅游景点,共产党南阳第一支部旧址。当年怎知在党支部里睡了三年!</h3> <h3>  这是党支部旧址门口广场的建筑。</h3> <h3>  沿南新路南行3公里,包营村醒目石碑立在路旁。包营是大村,10个村民小组2320人。这里紧依白河,水土润物美人,俗话说:邓官营萝卜石桥姜,包营姑娘不用相,中学包营同学都很漂亮。</h3> <h3>  包营路口东行是县道Y003,一条笔直平坦的马路,林荫大道,非常棒!</h3> <h3>  走一公里是宛南有名的画家村。</h3> <h3>  画家村内路是这么平,两旁鲜花盛开,也是一个旅游景点。</h3> <h3>  画家村原叫岳庄村,二十几户人家搬进城镇,优越的位置和环境被南阳几十位画家看中,纷纷租下来作为创作基地,从此改名画家村。</h3> <h3>  东行600米是尤桥街。这座桥叫尤桥桥,这条河叫洪河,古时一老财在洪河上修这座桥,方便了村民出行,即称桥叫尤桥,村叫尤桥村。</h3> <h3>  尤桥街是条百年老街,现在仍是方园十数里各村的商贸中心,十分繁荣。</h3> <h3>  1958年教育实行四集体,我五年级来尤桥上学。学校设在村西一座高大寨墙的围寨内。追寻三圈不见围寨,询问现小学便是原址。我站立小学大门口凝望十几分钟,感觉还是当年高大围寨好!象座城堡,我喜欢那座城堡!</h3> <h3>  尤桥向东10公里是金华乡,宛东南重镇,距禹王我家9公里。56年我姐在原金华15中上学,常来送吃的。</h3><h3> 那时金华隔日大集,非常繁荣热闹。现在金华乡,发展速度相比不夠理想。</h3> <h3>  金华向北10公里汉中乡,这条路原先受油田大载重车碾压,无法行走。感谢南阳实施乡村建设,把县内小道都修成这样的大道,南阳领导有成绩!南阳人民有希望!</h3> <h3>  汉中原名大姑冢,汉刘秀姐姐大公主埋葬在此而得名(小学院内有墓碑)。解放后改名汉冢,近年改名汉中乡。距我家9公里,是我家东北角一个老街,小时常来赶集。汉中临南唐国道,历来繁华昌盛。</h3> <h3>  走出汉中向西8公里是程官营街,在禹王店北7公里。该村也是一个百年老街,原是溧河乡政府所在地,现就是一个集贸市场,比过去没多大发展。</h3><h3> 程官营是我小时候进城来回的必经之地,常来该村赶集玩,叫北街。</h3> <h3>  向南7公里是我老家禹王店街。因远古时期大禹治水在村住宿而得名,距今有数千年历史。原先村西临十里河,四周围有高大寨墙,东西南北四座寨门,象一座城堡,解放后逐年倒塌,現只存遗址。</h3> <h3>  村内有苍龙庙,文革中被拆除,近年村民又盖起苍龙庙供奉苍龙爷。</h3> <h3>  村边有龙母坟,千年保持原状,不大也不小。常年香火不断。</h3> <h3>  每年阴历二月初二都有龙庙会。村里大戏连台,人头湧动,商贸交流,热闹非凡。</h3> <h3>  这座老房是我家。我的先辈们一直在此生活,几十年无人居住己摇摇欲坠。我热爱这座老房,每年回乡都必来看望,回忆那永不忘怀的童年故事。</h3> <h3>  愿我家乡繁荣昌盛,越来越好!</h3><h3><br></h3><h3> 作者:王锡久</h3><h3> 2020年2月25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