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有座消失的石拱桥

故乡的小路

<h1>  石拱桥,用天然石料作为主体建筑材料的拱桥,在我国桥梁建筑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形式美观,结构坚固,有单拱石桥、联拱石桥、双曲拱桥等。我的家乡有一座单拱石桥,叫“加来桥”。它没有像广州的立交桥那样宏伟气势,也没有卢沟桥那样美观造型,更没有赵州桥那样历史悠久。可是,我走过很多桥,见过各式各样的桥,最让我难以忘怀是家乡那座石拱桥。我返乡开车路过石拱桥时还会刻意停车,静静的站上几分钟陪伴它,可是,石拱桥不言不语,只留下那悠悠的往事。</h1> <h1>  遗憾的是,在2019年的9月,随着数台大型挖掘机“轰隆隆-轰隆轰隆”的两天挖掘响声,就把承载我们出行五十年那座石拱桥,拆得无影无踪了。据悉,因城镇化的发展,运输工具增多和超重,石拱桥处于超负荷状态使用。为了安全政府投资拆除原有石拱桥建筑,重建一座扶壁桥台,柱式桥墩,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h1><p><br></p> <h3><font color="#ff8a00">石拱桥拆除现场</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拆除石拱桥搭了座便桥通行</font></h3> <h1>  长约40米,宽约7米的家乡那座石拱桥,是当时的临高县公路工区建造,1969年建成通车,那时是家乡标志性的建筑物。石拱桥旁边还有痕迹的一座桥是1940年日本侵略者,在加来地区修建机场和糖厂建造的一座木桥,还有桥基遗留在石拱桥的下游处。</h1> <h1>  家乡那座石拱桥,是加来地区连接南北的唯一交通要道。北有海口、澄迈、机场运送过来的物资和人流;南边有加来地区稻谷瓜菜生产基地和橡胶种植基地,输运出去的农产品和人流。无论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市场经济时代,家乡那座石拱桥,发挥了它光荣的使命,见证了家乡变化,促进了家乡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对外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家乡那座石拱桥,静默立在小河两岸,家乡的人长年累月行走在石拱桥上,来来往往的车辆行驶在石拱桥上,石拱桥默默承受着,用它的力量支撑着,使乡亲们有了走出加来洋的希望。</h1> <h1>  家乡那座石拱桥,是一代又一代加来人的集体记忆。那时从桥上望下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河沙细白。儿时,家乡那座石拱桥是我们的乐园,在热闹的春节,我们着新装三五成群跑到桥上,往河里扔电光炮,玩“水雷爆炸”比赛。在炎热夏天的傍晚,约上几个玩伴,骑着单车到石拱桥旁抓茧火虫上桥玩“点亮灯”游戏。在酷热难熬的暑假,我们跑到河边,有的从桥上,有的从岸边,翻滚式,垂直式,赤身纵跳河里。在河里摔跤打闹,嬉水对仗,深水潜游,那一幕幕情景经常地在我脑海里翻滚。</h1> <h1>  出来工作后,时不时喊上几个歌友,抱上几把吉它,坐在石拱桥上,望着晚秋迷人的夜色,自弹自唱邓丽君的歌曲自娱自乐。那时雨后夜幕下的石拱桥,非常安静,只听到北边那排干校池塘里和南边那片稻田里,青蛙发出“呱呱-呱而呱而”美妙悦耳的叫声。雨后石拱桥行人很少,更不见小孩玩闹的身影,偶尔,朦胧遇见一两对恋人骑单车搂腰飘过。家乡那座石拱桥,众人认为是一个照相的好影点,几十年来,不知多少人曾经在桥的南面,留下过美好的影像。</h1> <h3><font color="#ff8a00">1981年我在石拱桥南面的照片</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1994年我女儿与侄女在石拱桥南面合影</font></h3> <h1>  家乡那座历经了五十年历史的石拱桥,随着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步伐,消失在我们永远的记忆中,我们依依不舍地向它说声再见了——石拱桥! 2020年春节前,家乡又一座渐新的混凝土空心板桥,在石拱桥原址拨地而起。全长44.04米,全宽12.5米的新桥,增设了宽敞的人行道,加装了雕刻精制的大理石桥梁护栏。一座美观气派的新桥,跨越在家乡那条弯湾曲曲的小河上。希望它能承载我家乡的父老乡亲生活越过越好!希望我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