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同心,共抗疫情心理辅导(九)

17青花瓷

<h3>亲爱的家长同学们:</h3><h3>根据你们提出的一些困惑,我做了总结,并给出一些应对措施,希望对你们会有所帮助!</h3> <h3>一、学习惰性 按以往的期初学习经验,只要开始上课两三天后,同学们都会从寒假放松的状态中走出来,投入到学习中。可是在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背景下,当我们进行几天的线上学习后可能会发现:我们没办法像以前那样轻松的实现从放松到紧张的状态转变。这有可能是我们的部分注意力还放在关注疫情上,但更可能是线上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遇到的干扰多,无法很好地克服自己的学习惰性,从而影响学习效率。我们之所以在线上学习中无法很好克服学习惰性,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1、诱惑太多:例如:手机、游戏……知道不能玩,又无法控制自己,玩了之后内心又充满忐忑,觉得虚度了光阴,对不起父母、老师、对不起自己…… 2、无监督:在家通过网络平台学习,相比学校,少了老师的监督、不能直接的互动,课堂枯燥,无法自觉的认真听课、完成作业。听课、作业草草了事…… 3、无氛围:没有学校那种学习氛围,缺少同学间的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动力……</h3><h3> 应对措施 1、严格作息时间:以网络平台学习时间为核心,调整好作息时间。用白纸黑字以书面的形式张贴在醒目位置,及时提醒。(注:作息时间要有一定的弹性,不宜太紧,否则难以执行,要做到劳逸结合) 2、可视化的目标:将自己想考的高中作为奋斗目标,写下来贴在墙上,经常提醒自己;并将目标细化,制定好每天的学习和作业计划。 3、主动请求监督:将自己的学习计划告知家人、好朋友约定互相监督。比如打电话相互叫起床,互相汇报每天的学习状态。 &nbsp;&nbsp;二、焦虑情绪 疫情开始爆发时,我们是焦虑的、担忧的,但随着我们慢慢的去接受、去适应,并不断的听到许多好消息传来的时候,我们的情绪已经慢慢的趋于平缓,生活也慢慢的回归正常。这时候的我们开始投入到新的学习任务中时,情绪应该是正常的、平缓的。可是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我们慢慢会发现有不少人的情绪反而开始变得焦虑,此时我们焦虑情绪的产生及其水平上升的主因不再是疫情,更多的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焦虑:学习时间紧迫,还遇到疫情停课了,时间不够用、浪费时间怎么办…… 2、竞争焦虑:在校时,能知道大家的学习效率,现在看不见,害怕其他同学更努力或者有特殊资源…… 3、效率焦虑:在校学习时间规范,有规律,而在家学习效率不高,影响因素多,害怕会落下更多…… &nbsp;应对措施 1、调整并保持内心平衡:我们可以清晰的意识到这是学生目前面临的普遍问题,关键在于该如何应对这种焦虑现象。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适度的焦虑是有益的,当我们产生焦虑情绪,表明内心的平衡已被打破,这也正是改变的最佳时机。 2、营造竞争环境:适度的竞争能激发学习动力,你可以将你的“主要竞争对手”的名字写下来,贴在墙上,比如说“xxx正在努力,我不能落下”或者想象其他同学正在学习的画面,从而激励自己做好当下。也可以与学习进度相近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制定学习计划互通有无、互相监督、达到共同进步。 3、做好每次学习前的二个准备: (1)环境准备:将书桌等收拾干净,保持学习环境整洁,以免其他东西的分心; (2)心理准备:交代家人,你的学习时间开始,尽量少打扰;做3到5个深呼吸,暗示自己高效学习时间开始;明确本次学习的目标,给自己加油鼓劲。 &nbsp;三、亲子冲突 “距离产生美”这句话长期以来被视为人际交往中的至理名言,而对这句话最简单的诠释就是人们呆在一起的时间越长,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越容易产生。在疫情还未完全控制的情况下,许多家长也都窝在家里并且无所事事,全身心注视孩子的学习情况,一旦让他们看到我们上课不认真、三心二意等行为时,就会开始在我们耳边唠叨了。有时候上课上完难得放松一下,他们又会禁不住提醒、劝说,甚至要求我们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并继续着手学习。总之,&nbsp;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只要我们一有点风吹草动就极易发生亲子冲突…… &nbsp;应对措施 1、积极主动的沟通:把自己的计划提前告诉父母,每天有多少时间用于学习、多少时间用于休息、娱乐或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比如要用手机、外出、偶尔的放松活动,提前告知,降低父母的误会,以防发生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2、学会换位思考:在情绪爆发前,先进行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先理解父母的情绪,再理解父母的外显行为,这样就可以避免亲子冲突的发生。 3、适当的自我反思:当面对父母的提醒、督促时,先别厌烦、抱怨,而是问问自己:我是不是没能控制住自己、没有管理好自己?我们要做到哪些才能让让家长放心,只有安心了,他们才会真正放手!<br></h3> <h3>最后请大家记住: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小宇宙,都有一股洪荒之力,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想,你就一定能够更好的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关键时刻打赢这场无硝烟的战争。加油,请相信能量无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