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七帖

风萧萧

<h3>自2019年12月底开始学习十七帖,至2020年2月24日,共通临了四遍。从单字到通临,结合不断阅读原帖,记住字形字意。再从细节临摹,对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反复临摹,区别记忆。在此基础上再通临。每临习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有时仅仅在某一个点有所突破和推进,便心喜至极。当我看到班长冯文英同学临习的十七帖后,我找到了自己的短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尽管我临得与原贴还想差甚远,对于十七帖情有独钟。因为草书本身属于写意性质的书体,在法度之内,横竖撇捺,既可以拉长,也可以浓缩,大开大合,恣意敛散,既可表现出龙蛇飞动的力道,也可表现出云卷云舒的平和、疏淡,书写起来心随手动,神清气爽。当然要学透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通临不是最终目标,还要进一步精临。</h3><h3> 我现在还有不少问题:1.缺乏动作,节奏感,空间感。2.不会折笔翻笔。4.提不起笔。5.线条飘浮煞不到纸里。这些将在今后的学习中逐一克服。下一步,要稳扎稳打,将那些自己记不住且容易混淆的字和写不好的字,一一挑选出来,追个练习,直到写好为止。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深得到常老师的悉心教诲与指导,在此,衷心感谢老师!<br></h3> <h3>第一遍,用毛边纸,纸柔软比较好用。小狼毫毛笔。</h3> <h3>第二遍,用八尺屏白宣纸,纸比较滑且不太渗墨很好用。小狼毫毛笔。</h3> <h3>第三遍,用四尺对开白宣纸,纸比较吸墨且比较薄。不好用。小狼毫毛笔。</h3> <h3>第四遍,用四尺对开咖色宣纸,纸有点点硬不够顺滑但还可以。改用五号羲之圣手兼毫毛笔。字比前三遍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