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是临潼小学三年级二班史近玄的妈妈。孩子正式接触国学是在二年级上学期。记得那时刚开学,学校安排了每日经典诵读,作为家长的我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孩子的陪读任务。可是当我提前翻开诵读教材《学庸论语》,看到满篇的文言文,而没有一点注释的时候,我的心里直犯嘀咕,这么深奥的内容,我一个成年人读起来都费劲,一个识字尚不多的小孩子能读懂吗?!</h3> <h3> 虽然心里有疑问,但我还是决定试一试!于是,孩子每晚睡觉前的二十分钟成了我们的“亲子诵读时间”。刚开始的时候,我会提前预习一下所要诵读的内容,标注出文中的生僻字和通假字,然后一字一句的为孩子领读,渐渐地,我发现孩子在跟着我读三遍之后,竟然能自己顺利的读下来了!而且,越读越熟,越熟越快,从一开始的读一遍磕磕绊绊需要十几分钟到后来的读三遍仅需要几分钟,再到后来读一周就能熟练背诵的时候,我惊讶了!</h3> <h3> 从那以后,小区的石桌旁、凉亭下,家里的窗户前、书桌旁,都留下了我们诵读的身影;早晨起床洗漱、吃早点的时候,孩子在家里拼拼图、干自己的事情的时候,优美的配乐经典诵读会在不经意间萦绕耳畔;为了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诵读积极性,我还创造性的使用了一些“手段”,比如“诵读pk”赛或者“经典”接龙,让孩子在游戏中内化经典。</h3> <h3>一次,我们在家里进行诵读pk,我先背诵,背完一段后他说我背错了一个字,我翻书一看,果然是我背错了,我就夸奖他:“不错,你也算是我的’一字之师’了!”他问我“一字之师”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他:“一字之师”就是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所以称改字的人为“一字之师”,他听完后,若有所悟的点点头说:“妈妈,你真谦虚!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只帮你改正了一个字,你就认为我是你的老师了,我以后要向你学习,多看到别人的长处!”</h3> <h3> 就这样,时光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在平常学习过程中,我偶尔会欣喜地发现他能认识某个生僻字,并能讲出这个字在《论语》中的出处和读法;从语文老师分享的视频中也会经常看到他在班级领读的身影;当我批评他做作业时削铅笔浪费时间,他的一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怼得我哑口无言却又心服口服……至此,我才算真正理解了国学经典的魅力所在和学校开展经典诵读的良苦用心!</h3> <h3>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国学经典并不是只有“之乎者也”,也不是想象中的“曲高和寡”,它可以伴随在一个人成长的每一步,无论是刚开始探求世界的孩童,还是需要文化滋养的中年人群,它都会如春风化雨般滋润我们的心田!</h3> <h3> 一个出自古诗词中的名字往往更令人惊艳,一段引经据典的论述更容易让身边人肃然起敬,有传统文化陪伴孩子的成长,无形中会比同龄人多一份坦然!</h3> <h3> 尽管,我的孩子现在还不能吟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好,甚至有时写作文时还是一头雾水,跑题万里;尽管,他的思维有时会异想天开到不可理喻,遣词造句会苍白无力到惨不忍睹;尽管,他还不能真正理解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所在……但他在成长的路上积极进取,努力向前!他的字越来越工整,作业越写越快,学习习惯初步养成;生活中,他懂得分享和感恩、乐于助人、善良懂事、有一颗金子般纯洁的童心!这些足以让我感到欣慰和满足!</h3> <h3> “九尺之台,起于垒土”,我深信,经典诵读于孩子而言才刚刚开始,每个经过日积月累国学熏陶的孩子必将绽放精彩!而作为家长,我能做的,就是耐心陪伴,静待花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