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也会捉迷藏

王守才

<h3><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腊月的老庙集十分热闹,打工回来的亲们开着私家车,趁着晴朗天气筹办年货,给集市增添了一道拥堵的风景线。母亲也要赶集,可是爸怕冷,不愿意去。赶上邻居开车上集,母亲搭了个顺风车。</h3><h3>集上人太多,车子只能停到很远,然后大家步行到集市中心。各有各的事情,母亲佝偻着身子,走路又慢。大家约好,买好东西,不要走太远,就到车跟前等着。</h3><h3>11点了,坐车的人陆续来的车前,唯独不见母亲。</h3><h3>这老太太和谁叙上了?还是在街边哪儿坐着?同行的人开始着急了。这么多人,或者是找不到车子,遇到本庄人又搭顺风车回去了?询问家里,人没回家。老太太会不会被车辆碰到?</h3><h3>同行的人,开始了寻找。家里的人开始着急。</h3><h3>本来我今天就准备回老家,因为妹妹妹夫外出回来了,今天来看望父母。刚到家,就得到消息,便和妹妹妹夫一起开车上集,大舅在集上办事,也加入了寻找队伍。我妻子也停下做饭的差事,和叔叔一道,开着电瓶车匆忙赶往集上。没有人能坐得住了。</h3><h3>老庙集,母亲不知去过多少次,挤着眼都能摸回家。这回玩什么捉迷藏?</h3><h3>我们开始分头行动,对三横两纵道路的老庙进行排查,询问超市,询问熟人,不断的给家里打着电话询问是否到家。</h3><h3>两点了,还是没有消息。</h3><h3>要不要打110?我相信母亲,她以前都是坐着电瓶车来集上,可能这次坐车让她迷失了方向。</h3><h3>我相信母亲是清醒的,不会轻易坐上别人的车子,也不会到哪个小饭馆里吃上一顿,这辈人都是这样省吃简用的,操持了一辈子。好在晚年了,社会发展了,儿孙们还孝顺,过上了好日子。</h3><h3>会不会到亲戚家,或者迷失了方向?我决定开车,走的更快,不能还在集上寻找。母亲一生的操劳,岁月已经把她折磨得人老弯腰,蹒跚的脚步,依靠拐杖行动,她不可能走太远。</h3><h3>二姑家在集上,我去到一问没有朝她家来。我没有逗留,继续寻找,二姑家人也加入了寻找的队伍。</h3><h3>天知道,母亲在哪里。我准备往外围寻找。从二姑家出来绕道的路上,刚拐过弯,我一眼就看到了我熟悉的母亲,她穿着花呢子棉袄,带着紫红色帽子,正稳稳的坐在路边的石墩子上。我欣喜,我生气,我真想狠狠的发脾气,大家在一起已经找了两个多小时。而母亲只是静静的坐着哪儿,等待着接她的车子,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我没有发脾气,涌上心头的是一丝愧疚:我面前是一位饱经风霜的古稀老人,母亲什么时候开始在这里等待?寒冷的风吹着母亲几个小时?</h3><h3>我赶紧停下车,询问母亲:“你坐这儿干什么?”“等车子。”母亲平静的说着,缓慢的起了身,她那佝偻的身躯支撑着拐杖慢慢隆起,“别忘了我买的东西。”</h3><h3>母亲很少独自到集上办年货。新年就要来了,家里缺少的东西是要置办,可那是儿女们考虑的事。你个老太太坐在家里指挥一下,等着就可以,为什么还要和我们捉迷藏呢?</h3><h3>拎起母亲买的东西,生气又很多温暖,十分沉重。两条鱼,炸好的蚕豆瓣,花生米还有做菜的调味料。从集市中心到这里母亲足足拎了一公里。这些东西一个电话我们就能办到的事情,为什么非要选择这样的方式?</h3><h3>把母亲扶到车子里,我赶紧给大家打电话,一颗颗心终于松开了。</h3><h3>我终于明白,集市发展的速度母亲赶不上了,她只能拄着拐杖,蹒跚着脚步,在小菜园里过着,不宜到这喧闹的集上,不然就选择让你想不到的地方,和你捉迷藏。</h3><h3>回家的路上,大家和母亲开着玩笑,话语里总有责怪也有心疼,时常听到母亲开心的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