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活跃集邮研究氛围,提升集邮学术水平,由北京集邮家冯清海、李国庆、何欣等发起组织成立了“首都邮学沙龙”,2019年5月出版了会刊《首都邮学》(创刊号)。该刋由著名邮学家孙少颖先生题写刊名,铜版纸全彩精印,大16开共360页,真可谓鸿篇巨制,积玉堆金,登载的全是学术性邮文,颇具研究深度,而且多为首次发表,该刊不愧是集邮精英展示研究成果的又一生动舞台。</h3> <h3> 该刊封面刋登了一枚实寄封图,图下说明文字为:“1950年10月1日 纪6(5-3)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一周年首日实寄封(文见第141页)”。该封正面和背面均贴有邮票,正面销票纪念戳为1950年10日1日,背面销票日戳则为1950年10月2日。那么,该封为什么会有两个销票日期?究竟是哪天寄出?是首日还是次日?带着疑问,仔细拜读了该刋第141页何欣先生的大作《新中国国庆纪念邮票首日实寄封荟萃》,但文中并未对此加以说明。笔者对新中国早期纪特票情有独钟,集研多年,还曾多次组集和撰文。于是,本人抱着学习的态度,对该封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番深入探究,现将有关情况及拙见罗列如下,以就教于方家。</h3> <h3> 一、贴票与邮资 <br> 该封为1950年北京寄美国航空挂号信,共贴 5 枚邮票。信封正面贴“纪6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一周年纪念”(5-3)即大型票一枚,面值800元;信封背面贴票 4 枚,即:“纪 5 保卫世界和平(第一组)”(3-1)面值400元、“普 1 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3枚,面值为1000元、5000元、10000元。信封贴票面值总计17200元。1950年8月16日至1952年4月30日的邮资标准为:国际信函2500元、国际单挂号4200元、航空费(除亚洲、前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以外的其他各洲)10500元,邮资总计17200元。该封贴票总面值与邮资标准完全相符。</h3> <h3> 二、邮戳与邮路 <br> 该封共盖有11枚邮戳,分别是:(1)销票纪念戳 1 枚:“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周年纪念 1950-10-1 北京(营)”,紫色。此戳为全国统一样式。(2)销票日戳 4 枚,其中一枚盖在空白处,日戳为三格式、中英文、圆周点线,地点日期为“北京(营)50.10.2”,时点为“12”,黑色。(3)转口戳 1 枚,戳式为三格式、中英文、圆周实线,地点日期为“广州 丁 50.10.6”,时点为“18”,黑色。(4)到达戳 5 枚(其中两枚相同),分别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三藩(10.12)、新罕布什尔州康克(10.14)、麻省即马萨诸塞州波士顿(10.14)、新泽西州克兰福特(10.16),邮戳均为紫色。根据以上对封上邮戳的辩识,该封的邮路路径应为:北京—广州—三藩—康克—波士顿—克兰福特。最终寄达地克兰福特的投递日期为1950年10月16日。<br> 三、首日乎?次日乎? <br> 该封正面邮票销1950年10日1日纪念戳,背面邮票销票日戳却是1950年10月2日。</h3> <h3>按我国邮政规章规定,邮票发行首日所盖销的该邮票,只能在当天计算缴纳的邮资;若首日以后,则不能计算邮资,只能算已盖销了的无效邮票了。此封如果是10月1日寄发,怎么会出现10月2日的邮戳?如果是10月2日寄发,那么10月1日所销邮票就是无效邮票,该封就应是欠资邮件;而且,该封不可能投进信箱(筒)作欠资邮件寄出,因为它是国际航空挂号信,一般情况下,用户必须在邮政窗口与营业员面对面办理交寄手续,并出具和接收挂号收据。即便是“箱出挂号”,也应该在封上加盖相关邮政副戳。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一封邮件出现两天收寄邮戳的情况,的确令人费解。