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我们在,冲锋在前的市二院急诊科

在路上

<h3>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难忘的春节。 一场空前的疫情席卷着华夏大地,从年前至今已经30天了,医护人员经历无数不眠之夜,奋战在抗击新冠一线。市二院急诊科的医生、护士及司机也责无旁贷,我们虽然没有在风暴中心,却一直在风暴最前沿。<br></h3> <h3>  在医院领导的安排部署下,急诊科积极组织培训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隔离衣。<br></h3> <h3>  新冠状病毒肺炎的学习知识不断的更新,急诊科医护人员分散又忙碌,集中学习比较困难,120医生和护士在工作之余,学习新冠病毒肺炎的相关知识以及防控措施。</h3> <h3>  个人防护从七步洗手发开始!</h3> <h3>  防护服的穿脱,关系到医护人员的防护及感染,监督和指导是每个人的职责,洗手,带手套,带帽子,口罩,防护服,鞋套,眼罩,隔离衣,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相互检查是关爱、呵护。</h3><h3> 急诊科护士长朱洁,在上下协调领取防护用品的同时,检查120医生及司机的着装,防护服。</h3> <h3>  记得每次120出发前,科室同事一声声“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注意消杀”的叮咛让人泪目,这泪水里面浸满了感动和幸福。<br></h3> <h3>  为了节省一套防护用品,也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值班这一天,我们尽量忍着不喝水,不上厕所,连续8,9个小时班,中午饭和晚饭放在一起吃。累了,困了,穿着防护服不能进入办公区休息,我们就坐在救护车里闻着刺鼻的消毒水味道眯一会。</h3> <h3>  裹在几层厚厚的防护服里,全身闷热,呼吸困难,里面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汗水蒸发,口鼻呼出的气,让眼镜和护目镜上全是雾气,看不清楚,时间一久,头晕目眩,相互说话都要大声,不然听不清楚。</h3><h3> 一个班下来,脱掉防护用品,满脸都是口罩压痕,耳朵疼,鼻梁疼,额头掉皮,整个面部,脖子,颈部皮肤发红,起红疹子,奇痒难忍。由于反复使用消毒水,双手皮肤干裂,掉皮。嘴唇干裂,嗓音嘶哑。</h3> <h3>  这段时间,急诊工作除了正常的急诊病人外,我们要接密切接触者到隔离点,接隔离点的人或我院感染科的病人到定点医院检查,有时一天接转40多人,有时凌晨四点我们还在转运的路上,有时一天救护车在县城里跑了600多公里,由于疫情小区被封闭、市医院全力应对疫情,全市产科的病人几乎都集中到市二院,接送孕产妇的任务也落到了我们市二院急诊人的肩上。</h3><h3><br></h3> <h3>  我们遵守一车一人一消毒的原则,救护车消毒,三位司机主动承担,以缓解护理人员不足,他们是马小军、马锦屏和李正兴,每次领病人下车做检查时,都要叮嘱我们“注意防护好自己”,送病人检查回来时,救护车都已经被仔细喷洒消毒水了,下班后,医师已经走了,他们还要喷洒消毒水,开紫外线消毒,为我们的安全做最好的防护,感谢你们!</h3> <h3>  从正月初二到今天,满满一个月了,梁进强和女儿视频时,女儿问,“爸爸,病毒啥时候能打完,我都想你了,都等不及了”,瞬间泪水模糊了双眼,他哽咽着说快了,匆匆挂了电话……<br></h3><h3><br></h3> <h3>正如二院书记所讲:</h3><h3> 冲锋在前二院人 义无反顾驰一线 防控疫情显初心 筑牢仪洲为人民</h3> <h3>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急诊的人,尽管这个冬天有些冷,有些漫长,还有些难熬,但是我们一定会以身为盾,筑起一道钢铁防线守护好你们!守护好我们的未来!<br></h3> <h3> 华亭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h3>

急诊科

防护服

消毒水

市二院

我们

疫情

防护

医护人员

防护用品

救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