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大约从五年前开始,我便迷上故宫角楼的日出,说来也很奇怪,至今我依然对她非常迷恋,她就像是一首抑扬顿挫、霞起云落的交响诗,让我百拍不厌,常拍常新。</h3> <h3> 这是2015年2月份拍的角楼,那时刚刚来到这个场景,现在我仍然可以感受到当时的美好心情。</h3> <h3> 偶然间找到这张我2008年拍的角楼,那时候很少来角楼,多为匆匆路过。</h3> <h3> 日出日落的色彩最震撼,多少个披星戴月,多少个起早贪黑,就是为了一睹日出日落的美妙。朝霞飞暖,晚霞爽寒,每日美美日,天新日日新。看角楼上的风卷云舒,风云变幻,让我陶醉其中。</h3> <h3> 我来了,我感慨,每一次看到日出,都让我在这份大自然无声的馈赠中,领悟到多变过程中的震撼和轮回的意境。由此,带给我美妙的感受,我站在晨光里美美地享受着灿烂。</h3> <h3> 站在故宫筒子河边静静地等候日出的那一刻,当伫立在此欣赏角楼深入浅出的幻觉和感触角楼尊贵气质之时,尽管常是雾霾天气,都没有让我失望过。</h3> <h3> 下雪的时候,角楼更增添了泼彩的韵味,粉墨登场的新意。每次赶上雪我都联想到角楼,似乎银装素裹的角楼才衬得上梦中时隐时现的广寒宫。角楼因雪变得宁静诗意,因雪变得雍容悠远。</h3> <h3> 天空是湛蓝的,没有一丝云彩,平静的水面可见角楼的倒影溶印在水中,微风小写意 、浪静见工笔 、隔岸众喝彩。真是一幅变化中的神奇画卷。</h3> <h3> 故宫角楼一直是很多人特别喜欢琢磨的建筑风格,不只是它形式独特更是它所处的位置,独处一角却又独成一景,无数人领略它朝夕云霞映衬下挺拔的身影。</h3> <h3> 故宫角楼的阴晴雨雪,让人着迷。天气晴朗的时候会看到清晰的北京樽矗立在神武门的后边,好似提醒众人这是一个大时代。并评判着北京的美有几分在角楼,享受摄影也享受等待的过程。</h3> <h3>素色更能表现角楼的性格和历史地位。</h3> <h3> 有人说,故宫角楼是北京最美的可随时拍的地方。的确如此,她是爱好者不必在公园门口等着开门,只要早点出发好机位就是你的。可以说这几年我拍到了几次灿烂无比的时辰,当按下快门的一瞬间,60多岁的我还是有点小激动。</h3> <h3> 现在有不少年轻人都喜欢到角楼拍婚纱照,筒子河边天天都能感受到友爱和热爱。</h3> <h3> 大自然为我们带来了动人的色彩变化,就像一支巨大的画笔扫过我们的视野,各种色彩就开始活跃起来,给人们带来无处不在的提示和喜爱。然后或快或慢的聚散,望你抓住机会获得更丰富的精彩。</h3> <h3> 新宠宫前伺侯 时过境迁跑秀</h3> <h3> 在美妙的朝霞中,体会眼前的明暗。享受云蒸霞蔚好心情,喜欢日出给人的感觉,那是新的希望、新的开始。</h3> <h3> 岁月无痕,花落无声,带走的是时间,留下的是记忆。感激生命里那些美好的机遇,如此这般,真好。</h3> <h3> 故宫角楼的建造凝聚了古代劳动者的聪明智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还有更多的营造手法,以其玲珑的设计,秀丽的檐角,安然地姿态,伫立在那里。</h3> <h3> 驻足角楼,看霞光泛起。心中大有问苍茫、怅廖廓、主沉浮之句油然而生。也是为了享受光与影的变换,天空把握角楼的气场,池水营润角楼的岁月,飞檐甍瓦更增角楼姿色。而我,用相机记录下我眼中的她。</h3> <h3> 秋的叶脉,镌刻着岁月的厚重,秋的优雅如跳动在古琴弦上的音符,弹奏着季节的精美。秋天的故宫角楼是诗是画更是一首绕梁穿林的乐曲。</h3> <h3> 不忘国殇,慨当以康,角楼情节,心中萦彰。</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原创版权申明:本人拥有照片所有权,不可去掉或裁减水印,不可单独使用照片。违者必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