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乐——献给文艺老青年,我的大舅

泉水叮咚

<p>  猜猜这顾盼回首的大鹅是用什么做的?这小茶壶呢?呵呵,是大家看不上的、被抛弃的面貌丑陋的葫芦。巧手里,它们不仅有了价值,简直是华丽丽的转身!</p> <p>  您看,像不像茄子?无论是形态还是光泽。猜猜是用什么做的?</p> <p>  答不上来了?!其实是普通的牛角。大舅去湖南旅游,买回来稍加改造,就成了茄子🍆。</p> <h3> 精巧的饸饹床,一压咯吱吱的响,顿时一屋子莜面饸饹的味道!</h3> <h3>  记得小时后有一篇课文叫《古井》,井水如母亲,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井边的辘轳,又何尝不是转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岁月呢?</h3> <h3>  工业时代,一切皆可成批制造,唯有这一寸寸的打磨,才让人懂得珍惜。</h3> <h3>  捏拔,如果没记错,应该是这两个字。顾名思义,把和好的玉米面放进去,用力捏(挤压)到开水锅里,再把盖子拔出来,填上面,如此反复。一碗碗玉米捏拔就做好了!</h3> <h3>  现在,能看到碾子的地方可能是景点了。真不知那么大的石头是出自谁人之手,竟能被人销得滚圆?碾子粗糙却能让谷物脱胎,成了家家热气腾腾的馍。</h3> <h3>  豆腐房里,用这磨盘磨豆子一定得是头道工序吧。</h3> <p>  这个农用工具叫扇车(米糠分离器)名字的由来可能是两种原因:①主体部分由两个半园折叠扇面组成的。②扇子(扇动)有风。一些边远的农村还一直沿用至今。</p> <p>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大家都挺说过吧。图片中这个器物就是斗。过去〈解放初期)赶集专门有粮食市,人们买卖谷物、米、豆类等不用称来称重量,而是用这个容器来量。一斗多少钱,买(卖)多少斗,就付多少钱。还有比它小十分之一的容器叫升,形状和他相似,没有手提的横樑,但中间有一格板半。十升等于一斗,十斗等于一担。一斗估计就是二十来斤左右吧。</p> <h3>  现在,各家各户都有好几辆车,自行车、电动车、小汽车……你看这手推车,想一想上面坐着小脚的婆姨,老汉肩上搭根麻绳,腰上一给力、双臂一使劲,老两口的日子就颠簸在黄土腾腾的小路上了。</h3> <h3>  当然,也许上面拉的是一车大白菜,是几袋子苞米,用处可多着哩!</h3> <p>曾经,老家有个叫大礼堂的地方,我没有去过,但是我猜想那里应该是当时年轻人们寓教于乐的地方吧。</p> <p>大礼堂里一定排列这这样的长椅子,人们坐在上面听报告、学思想,或许也看电影,灯光一暗下来,还有你突然抓住我的手!一切还没来的及反应,头发已经花白,芳华已经成回忆……</p> <p>  这是用人家扔了的包装盒做的,好像我家西岗老院的房子,小小的窗子,吱呀呀的木门。</p> <p>如今,姥爷不在了,西岗大院也只剩下童年的记忆</p> <h3>  这就是我家一宝——文艺老青年,我的大舅!姓潘,名成玉。</h3><h3> 记得小时候去大舅家,最爱看的就是大舅和同事用透明有机板做的模型飞机,让人对蓝天充满了无限幻想!如今,古来稀的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练习书法、研究车牌号的属地、收集全国各省生产的精美酒瓶、古玩市场淘宝……每天过得有滋有味!疫情期间,他也没闲着,用一块块废旧的小木料,制作了这些小物件,让兄弟姊妹们和小辈们个个叹服!</h3><h3> 一个人,难得的是有梦想;人生一世,难得是坚持梦想。大舅出生在农民家庭,读过高中,做过电厂的工人,他和姥爷一样,脾气大又较真,不过,这些性格上的微瑕没有掩盖住他对美的审视、对生活的热爱,他每做一件事情,从不张扬,只是完成之后含蓄而羞涩地拿出来分享给大家,让人叹服不已!</h3><h3> 这些小物件,寄托了老一辈人对童年的回忆之情,对家的眷恋之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h3><h3> 一个人,能像大舅一样,不忘初心,有梦想、能坚持、能实现,是多么难能可贵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