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成长中的炫耀</p><p>在我们的人生中,很多人炫耀自己所得到的,认为权利是决定自己是穷还是富的关健。也有些人对金钱表示冷漠,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钱财,而是他们觉得钱财都是坏人利用非法运营所得到的,他根本就没有机会也不屑成为坏人,因为他不想干坏事。</p><p>还有人开始嫉妒别人所得的成就,地位,权力以及富足。很多人都在追寻他们没有的东西。而很多人又在炫耀自己所得到的东西,在我们的人生中,很多时候自己对炫耀冷漠,嫉妒,这些情绪都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认为这些情绪对我们是有益的。的确这些部分情绪是对我们有益的,(有些则不是)这些良性的嫉妒 ,炫耀,冷漠可以让我们找到努力的动力。</p><p>但是努力过后,如果还持有这种心态,那我们就有可能陷进情绪的漩涡里,出不来。</p><p> 每个人都有负面情结</p><p>在我的人生中,也有炫耀 嫉妒,冷漠等等词汇的出现,也是心理学上所讲的负面能量。</p><p>我小时候的负面能量极其强大,别人根本就不敢和我玩,好像我是冷面孤女接近不得。小时候我常常对别人的一些负面语言,一些我认为不好的行为,一些眼神,只想逃离。并不是不想面对他们,而是觉得我根本就提不起兴趣来面对他们。</p><p>小时候我害怕语言,小时候我更害怕面对家人,我怕他们看穿我一切的心理状态。</p><p>我更怕他们因此而嘲笑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有更多的底气来面对他们了,甚至是用我所学的一些东西来炫耀。</p><p><br></p><p>嫉妒在我小时候经常出现,尤其是我爸妈夸我的几个姐姐哥哥妹妹的时候,我经常会出现这么一种情绪_嫉妒。觉得他们凭什么拥有爸妈的疼爱和赏识,以及对我没有的信任。那时候我妈说我胖他们就符和着,然后渐渐的说我胖的一种内在语言就成了我自卑的一个重要因素。</p><p> 大学生的炫耀</p><p>今天我们家来了三个大学生,这对于我爸妈来说是他们家的一种骄傲。(村下面叔叔伯伯家的骄傲)不管他们在学校里的学习如何,在我爸妈眼里好像都是一种特别值得骄傲的事。而面对我们,我爸我妈则是黯淡的神态。</p><p>这要是在我以前,我肯定会默默不语,伤心落泪。现在我反而会很容易的接纳他们的骄傲神态。因为每个人都会骄傲,尤其是面对一家8个子女都没有上过大学的家庭来说。这些准大学生是以炫耀甚至是冷漠面对着我们,他们还有窃喜的一种状态。认为我们可以获得村长的信任,而王家的女孩子们都不能。</p><p>我知道不管怎么样,每个人的人生都应该是不同的。一个人之所以会继续留在学校或者出去打工,都是因为思想不同,想法不同,认知不同,所以所得到的命运也不同。</p><p>就比如说我上五年级的时候已经17岁了,这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打击。尤其是面对小时候的自卑心理。有一天我的同学对我说,王园园你这么大年纪了,你还上个啥学呀,这戳中了我内心最深的一个痛处。</p><p>从此就认为我17岁了还在上小学,这对别人来说是一种耻辱吗?(或者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耻辱)因为我那时候极其看重别人对我的想法,所以在上六年级的时候就中途辍学了。因此我开始记录那些大学生他们的知认,我开始了一种自学的学习模式。</p><p> 盲目的认知</p><p>在没认识李勇老师之前,我对历史感兴趣,我对历史的兴趣可能是三分钟热度时的一种奋战模式。什么是奋战模式呢?奋战模式是对一件事物有极高的认知度,而这种认知度慢慢下降的时候,奋战模式就变成了软化模式。</p><p>所以在知道心理学有利于我的时候,我毅然决然的放弃了我阅读历史的习惯。的确,我对心理学的感知模式永远处于它能帮助我的心态中,先助己后助人,这是咨询师的基础底线。</p><p>今天我听了一堂心理援助的公益课,里面讲到受害者模式和拯救者模式,最后还有一种心智模式。受害者模式和拯救者模式统称来讲就是心智模式,因为前两者的变化是来访者自己对社会的一种认知状态。</p><p><br></p><p>有些人把自己定为受害者模式,是你害了我,你应该对我负责。而有些人则把自己定为拯救者,我可以拯救你,因为除了我,没有人可以忍受你的小脾气,甚至你暴躁发怒时候的状态。</p><p>在家庭中受害者模式和拯救者模式是一个互相影响的心智模式,为什么这么说呢?假设把父母比作是拯救者,而把孩子比作是受害者。两者的沟通方式是这样的,孩子放学回家,你第一声问的不是你在学校怎样啊,玩得如何呀?而是你作业写完了没有啊?还想吃饭呢,你想得美呀。</p><p>这样孩子无形之中就成了一种受害者,这对于成年的小孩状态的大人来说,尤其明显。</p><p>好像我也是这么一种状态,认为我妈偏心他们而不偏心我。这样我就把自己认定成一个受害者 ,而我父母是拯救者,而这种拯救者不过是他们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认知罢了。我常常听我妈说我都是为了你好,你咋不知足呢?而我常常也听姐姐们这么说,妈都是为了你好,你得听话呀。</p><p>但是这样的拯救模式反而会成为我内心的枷锁,是父母所谓的为我好,让我一直自卑了那么多年,我的脑积水,口吃,甚至很多病都是因为没有得到爱,不配得,不被爱而触发的。</p><p>因此我到现在都拥有一种微叛逆的心理,什么叫微叛逆呢?就是小时候太乖了,总想用叛逆来获得他们的注意力。不管怎么说,今天我都有那么一点小嫉妒甚至有了一丝炫耀的心理状态。</p><p>但是最后我觉察了一下,觉得我有炫耀的心理是因为他们对我有了一种潜在的内在威胁,可以说是不重要,我不重要了。停了那么一秒,我心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为什么会嫉妒她们,原因是我觉得他们学历高而这种高学历我们几个都没有。所以觉察在这种时候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好了,园园更文就到此结束了</p>