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照片中的三个人在四十一年前曾是一个连的战友。左边是杨伟德,中间是蒋晓明,右边的是李福良。<br></h3> <h3> 故事就从1978年12月杨伟德和李福良刚从家乡宁波来到豫南的一支部队当兵说起吧。他们初到部队还没来得及熟悉营区,就被调往豫北的162师了。原来,54军就要参战了。162师下辖484、485、486三个步兵团,素有猛虎师之称。战前54军从162师抽调了一批老兵作为战斗骨干输送给了刚刚扩编的兄弟师。因此,上级就把这批新兵补充到了猛虎师。
说来也巧,这次调动,宁波籍新兵只有5人分到484团,没想到竟有两个同乡分到了八连。李福良在二排当步兵,杨伟德分到炮排,操练起刚刚装备的60炮,而蒋晓明正是当时的炮排长。
就要打仗了,在那种紧张的战前应急训练和新兵生活中,在谁也听不懂宁波话的地方,有两个同乡在一个连,也算是蛮开心的了。
说起来战前训练的时间也实在是太短了点,这些新兵刚刚打完“步枪一练习”,用他们的话说:还没明白这子弹是怎么打到靶子上的呢,就懵懵懂懂地跟着大部队登上了南下的军列,赶上了刚一当兵就上战场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参战机会。<br></h3> <h3> 说到这,我们先来科普一下60炮的基本常识吧。
60炮全称为:60毫米迫击炮。全炮由身管、座板、炮架、瞄准镜和附件4大部分组成。座板用以承受发射时迫击炮的后坐力,由主板、驻臼、座板筋和炮尾锁等组成(详见下图)。
<br></h3> <h3> 迫击炮是一款相当神奇的武器,炮身短,射角大,弹道弯曲,可以打击障碍物或者山体背后的目标。多采用炮口填装,炮弹滑入炮管,撞击底部的撞针,撞针引燃炮弹后部的发射火药,火药燃气将炮弹推出,射程可达到数公里。</h3><h3> 在平时,60炮的身管,座板,炮架和瞄准镜为拆分状态,分别由几个炮手们背负携行,杨伟德当时负责背座板,炮兵们对此俗称底座或炮盘。<br></h3> <h3> 1979年2月19日,作为战役预备队的猛虎师从广西龙州水口关杀出国门,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
进入战场后,他们所在的484团历经勇闯孤山封锁线,夜暗偷渡平江夺取325,拼死抢占平江渡口,成功掩护舟桥部队架设浮桥,连续作战打通复合至靠松山道路等一系列战斗后,又马不停蹄转战高平,奉命参加会攻克玛诺。<br></h3> <h3>图为1979年2月23日蒋晓明和战友在靠松山阵地</h3> <h3> 参战最初几天别说79年入伍的新兵们又紧张又发懵,就是老兵们也都是人生第一次啊。一会儿冲关,一会儿偷渡,一会儿夜里冷得够呛,一会儿白天热的恨不得想光膀子;天黑后不许抽烟不许说话,整夜里四周枪声不断;走路经常要猫着腰,随时准备卧倒;行军是一会儿停下一会儿小跑;子弹经常在头顶上啾啾地乱飞,冷不丁炮弹爆炸震的耳朵生疼;随处可见各种人畜的尸体,苍蝇围成一团嗡嗡。天天在山上爬上爬下,身上的武器装备沉重勒的肩膀和胸口肿疼,后勤补给难以跟上,吃不饱也睡不好觉,随时都有可能挂掉,真的是很残酷很危险哟。嘿嘿,打仗,可真不是好玩的事。
可是他们新兵在严酷的战场环境里学得也很快,跟着老兵有样学样,吃苦耐劳,服从命令,绝大多数很快完成了从一个社会青年转变为一名军人的过程,基本跟上了战争的节奏。<br></h3> <h3>图为我军在高平翻山越岭,实施穿插包围</h3> <h3> 2月25日,当连队风雨兼程从复合转战到高平外围,来到班姆东北方向一个叫做郭梅的小村庄时,遭遇越军突然袭击。枪声一响,连队迅速散开队形,抢占有利地形,利用山坡树林一线,与敌对峙。
但此时连长不幸身负重伤,倒在半坡上。负了伤的连长不顾伤痛,一边大骂敌军,一边指挥连队报务员迅速向上级报告敌情。
越军实在是阴险狡诈,他们并不急于射杀已经负伤倒地的连长和另外几名伤员。而是想利用这个机会,以连长等几个伤员作诱饵,更多地射杀前去营救的我军指战员。
战友们几次想冲上去抢救,都被越军的弹雨压了回来。
这时,刚才遭到敌人火力突袭后隐蔽在周围山林的连队战友们,在经历最初瞬间的惊恐后镇静下来,各自依托地形和越军展开了对射。
二排长张龙春果断组织指挥部队抢占侧翼山包,居高临下向越军实施了火力反击。
战场处于胶着状态,连长躺在坡地上,焦急地喊着“不要管我,快消灭敌人”“向上级报告,我没有完成任务”……,鲜血不断从伤口汩汩地涌出。其他伤员的情况也不妙,形势紧急,必须立即抢救,再拖延下去,伤员们就会有生命危险!<br></h3> <h3>图为在战斗中我军连队卫生员火线抢救伤员</h3> <h3> 炮排长蒋晓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做好准备自己带几个人冲上去抢救连长了。他对隐蔽在不远处的几个战士大声喊道:准备好,冲上去,救连长!救伤员!
