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种技术,98年抗洪抢险用它来替代肝肾功能,08年四川地震用它来治疗挤压综合征,13年非典蔓延用它来清除炎症介质,它就是血液净化;有这样一个群体,机器是他们治疗疾病的武器,血液是他们战斗吹响的号角,昼夜颠倒是他们的工作常态,他们就是血液净化天使。庚子年伊始,面对悄无声息、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名白衣战士,作为一名血液净化天使,他们既要身披盔甲奋战前线,更要高度警惕守护家园。<br>一、重压之下,砥砺前行。<br> 伴随着疫情爆发,在王沛主任的号召下,郑大一附院血液净化中心80余名医护人员迅速行动起来,认真落实上级部门关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并迅速制订了血液净化中心防控预案并逐步完善了各项防控措施。医务人员藏起身体的疲惫,积极报名参加前线抗疫工作,加班加点查阅相关知识,积极学习防护技能。面对疫情,看似柔弱的护理姐妹也戎装上阵,一支支铿锵玫瑰毫无退缩,一句句“我去吧”,一声声“没问题”,只因心中有爱,心中有信念,坚守着血液净化人的铁血精神。 二、细节防控,坚守家园<br> 血透患者是一群特殊的人群,需要一周三次的规律透析来维持生命,风雨无阻,节日照常。和普通人群相比,他们的抵抗力更是低下,在这非常时期,更好做好疫情防护。在岳晓红护士长带领下,从医生护士到保安陪检,全面加强感染防控工作。每日定时通风,加强工作区域的物品表面及地面消毒,确保透析区环境安全。<br> 接诊室作为患者来院透析的第一站,无疑是与疫情短兵相刃的“前线阵地”,更是阻止“战火”蔓延的第一道防线。为守护好这道防线,每日三班接诊,透析室指派专职人员指导患者正确排队,监督每位患者及家属戴口罩、测体温并洗手后方可进入治疗区,治疗期间加强体温监测,对体温异常患者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排查。每次接诊,保安田师傅都会指挥着前来排队的患者,无数遍的重复着“请站好队,间隔1米,依次测量体温,洗手”,每次接诊结束,都声音沙哑,说不出话来。 为了让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了解疫情及防护措施,护士陈旸谷、牛云霞利用休息时间精心制作了宣传视频——“疫情特殊时期患者来医院透析注意事项”,风趣幽默的讲解,“接地气”的内容使防控措施得到了更多患者的理解和支持。(插入视频)<br> 护士们手把手教授患者如何正确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同时,在确保患者安全诊疗的同时,不忘做好医护自身防护。所有参与一线接诊、上机的人员佩戴帽子、防护镜,穿戴隔离衣,加强手卫生,要求医护错峰就餐,避免人群聚集。 三、请缨重症,专长尽显。<br> 随着疫情防治的深入,全省的重型、危重型患者陆续转到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积极救治重症患者,提高救治成功率成为了首要任务。血液净化技术可以消除炎症风暴,减轻器官损伤,维持器官功能,是抢救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血液净化中心的医护人员踊跃请战,截止目前先后有王宇飞、王晓星、石凯达、贾亚娟等11位青年突击队员主动请战到我院隔离重症监护室,为成功救治重症患者做出积极贡献。 既然选择了远方,留给世界的只有背影。至今护士长也忘不了石凯达推着透析机走向隔离重症病房的背影,作为第一位奔赴前线的血液净化人员,殊不知他为了让其他兄弟姐妹们少一些风险,主动要求延长隔离工作时间,甚至推迟了和女友约定好的婚期。<br> 隔离不隔爱。贾亚娟接到通知后,没有一丝犹豫:“您放心,保证完成任务”。殊不知她的家中也有时刻需要她的儿子。古有木兰替父从军,今有女护请缨抗“疫“,防护服加身,安能辨我是雄雌! 乔颖进医生作为重症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一月余来坚持每天参加全院会诊,电话24小时畅通,根据新版指南连续开展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浆吸附治疗”、“血浆置换治疗”等技术,有效的缓解了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br>四、逆流驰援,守护河南南大门<br> 信阳是我省的南大门,紧邻湖北,在这次疫情中成为河南省的重灾区。由于重症患者的救治力量告急, 2月10号,省卫健委组建省级专家组紧急赴援信阳。接到命令时,王欣芳医生正在科室值班,匆匆与接班医生交个班,连家人都没见面就坐上了赶赴信阳的火车。抵达信阳之后,她第一时间入驻隔离病房,迅速投入战斗,完成了所在医院的第一例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指导完成了一例又一例床旁血液净化治疗,尽显血液净化天使的干练与沉着。 逆流迎危赴前线,硝烟未识判阴阳。抛家亲离怀忧伤,救患脱险心信畅。阴霾散尽报捷时,自傲择医真儿郎。这就是郑大一附院血液净化中心的天使们,患者以性命相托,我们便全力以赴,毅然离家,只为身后的夜晚更加安宁。<br>血液净化天使们,保护好自己,等春暖花开,等山河无恙,等病魔散去,家人和透析患者们一起等你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