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路上“七八九”,社卫中心在坚守——90后篇

美友61334859

90后篇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基层抗疫线上的新生力量“90后”</b></h1> <h1>&nbsp; &nbsp;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抗疫队伍中,“90后”的“孩子们”就是一股崛地而起的新生力量。他们有活力、有干劲,讲责任、敢担当。今天的他们,已经成为了这场抗疫战斗中实力不可小觑的生力军。<br>&nbsp; &nbsp; 张剑岳,是个90后的大男孩,平日的工作中,他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毛病,接受领导批评教育是常事。但在这次抗疫工作中,他像是一下子成长了很多。为了能让其他同事多陪陪孩子,他主动多承担车站卡口值勤任务,晚上收工后,他细心地开车把一同值班的同事送回家;接到大流调任务后,为了不影响单位其他班次的安排,他主动请缨担任中心流调小组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对返区复工人员进行摸排调查;值守预检分诊处时,他也常常一值就几乎是一整天,中午换饭时间匆匆吃一口泡面,就急忙返回岗位。对于同事和领导的赞扬,他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我一个大小伙子,没家没口的,多干点应该的。”经过这次抗疫战斗,让大家看到了他的成长与进步。</h1> <h1>  焦东臣,是我中心办公室职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焦东臣主要负责救护车管理。为了确保乘车人安全,每天东臣都会在出车前仔细进行车辆消毒。平日里,东臣开车送医护人员入户测温、卡口值勤,物资运输,常常是一忙就是一整天。晚上遇有应急任务,东臣总是随叫随到,即使风雪天气,也能确保出车准时、安全。同事们常开他玩笑说:“以后谁再问你驾龄几年,你就说你驾龄十万公里。”<br></h1> <h1>&nbsp; &nbsp;&nbsp;张迪,是中心的财务人员。为了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张迪延后了原定2月份的婚礼,放弃了休假。她虽然不是医护专业,也主动加入防控一线队伍。通过单位组织的业务培训,张迪熟练掌握工作流程。她每天跟随团队医生入户测体温,参加预检分诊、车站卡口值勤,能上就上,毫不含糊。</h1> <h1><ul><li>收费处的“90后”宝妈田川,参与预检分诊、车站卡口值勤,放弃了孩子的哺乳时间,成了“狠心”的妈妈;<br></li><li>药房的娄玉娟,爱人是公安民警,两人同时值勤“我在车站口,你在高速口”,成了名副其实的小“两口”;<br></li><li>认真负责、勤学肯干的97年护士陈冲,别看她年龄最小,干起活来却特别干练稳重,领导交给的每项任务她都能圆满的完成;<br></li><li>在外进修学习,利用休班时间积极参与单位门诊值班与火车站执勤的90后医生付杨帅;<br></li><li>“90后”美女护士孙静、高欣,她们白天跟随医生为居民入户体检、轮流值守预检分诊,参加火车站卡口值勤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宁可由家人接送也坚守岗位,毫无畏难情绪;<br></li><li>还有被抽调到区卫健局、区防控办的耿安琪、刘桐、李鑫明,都是“90后”的年轻人,尽管分工的岗位不同,但大家都在为疫情防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br></li></ul></h1> <h1>  &nbsp;</h1><h1> 在我们这些“大人们”的印象里,一直认为“90后”的他们还是个孩子,还需要我们多“把关”,多“嘱咐”。但经历这次疫情防控工作,突然间发现他们长大了,他们甘于奉献、迎难而上,年轻的他们也能够挑起重担,独当一面。此刻,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激情与活力向我们展现着年轻一代的责任和担当。<br> 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大“疫”当前,虽然我们只是抗战在防疫站线上的基层医务工作者,但我们是基层健康的守门人,我们是守护百姓健康的第一道“闸门”。</h1><h1> 疫情面前,有无数个像我们这样的“七八九”组合正在全力奋战在各自的“战场上”,也许是一线,也许是基层,也许在医院,也许在卡口。我们“逆行而上”,因为,这是我们肩上“疫”不容辞的责任。</h1><h1> 愿我们的祖国山河无恙,人民幸福安康。</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