正蹲在一旁隐蔽的新兵杨伟德听到排长喊时心头一震,心里充满狐疑地想:这是不是真的啊?不会是听错了吧?
扭过脸来用一口宁波口音的普通话对排长半是说明半是强调地说到:排长,这时候上去是要死人哒!
蒋排长斩钉截铁地:少废话!快准备!冲上去,救人!
杨伟德虽说当兵只有五、六十天,但他知道当了兵,上了战场,就必须服从命令听指挥,而且经过这几天的战斗,他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战友这两个字的含义。
听到排长的明确命令后他也不再犹豫了。
他迅速行动起来。别看他是新兵,但这宁波人脑瓜是特么好使,他并没有蛮干硬拼。而是把自己负责背的60迫击炮座板,翻过来扣在头顶上,双手扶稳,脸盆大小的座板基本遮住了他的头,座板下露出他那双闪着狡黠眼神的大眼睛,缩着脖子,矬着身子,半蹲半跪地向前跪步前行,慢慢地,慢慢地从隐蔽线冒出来,刚一露头,铛铛两声震响,嘿呦,狗日的越南小鬼子还真等着呢,直接两枪击中了座板!
好悬啊!!幸好有这个座板,又好在这座板是钢铁铸就的,还特么挺厚,没被击穿!杨伟德啊杨伟德,侬老结棍啦(你够厉害啊)!
嘿嘿,平时总觉得座板这东西又沉又笨,这时候觉得它太亲切啦,关键时刻还真管大用!今天要是没有这个座板,那他杨伟德立马就光荣了!<br></h3> <h3>图为我军卫生队医护人员在前线展开野战救护</h3> <h3> 这时候,已经做好准备的二排长指挥全连火力全开,压制敌人,掩护炮排长带领战友冲出山林,抢救战友。就在越军火力稍弱之际,炮排长和杨伟德等几个人乘机冲了出去。</h3><h3> 四班机枪兵刘太全此时也不顾一切地抱着一挺机枪向敌人扫射,掩护战友抢救伤员和撤退,激战中大脚趾啥时候被敌人的子弹打穿了自己都还不知道,直到一口气干光了二百多发子弹起身才发现防刺鞋里面全是血,才晓得自己挂了彩!</h3><h3> 冲出来救人的战友们在弹雨中,完全忘却了个人安危,有的拉着战友的胳膊,有的拖着战友身上的子弹带,有的双手卡在伤员的腋下托送着,齐心协力,连拉带拽,终于把连长和伤员们全部抢救到安全地带。</h3><h3> 在最最危险的弹雨下,是他们,用彼此的生命和热血,真实地上演了一场以命相搏,拼死救战友的大戏。完美的诠释了生死战友,血脉相连这句话的真正含义!!</h3><h3> 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真心英雄!!</h3><h3> 这就是我们这支军队优良血脉的传承!!</h3><h3> 而杨伟德紧要关头用座板当头盔防弹救伤员,让60炮座板出了大彩,实在是可圈可点!</h3> <h3> 战火硝烟散尽之后,祖国大地是一片祥和宁静。</h3><h3> 时光荏苒,在走下战场四十年后的2019年,当年一起经历过枪林弹雨、生死考验的战友们终于再次相聚了。</h3><h3>人苍老了,头发白了,样貌变了,但那股子兵味还没变,一声口令,依然军姿挺拔。</h3><h3> 战友相见有说不完的话,有诉不尽的情,回想起当年战场的那一幕幕,一桩桩,笑也笑了,泪也流了,酒也喝了,人还没醉,心却醉了。。。</h3><h3> 经历过生死考验的战友们爱说,爱笑,爱逗,最后干脆把那句“排长,要死人哒!”当做口头禅来互相调侃了,每次说罢,大家对视之后,哈哈大笑,竟有一种: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的豪气,顿感荡气回肠!</h3> <h3>向当年带我们成长的老排长敬一杯</h3> <h3>这是一群经历战火洗礼的生死战友</h3> <h3>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h3> <h3>军礼,献给生死战友</h3> <h3>当兵一阵子,战友一辈子</h3> <h1><b>好兄弟,下辈子我们还当战友</b></h1><h3><b><br></b></h3><h3><b><br></b></h3><h3><b>全文完</b></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