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div><br>山川异域,风月同天<br>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照两乡<br>......</div><div><br></div><div>最近几天,你是不是也被这几句话刷屏了?<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被疫情搅得有些恍惚的我们,这才发现:</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汉语原来这么美,古诗词原来这么有力量。</div><br></div><div>我一直是中国古诗词的忠实爱好者,无论是李白诗中的浪漫豪放,还是杜甫的忧国忧民,李清照的婉约清新,我都喜欢,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那些或激昂或清丽或悲悯的诗句时不时在我的心中激荡。<div><br>每天早读课和学生们一起吟诗文,悟诗情;语文课上偶尔脱口而出的几句诗文,着实赢得了孩子们崇拜的小眼神;假期里更是和儿子比赛背诗。现在很少有时间读书的我,假期里竟完成了康震老师的《苏东坡传》的阅读,将近三百页厚厚的一本,苏东坡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乐观豪迈的性格,有趣的灵魂,令人高山仰止的才情,苏轼苏辙的手足情义,无不深深震撼着我。</div></div> <br>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第一周,主要是复习旧知,所以在规划完学生的复习任务之后,把古诗欣赏的系列课程融入其中,趁此机会,和孩子们好好过了一把诗词瘾。 <div> </div><div> <br>一、每日一诗 群内交流</div><div><br>在正常寒假期间已经布置我班同学完成了二年级下学期的40首的古诗背诵,每次假期我都会要求孩子们提前背诵完新学期的古诗,因为假期时间长,每天一两首的背诵量降低了难度,并且还要在群内交流,上传背诵的音频,以便老师监督指导。那么新学期开学后,早读课上主要注重学生对古诗的吟诵和理解。</div><div><br>由于我们班已经完成了40首的古诗背诵,开课第一周,利用“每日一诗”的20分钟,进行附录部分的背诵,给孩子们提出了具体要求:</div><div>1、至少读五遍以上,熟读成诵,并且要大声朗读<br>2、借助下边的注释和链接理解诗意和写作背景<br>3、完成背诵音频的群内展示</div><div><br></div><div>在这个要求中,不仅有方法的指导,还有过程的监督和检查。而后在每天的直播课上,我会利用10分钟的时间和学生们一起领悟诗情,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等,从而让学生对每一首古诗有个全面的了解。</div> <div><br></div>二、古诗赏析 在线直播<div><br>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虽然已经完成了160首诗词的背诵,但这一首首风格各异的古诗就像散落天幕的一颗颗繁星,各自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以孩子们的年龄和阅历是很难发现这些古诗之间的关联和异同。如何用一根线把这些散落的星星串连成璀璨的银河,我决定开设《古诗赏析课》的专题直播。</div><div><br>决定开设专题直播还是因为和儿子之间的一次对话而受到的启发,假期里同样上二年级的儿子背诵了一首写景的古诗,费了好长时间也没背诵下来,我给他朗诵了一遍并且解释了诗意,紧接着我就流畅地把这首陌生的古诗背诵了下来,儿子大为惊讶,我告诉他写景的古诗里,经常会用到暮鼓晨钟,残阳落日,落花流水等辞藻,由于妈妈之前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不但会吟诗还会作诗了呢,所以读到某一类别的古诗时,我几乎就能猜到诗人会用哪些词语来描写,不用刻意背诵,就能脱口而出。可是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来说,他没有这样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是不会梳理和归纳的。为此,开课前两周,我做了三次《古诗赏析课》的直播。</div> <div><br></div>专题一:《古诗赏析课之“联系历史背景”》<div><br></div><div>第一节课领着孩子们品读了三首古诗《垓下歌》《夏日绝句》《题乌江亭》,这三首诗都和一个人物有关,那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歌》中学生们了解了项羽性格的自负,以及兵败时的无奈;《在夏日绝句》中知道了一向以婉约清丽的诗词传世的李清照为何写出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豪迈的诗句;在《题乌江亭》中品出了诗人杜牧对项羽不能“卷土重来”的惋惜。</div><div><br></div><div>把这三首诗用一个人物串联起来,学生们不仅了解了项羽这个历史人物,也知道了三位诗人的写作背景,最重要的是学会了一种品悟诗情的方法“联系历史背景”。<div><div><br></div></div></div> <br>专题二:《古诗赏析课之“托物寓意”》<div><br>托物寓意,是指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写作手法。</div><div><br>通过三首描写动物的古诗《蜂》《蝉》《画眉鸟》,引导学生来了解这一写作手法。</div> <div><br></div><div>专题三:《故事赏析课之“诗词中的春”》</div><div><br>在预习新课时,第一单元中编排了两首古诗《村居》《咏柳》。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早春时节的美丽风光,所以第三节课就和孩子们共同欣赏了许多描写春天的诗句,不同的咏叹,同一个春天。</div><div><br></div><div>除了推荐学生观看拓普教育中的相关短视频,还让孩子们课前搜集春天的图片,并用一个成语来形容。</div> <div><br></div><div>由于每次直播前,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直播时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所以效果特别好,不仅收获了小粉丝,还收获了大粉丝,讲到很多历史典故的时候,比如黄巢起义,苏家三父子的关系等,都是家长在和我互动。<br></div><div><br></div> 三、唱咏吟画 线下链接<div><br></div><div>学生们有了之前“每日一诗”的积累,“古诗欣赏”的品悟,随之而来是学生们内化吸收后的表达与展示。主要采用了诗配画,书法比赛,吟诵展示,三分钟演讲等方式。<br></div><div><br></div><div>诗配画</div> <div><br></div><div><br></div>书法比赛 <div><br></div><div><br></div>吟诵展示 <div><br></div>三分钟演讲 三分钟演讲的题目就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典故》。<div><br></div> 链接:疫情当下,那些让我们感动于心的美丽诗句<div><br>01 </div><div>山川异域,风月同天。</div><div><br>这是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所捐赠给湖北高校的一批应急物资箱上的一句诗词。</div><div><br>这句话来源于1300多年前中日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话。根据记载鉴真事迹的历史典籍《东征传》,公元八世纪,日本长屋亲王曾在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绣上十六字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鉴真大师被此偈打动,由此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伟大实践之一。</div><div><br></div><div>02<br>“岂曰无衣,与子同裳”</div><div><br></div><div> 日本医药NPO法人仁心会等四家机构联合捐赠</div><div><br>此句来自先秦诗歌《诗经·秦风·无衣》——<br>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br>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br>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div><div><br>句意为“谁说没有战衣?与君同穿裳衣”。翻译一下就是:谁说你没有口罩?我的就是你的。</div><div><br>03<br>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div><div><br>日本京都府舞鹤市捐赠友好城市大连<br></div> <div><br></div>最后,疫情当下,无论是用直白的话语,还是用文雅的诗词,让我们共同为武汉祈祷,为中国加油! (文稿:刘秀兰 编辑:孙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