<br> 根据该封上邮票邮戳等信息、邮政有关规章制度、以及邮件转运和营业一般规律等等情况综合研判,笔者推测,该封“一封两戳”的形成,可能系以下两种情况所致:<br> (1)10月1日交寄,当天市内转趟邮车或邮件分拣部门已将该邮政营业点收寄的出口邮件收走,但此时尚未到该营业点打烊关门时间,还得继续营业,这时邮政营业员按规定要将邮政日戳的日期换成明天,即10日2日,因为从此时起直至关门再收寄的邮件,只能等到明天交市内转趟邮车或邮件分拣部门了。就在这段时间,用户来交寄已贴有纪6(5-3)邮票并且盖销了10月1日当天纪念戳的国际航空挂号信,于是,便加贴了信封背面的 4 枚邮票,并销10月2日邮戳。<br> (2)10月2日交寄,邮政营业员执行规章制度不严,将10月1日已盖销了的纪6(5-3)邮票仍计算了邮资。<br> </h3> <h3> 寄发该封的邮政营业点,即纪念戳和邮政日戳上的“北京(营)”究竟是何处?经考证,此处系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南的公安街的北京天安门广场邮电局。该局诞生于1922年,在当时户部街的北京邮务管理局一楼营业,1996-4《中国邮政开办一百周年》邮票第二图即为该楼旧貌。</h3> <h3>新中国成立后,此处曾用名:北京邮政管理局营业组、营业股、公安街邮局、1支局、营业科等,1964年改称北京天安门广场邮电局,1976年因建毛主席纪念堂将其所在的北京市邮政局大楼拆除,北京天安门广场邮电局撤销。该封寄发的1950年,此处邮政营业点时称:北京邮政管理局营业股。对于以上两种推测判断,笔者更倾向于第一种。<br> 四、纪6邮票的发行 <br> 1950年10月1日,是新中国第一个国庆节,邮电部发行纪6《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一周年》邮票一套 5 枚,同时发行东北贴用一套 5 枚,主图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票幅设计为一大四小,正好与国旗上一大四小的五颗五角星相呼应,同时启用全国性纪念戳 1 枚。1950年10月1日是纪6邮票的首发日,自1985年以来直至今日,国家权威部门编辑出版的各版新中国邮票目录,均是如此记载,集邮界也普遍如此认为,似乎并无疑义。<br> 《首都邮学》创刊号刊载的何欣先生的邮文,提出了他的观点,即:“有关纪6邮票的发行日期,经笔者考证并结合实寄邮品确认,分二次发行:首先在1950年10月1日发行(5-3)大型票,其余 4 枚小型票陆续发行,目前发现 4 枚小型票最早使用日期为1950年10月30日。”同时展示了纪6小型票目前发现最早的(1950.10.30)实寄封、虽纪6全套票盖首日纪念戳但并非首日加盖而是(1950.11.9)补盖并实寄的上海本埠挂号封等等,来加以佐证。</h3> <h3> 笔者收集新中国早期纪特票多年,还编组该选题的邮集参加了武汉“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曾刻意收集地名和日期清晰的早期纪特信销票。针对何欣先生的观点,特意查了一下本人的藏品,的确沒有发现早于1950.10.30的纪6小型票的信销票,虽然有一枚明信片,贴纪6(5-2)400元小型票,销“北京(二十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周年纪念 1950-10-1”纪念戳,销票以外另盖“北京(14)支”邮政日戳,但其实寄的真实性仍然存疑。一知名邮商及一位著名的国际邮展评审员曾在不同年份的不同场合,竟异口同声地指出该片的邮戳有假。另一资深邮友,系专题收集研究新中国早期纪念邮戳且颇有心得者,他认为该明信片的纪念戳应该没有问题,日戳则说不好;早期纪念戳邮品确实存在许多盖销品,后有人将它们加工成实寄品,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即便纪念戳没问题,也不能证明是10月1日当日加盖的,邮票发行首日过后,再补盖当天开国一周年纪念戳的情况很多。因此,就我的收藏情况来看,也进一步证实了何欣先生的观点。