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南下征程(上)

翁平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黑暗已经过去,光明普照大地。上海解放不久,由于解放战爭迅速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华东局经请示中央,决定在上海招收一批知识青年参加解放和建设福建的工作,党中央和毛主席很快作出进军福建的决定。</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了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福建,党中央发出号召,动员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南下服务团,为解放福建,建设福建服务。当时我父亲和南京一批大学生也由学联介绍,到上海参加南下随军服务团。</span></p> <h3>(在上海天蟾舞台召开南下动员大会)</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随军服务团(简称南下服务团)于1949年6月17日在上海正式成立。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张鼎丞亲任团长,陈辛仁,伍洪祥任副团长。成立之初,上海各大中专院校青年学子踊跃报名,还汇集了从各地院校介绍来的积极青年。21日上午,上海学联在天蟾舞台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动员大会。</span></p> <h3>(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随军服务团团长张鼎丞)</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野副司令粟裕将军、南下服务团团长张鼎丞将军在大会作了鼓舞人心的动员报告。在上海市“学联”的动员和组织下,在短短10天时间里吸收了数千名在校学生报名参加南下服务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各大名校,如暨南、同济、复旦、麦伦、美专、圣约翰、大夏等大中专学生,其中还有兄妹,母女,姐弟等一同报名参加南下。6月28日,南下录取名单在《解放日报》上发表,共有2400余人,父亲的名字也在其中。</span></p> <h3>(成立大会后,第一批团员在会场门前合影。)</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南下服务团录取的团员,绝大多数是在校学生。2400多名大、中学生舍弃繁华的都市生活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投笔从戎,随军南下。</span></p> <p>(上海市学联向南下服分团赠献锦旗)</p> <p>(上海圣约翰大学参加南下同学留影)</p> <p>(上海复旦大学欢送南下同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组建后的南下服务团,按军队建制编为4个大队。每个大队约500人,下设几个中队,我父亲被分配在4大队1中队。服务团组建后,立即按革命化、军事化的要求,以人民解放军为榜样,进行“抗大式”的集训。</span></p> <h3>(小组政治学习)</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集训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7月初至7月10日,主要是政治教育,当前形势发展与及青年人生观的思想教育等。学习时间虽短,但大家对新鲜事物如饥似渴的吸收,求知欲望高涨。全团同志在思想觉悟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从而坚定了为解放福建、建设福建的决心和信心。</span></p> <p>(训练间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二阶段从7月13日至17日是政策教育和军事训练。军事训练时,还从三野十兵团派出多名参谋来指导训练。一律按照部队的要求,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起居作息军事化。这对城市里长大,过惯无拘无束、优裕生活的青年学生,无疑是一个严峻的孝验。</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粟裕司令员还决定由十兵团包下服务团的经费。他说:既然‘随军’ 了,可以按照部队的待遇发。</span></p> <h3>(南下服务团胸章)</h3> <h3>(南下服务团的军装和行军用品)</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7月9日,全团按部队新战士标准,发军装、绑腿、鞋子、洗漱用品等。当大家穿上军服,挂着“华东随军服务团”的胸章,个个喜气洋洋,精神抖擞,从内到外散发出光荣和自豪感。</span></p> <h3>(在上海整装待发)</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两千多名知识青年经过不到一𠆤月的“抗大式”的教育和训练,无论在思想上、意志品质上,还是在体魄上、生活能力上,都得到了初步锻炼和提高。他们朝气蓬勃,斗志昂扬,整装待命,期盼早日走上南征之路。</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7月19日凌晨2时,在夜色茫茫中,服务团全体团员从各驻地出发,向江湾车站集中,然后登上列车,踏上南下的征程。从此他们离开了大城市,历尽艰辛,在革命斗爭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成为东南地区重要的骨干力量,有些人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火车一夜的奔波,大家都显疲倦,在车轮喀嚓喀嚓伴随中渐入梦乡。清晨6时左右,列车刚过15公里莘庄处,突然从前方传来一阵飞机的呼啸声和密集的机枪声,列车也在晃动中紧急刹车。车头水箱被击中,走不动了。此时敌机还在空中盘旋,大队部命令大家下车,向两旁田野树林疏散隐蔽,然后集合到莘庄附近的村庄休息。父亲在赣州读书时有躲过日本飞机的轰炸,略有经验。看到有的团员在野地里惊慌乱跑,就向他们大喊:“卧倒!卧倒!”,这时候有的人才反应过来趴下了。</span></p> <p>(火车在莘庄遭袭击,各大队正在组织疏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次突遭敌机空袭,坐在前面车厢的4名团员被击中,当场牺牲,还有14名团员负重伤。真是壮志未酬身先死,令人痛惜啊。</span></p> <p>(上海各界隆举行四位烈士追悼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中两位烈士的遗体按亲属意愿运回上海,安葬于虹桥公墓,另两位烈士就地安葬。</span></p> <h3>(在莘庄受伤的战友在上海第6医院治疗合影)</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受伤的团员由上海军管会派车接回上海医院治疗。当时,团部一面处理善后,一面趁此事件向大家进行思想动员。全体团员个个满腔悲愤,同仇敌忾;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将红旗插遍全中国。</span></p> <h3>(7月20日南下的列车在悲壮的歌声中继续向前)</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天下午6时,全团又登上南下的列车继续向松江方向前行。一路上机车故障,时走时停,又加上前方石湖荡大桥已被敌人破坏,最后大家只好下车步行,分批改乘木船到枫泾镇。</span></p> <p>(桥被敌机炸毁,队伍涉水过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全团到达枫泾镇后,借住在民房休息,晚上10点多又分批乘上驶往杭州的火车。</span></p> <h3>(1949年7月21日晨,列车到达杭州艮山门车站。)</h3> <h3>(在艮山门休息)</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晚上7时许,在茫茫夜色中,全团又乘上列车穿越过钱塘江铁桥,沿浙赣路向浙西南行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