<br> 其实,在2016西安全国邮展上,有一部四川蓉生先生送展的一框邮集《纪6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一周年纪念》,就明确提出了纪6邮票按大小票幅分两次发行的观点。<br> 再往前追溯,1985年第 2 期《集邮》杂志,在“新发现”栏目讨论“新中国第一枚首日封”时,刋登了香港邮友董之恩的来信,他说:“当时,确实陆续收到五个不同面值贴开国一周年纪念邮票的挂号实寄首日封。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寄来的,但详细日期不大清楚。将其中一个首日封及附函一起登在会刊上。可惜这几枚新中国首日封,现在也不知去向了,需待慢慢查找。”他所说的会刊,系指香港中国邮学会会刊《邮光》杂志,刊登纪6首日封为该刋五卷二、三期,刋登的首日封上贴纪6(5-3)邮票一枚,销1950年10日1日全国统一样式纪念戳;他所说的“陆续收到”是否能证实纪6全套 5 枚邮票不是同一日发行的呢?这几枚首日封后来找到没有,再也未见到有关报道。<br> 现在的问题是,纪6(5-3)邮票于1950年10月1日发行,其余4枚邮票后续发行,这即便是实际情况,那后续发行是一次还是几次?具体日期又是怎样的?有哪些历史文献和确凿的证据?要形成可靠清晰的定论,仅合理推断不够,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h3> <h3> 五、该首日封的由来 <br> 1984年,《集邮》杂志社王大平先生等人编辑的《新中国首日封》一书已近尾声,在征求邮票设计家孙传哲先生意见时,孙老提出,在被认为是“新中国第一枚首日封”的纪44十月革命四十周年邮票首日封之前,他曾为纪6开国一周年邮票设计了首日封,并找出他留存的两个未实寄的该封予以证实。</h3> <h3> 孙老的封与《首都邮学》创刊号所刊载的首日实寄封图案一样,封的左上方有一行楷书繁体小字“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信封主图与纪6邮票主图基本相同,只是下部的和平草有所变化,形成了一个椭圆形的空间,其中分两行书写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庆节”字样,信封图案均为凸版铅印,不同的是,孙老的封图案为棕色,而《首都邮学》刊载的封图案为黑色。这是否说明此封只是打出的印样,并没有批量印刷和正式发行呢?此信封规格为211X117毫米,背面无说明文字。<br> 后来经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吴凤岗先生、邓连普先生等人回忆,证实此封确系官方印刷,仅用于赠送,是非卖品,且印数不详。<br> 在吴风岗先生的建议下,《集邮》杂志于1984至1985年间开展了“它是新中国第一枚首日封吗?”的讨论,集邮大家马任全、林崧以及香港邮友董之恩、深圳邮友李国钧等均参加了讨论,讨论的结论,《集邮》编者归纳为:在新中国范围内,纪6开国一周年封为“最早的官方(中央)首日实寄封”,纪4开国纪念封为“最早的自制首日实寄封”(邮商制作的),特2土地改革封为“最早的官方(地方)首日实寄封”(上海邮政印制)。</h3> <h3>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最早的自制首日实寄封”纪4封,究竟是哪位邮商制作的,目前尚无定论。“最早的官方(地方)首日实寄封”特2封,有相同图案的红色封和蓝色封两种。国内某大型拍卖公司2019年11月的拍卖目录中介绍说,此种特2“土地改革”首日封系“集邮家徐星瑛设计印制”,而不是上海邮政印刷发行。由此看来,研讨还得继续。但是,对于“最早的官方(中央)首日实寄封”纪6(5-3)封,却未见有什么争议。<br> 综上所述,可以论定:纪6(5-3)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一周年首日实寄封,是新中国集邮历史上的标志性邮品,它开启了新中国邮政部门设计制作邮票首日封的源头。根据该封相关邮文作者、首都集邮家何欣先生介绍,此封的确未正式发行,而且目前发现不足 5 件,非常珍罕,是新中国国庆系列中最重要的邮品。<br> (全文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